一种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03731发布日期:2021-03-26 16:0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水稻种植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又是最早驯化和饲养家鸭的国家之一,不仅有考古资料为证,还有养禽业文字记载资料也很丰富,如早在公元前475

221年战国时期《尸子》中有“野鸭为鬼,家鸭为骛”。将中稻与养鸭相结合的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至今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虽然鸭稻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起源于日本,但它是在继承、吸收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技术。
3.现有的鸭稻种养技术缺乏定量管理,在传统搭配鸭稻种养中采用的饲料依然是传统中脂或高脂饲料,鸭在食用过多中脂或高脂饲料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鸭在稻田中的食欲,降低鸭在稻田中的活动量;传统的鸭稻种养中未有效利用有较多昆虫活动的夜间时间,夜间昆虫活动的数量约占全天的70%,同时夜间昆虫大多具有趋光性,可以利用灯光将昆虫吸引至鸭子容易捕捉的高度。
4.于是,本申请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解决了传统的鸭稻种养中未有效利用有较多昆虫活动的夜间时间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包括鸭舍、稻田、控制系统和养殖系统,所述鸭舍内设置有自动投喂器,所述鸭舍顶部设置有唤鸭器,包括如下步骤:
9.步骤一:在每20稻田的中央建设鸭舍一座,每亩稻田中均匀设置12盏白光灯,所述白光灯被分为2组,每组白光灯之间距离大于10米;
10.步骤二:在稻田内插秧,秧苗的横向间距为50cm/株,纵向间距为30cm/ 株;
11.步骤三:将21天龄的雏鸭放入鸭舍,并在鸭舍通过自动投喂器投喂低脂饲料;
12.步骤四:白天在早上6至9点开启鸭舍出口将鸭赶入稻田,在早上9点 30时启动唤鸭器并通过自动投喂器投喂低脂饲料,夏热高温注意给鸭舍降温通风;
13.步骤五:夜间7点至12点开启鸭舍出口将鸭赶入稻田,夜间赶鸭时将其中一组白光灯开启并开启10分钟后关闭同时开启另一组白光灯,夜间12点 30启动唤鸭器并通过自动投喂器投低脂喂饲料;
14.步骤六:在每天早上5点在稻田内按照每亩20只的数量放入小型泥鳅;
15.步骤七:70天龄时鸭子出栏,同时再将一批21天龄的雏鸭放入鸭舍并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六,直至水稻成熟。
16.优选的,所述鸭舍的容量为400只。
17.优选的,所述鸭舍有四对不同方向的进出口。
18.优选的,所述鸭舍的进出口上均设置有计数器。
19.优选的,所述低脂饲料的脂肪含量为5~8%。
20.优选的,所述白光灯的光源高度低于40cm。
21.(三)有益效果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3.(1)、该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通过采用低脂饲料的方式降低鸭的饱腹感,从而提升鸭的食欲,让其在稻田内更为积极活跃。
24.(2)、该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充分利用夜间的放养时间,并在稻田内均匀布置两组交替发光的白光灯吸引趋光性昆虫,一方面让鸭更好捕食到昆虫一方面交替发光可以使鸭子必须从一盏灯换到另外一盏灯再进行捕食,均匀布置也可以让鸭充分在稻田内分散活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中均采用笨鸭(成熟周期70天)、水稻采用y两优900在20亩试验田中混合培养150天后对鸭的肉质、水稻加工后并煮熟的口感进行对比。
27.实施例1:白光灯不进行交替
28.步骤一:在20稻田的中央建设鸭舍一座,每亩稻田中均匀设置12盏白光灯,所述白光灯被分为2组,每组白光灯之间距离大于10米;
29.步骤二:在稻田内插秧,秧苗的横向间距为50cm/株,纵向间距为30cm/ 株;
30.步骤三:将21天龄的雏鸭放入鸭舍,并在鸭舍通过自动投喂器投喂低脂饲料;
31.步骤四:白天在早上6至9点开启鸭舍出口将鸭赶入稻田,在早上9点 30时启动唤鸭器并通过自动投喂器投喂低脂饲料,夏热高温注意给鸭舍降温通风;
32.步骤五:夜间7点至12点开启鸭舍出口将鸭赶入稻田,夜间赶鸭时将其中一组白光灯开启,夜间12点30启动唤鸭器并通过自动投喂器投低脂喂饲料;
33.步骤六:在每天早上5点在稻田内按照每亩20只的数量放入小型泥鳅;
34.步骤七:70天龄时鸭子出栏,同时再将一批21天龄的雏鸭放入鸭舍并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六,直至水稻成熟。
35.鸭舍的容量为400只,鸭舍有四对不同方向的进出口,鸭舍的进出口上均设置有计数器,低脂饲料的脂肪含量为5~8%,白光灯的光源高度低于40cm。
36.实施例2:夜间不使用灯光
37.步骤一:在20稻田的中央建设鸭舍一座,每亩稻田中均匀设置12盏白光灯,所述白光灯被分为2组,每组白光灯之间距离大于10米;
38.步骤二:在稻田内插秧,秧苗的横向间距为50cm/株,纵向间距为30cm/ 株;
39.步骤三:将21天龄的雏鸭放入鸭舍,并在鸭舍通过自动投喂器投喂低脂饲料;
40.步骤四:白天在早上6至9点开启鸭舍出口将鸭赶入稻田,在早上9点 30时启动唤鸭器并通过自动投喂器投喂低脂饲料,夏热高温注意给鸭舍降温通风;
41.步骤五:夜间7点至12点开启鸭舍出口将鸭赶入稻田,夜间12点30启动唤鸭器并通过自动投喂器投低脂喂饲料;
42.步骤六:在每天早上5点在稻田内按照每亩20只的数量放入小型泥鳅;
43.步骤七:70天龄时鸭子出栏,同时再将一批21天龄的雏鸭放入鸭舍并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六,直至水稻成熟。
44.鸭舍的容量为400只,鸭舍有四对不同方向的进出口,鸭舍的进出口上均设置有计数器,低脂饲料的脂肪含量为5~8%,白光灯的光源高度低于40cm。
45.实施例3:夜间使用交替灯光
46.步骤一:在20稻田的中央建设鸭舍一座,每亩稻田中均匀设置12盏白光灯,所述白光灯被分为2组,每组白光灯之间距离大于10米;
47.步骤二:在稻田内插秧,秧苗的横向间距为50cm/株,纵向间距为30cm/ 株;
48.步骤三:将21天龄的雏鸭放入鸭舍,并在鸭舍通过自动投喂器投喂低脂饲料;
49.步骤四:白天在早上6至9点开启鸭舍出口将鸭赶入稻田,在早上9点 30时启动唤鸭器并通过自动投喂器投喂低脂饲料,夏热高温注意给鸭舍降温通风;
50.步骤五:夜间7点至12点开启鸭舍出口将鸭赶入稻田,夜间赶鸭时将其中一组白光灯开启并开启10分钟后关闭同时开启另一组白光灯,夜间12点 30启动唤鸭器并通过自动投喂器投低脂喂饲料;
51.步骤六:在每天早上5点在稻田内按照每亩20只的数量放入小型泥鳅;
52.步骤七:70天龄时鸭子出栏,同时再将一批21天龄的雏鸭放入鸭舍并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六,直至水稻成熟。
53.鸭舍的容量为400只,鸭舍有四对不同方向的进出口,鸭舍的进出口上均设置有计数器,低脂饲料的脂肪含量为5~8%,白光灯的光源高度低于40cm。
[0054][0055]
综上所述,该稻鸭共生的培育方法充分利用夜间的放养时间,并在稻田内均匀布置两组交替发光的白光灯吸引趋光性昆虫,一方面让鸭更好捕食到昆虫一方面交替发光可以使鸭子必须从一盏灯换到另外一盏灯再进行捕食,均匀布置也可以让鸭充分在稻田内分
散活动。
[005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5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