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猴头菇培育的玉珊瑚孕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58946发布日期:2021-02-05 15:5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基于猴头菇培育的玉珊瑚孕育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猴头菇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猴头菇培育的玉珊瑚孕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珊瑚状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又名松花蘑、玉髯等,其子实体肉质,通常有数个软而韧的短小主枝,各主枝又多次分枝,形似珊瑚,因此称为珊瑚状猴头菌。
[0003]
对比文件cn102754563b公开了属于食用菌领域的一种珊瑚状猴头菌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在23-27℃、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条件下避光培养10-12天的母种繁殖、以及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条件下避光培养22-28天的原种和栽培种的扩大培养,以及珊瑚状猴头菌的栽培生产,还包括出菇管理等条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母种培养基和一种栽培培养料。利用本发明方法珊瑚状猴头菌的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子实体产量高和生物转化率高。
[0004]
现有技术中,珊瑚状猴头菌在孕育过程中,需要制作固体原种培养基;装袋:将固体原种培养基装入菌袋,装紧装实;而这种工作通常都是人工手动操作完成,从而大大降低珊瑚状猴头菌孕育的效率,且也将增加了珊瑚状猴头菌制备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珊瑚状猴头菌在孕育过程中,需要制作固体原种培养基;装袋:将固体原种培养基装入菌袋,装紧装实;而这种工作通常都是人工手动操作完成,从而大大降低珊瑚状猴头菌孕育的效率,且也将增加了珊瑚状猴头菌制备的成本的问题,而提出基于猴头菇培育的玉珊瑚孕育方法。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基于猴头菇培育的玉珊瑚孕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第一步:将珊瑚状猴头菌树花通过组织分离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母种培养,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温度控制在23-25℃,避光培养8-10天,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母种;
[0009]
第二步: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原种培养:将以下重量份原料,腐朽木块150-200份、大豆150-200份、玉米150-200份、磷酸二氢钾3-5份,硫酸镁3-5份,蛋白胨3-5份,琼脂3-5份加入到加料漏斗内,沿着加料漏斗落入到支架上的粉碎壳体内,同时,启动粉碎电机工作,粉碎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环形板转动,环形板远离圆心的位置处套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每组连接轴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切割片,使得切割片对原料进行切割粉碎;
[0010]
第三步:粉碎的原料通过连接管进入到混合罐内,然后,启动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齿轮带动搅拌杆和搅拌杆上的搅拌桨,使得粉碎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料;
[0011]
第四步:将菌袋的开口套装在底筒的外壁上,然后,控制气缸工作,使得两组连接
杆相互靠近,带动活动板沿着下固定板转动,使得两组夹套将菌袋夹持固定在底筒上;然后,启动上料电机,带动上料螺杆转动,将混合罐内的混合料沿着螺旋上料管输入到下料管,再沿着连接漏斗和底筒进入到菌袋内,然后控制气缸工作,将菌袋从底筒取下,然后再对菌袋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母种,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母种;
[0012]
第五步:将接完种的菌袋在23-25℃避光培养25-30天,对珊瑚状猴头菌进行孕育。
[0013]
优选的,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粉碎机构,支架的中部设置有混合机构,混合机构的出料端与上料机构的进料端连接,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上设置有装袋机构。
[0014]
优选的,粉碎机构包括加料漏斗、粉碎壳体、粉碎电机,粉碎壳体安装在支架上,且粉碎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加料漏斗,粉碎电机设置在支架的顶面上,且粉碎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转轴延伸至粉碎壳体内,并与粉碎壳体转动连接,转轴上等间距套设有三组环形板,环形板远离圆心的位置处套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每组连接轴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切割片,粉碎壳体的底部出料口与连接管的进料口连接,连接管的出料口延伸至混合机构连接;
[0015]
粉碎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卡扣,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上,且第二壳体的一侧与第一壳体的一侧活动连接,第二壳体的另一侧与第一壳体的另一侧活动连接,第一壳体安装在支架上。
[0016]
优选的,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罐、搅拌机构,混合罐通过安装块安装在支架上,混合罐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搅拌杆、搅拌桨;连接管延伸至混合罐内,并与混合罐转动连接,驱动电机设置在混合罐的顶面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混合罐内,并与主动齿轮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齿轮转动套设在连接管的外壁上,从动齿轮底面远离圆心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杆,搅拌杆为z形杆,且搅拌杆的底部套设有搅拌桨。
[0017]
优选的,上料机构包括螺旋上料管、上料电机、下料管,混合罐的底部出料口与螺旋上料管的进料口连接,螺旋上料管安装在支架上,且螺旋上料管远离混合罐的一端设置有上料电机,上料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上料螺杆,上料螺杆转动安装在螺旋上料管内,螺旋上料管靠近上料电机一端的出料口与下料管连接,下料管上设置有装袋机构。
[0018]
优选的,装袋机构包括上固定板、连接漏斗、下固定板、活动板、连接杆、气缸、夹板、夹套、底筒;连接漏斗与下料管的出料端连接,连接漏斗的出料端与底筒连接,上固定板套设在连接漏斗的外壁上,下固定板套设在底筒的外壁上,上固定板通过支杆安装在螺旋上料管的外壁上,上固定板位于下固定板的上方,底筒的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套装有活动板,连接杆位于活动板的中部,且活动板的顶端与下固定板的底面活动连接,活动板的底端设置有夹板,夹板之间设置有夹套,夹套与底筒的外壁相适配。
[0019]
优选的,两组连接杆之间活动设置有气缸,气缸沿着底筒对称设置。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珊瑚状猴头菌树花通过组织分离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母种培养,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温度控制在23-25℃,避光培养8-10天,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母种;
[0021]
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原种培养:将以下重量份原料,腐朽木块150-200份、大豆150-200份、玉米150-200份、磷酸二氢钾3-5份,硫酸镁3-5份,蛋白胨3-5份,琼脂3-5份加入到加料漏斗内,沿着加料漏斗落入到支架上的粉碎壳体内,同时,启动粉碎电机工作,粉碎电机
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环形板转动,环形板远离圆心的位置处套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每组连接轴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切割片,使得切割片对原料进行切割粉碎;该粉碎机构具有着结构简单,主要有连接轴上的切割片组成,使得可以对原料进行多次粉碎,且粉碎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便于对原料进行混合,使得制备得到固体原种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可以充分被珊瑚状猴头菌吸收;
[0022]
粉碎的原料通过连接管进入到混合罐内,然后,启动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齿轮带动搅拌杆和搅拌杆上的搅拌桨,使得粉碎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料;搅拌机构中的混合罐位于粉碎机构的正下方,使得粉碎后的原料直接落入到混合罐内,在混合罐内驱动电机工作,带动搅拌桨转动使得粉碎后的原料之间均匀混合,从而提高了固体原种培养基的质量;
[0023]
将菌袋的开口套装在底筒的外壁上,然后,控制气缸工作,使得两组连接杆相互靠近,带动活动板沿着下固定板转动,使得两组夹套将菌袋夹持固定在底筒上;然后,启动上料电机,带动上料螺杆转动,将混合罐内的混合料沿着螺旋上料管输入到下料管,再沿着连接漏斗和底筒进入到菌袋内,然后控制气缸工作,将菌袋从底筒取下,然后再对菌袋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母种,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母种;通过设置上料机构可以自动定量将混合料装入到菌袋内,同时,装袋机构的气缸工作,实现对夹套的分离和夹紧,从而对菌袋进行夹持固定,实现自动装袋的工作,大大提高珊瑚状猴头菌孕育工作的效率,且粉碎机构、混合机构、上料机构和装袋机构四者之间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了对固体菌种培养基自动化制备,且也使得固体原种培养基的原料可以充分均匀的分布,使得了后期珊瑚状猴头菌长势均匀,产品质量高的优点;
[0024]
将接完种的菌袋在23-25℃避光培养25-30天,对珊瑚状猴头菌进行孕育。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中混合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中混合机构的侧视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中切割片与转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中混合机构与上料机构联系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中混合罐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为本发明中装袋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1、支架;2、粉碎机构;3、混合机构;4、上料机构;5、装袋机构;6、加料漏斗;7、粉碎壳体;8、粉碎电机;9、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卡扣;12、转轴;13、环形板;14、连接轴;15、切割片;16、连接管;17、混合罐;18、安装块;19、螺旋上料管;20、上料电机;21、下料管;22、上固定板;23、连接漏斗;24、下固定板;25、活动板;26、连接杆;27、气缸;28、夹板;29、夹套;30、底筒;31、驱动电机;32、主动齿轮;33、从动齿轮;34、搅拌杆;35、搅拌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
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实施例1
[0036]
请参阅图1-7所示,基于猴头菇培育的玉珊瑚孕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
第一步:将珊瑚状猴头菌树花通过组织分离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母种培养,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温度控制在23℃,避光培养8天,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母种;
[0038]
第二步: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原种培养:将以下重量份原料,腐朽木块150份、大豆150份、玉米150份、磷酸二氢钾3份,硫酸镁3份,蛋白胨3份,琼脂3份加入到加料漏斗6内,沿着加料漏斗6落入到支架1上的粉碎壳体7内,同时,启动粉碎电机8工作,粉碎电机8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环形板13转动,环形板13远离圆心的位置处套设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每组连接轴14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切割片15,使得切割片15对原料进行切割粉碎;
[0039]
第三步:粉碎的原料通过连接管16进入到混合罐17内,然后,启动驱动电机31工作,带动主动齿轮32转动,主动齿轮32与从动齿轮33啮合连接,从动齿轮33带动搅拌杆34和搅拌杆34上的搅拌桨35,使得粉碎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料;
[0040]
第四步:将菌袋的开口套装在底筒30的外壁上,然后,控制气缸27工作,使得两组连接杆26相互靠近,带动活动板25沿着下固定板24转动,使得两组夹套29将菌袋夹持固定在底筒30上;然后,启动上料电机20,带动上料螺杆转动,将混合罐17内的混合料沿着螺旋上料管19输入到下料管21,再沿着连接漏斗23和底筒30进入到菌袋内,然后控制气缸27工作,将菌袋从底筒30取下,然后再对菌袋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母种,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母种;
[0041]
第五步:将接完种的菌袋在23℃避光培养25天,对珊瑚状猴头菌进行孕育。
[0042]
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粉碎机构2,支架1的中部设置有混合机构3,混合机构3的出料端与上料机构4的进料端连接,上料机构4的出料端上设置有装袋机构5。
[0043]
粉碎机构2包括加料漏斗6、粉碎壳体7、粉碎电机8,粉碎壳体7安装在支架1上,且粉碎壳体7的顶部设置有加料漏斗6,粉碎电机8设置在支架1的顶面上,且粉碎电机8的输出端与转轴12连接,转轴12延伸至粉碎壳体7内,并与粉碎壳体7转动连接,转轴12上等间距套设有三组环形板13,环形板13远离圆心的位置处套设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每组连接轴14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切割片15,粉碎壳体7的底部出料口与连接管16的进料口连接,连接管16的出料口延伸至混合机构3连接;
[0044]
粉碎壳体7包括第一壳体9、第二壳体10、卡扣11,第二壳体10位于第一壳体9上,且第二壳体10的一侧与第一壳体9的一侧活动连接,第二壳体10的另一侧与第一壳体9的另一侧活动连接,第一壳体9安装在支架1上。
[0045]
混合机构3包括混合罐17、搅拌机构,混合罐17通过安装块18安装在支架1上,混合罐17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1、主动齿轮32、从动齿轮33、搅拌杆34、搅拌桨35;连接管16延伸至混合罐17内,并与混合罐17转动连接,驱动电机31设置在混合罐17的顶面上,且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延伸至混合罐17内,并与主动齿轮32连接,主动齿轮32与
从动齿轮33啮合连接,从动齿轮33转动套设在连接管16的外壁上,从动齿轮33底面远离圆心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杆34,搅拌杆34为z形杆,且搅拌杆34的底部套设有搅拌桨35。
[0046]
上料机构4包括螺旋上料管19、上料电机20、下料管21,混合罐17的底部出料口与螺旋上料管19的进料口连接,螺旋上料管19安装在支架1上,且螺旋上料管19远离混合罐17的一端设置有上料电机20,上料电机20的输出端设置有上料螺杆,上料螺杆转动安装在螺旋上料管19内,螺旋上料管19靠近上料电机20一端的出料口与下料管21连接,下料管21上设置有装袋机构5。
[0047]
装袋机构5包括上固定板22、连接漏斗23、下固定板24、活动板25、连接杆26、气缸27、夹板28、夹套29、底筒30;连接漏斗23与下料管21的出料端连接,连接漏斗23的出料端与底筒30连接,上固定板22套设在连接漏斗23的外壁上,下固定板24套设在底筒30的外壁上,上固定板22通过支杆安装在螺旋上料管19的外壁上,上固定板22位于下固定板24的上方,底筒30的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连接杆26,连接杆26的两端分别套装有活动板25,连接杆26位于活动板25的中部,且活动板25的顶端与下固定板24的底面活动连接,活动板25的底端设置有夹板28,夹板28之间设置有夹套29,夹套29与底筒30的外壁相适配。
[0048]
两组连接杆26之间活动设置有气缸27,气缸27沿着底筒30对称设置。
[0049]
实施例2
[0050]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步:将珊瑚状猴头菌树花通过组织分离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母种培养,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温度控制在24℃,避光培养9天,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母种;
[0051]
第二步: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原种培养:将以下重量份原料,腐朽木块175份、大豆175份、玉米175份、磷酸二氢钾4份,硫酸镁4份,蛋白胨4份,琼脂4份加入到加料漏斗6内,沿着加料漏斗6落入到支架1上的粉碎壳体7内,同时,启动粉碎电机8工作,粉碎电机8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环形板13转动,环形板13远离圆心的位置处套设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每组连接轴14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切割片15,使得切割片15对原料进行切割粉碎;
[0052]
第五步:将接完种的菌袋在24℃避光培养28天,对珊瑚状猴头菌进行孕育。
[0053]
实施例3
[005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步:将珊瑚状猴头菌树花通过组织分离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母种培养,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温度控制在25℃,避光培养10天,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母种;
[0055]
第二步: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原种培养:将以下重量份原料,腐朽木块200份、大豆200份、玉米200份、磷酸二氢钾5份,硫酸镁5份,蛋白胨5份,琼脂5份加入到加料漏斗6内,沿着加料漏斗6落入到支架1上的粉碎壳体7内,同时,启动粉碎电机8工作,粉碎电机8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环形板13转动,环形板13远离圆心的位置处套设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每组连接轴14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切割片15,使得切割片15对原料进行切割粉碎;
[0056]
第五步:将接完种的菌袋在25℃避光培养30天,对珊瑚状猴头菌进行孕育。
[005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珊瑚状猴头菌树花通过组织分离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母种培养,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温度控制在23-25℃,避光培养8-10天,得到
珊瑚状猴头菌母种;
[0058]
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原种培养:将以下重量份原料,腐朽木块150-200份、大豆150-200份、玉米150-200份、磷酸二氢钾3-5份,硫酸镁3-5份,蛋白胨3-5份,琼脂3-5份加入到加料漏斗6内,沿着加料漏斗6落入到支架1上的粉碎壳体7内,同时,启动粉碎电机8工作,粉碎电机8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环形板13转动,环形板13远离圆心的位置处套设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每组连接轴14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切割片15,使得切割片15对原料进行切割粉碎;该粉碎机构2具有着结构简单,主要有连接轴14上的切割片15组成,使得可以对原料进行多次粉碎,且粉碎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便于对原料进行混合,使得制备得到固体原种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可以充分被珊瑚状猴头菌吸收;
[0059]
粉碎的原料通过连接管16进入到混合罐17内,然后,启动驱动电机31工作,带动主动齿轮32转动,主动齿轮32与从动齿轮33啮合连接,从动齿轮33带动搅拌杆34和搅拌杆34上的搅拌桨35,使得粉碎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料;搅拌机构中的混合罐17位于粉碎机构2的正下方,使得粉碎后的原料直接落入到混合罐17内,在混合罐17内驱动电机31工作,带动搅拌桨35转动使得粉碎后的原料之间均匀混合,从而提高了固体原种培养基的质量;
[0060]
将菌袋的开口套装在底筒30的外壁上,然后,控制气缸27工作,使得两组连接杆26相互靠近,带动活动板25沿着下固定板24转动,使得两组夹套29将菌袋夹持固定在底筒30上;然后,启动上料电机20,带动上料螺杆转动,将混合罐17内的混合料沿着螺旋上料管19输入到下料管21,再沿着连接漏斗23和底筒30进入到菌袋内,然后控制气缸27工作,将菌袋从底筒30取下,然后再对菌袋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母种,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母种;通过设置上料机构4可以自动定量将混合料装入到菌袋内,同时,装袋机构5的气缸27工作,实现对夹套29的分离和夹紧,从而对菌袋进行夹持固定,实现自动装袋的工作,大大提高珊瑚状猴头菌孕育工作的效率,且粉碎机构2、混合机构3、上料机构4和装袋机构5四者之间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了对固体菌种培养基自动化制备,且也使得固体原种培养基的原料可以充分均匀的分布,使得了后期珊瑚状猴头菌长势均匀,产品质量高的优点;
[0061]
将接完种的菌袋在23-25℃避光培养25-30天,对珊瑚状猴头菌进行孕育。
[0062]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