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95843发布日期:2021-03-09 17:0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天然的沙漠植被是靠雨水形成的表层水生存的,含水层和下雨量密切相关,湿度一般在一米以内比较大,自然界的木本、草本、苔藓、菌种等类生物基本都靠此层水来维持生存,由于沙漠地区降雨量少于蒸发量,很多地区地表雨水渗融湿层下面,有的地区会形成一米以上的干土层。当雨水形成的表层水不能滋养已形成的植被,且植被根系又不能穿透下面干土层,吸收不到干土层下面湿层的水分时,大量植被就会死亡。年复一年,植被不阻风,风起沙飞,形成沙漠,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环境。
3.常生长在沙漠中,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它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
4.胡杨扦插繁殖成活率低下,所以胡杨的造林树种主要采用播种实生苗。由于胡杨苗主根发达直立,侧根稀少,造成在干旱荒漠区播种实生苗造林质量差,造林成活率下。同时,胡杨播种育苗苗株过密,加之水肥跟不上,部分实生苗长不大。
5.现有的胡杨幼苗移植的方式,以开畦整地沟植和借助插杆来移栽胡杨方法。沟植方法以挖沟手段来移栽,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而借助插杆移栽胡杨方法是用助插杆来移苗,容易把胡杨根暴露在外,树体本身失水,对移植树木养护管理欠缺等原因,容易影响了胡杨幼苗移栽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可以实现在培育胡杨幼林时,为树苗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使树苗可稳定快速生长成熟期,减少移植后的幼苗的根茎损伤,降低幼苗死亡率,以实现胡杨的快速成林。
8.2.技术方案
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0.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其具体方法为:
11.s1,选择种植地,采用挖掘装置挖掘多个深植穴,并在深植穴中铺设苗圃;
12.s2,幼苗长成成品树苗后,将育成的成品树苗移至苗圃中,用辅助生长装置保护树苗的根部;
13.s3,在苗圃上铺设塑料膜;
14.s4、定期对树苗的根部进行浇灌,使树苗的根部及根部土壤完全浸润;
15.进一步的,s1步骤中的种植地选在通风、利于灌排的地方,土壤为肥沃疏松的沙壤
土或轻盐碱地。
16.进一步的,s4步骤中的定期浇灌频率为全年灌水2次,在灌水或雨后及时松土,每年除草4次,追肥1-2次,间苗2次,保持合理的密度。适当打掉苗下部的部分叶子,有利透光通风,降低地表温度,不给锈菌有活动的机会。
17.进一步的,所述s1步骤中的苗圃包括固土层,所述固土层内插接有辅助生长装置,所述辅助生长装置内填充有培养层,所述培养层和固土层上均铺设有浮土层,所述固土层与浮土层之间铺设有沙石骨料,通过苗圃对树苗的进行固定和保水,为树苗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
18.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生长装置包括移植箱,所述移植箱的底端开凿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防护膜,所述移植箱内放置有一对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资源储蓄板,所述移植箱上固定连接有一对活动管,所述活动管贯穿移植箱并与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管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套接有滴灌管,所述移植箱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滴灌管相匹配的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与滴灌管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移植箱通过定位套管连接,通过辅助生长装置对树苗根部进行保护,保证前期移植时树苗根部正常生长。
19.进一步的,所述资源储蓄板包括纤维板,所述纤维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自降解层,所述自降解层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凝固球,所述凝固球内填充有微生物菌落,所述凝固球的外壁上包覆有水溶性膜,所述自降解层由植物纤维制成,凝固球内储存有微生物,对苗圃1浇灌后,凝固球内的微生物被激活并再苗圃内扩散,以对苗圃进行松土。
20.进一步的,所述浮土层的上表面铺设有塑料膜,所述塑料膜与移植箱的顶端粘接,所述塑料膜包括一对防沙网,一对所述防沙网之间连接有保水膜,所述防沙网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通过塑料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21.进一步的,所述其中将育成的成品树苗移至移植区的步骤为:将成品树苗插入移植箱内,并使用一对固定架将树苗夹持,然后在移植箱内铺设培养层,使固土层上的培养层与移植箱内培养层连通,最后再铺设浮土层。
22.3.有益效果
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4.(1)本方案可以实现在培育胡杨幼林时,为树苗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使树苗可稳定快速生长成熟期,减少移植后的幼苗的根茎损伤,降低幼苗死亡率,以实现胡杨的快速成林。
25.(2)s4步骤中的定期浇灌频率为全年灌水2次,在灌水或雨后及时松土,每年除草4次,追肥1-2次,间苗2次,保持合理的密度。适当打掉苗下部的部分叶子,有利透光通风,降低地表温度,不给锈菌有活动的机会。
26.(3)s1步骤中的苗圃包括固土层,固土层内插接有辅助生长装置,辅助生长装置内填充有培养层,培养层和固土层上均铺设有浮土层,固土层与浮土层之间铺设有沙石骨料,通过苗圃对树苗的进行固定和保水,为树苗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
27.(4)述辅助生长装置包括移植箱,移植箱的底端开凿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防护膜,移植箱内放置有一对固定架,固定架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资源储蓄板,移植箱上固定连接有一对活动管,活动管贯穿移植箱并与固定架
固定连接,活动管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套接有滴灌管,移植箱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滴灌管相匹配的定位套管,定位套管与滴灌管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移植箱通过定位套管连接,通过辅助生长装置对树苗根部进行保护,保证前期移植时树苗根部正常生长。
28.(5)资源储蓄板包括纤维板,纤维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自降解层,自降解层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凝固球,凝固球内填充有微生物菌落,凝固球的外壁上包覆有水溶性膜,自降解层由植物纤维制成,凝固球内储存有微生物,对苗圃1浇灌后,凝固球内的微生物被激活并再苗圃内扩散,以对苗圃进行松土。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30.图2为本发明的移植箱立体图;
31.图3为本发明的苗圃处剖视图;
32.图4为图3中微生物菌落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的多个苗圃的俯视图;
34.图6为本发明的塑料膜结构示意图。
35.图中标号说明:
36.1苗圃、101固土层、102培养层、103浮土层、104沙石骨料、2移植箱、3固定架、4资源储蓄板、401纤维板、402自降解层、403凝固球、5活动管、6滴灌管、7定位套管、8塑料膜、801防沙网、802保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0.实施例1:
41.请参阅图1-6,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其具体方法为:
42.s1,选择种植地,种植地选在通风、利于灌排的地方,土壤为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轻盐碱地,采用挖掘装置挖掘多个深植穴,并在深植穴中铺设苗圃1,s1步骤中的苗圃1包括
固土层101,固土层101为不易流失的土壤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使用现有合适的手段对固土层进行加固,例如安装加固桩等,固土层101内插接有辅助生长装置,辅助生长装置内填充有培养层102,培养层102由营养土构成,培养层102和固土层101上均铺设有浮土层103,固土层101与浮土层103之间铺设有沙石骨料104,通过苗圃1对树苗的进行固定和保水,为树苗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本方案在胡杨林种植时先铺设苗圃1对胡杨的培育土壤进行改造,保证其具有稳定的生长环境,防止局部土壤塌陷、偏移对胡杨的生长造成影响;
43.s2,幼苗长成成品树苗后,将育成的成品树苗移至苗圃1中,成品树苗的根部携带部分原生土壤,用辅助生长装置保护树苗的根部,安装辅助生长装置时将树苗放置在移植箱2内的一对固定架3之间,使其根部携带的原生土壤将固定架3之间的空隙填充,然后选用合适厚度的资源储蓄板4卡入一对固定架3端面之间的空隙;然后在移植箱2内铺设培养层102,使固土层101上的培养层102与移植箱2内培养层102连通,最后再铺设浮土层103,移植箱2内外的培养层102连通;
44.s3,在苗圃1上铺设塑料膜8,浮土层103的上表面铺设有塑料膜8,塑料膜8与移植箱2的顶端粘接,塑料膜8包括一对防沙网801,一对防沙网801之间连接有保水膜802,防沙网801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通过塑料膜8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5.s4、定期对树苗的根部进行浇灌,使树苗的根部及根部土壤完全浸润;
46.s4步骤中的定期浇灌频率为全年灌水2次,在灌水或雨后及时松土,每年除草4次,追肥1-2次,间苗2次,保持合理的密度。适当打掉苗下部的部分叶子,有利透光通风,降低地表温度,不给锈菌有活动的机会。
47.请参阅图2-5,辅助生长装置包括移植箱2,移植箱2的底端开凿有环形槽,环形槽位于固定架3外侧,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防护膜,移植箱2内放置有一对固定架3,移植树苗后树苗根部所携带的原生土壤将一对固定架3之间的空间填充,固定架3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资源储蓄板4,移植箱2上固定连接有一对活动管5,可推入滴灌管6内,活动管5贯穿移植箱2并与固定架3固定连接,技术人员可通过推动活动管5调节一对固定架3之间的间距,活动管5靠近固定架3的一端开凿有多个滴灌孔,活动管5远离固定架3的一端套接有滴灌管6,移植箱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滴灌管6相匹配的定位套管7,定位套管7与滴灌管6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移植箱2通过定位套管7连接,通过辅助生长装置对树苗根部进行保护,保证前期移植时树苗根部正常生长,相邻两个移植箱2的滴灌管6之间连接有电磁三通阀,电磁三通阀与外界灌溉供水系统连接,灌溉供水系统为现有技术。
48.请参阅图2-4,资源储蓄板4包括纤维板401,纤维板401由植物纤维材料制成的硬质纤维板,主要材料为竹纤维或木屑等,纤维板4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自降解层402,自降解层402由植物纤维材料制成软质纤维板,主要材料为纸浆等,纤维板401和自降解层402在土壤中均可快速降解,自降解层402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凝固球403,凝固球403内填充有微生物菌落,凝固球403的外壁上包覆有水溶性膜,对苗圃1浇灌后,凝固球403内的微生物被激活并再苗圃1内扩散,以对苗圃1进行松土,树木生长过程中,树干直径逐渐扩大,从而使树苗的树干逐渐将资源储蓄板4向外推出,由于自降解层402降解在土壤中,在树苗生长过程中,位于培养层102内的降解层402逐步分解,使凝固球403内的微生物释放至培养层102内,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提高苗圃1的透气性。
49.树苗生长过程中通过滴灌管6相活动管5中输入水,使水滴入固定架3的外侧,使固
定架3外侧的微生物繁殖较快,而一对固定架3之间的土壤中微生物繁殖较慢,使位于培养层102内的降解层402较固定架3内的降解层402先降解,从而实现树苗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将资源储蓄板4向外推出,当资源储蓄板4被完全推出固定架3或资源储蓄板4完全降解,从而使一对固定架3内树苗的根茎可扩散至培养层102内,随着树苗完全成熟,其根茎穿刺移植箱2底端环形孔上的保护膜扩散至固土层101中。以此实现在树苗初移植时保证其在原生土壤环境中先生长,使树苗不因生长环境改变而根部受损或生病,当其根茎生长至足够强度时,资源储蓄板4降解或被其根茎推入培养层102内,此时根茎在营养和水分充足的培养层102中扩张,根茎完全成熟时进入营养环境较差的固土层101中继续繁殖,最后其根茎扩散至周围的荒漠中。
50.本方案在新胡杨幼苗移植后,在幼苗生长的多个阶段对其根茎提供合适生长环境,保证其根茎生长时不易受到损伤,减少其根茎损伤,使根茎快速吸收养分来促进树苗生长,进而使树苗快速成熟,使用本方案集体化在多个苗圃1中移植胡杨幼苗,使其可快速成长为胡杨林。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