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31940发布日期:2021-03-02 18:3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 ex murrill)又名酒红色球盖菇、皱环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d)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国际菇类贸易市场的十大品种之一。大球盖菇富含丰富的营养,高蛋白低脂肪并具有保健作用的珍稀食用菌。每100g大球盖菇子实体含粗脂肪5.8g,粗纤维13.3g,多糖49.3g,蛋白质23.2g,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大球盖菇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对d-半乳糖所致氧化损伤小鼠血液和肝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0003]
大球盖菇除了其食用和药用价值外,大球盖菇抗逆性强,其菌种可以直接在生料(预湿稻秸秆)上生长,不需要添加任何辅料,具有栽培技术简单和前期投入少特点;另外,大球盖菇具有很强的降解秸秆能力,大球盖菇菌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质。种植大球盖菇推广最大的模式就是林下和大田模式。由于大球盖菇种植方式简单,大家没有统一的栽培标准。在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稻秸秆用量差别很大。如果稻秸秆用量过少,大球盖菇生长过程中营养供给不足,子实体产量较低,达不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稻秸秆用量过大,稻秸秆降解不充分,对土壤造成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将稻秸秆打包成方包,然后进行预湿处理得到预湿后的稻秸秆;步骤2:将大球盖菇菌种掰成菌块,点播于平铺的预湿后的稻秸秆上;播完后再用预湿后的稻秸秆铺设于所述菌块上;步骤3:当菌种萌发并着生到所述稻秸秆上后,如果稻秸秆的含水量小于或等于50%时,向稻秸秆喷水使稻秸秆的含水量大于或等于70%,并进行覆土处理以保温和保湿;步骤4:子实体采收后,检测稻秸秆的纤维素含量,当纤维素含量小于或等于360mg/g时,则可判定稻秸秆用量为最优用量。
[0006]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方包的规格为80cm
×
50cm
×
50cm。
[0007]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预湿处理为:对打包好的稻秸秆方包进行喷水预湿,每天喷三次,连续两天,在第三天将方包解捆,均匀平铺,对解捆的稻秸秆再进行一次喷水处理。
[0008]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发明针对大球盖菇栽培时,稻秸秆用量混乱,造成稻秸秆降解不充分等问题,对稻秸秆用量进行了优化,让种植户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让稻秸秆充分降解,达到菌渣还林
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和性质的作用,为大球盖菇长期种植寻找到可持续栽培模式。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不同量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纤维素降解情况。
[0010]
图2为不同量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发菌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2]
请参阅图1-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13]
实施例1: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不同的稻秸秆用量处理利用不同的稻秸秆进行栽培大球盖菇,稻秸秆用量分别为10kg/m2、20kg/m2、30kg/m2、40kg/m2和50kg/m2按照林下或者大田的实际种植面积为400m2,每亩稻秸秆用量分别为4吨、8吨、12吨、16吨和20吨。
[0014]
(2)稻秸秆预湿处理将每组处理的稻秸秆打包成80cm
×
50cm
×
50cm的方包,然后进行统一的预湿处理。对打包好的秸秆方包进行喷水预湿,每天喷三次,连续两天,在第三天将方包解捆,均匀的铺在林下或者大田里,对解捆的稻秸秆进行再一次喷水预湿处理。
[0015]
(3)大球盖菇播种稻秸秆预湿完成后,进行播种。将菌种掰成大小约为1cm
×
1cm
×
1cm的菌块,进行点播,每块菌块的距离约为10-15cm。菌种播在稻秸秆的中间位置,播完种用预湿的稻秸秆盖好。
[0016]
(4)管理观察菌种的发菌情况,当菌种萌发并着生到秸秆上后,如果秸秆湿度偏低,小于或等于50%时,可以适当喷水增加湿度,使得稻秸秆的含水量大于或等于70%,并进行覆土处理,进行保温和保湿。待第二年的二月份,温度逐渐上升,进行喷水刺激大球盖菇出菇,统计每个处理下的子实体产量。
[0017]
(5)菌种发菌待播种后3个月,比较每个稻秸秆处理下的菌种发菌生长情况。子实体采收接收后,检测余下的稻秸秆的纤维素含量,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10kg/m2、20kg/m2、30kg/m2、40kg/m2和50kg/m2的稻秸秆用量分别对应的纤维素含量分别为358.71mg/g、331.35 ma/g、356.52ma/g、359.09mg/g和400.69mg/g。稻秸秆量为50kg/m2时,稻秸秆降解不充分,为大球盖菇生长
提供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少,子实体产量也较低。
[0018]
此外,如图2所示,在出菇阶段,稻秸秆使用量为10-40kg/m2时,大球盖菇菌丝都可以长满稻秸秆,但是稻秸秆用量达到50kg/m2时,底部的稻秸秆发黑腐烂,大球盖菇菌丝无法进行降解。
[0019]
本实施例中用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筛选和应用,是在林下和大田栽培模式下进行的,首先使用了不同量的稻秸秆种植大球盖菇,通过考察稻秸秆中纤维素含量,筛选适合林下和大田栽培模式下的稻秸秆用量。通过对稻秸秆利用率的考察,林下栽培模式稻秸秆最优用量为10-40kg/m2。
[0020]
验证实验: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林下用不同秸秆量栽培大球盖菇不同秸秆处理选取落叶林,树林间距约2米,在树林间距中建垄,垄宽约80cm,长30米,按照实验设计,将打捆号的稻秸秆按照不同量铺到垄上,每个处理三行。
[0021]
稻秸秆预湿按照每天喷水三次,连续喷洒两天后解捆,然后再进行喷水预湿处理,直到稻秸秆含水量达到60%以上。
[0022]
播种将预湿好的稻秸秆一半放在旁边,将菌种掰成鸽子蛋大小的菌块,按照点播方式进行播种,每个菌块之间的距离大约10-15cm,菌种播在一层稻秸秆上,再将另一半稻秸秆铺在菌种上,即完成播种。
[0023]
管理待菌种萌发,着生到稻秸秆上后,如果稻秸秆湿度偏小,可以湿度喷水加湿,同时可以覆土,覆土的厚土约3-5cm,土壤的颗粒度适中。待第二年的二月份,根据发菌情况进行浇水崔蕾处理。一般浇水后两周左右会有原基出现,大球盖菇进行子实体生长阶段。
[0024]
菌渣形成情况大球盖菇子实体采摘结束后,对林地的菌渣不做任何处理,经过一个夏天后,检测林地菌渣剩余量情况。验证例一的稻秸秆用量为40kg/m2,菌渣剩余量在3-4cm;验证例二的稻秸秆使用量为50kg/m2时,菌渣厚度超过5cm,并且可以明显看到未降解的秸秆结构。
[0025]
由此可以判断,通过对稻秸秆中纤维素含量进行检测,可以判定稻秸秆的最优用量。
[0026]
实施例3: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一种种植大球盖菇最优稻秸秆用量的判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将稻秸秆打包成方包,然后进行预湿处理得到预湿后的稻秸秆;步骤2:将大球盖菇菌种掰成菌块,点播于平铺的预湿后的稻秸秆上;播完后再用预湿后的稻秸秆铺设于所述菌块上;步骤3:当菌种萌发并着生到所述稻秸秆上后,如果稻秸秆的含水量小于或等于50%时,向稻秸秆喷水使稻秸秆的含水量大于或等于70%,并进行覆土处理以保温和保湿;覆土处理时将土直接覆盖在建好垄的稻秸秆上,因为一般覆土时菌丝还未长到最上面。
[0027]
步骤4:子实体采收后,检测稻秸秆的纤维素含量,当纤维素含量小于或等于
360mg/g时,则可判定稻秸秆用量为最优用量。
[0028]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方包的规格为80cm
×
50cm
×
50cm。
[0029]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对打包好的稻秸秆方包进行喷水预湿,每天喷三次,连续两天,在第三天将方包解捆,均匀平铺,对解捆的稻秸秆再进行一次喷水处理。
[0030]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