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圣女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小番茄果、樱桃番茄等,既可作蔬菜又可作水果,其中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7倍。因其外观玲珑可爱,含糖度很高,口味香甜鲜美,风味独特而广受消费者喜爱。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种植圣女果,所使用的营养液可以循环使用,且易于调节,使得圣女果能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但现有的圣女果的无土栽培方法存在着产量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圣女果的栽培方法,其能显著提高圣女果的产量、单果重,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圣女果的栽培方法,包括:
1)定植,将具有4-6片真叶的圣女果幼苗按株行距为30×50cm定植于盛有营养液的栽培装置中;
2)日常管理,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3-28℃,晚上温度保持在16-20℃,从长出花蕾开始,每天早上8:30-9:30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直至叶面滴水,且在叶面干燥后保证光照强度在4000-5000lx;
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胺鲜酯和芸苔素加入400倍液的木醋液中,混合均匀,即得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0mg/kg、芸苔素的浓度为0.03mg/kg。
优选的是,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栽培装置包括:
栽培槽,其内设置有容纳营养液的空腔,其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立柱,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立柱的底部与栽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顶部延伸出栽培槽外,立柱的中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凸沿;
栽培板,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栽培槽内,并与栽培槽的槽底相隔一定距离,栽培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立柱穿过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栽培板固定连接;栽培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栽培孔,一个栽培孔中定植有一根圣女果幼苗;
第一套筒,其套设在立柱的下部分上,并与立柱转动连接,且位于凸沿的下方,第一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滑块位于第一套筒上,当第一套筒相对立柱转动时,第一滑块能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着栽培板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一杆体,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一杆体固定连接;
第二套筒,其套设在立柱的上部分上,并与立柱转动连接,第二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套筒上,当第二套筒相对立柱转动时,第二滑块能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着第一杆体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杆体,其搁置在凸沿上,且位于第二套筒的下方,并与第二套筒相隔一定距离,立柱穿过第二杆体;
一对支撑杆,其相对于立柱对称设置,支撑杆与第二杆体相对,并与凸沿不相对,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杆的底部与栽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当栽培板的高度最低时,支撑杆与第二杆体相隔一定距离;
多根伸缩杆,其与栽培孔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伸缩杆位于与其对应的栽培孔的上方,伸缩杆包括:
第一筒体,其内部中空,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第一筒体的顶部与第一杆体固定连接,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孔;当第一杆体的高度最低时,第一筒体与第二杆体相隔一定距离;
第二筒体,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筒体的顶部穿过第三通孔并延伸至第一筒体内,底部穿过第二杆体并固定在第二杆体上,第二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块限位块,限位块的尺寸大于第三通孔的尺寸,且限位块不限制第二筒体在第一筒体内上下移动;
当支撑杆与第二杆体相抵时,第二筒体与栽培板相隔一定距离;
日常管理,还包括:
随着圣女果苗不断生长,通过以下操作,使其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当圣女果苗未缠绕在第二筒体上,且支撑杆与第二杆体未接触时,通过转动第一套筒,使栽培板向上移动;当圣女果苗未缠绕在第二筒体上,且支撑杆与第二杆体接触时,通过转动第一筒体,使栽培板、第二杆体和第二筒体同时向上移动;当圣女果苗缠绕在第二筒体上,并未缠绕在第一筒体上时,通过转动第一套筒,使栽培板、第二杆体和第二筒体同时向上移动,且在圣女果苗靠近第一筒体的底部时,通过转动第二套筒,使第一筒体向上移动,之后不断重复;当伸缩杆伸长至最长后,同时转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使栽培板、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同步向上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随着圣女果苗不断生长,使其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的底部相隔1-2cm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多个喷头和多个led灯,每根圣女果苗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喷头和一个led灯。
优选的是,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筒体的上部和第二筒体的下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是,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栽培装置还包括:
连接件,其分别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可拆卸地连接,当伸缩杆伸长至最长后,通过连接件带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同步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限位块均为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筒体间隙配合。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从长出花蕾开始,每天早上8:30-9:30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含有胺鲜酯、芸苔素和木醋液。其中,胺鲜酯能提高植物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加快光合速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根系的发育,调节体内养分的平衡。芸苔素在很低浓度下即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作用,能有效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盐碱等抗逆性,显著减少病害的发生;并能显著缓解药害的发生,使作物快速恢复生长,并能消除病斑。木醋液喷施于植物叶面,能起到促进光合作用、加快叶片生长、减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芸苔素和木醋液相互配合,并在叶面干燥后保证光照强度在4000-5000lx,能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因而能显著提高圣女果的产量,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本发明的栽培板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圣女果苗的根部不断生长,适应性地调节栽培板的高度,进而使圣女果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使圣女果苗的根部能与营养液充分接触,且能根据圣女果苗的根部的长度加入不同量的营养液,使得在栽培初期,只用加入少量营养液,因而能节省1/3的营养液购买成本。
本发明在圣女果苗生长后期,在调节栽培板高度的同时,还能同时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使圣女果苗能很好地固定在伸缩杆上,且在第一杆体上设置有多个喷头和多个led灯,方便对圣女果苗进行喷水和补光,因第一杆体的高度能随着圣女果苗的生长调节,能使喷头和led灯与圣女果苗间的距离较小,利于喷水、补光。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栽培装置中一对支撑杆与第二杆体未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栽培装置中一对支撑杆与第二杆体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栽培装置中伸缩杆伸长至最长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圣女果的栽培方法,包括:
1)定植,将具有4片真叶的圣女果幼苗按株行距为30×50cm定植于盛有营养液的栽培装置中;
2)日常管理,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3℃,晚上温度保持在16℃,从长出花蕾开始,每天早上8:30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直至叶面滴水,且在叶面干燥后保证光照强度在4000lx;
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胺鲜酯和芸苔素加入400倍液的木醋液中,混合均匀,即得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0mg/kg、芸苔素的浓度为0.03mg/kg。
从长出花蕾开始,每天早上8:30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含有胺鲜酯、芸苔素和木醋液。其中,胺鲜酯能提高植物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加快光合速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根系的发育,调节体内养分的平衡。芸苔素在很低浓度下即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作用,能有效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盐碱等抗逆性,显著减少病害的发生;并能显著缓解药害的发生,使作物快速恢复生长,并能消除病斑。木醋液喷施于植物叶面,能起到促进光合作用、加快叶片生长、减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芸苔素和木醋液相互配合,并在叶面干燥后保证光照强度在4000lx,能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因而能显著提高圣女果的产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栽培装置包括:
栽培槽100,其内设置有容纳营养液的空腔,其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立柱11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立柱110的底部与栽培槽100的底部固定连接,顶部延伸出栽培槽100外,立柱110的中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凸沿111;
栽培板120,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栽培槽100内,并与栽培槽100的槽底相隔一定距离,栽培板120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立柱110穿过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栽培板120固定连接;栽培板12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栽培孔121,一个栽培孔121中定植有一根圣女果幼苗,圣女果幼苗插入栽培孔121中,其根部位于栽培板120下方,且浸入营养液中;
第一套筒130,其套设在立柱110的下部分上,并与立柱110转动连接,且位于凸沿111的下方,第一套筒13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滑块位于第一套筒130上,当第一套筒130相对立柱110转动时,第一滑块能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着栽培板120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一杆体140,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一杆体140固定连接;
第二套筒150,其套设在立柱110的上部分上,并与立柱110转动连接,第二筒体18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套筒150上,当第二套筒150相对立柱110转动时,第二滑块能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着第一杆体140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杆体160,其搁置在凸沿111上,且位于第二套筒150的下方,并与第二套筒150相隔一定距离,立柱110穿过第二杆体160;
一对支撑杆170,其相对于立柱110对称设置,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相对,并与凸沿111不相对,支撑杆170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杆170的底部与栽培板120的顶部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当栽培板120的高度最低时,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相隔一定距离;
多根伸缩杆180,其与栽培孔1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伸缩杆180位于与其对应的栽培孔121的上方,伸缩杆180包括:
第一筒体181,其内部中空,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杆体140和第二杆体160之间,第一筒体181的顶部与第一杆体140固定连接,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孔;如图1所示,当第一杆体140的高度最低时,第一筒体181与第二杆体160相隔一定距离;
第二筒体182,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筒体182的顶部穿过第三通孔并延伸至第一筒体181内,底部穿过第二杆体160并固定在第二杆体160上,第二筒体182的顶部设置有一块限位块,限位块的尺寸大于第三通孔的尺寸,且限位块不限制第二筒体182在第一筒体181内上下移动;如图2所示,当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相抵时,第二筒体182与栽培板120相隔一定距离;
日常管理,还包括:
随着圣女果苗不断生长,通过以下操作,使其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如果不相隔一定距离,圣女果苗的根部会贴着或抵在栽培槽100的槽底,影响根部与营养液、氧气接触),如图1所示,当圣女果苗未缠绕在第二筒体182上,且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未接触时,通过转动第一套筒130,使栽培板120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当圣女果苗未缠绕在第二筒体182上,且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接触时,通过转动第一筒体181,使栽培板120、第二杆体160和第二筒体182同时向上移动;当圣女果苗缠绕在第二筒体182上,并未缠绕在第一筒体181上时,通过转动第一套筒130,使栽培板120、第二杆体160和第二筒体182同时向上移动,且在圣女果苗靠近第一筒体181的底部时,通过转动第二套筒150,使第一筒体181向上移动,之后不断重复;如图3所示,当伸缩杆180伸长至最长后,同时转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使栽培板120、第一杆体140和第二杆体160同步向上移动。
本发明的栽培板120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圣女果苗的根部不断生长,适应性地调节栽培板120的高度,进而使圣女果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使圣女果苗的根部能与营养液充分接触,且能根据圣女果苗的根部的长度加入不同量的营养液,使得在栽培初期,只用加入少量营养液,因而能大大节省成本。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随着圣女果苗不断生长,使其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1-2cm距离。这样能保证圣女果苗的根部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的同时,营养液的用量也能最少。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杆体140上设置有多个喷头190和多个led灯200,每根圣女果苗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喷头190和一个led灯200。圣女果苗生长后期,在调节栽培板120高度的同时,还能同时调节伸缩杆180的长度,使圣女果苗能很好地固定在伸缩杆180上,且在第一杆体140上设置有多个喷头190和多个led灯200,方便对圣女果苗进行喷水和补光,因第一杆体140的高度能随着圣女果苗的生长调节,且不是一次性调节至最长,能使喷头190和led灯200与圣女果苗间的距离较小,利于喷水、补光。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筒体181的上部和第二筒体182的下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把手,方便转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栽培装置还包括:
连接件,其分别与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可拆卸地连接,当伸缩杆180伸长至最长后,通过连接件带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同步转动。连接件可以是一根杆体,并位于凸沿111外,当伸缩杆180伸长至最长后,使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筒体181的顶部和第二筒体182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之后转动连接件,即可使连接件带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同步转动,进而使栽培板120、第一杆体140和第二杆体160同步向上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筒体181、所述第二筒体182和所述限位块均为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筒体181间隙配合,使得第二筒体182只能沿竖直方向移动,且第一筒体181不限制第二筒体182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圣女果的栽培方法,包括:
1)定植,将具有5片真叶的圣女果幼苗按株行距为30×50cm定植于盛有营养液的栽培装置中;
2)日常管理,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晚上温度保持在18℃,从长出花蕾开始,每天早上9:00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直至叶面滴水,且在叶面干燥后保证光照强度在4500lx;
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胺鲜酯和芸苔素加入400倍液的木醋液中,混合均匀,即得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0mg/kg、芸苔素的浓度为0.03mg/kg。
从长出花蕾开始,每天早上9:00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含有胺鲜酯、芸苔素和木醋液。其中,胺鲜酯能提高植物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加快光合速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根系的发育,调节体内养分的平衡。芸苔素在很低浓度下即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作用,能有效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盐碱等抗逆性,显著减少病害的发生;并能显著缓解药害的发生,使作物快速恢复生长,并能消除病斑。木醋液喷施于植物叶面,能起到促进光合作用、加快叶片生长、减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芸苔素和木醋液相互配合,并在叶面干燥后保证光照强度在4500lx,能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因而能显著提高圣女果的产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栽培装置包括:
栽培槽100,其内设置有容纳营养液的空腔,其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立柱11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立柱110的底部与栽培槽100的底部固定连接,顶部延伸出栽培槽100外,立柱110的中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凸沿111;
栽培板120,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栽培槽100内,并与栽培槽100的槽底相隔一定距离,栽培板120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立柱110穿过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栽培板120固定连接;栽培板12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栽培孔121,一个栽培孔121中定植有一根圣女果幼苗,圣女果幼苗插入栽培孔121中,其根部位于栽培板120下方,且浸入营养液中;
第一套筒130,其套设在立柱110的下部分上,并与立柱110转动连接,且位于凸沿111的下方,第一套筒13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滑块位于第一套筒130上,当第一套筒130相对立柱110转动时,第一滑块能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着栽培板120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一杆体140,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一杆体140固定连接;
第二套筒150,其套设在立柱110的上部分上,并与立柱110转动连接,第二筒体18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套筒150上,当第二套筒150相对立柱110转动时,第二滑块能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着第一杆体140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杆体160,其搁置在凸沿111上,且位于第二套筒150的下方,并与第二套筒150相隔一定距离,立柱110穿过第二杆体160;
一对支撑杆170,其相对于立柱110对称设置,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相对,并与凸沿111不相对,支撑杆170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杆170的底部与栽培板120的顶部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当栽培板120的高度最低时,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相隔一定距离;
多根伸缩杆180,其与栽培孔1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伸缩杆180位于与其对应的栽培孔121的上方,伸缩杆180包括:
第一筒体181,其内部中空,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杆体140和第二杆体160之间,第一筒体181的顶部与第一杆体140固定连接,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孔;如图1所示,当第一杆体140的高度最低时,第一筒体181与第二杆体160相隔一定距离;
第二筒体182,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筒体182的顶部穿过第三通孔并延伸至第一筒体181内,底部穿过第二杆体160并固定在第二杆体160上,第二筒体182的顶部设置有一块限位块,限位块的尺寸大于第三通孔的尺寸,且限位块不限制第二筒体182在第一筒体181内上下移动;如图2所示,当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相抵时,第二筒体182与栽培板120相隔一定距离;
日常管理,还包括:
随着圣女果苗不断生长,通过以下操作,使其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如果不相隔一定距离,圣女果苗的根部会贴着或抵在栽培槽100的槽底,影响根部与营养液接触),如图1所示,当圣女果苗未缠绕在第二筒体182上,且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未接触时,通过转动第一套筒130,使栽培板120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当圣女果苗未缠绕在第二筒体182上,且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接触时,通过转动第一筒体181,使栽培板120、第二杆体160和第二筒体182同时向上移动;当圣女果苗缠绕在第二筒体182上,并未缠绕在第一筒体181上时,通过转动第一套筒130,使栽培板120、第二杆体160和第二筒体182同时向上移动,且在圣女果苗靠近第一筒体181的底部时,通过转动第二套筒150,使第一筒体181向上移动,之后不断重复;如图3所示,当伸缩杆180伸长至最长后,同时转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使栽培板120、第一杆体140和第二杆体160同步向上移动。
本发明的栽培板120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圣女果苗的根部不断生长,适应性地调节栽培板120的高度,进而使圣女果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使圣女果苗的根部能与营养液充分接触,且能根据圣女果苗的根部的长度加入不同量的营养液,使得在栽培初期,只用加入少量营养液,因而能大大节省成本。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随着圣女果苗不断生长,使其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1-2cm距离。这样能保证圣女果苗的根部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的同时,营养液的用量也能最少。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杆体140上设置有多个喷头190和多个led灯200,每根圣女果苗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喷头190和一个led灯200。圣女果苗生长后期,在调节栽培板120高度的同时,还能同时调节伸缩杆180的长度,使圣女果苗能很好地固定在伸缩杆180上,且在第一杆体140上设置有多个喷头190和多个led灯200,方便对圣女果苗进行喷水和补光,因第一杆体140的高度能随着圣女果苗的生长调节,且不是一次性调节至最长,能使喷头190和led灯200与圣女果苗间的距离较小,利于喷水、补光。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筒体181的上部和第二筒体182的下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把手,方便转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栽培装置还包括:
连接件,其分别与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可拆卸地连接,当伸缩杆180伸长至最长后,通过连接件带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同步转动。连接件可以是一根杆体,并位于凸沿111外,当伸缩杆180伸长至最长后,使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筒体181的顶部和第二筒体182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之后转动连接件,即可使连接件带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同步转动,进而使栽培板120、第一杆体140和第二杆体160同步向上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筒体181、所述第二筒体182和所述限位块均为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筒体181间隙配合,使得第二筒体182只能沿竖直方向移动,且第一筒体181不限制第二筒体182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圣女果的栽培方法,包括:
1)定植,将具有6片真叶的圣女果幼苗按株行距为30×50cm定植于盛有营养液的栽培装置中;
2)日常管理,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8℃,晚上温度保持在20℃,从长出花蕾开始,每天早上9:30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直至叶面滴水,且在叶面干燥后保证光照强度在5000lx;
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胺鲜酯和芸苔素加入400倍液的木醋液中,混合均匀,即得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0mg/kg、芸苔素的浓度为0.03mg/kg。
从长出花蕾开始,每天早上9:30喷洒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含有胺鲜酯、芸苔素和木醋液。其中,胺鲜酯能提高植物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加快光合速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根系的发育,调节体内养分的平衡。芸苔素在很低浓度下即能显著地增加植物的营养体生长和促进受精作用,能有效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盐碱等抗逆性,显著减少病害的发生;并能显著缓解药害的发生,使作物快速恢复生长,并能消除病斑。木醋液喷施于植物叶面,能起到促进光合作用、加快叶片生长、减缓叶片衰老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芸苔素和木醋液相互配合,并在叶面干燥后保证光照强度在5000lx,能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因而能显著提高圣女果的产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栽培装置包括:
栽培槽100,其内设置有容纳营养液的空腔,其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立柱11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立柱110的底部与栽培槽100的底部固定连接,顶部延伸出栽培槽100外,立柱110的中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凸沿111;
栽培板120,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栽培槽100内,并与栽培槽100的槽底相隔一定距离,栽培板120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立柱110穿过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栽培板120固定连接;栽培板12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栽培孔121,一个栽培孔121中定植有一根圣女果幼苗,圣女果幼苗插入栽培孔121中,其根部位于栽培板120下方,且浸入营养液中;
第一套筒130,其套设在立柱110的下部分上,并与立柱110转动连接,且位于凸沿111的下方,第一套筒13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滑块位于第一套筒130上,当第一套筒130相对立柱110转动时,第一滑块能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着栽培板120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一杆体140,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一杆体140固定连接;
第二套筒150,其套设在立柱110的上部分上,并与立柱110转动连接,第二筒体18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滑块位于第二套筒150上,当第二套筒150相对立柱110转动时,第二滑块能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带着第一杆体140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杆体160,其搁置在凸沿111上,且位于第二套筒150的下方,并与第二套筒150相隔一定距离,立柱110穿过第二杆体160;
一对支撑杆170,其相对于立柱110对称设置,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相对,并与凸沿111不相对,支撑杆170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杆170的底部与栽培板120的顶部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当栽培板120的高度最低时,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相隔一定距离;
多根伸缩杆180,其与栽培孔1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伸缩杆180位于与其对应的栽培孔121的上方,伸缩杆180包括:
第一筒体181,其内部中空,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杆体140和第二杆体160之间,第一筒体181的顶部与第一杆体140固定连接,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孔;如图1所示,当第一杆体140的高度最低时,第一筒体181与第二杆体160相隔一定距离;
第二筒体182,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筒体182的顶部穿过第三通孔并延伸至第一筒体181内,底部穿过第二杆体160并固定在第二杆体160上,第二筒体182的顶部设置有一块限位块,限位块的尺寸大于第三通孔的尺寸,且限位块不限制第二筒体182在第一筒体181内上下移动;如图2所示,当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相抵
时,第二筒体182与栽培板120相隔一定距离;
日常管理,还包括:
随着圣女果苗不断生长,通过以下操作,使其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如果不相隔一定距离,圣女果苗的根部会贴着或抵在栽培槽100的槽底,影响根部与营养液接触),如图1所示,当圣女果苗未缠绕在第二筒体182上,且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未接触时,通过转动第一套筒130,使栽培板120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当圣女果苗未缠绕在第二筒体182上,且支撑杆170与第二杆体160接触时,通过转动第一筒体181,使栽培板120、第二杆体160和第二筒体182同时向上移动;当圣女果苗缠绕在第二筒体182上,并未缠绕在第一筒体181上时,通过转动第一套筒130,使栽培板120、第二杆体160和第二筒体182同时向上移动,且在圣女果苗靠近第一筒体181的底部时,通过转动第二套筒150,使第一筒体181向上移动,之后不断重复;如图3所示,当伸缩杆180伸长至最长后,同时转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使栽培板120、第一杆体140和第二杆体160同步向上移动。
本发明的栽培板120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圣女果苗的根部不断生长,适应性地调节栽培板120的高度,进而使圣女果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使圣女果苗的根部能与营养液充分接触,且能根据圣女果苗的根部的长度加入不同量的营养液,使得在栽培初期,只用加入少量营养液,因而能大大节省成本。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随着圣女果苗不断生长,使其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1-2cm距离。这样能保证圣女果苗的根部与栽培槽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的同时,营养液的用量也能最少。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杆体140上设置有多个喷头190和多个led灯200,每根圣女果苗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喷头190和一个led灯200。圣女果苗生长后期,在调节栽培板120高度的同时,还能同时调节伸缩杆180的长度,使圣女果苗能很好地固定在伸缩杆180上,且在第一杆体140上设置有多个喷头190和多个led灯200,方便对圣女果苗进行喷水和补光,因第一杆体140的高度能随着圣女果苗的生长调节,且不是一次性调节至最长,能使喷头190和led灯200与圣女果苗间的距离较小,利于喷水、补光。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筒体181的上部和第二筒体182的下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把手,方便转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栽培装置还包括:
连接件,其分别与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可拆卸地连接,当伸缩杆180伸长至最长后,通过连接件带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同步转动。连接件可以是一根杆体,并位于凸沿111外,当伸缩杆180伸长至最长后,使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筒体181的顶部和第二筒体182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之后转动连接件,即可使连接件带动第一筒体181和第二筒体182同步转动,进而使栽培板120、第一杆体140和第二杆体160同步向上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圣女果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第一筒体181、所述第二筒体182和所述限位块均为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筒体181间隙配合,使得第二筒体182只能沿竖直方向移动,且第一筒体181不限制第二筒体182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胺鲜酯加入400倍液的木醋液中,混合均匀,即得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0mg/kg,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芸苔素加入400倍液的木醋液中,混合均匀,即得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芸苔素的浓度为0.03mg/kg,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为400倍液的木醋液,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9mg/kg、芸苔素的浓度为0.03mg/kg,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5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1mg/kg、芸苔素的浓度为0.03mg/kg,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6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0mg/kg、芸苔素的浓度为0.02mg/kg,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7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0mg/kg、芸苔素的浓度为0.04mg/kg,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8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栽培板离栽培槽底部的距离始终为20cm,第二杆体始终搁置在凸沿上,伸缩杆一直伸长至最长。
实验1
将两个大棚内的大田各自随机分成22块,在每块大田中各自随机选择两块小田分别按实施例1-3和对比例1-8的方法种植京丹一号番茄,每块小田中种植三行,每行种植10株,种植过程中采用申请号为201110203804.8实施例1中公开的营养液配方(包括定植期、营养生长期和结果前期、结果后期),统计每亩产量,平均单果重、vc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1-8对应的统计数据
由表1可知,将实施例3与对比例1-3进行比较,实施例3对应的单株产量、单果重、vc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都较高,这是因为实施例3中采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含有胺鲜酯和芸苔素和木醋液,三者相互配合,并在叶面干燥后保证光照强度在5000lx,能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根壮苗、保花保果,因而能显著提高圣女果的产量、单果重,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将实施例3与对比例4、5进行比较,实施例3对应的单株产量、单果重、vc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都较高,这是因为实施例3中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0mg/kg,而对比例4中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9mg/kg,胺鲜酯浓度低,对比例5中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1mg/kg,胺鲜酯浓度高,因生长激素浓度低时,作用有限,浓度高时反而会有抑制作用,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胺鲜酯的浓度为10mg/kg最好。
将实施例3与对比例6、7进行比较,实施例3对应的单株产量、单果重、vc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都较高,这是因为实施例3中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芸苔素的浓度为0.03mg/kg,而对比例6中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芸苔素的浓度为0.02mg/kg,芸苔素浓度低,对比例7中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芸苔素的浓度为0.04mg/kg,芸苔素浓度高,因生长激素浓度低时,作用有限,浓度高时反而会有抑制作用,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芸苔素的浓度为0.03mg/kg最好。
将实施例3与对比例8进行比较,实施例3对应的单株产量、单果重、vc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都较高,这是因为实施例3中栽培板的高度可以调节,使得圣女果苗的根部浸入营养液中的同时始终与栽培槽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且伸缩杆的长度也是随着圣女果苗的生长适应性地调节,使得喷头和led灯与圣女果苗间的距离较小,利于喷水、补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和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