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棱杂交大麦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989384发布日期:2021-02-20 12:5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杂交大麦的选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多棱杂交大麦的选育方法,属于农作物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杂交大麦,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不但籽粒产量高,而且生物产量也高,这对于生产饲用大麦是一个较好途径,通过大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可以实现较大的饲用大麦生产量,对于杂交大麦的选育目前已有二棱大麦的方法和报道,但对于多棱杂交大麦的选育和应用,国内尚无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棱杂交大麦的育种方法,所育成的多棱杂交大麦品种不但籽粒产量高,而且秸秆产量也较高。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多棱、元麦、黄壳的不育系“民星麦4号”为母本,以多棱、皮麦、黄壳的多棱大麦19-125为父本,以作物杂种优势为机理,对父本和母本进行配组,配制生产出当代的元麦杂交种子f0,对父本和母本进行制种、去杂和赶花粉,待母本成熟之时收割母本,即可得到籽粒产量较高的多棱杂交大麦,用杂交一代种子f0可生长出多棱杂交大麦19w25。
[0005]
所述的配组是于首年秋季在制种田进行。
[0006]
所述的制种是在制种田的田间开行,行距约30厘米,1行播种父本,间隔3行再播种母本,即父本和母本比例为1比3,先种父本后需盖土且没有露籽,然后再播种母本,父本播种密度约4000株/667平方米,母本播种密度约12000株/667平方米。
[0007]
所述的去杂是在父本和母本的抽穗期,拔除如二棱大麦等天然杂交植株进行去杂,确保制种的纯度。
[0008]
所述的赶花粉是在父本和母本的开颖开花之时,用竹竿轻推父本穗头,使其穗头摇摆,花粉飞扬,每天赶花粉4次,分别在9点、11点、13点、15点前后。
[0009]
所述的收割是于第二年夏季分别收割父本和母本,且在父本开花结束后至成熟前先进行人工收割父本,以提高母本的产量,后在母本穗头发黄即成熟之时再单独收割母本。
[0010]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以黄色多棱元麦不育系“民星麦4号”为母本,以多棱皮大麦19-125为父本,配制的当代杂交种子是元麦,用杂交种子可以生长出皮大麦,利用杂种优势,其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都较高,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有如下1幅附图:
图1是多棱杂交大麦19w25选育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1.多棱杂交大麦的育种方法步骤如下:(1)配组:用元麦不育系“民星麦4号”作为母本,以多棱大麦19-125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生产杂交种f0,杂交种f0可生产多棱杂交大麦19w25,具体步骤依据图1。
[0013]
(2)制种:在田间开行,行距约30厘米,1行种多棱大麦19-125作为父本,间隔3行种元麦不育系“民星麦4号”作为母本,即父本和母本比例为1比3,播种时先将父本播种后盖土,不能有露籽,防止父本种子混杂到母本行上,然后再播种母本,父本播种密度约4000株/667平方米,母本播种密度约12000株/667平方米。
[0014]
(3)去杂:由于多棱杂交大麦的父本和母本都是开颖开花,较易产生天然杂交植株,所以在抽穗期,开花前进行田间去杂,人工拔除天然杂交植株(如二棱大麦),确保制种纯度。
[0015]
(4)赶花粉:在开花期,用竹竿轻推父本穗头,使其穗头摇摆,花粉飞扬,一般每天人工赶花粉4次,分别在9点、11点、13点、15点前后,如果早上露水较多,可在早上7点前后用竹竿轻推父本和母本穗头,使穗头上的水滴掉落,有利于穗子尽快吸收阳光而升温,有利于颖壳张开,有利于花粉散出。
[0016]
(5)收割:收获时父本和母本分别收割,父本可在开花结束后至成熟前人工收割,用作青饲料,这样有利于提高母本产量,母本成熟时单独收割,得到杂交种f0,用于生产多棱杂交大麦19w25。
[0017]
多棱大麦19-125是多棱、皮麦、黄壳,不育系“民星麦4号”是多棱、元麦、黄壳,由于大麦皮裸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皮壳为显性,所以杂交种当代是元麦,杂种一代生长将产生皮大麦,父本和母本都是多棱大麦,杂种一代生长仍然是多棱。
[0018]
2.母本的来源母本元麦不育系“民星麦4号”是江苏民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新品种,见品种权申请公告2019年1月1日第1期(总第117期)。
[0019]
3.父本的选育过程本申请所需的父本多棱大麦19-125是申请人自己培育的新品系,是以扬农啤2号(扬州农业大学育成的大麦品种,二棱、皮麦、黄壳)为父本,以大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118(江西农业学报2000,12(1):28~32,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为母本,申请人对该父本和母本进行人工杂交试验,获得杂交一代种,2000年秋播田间编号为w87,2001年田间编号为01b79,以后一年一代,在其分离后代中不断选择,直至稳定,2017年秋播田间编号为17-205,2019年秋播田间编号为19-125,即为本申请配组所用的父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