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小麦抗病性的种子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29692发布日期:2021-03-02 17:0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小麦抗病性的种子处理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增强小麦抗病性的种子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重要根部病害。该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从小麦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小麦全蚀病一旦发生,蔓延速度很快,一块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只需3周时间,危害严重。发病田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20%-30%,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危险性病害,农业部把它列为植物检疫对象。我国最早于1943年在云南发现小麦全蚀病,1952年在河北省相继发现,目前国内小麦主产区均有该病害的发生。
[0003]
在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上多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防治手段,通常是在小麦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从而来提升种子的抗病性。而现有的多数药剂均为无机化学药剂,虽然能起到不错的使用效果,但其存在着毒性强、刺激性大,对人体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4]
因此需要寻求一种非无机化学药剂等存在隐患的方式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小麦抗病性的种子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增强小麦抗病性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1)种子清洗处理:
[0009]
选取籽粒饱满、无机械损伤的小麦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0010]
(2)氧气处理:
[0011]
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密封箱内,然后通入氧气,密封处理8~10h后取出备用;
[0012]
(3)静置处理:
[0013]
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于常温条件下静置处理4~6h后备用;
[0014]
(4)弧形电晕场处理:
[0015]
将步骤(3)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弧形电晕场处理仪中进行弧形电晕场处理,3~4min后取出备用;
[0016]
(5)保温处理:
[0017]
将步骤(4)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恒温箱内进行保温处理,5~8h后取出即可。
[0018]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通入氧气后控制密封箱内的氧气浓度为55~60%。
[0019]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常温条件的温度为22~23℃。
[0020]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弧形电晕场处理时控制施加的场强为280~320kv/m。
[0021]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弧形电晕场处理时控制种子平铺堆积的厚度不大于2cm。
[0022]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弧形电晕场处理前,控制种子整体的含水量为25~30%。
[0023]
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保温处理时控制恒温箱内的温度为34~36℃。
[0024]
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保温处理时还控制恒温箱内的相对湿度为85~90%。
[0025]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小麦抗病性的种子处理方法,通过对小麦种子的直接处理,实现了小麦抗病性的增强,而无需借用无机化学药物成分来实现,保证了粮食的安全性,更利于环境的保护;具体在处理时,用较高浓度的氧气先对种子进行密闭处理,高浓度的氧气长时间对种子的萌发和发育是有害的,在此本发明以较短的处理时间,利用氧气来刺激种子的应激,适度增强了种子的耐受力,随后通过静置处理来降温降湿,将种子恢复常温后便进行了弧形电晕场处理,利用电场能量增强了种子的酶活性及种子的活力,并能协同氧气的处理增强种子性能改变的稳定性,最终处理后的种子表现出了很强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本发明整体方法简单,能有效的改善种子的特性,实现了不依靠化学药剂达到有效降低发病率的目的,方法安全环保,易于推广应用,极具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实施例1
[0029]
一种增强小麦抗病性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
(1)种子清洗处理:
[0031]
选取籽粒饱满、无机械损伤的小麦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0032]
(2)氧气处理:
[0033]
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密封箱内,然后通入氧气,密封处理8h后取出备用;
[0034]
(3)静置处理:
[0035]
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于常温条件下静置处理4h后备用;
[0036]
(4)弧形电晕场处理:
[0037]
将步骤(3)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弧形电晕场处理仪中进行弧形电晕场处理,3min后取出备用;
[0038]
(5)保温处理:
[0039]
将步骤(4)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恒温箱内进行保温处理,5h后取出即可。
[0040]
步骤(2)中通入氧气后控制密封箱内的氧气浓度为55%。
[0041]
步骤(3)中常温条件的温度为22~23℃。
[0042]
步骤(4)中弧形电晕场处理前,控制种子整体的含水量为25%;在弧形电晕场处理
时控制施加的场强为280kv/m,控制种子平铺堆积的厚度不大于2cm。
[0043]
步骤(5)中保温处理时控制恒温箱内的温度为34℃、相对湿度为85%。
[0044]
实施例2
[0045]
一种增强小麦抗病性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6]
(1)种子清洗处理:
[0047]
选取籽粒饱满、无机械损伤的小麦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0048]
(2)氧气处理:
[0049]
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密封箱内,然后通入氧气,密封处理9h后取出备用;
[0050]
(3)静置处理:
[0051]
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于常温条件下静置处理5h后备用;
[0052]
(4)弧形电晕场处理:
[0053]
将步骤(3)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弧形电晕场处理仪中进行弧形电晕场处理,3.5min后取出备用;
[0054]
(5)保温处理:
[0055]
将步骤(4)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恒温箱内进行保温处理,7h后取出即可。
[0056]
步骤(2)中通入氧气后控制密封箱内的氧气浓度为58%。
[0057]
步骤(3)中常温条件的温度为22~23℃。
[0058]
步骤(4)中弧形电晕场处理前,控制种子整体的含水量为28%;在弧形电晕场处理时控制施加的场强为300kv/m,控制种子平铺堆积的厚度不大于2cm。
[0059]
步骤(5)中保温处理时控制恒温箱内的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87%。
[0060]
实施例3
[0061]
一种增强小麦抗病性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2]
(1)种子清洗处理:
[0063]
选取籽粒饱满、无机械损伤的小麦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0064]
(2)氧气处理:
[0065]
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密封箱内,然后通入氧气,密封处理10h后取出备用;
[0066]
(3)静置处理:
[0067]
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于常温条件下静置处理6h后备用;
[0068]
(4)弧形电晕场处理:
[0069]
将步骤(3)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弧形电晕场处理仪中进行弧形电晕场处理,4min后取出备用;
[0070]
(5)保温处理:
[0071]
将步骤(4)处理后的种子放入到恒温箱内进行保温处理,8h后取出即可。
[0072]
步骤(2)中通入氧气后控制密封箱内的氧气浓度为60%。
[0073]
步骤(3)中常温条件的温度为22~23℃。
[0074]
步骤(4)中弧形电晕场处理前,控制种子整体的含水量为30%;在弧形电晕场处理时控制施加的场强为320kv/m,控制种子平铺堆积的厚度不大于2cm。
[0075]
步骤(5)中保温处理时控制恒温箱内的温度为36℃、相对湿度为90%。
[0076]
对比实施例1
[0077]
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比,省去了步骤(2)氧气处理操作,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0078]
对比实施例2
[0079]
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2相比,省去了步骤(4)弧形电晕场处理操作,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0080]
对比实施例3
[0081]
本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比,省去了步骤(2)氧气处理操作,及步骤(4)弧形电晕场处理操作,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0082]
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将小麦种子分别用上述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1~3对应的方法进行处理,设一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对小麦种子进行常规的播种种植实验,期间控制生长管理条件相同且适宜,具体生长对比数据如下表1所示:
[0083]
表1
[0084][0085][0086]
注:上表1中所述的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组白穗率-处理组白穗率)/空白对照组白穗率
×
100%。
[0087]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的抗性显著提升,其得全蚀病的机率明显下降,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008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