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芝双膜夹袋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27883发布日期:2021-04-02 10:0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灵芝双膜夹袋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栽培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灵芝双膜夹袋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是珍贵的食药用真菌。灵芝含有多糖类、三萜类、甾醇类等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调节神经系统、调节循环系统等的功能。随着人们健康安全意识的增强,灵芝市场需求率将大大增加。目前灵芝的栽培多采用段木栽培,段木栽培要砍伐大量树木,破坏生态平衡,加上当地森林采伐限额,导致用于栽培灵芝的传统阔叶木料成本升高。灵芝段木栽培采用覆土栽培方法,每年要进行换土或者更换种植场地,否则将产生杂菌感染或病虫害等危害,造成灵芝产量及质量降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产量减少污染,提供了一种灵芝双膜夹袋栽培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将培养基装入聚乙烯袋中,窝口、插棒、在96~100℃灭菌48h,冷却至室温,然后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窝口处采用无菌海绵封口;接种后菌棒在温度26~28℃,空气相对湿度50~65%的条件下培养至长满菌丝,生理成熟后便移放到栽培室进行出芝管理;(2)在大棚内架设栽培床,在栽培床的四周采用钢管围绕,间隔2.0~2.5m,沿钢管顶端采用铁丝围绕成围栏,在围栏底端和四周覆盖一层基底地膜;(3)将步骤(1)中长满菌丝生理成熟的菌棒排放在栽培床内,菌棒间隔5~10cm;(4)在栽培床上方覆盖一层上层地膜将菌棒覆盖在内,催芽,待灵芝芽长出3~6cm时,去掉上层地膜,进行疏芽,每袋保留一个生长旺盛的灵芝芽;(5)疏芽管理后,重新覆盖上层地膜,并在灵芝芽正上方的上层地膜处开一小口,让灵芝芽通过小口伸出到膜外生长;(6)按照团体标准t/jzlz002—2019《金寨灵芝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7)待灵芝成熟即将喷粉时,在围栏上架拱形棚架,以无纺布覆盖收集灵芝孢子粉。所述灵芝的栽培地址选择500m范围内无村庄、禽畜舍,通风向阳、水源清洁充沛、排灌方便的地块。能够提高灵芝的培养环境质量。所述步骤(1)中,培养基为杂木屑,含水量50~70%。采用杂木屑为原料制作栽培菌棒,充分利用树木的枝丫材进行制作栽培菌棒,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述聚丙烯袋直径14cm,长35cm的高密度低压聚丙烯袋。能够方便装持菌棒,同时便于降解。所述栽培床的宽为70~100cm,长度略小于大棚长度,高为18~20cm;栽培床四周采用直径2~3cm的钢管围绕,间隔2.0~2.5m,沿钢管顶端采用2mm铁丝围绕成长方形围栏。栽培床的高度与栽培菌棒的高度相匹配,能够在栽培床内排布多个栽培菌棒。所述的栽培菌棒的制作时间为1月份,下地栽培时间为5~6月份,下地栽培时设置温度26~28℃、空气相对湿度90%~95%,采收时间为9月份。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双膜夹袋栽培方法阻止了土壤中杂菌、害虫向灵芝中转移,隔绝了土壤中病虫害等污染源对灵芝及其孢子粉的污染及危害。灵芝栽培一般在5、6月份开始下地,环境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而通过地面上方双膜夹袋栽培,可以有效控制并维持双膜内温度在26~28℃、相对湿度85~95%范围内,提高了灵芝的出芽率和整齐度,同时避免了换土或更换场地栽培;袋料灵芝菌棒可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可有效降低菌棒制作成本,袋料灵芝菌棒结构相对疏松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缩短灵芝生长周期,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栽培的灵芝符合gb/t19630《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栽培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是栽培床菌棒排布实物图;图3是栽培灵芝的实物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灵芝双膜夹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栽培基地的选择选择500m范围内无村庄、禽畜舍,通风向阳、水源清洁充沛、排灌方便的地块;2、栽培菌棒的制作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杂木屑100%,含水量60%左右)装入直径14cm,长35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菌棒中,窝口、插棒、96~100℃灭菌48h,冷却至室温,然后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窝口处采用无菌海绵封口;接种后菌棒在温度26~28℃、空气相对湿度50~65%的条件下培养至长满菌丝,生理成熟后便可移放到栽培室进行出芝管理;3、灵芝的双膜夹袋栽培如图1,在大棚内架一个宽80cm,长度略小于大棚长度,高18cm的栽培床;栽培床四周采用直径2cm的钢管1围绕,间隔2.0m,沿钢管顶端采用2mm铁丝围绕成长方形围栏2;在围栏底部和四周覆一层基底地膜;如图2,将长满菌丝生理成熟的菌棒排放在培栽床内,菌棒间隔5cm;在培栽床上方覆盖一层上层地膜催芽,待灵芝芽长出5cm左右时,去掉上层地膜,进行疏芽,每袋保留一个生长旺盛的灵芝芽;疏芽管理后,重新覆盖上层地膜,并在灵芝芽正上方的地膜处开一小口,让灵芝芽通过小口伸出到膜外生长,如图3所示;按照团体标准t/jzlz002—2019《金寨灵芝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4、灵芝孢子粉的采收待灵芝成熟即将喷粉时,在围栏上架拱形棚架,以无纺布覆盖收集灵芝孢子粉。对比例1(1)栽培基地的选择选择500m范围内无村庄、禽畜舍,通风向阳、水源清洁充沛、排灌方便的地块;(2)栽培菌棒的制作选择直径4.0~8.0cm的栎树,切制成长15.0~20.0cm,装入直径14cm,长35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中,以杂木屑填充在段木的边缘,采用绳子扎口;96~100℃灭菌48h,冷却至室温,然后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接种后菌棒在温度26~28℃、空气相对湿度50~65%培养至长满菌丝,生理成熟后便可移放到栽培室进行出芝管理;(3)灵芝的覆土栽培(31)畦床的制作拱棚下做畦,畦上泥土预先深翻打细。畦宽1.5m左右,畦高10~15cm,畦边过道宽50cm左右,畦间过道宽40cm左右,拱棚四周挖好排水沟;(32)菌棒的排布将长满菌丝、生理成熟的菌棒底端1/3的菌袋脱去排布在畦床上,菌棒之间相距5~10cm;然后覆土高于菌棒0.5~1cm;(33)疏芽管理待灵芝芽长出5cm左右,进行疏芽,每棒保留一个生长旺盛的灵芝芽;(34)覆地膜、开口疏芽管理后,畦床上覆盖一层地膜,并在灵芝芽正上方地膜处开一小口,让灵芝芽通过小口伸出到膜外生长;(35)栽培管理按照团体标准t/jzlz002—2019《金寨灵芝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4)灵芝孢子粉的采收待灵芝成熟即将喷粉时,在畦床上架拱形棚架,以无纺布覆盖收集灵芝孢子粉。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栽培方法效益见下表:项目实施例1对比例1出芽整齐度出芽整齐,前后相差2天出芽不整齐,前后相差5天出芽率,%99.992.6污染率(生虫、染菌),%0.068.6实施例2一种灵芝双膜夹袋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栽培基地的选择选择500m范围内无村庄、禽畜舍,通风向阳、水源清洁充沛、排灌方便的地块;2、栽培菌棒的制作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杂木屑100%,含水量55%左右)装入直径14cm,长35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中,窝口、插棒、96~100℃灭菌50h,冷却至室温,然后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窝口处采用无菌海绵封口;接种后菌棒在温度26~28℃、空气相对湿度50~65%的条件下培养至长满菌丝,生理成熟后便可移放到栽培室进行出芝管理;3、灵芝的双膜夹袋栽培在大棚内架一宽95cm,长度略小于大棚长度,高18cm的栽培床;床四周采用直径3cm的钢管围绕,间隔2.5m,沿钢管顶端采用2mm铁丝围绕成长方形围栏;在围栏底部和四周覆一层基底地膜;将长满菌丝生理成熟的菌棒排放在培栽床内,菌棒间隔7cm;在培栽床上方覆盖一层上层地膜催芽,待灵芝芽长出5cm左右时,去掉上层地膜,进行疏芽,每袋保留一个生长旺盛的灵芝芽;疏芽管理后,重新覆盖上层地膜,并在灵芝芽正上方地膜处开一小口,让灵芝芽通过小口伸出到膜外生长;(35)栽培管理按照团体标准t/jzlz002—2019《金寨灵芝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4)灵芝孢子粉的采收待灵芝成熟即将喷粉时,在围栏上架拱形棚架,以无纺布覆盖收集灵芝孢子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