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水稻种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中国乃至亚洲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约占世界粮食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举足轻重。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水稻对温度、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而目前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浓度和温度的不断升高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水稻的产量;但长期高浓度二氧化碳会使得水稻发生光合下调现象,限制产量的增幅。另外,温度升高则会降低水稻的产量,若水稻开花期的气温高于34℃,则会阻止水稻的花粉膨大,迫使孢子膜破裂,最终不育籽粒增加,而又由于呼吸作用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使得水稻减产,最终导致水稻的产量降低。
在实际生产中,目前开始兴起在温室种植水稻,温室内的温度变化相对于外界环境比较缓和,可以提高秧苗素质。而以温室种植水稻时,需要控制温室内温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由于温室效应,温室内需要与外界通风才能降低温室内的温度,而为了控制二氧化碳浓度,需要定期施撒有机肥或燃烧碳氢化合物,利用有机肥腐化分解或燃烧碳氢化合物产生二氧化碳,成本高且碳氢化合物燃烧时容易伤害秧苗。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温室种植水稻成本高且容易伤害秧苗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包括温室棚,所述温室棚内设有用于种植水稻的种植区和用于养鸭的养殖区,所述温室棚的侧面顶部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温室棚的侧面底部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温室棚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控制第一风扇抽出温室棚内顶部的空气,所述控制器根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控制第二风扇抽出温室棚内底部的空气,所述温室棚的侧面上还设置有通风孔。
进一步的,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室内温度高于34℃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扇抽出温室棚内顶部的空气;当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得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1000μmol/mol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风扇抽出温室棚内底部的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朝向温室外的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遮挡风道的挡片,所述挡片的顶端与第一风扇或第二风扇转动连接,挡片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温室棚的内侧面转动架设有用于遮盖通风孔的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与温室棚转动连接,且挡板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区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侧面沿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立柱上滑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安装座的侧面穿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与任意一个定位槽插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扇设置在温室棚靠近养殖区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扇朝向温室内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网。
进一步的,所述温室棚内铺设有腐料层,所述腐料层主要由秸秆、锯木组成。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在温室棚内设置种植区和养殖区,种植区用于种植水稻,养殖区内放养有鸭子。鸭子的呼吸作用、鸭子产生的排泄物腐化分解以及夜间水稻的呼吸作用可以在温室棚内产生二氧化碳与热量,从而提高温室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且鸭子排泄物腐化分解,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在温室棚内,热空气上浮至温室棚的顶部,二氧化碳沉降至温室棚的底部。控制器内预设有二氧化碳浓度值和温度值,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内,若温度数据高于控制器内预设的温度值,则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扇运行,将温室棚内底部的热空气抽出,并从通风孔内引入外界空气,即可降低温室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内,若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高于控制器内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则控制器控制第二风扇运行,将温室棚内底部富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抽出,并从通风孔内引入外界空气,即可降低温室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此方案中不需要人工施撒有机肥或燃烧碳氢化合物,降低了温室种植水稻的成本,且不易伤害秧苗。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朝向温室外的侧面转动架设挡片,并在通风孔内转动架设挡板。自然状态下,挡片和挡板均摆动至竖直状态,挡片可以遮挡第一风扇或第二风扇的风道;挡板可以遮挡通风孔,从而阻碍外界环境的空气与温室内的空气发生交换,当第一风扇或第二风扇运行时,气流可以带动挡片和挡板旋转,从而方便温室内的空气流出,并将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引入温室内。
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设置立柱,并将安装座滑动设置在立柱上。在安装座上穿设定位螺栓,并在立柱上开设与定位螺栓插接配合的若干个定位槽。在水稻不断长高的过程中,通过滑动安装座,并将定位螺栓与一个定位槽插接配合,可以调节安装座的高度,进而保证安装座上的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与水稻冠层的高度相近,则利用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可以测得水稻冠层的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更贴合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从而更加准确地控制种植区的温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
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将第二风扇设置在温室棚靠近养殖区的一侧,当开启第二风扇以降低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可以将养殖区的空气抽出,即可实现对养殖区通风换气,为养殖区内的鸭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在第二风扇朝向温室内的一侧设置防护网,可以在第二风扇工作时,避免鸭子被第二风扇的扇叶刮伤。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养殖区的鸭子需要在水稻回青期之后放入温室,因此需要在种植区铺设腐料层。在养殖区的鸭子未进入温室前,由腐料层腐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热量,补充温室内的二氧化碳,并使温室内的温度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温室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温室棚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安装座与立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二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二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温室棚;11、养殖区;12、种植区;13、腐料层;2、第一风扇;21、第二风扇;211、防护网;22、挡片;3、安装座;31、温度传感器;32、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3、控制器;34、立柱;341、定位槽;35、定位螺栓;4、通风孔;4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种植水稻的温室,其包括温室棚1,温室棚1内设有用于种植水稻的种植区12和用于养鸭的养殖区11,温室棚1的侧壁顶部安装有第一风扇2,温室棚1的侧壁底部安装有第二风扇21,第一风扇2和第二风扇21均为轴流风扇。种植区12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3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2和控制器33。控制器33与温度传感器3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2、第一风扇2和第二风扇21均电性连接。控制器33根据温度传感器31检测的温度数据控制第一风扇2抽出温室棚1内顶部的空气,控制器33根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2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控制第二风扇21抽出温室棚1内底部的空气,温室棚1的侧面上还开设有一个通风孔4。
种植区12用于种植水稻,养殖区11内放养有鸭子,鸭子的呼吸作用、鸭子产生的排泄物腐化分解以及夜间水稻的呼吸作用可以在温室棚1内产生二氧化碳与热量,从而提高温室棚1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且鸭子排泄物腐化分解,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温室棚1内的热空气上浮至温室棚1的顶部,二氧化碳逐渐沉降至温室棚1的底部,使得温室棚1内底部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温室棚1内顶部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器33预设有二氧化碳浓度值和温度值,温度传感器31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器33内,若温度数据高于控制器33内预设的温度值,则控制器33控制第一风扇2运行,将温室棚1内底部的热空气抽出,并从通风孔4内引入外界空气,即可降低温室棚1内的温度。待温度数据低于控制器33内预设的温度值时,控制器33关闭第一风扇2。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2将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器33内,若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高于控制器33内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则控制器33控制第二风扇21运行,将温室棚1内底部富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抽出,并从通风孔4内引入外界空气,即可降低温室棚1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低于控制器33内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控制器33关闭第二风扇21。此方案中不需要人工施撒有机肥或燃烧碳氢化合物,降低了温室种植水稻的成本,且不易伤害秧苗。
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风扇2或第二风扇21运行时,均会将外界空气引入温室棚1中,同时降低温室棚1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但第一风扇2运行时,将温室棚1内顶部的热空气抽出,降低温室棚1内温度的作用更明显;而第二风扇21运行时,将温室棚1内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空气抽出,降低温室棚1内二氧化碳浓度的作用更明显。
当温度传感器31测得温室内温度高于34℃时,控制器33控制第一风扇2抽出温室棚1内顶部的空气;当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2测得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1000μmol/mol时,控制器33控制第二风扇21抽出温室棚1内底部的空气。
第一风扇2和第二风扇21外壳朝向温室外的侧面上均转动设置有挡片22,挡片22的顶端通过合页与第一风扇2或第二风扇21转动连接。自然状态下,挡片22摆动至竖直状态,可以遮挡第一风扇2或第二风扇21的风道。通风孔4的截面为正方形,温室棚1的内侧面上还转动架设有挡板41,挡板41的顶端通过合页与温室棚1的内侧面转动连接。自然状态下,挡板41摆动至竖直状态,可以遮挡通风孔4,以阻碍外界环境的空气与温室内的空气发生交换。当第一风扇2或第二风扇21运行时,气流可以带动挡片22和挡板41旋转,从而方便温室内的空气流出,并将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引入温室内。
种植区12内沿竖直方向安装有一个立柱34,立柱34的侧面沿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8个定位槽341,立柱34上滑动设置有一个t型的安装座3,安装座3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与立柱34插接配合,安装座3通过凹槽与立柱34滑动配合。安装座3的侧面穿设有定位螺栓35,定位螺栓35与安装座3螺纹配合,且定位螺栓35与任意一个定位槽341插接配合。安装座3的顶面两端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31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2,安装座3的顶面中心安装有一个控制器33。
在水稻不断长高的过程中,通过滑动安装座3,并将定位螺栓35与一个定位槽341插接配合,可以调节并锁定安装座3的高度,进而保证安装座3上的温度传感器3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2与水稻冠层的高度相近,则利用温度传感器3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2可以测得水稻冠层的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更贴合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从而更加准确地控制种植区12的温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
第二风扇21设置在温室棚1靠近养殖区11的一侧,当开启第二风扇21以降低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可以将养殖区11的空气抽出,即可实现对养殖区11通风换气,为养殖区11内的鸭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第二风扇21外壳朝向温室内的一侧焊接有防护网211,可以在第二风扇21工作时,避免鸭子被第二风扇21的扇叶刮伤。
由于养殖区11的鸭子需要在水稻回青期之后放入温室,以免鸭子翻动泥土时,伤害未定根的水稻秧苗。为了在水稻插秧后向温室内提供二氧化碳和热量,在种植区12预先铺设了一层腐料层13,腐料层13主要由秸秆、锯木、稻草或麦糠组成。在养殖区11的鸭子未进入温室前,由腐料层13腐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热量,补充温室内的二氧化碳,并使温室内的温度升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