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用连续灭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8682发布日期:2020-09-11 21:3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用连续灭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用连续灭鼠装置,属于捕鼠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老鼠不仅盗食粮食,咬坏人们的衣物,更严重的是还到处传播鼠疫等流行性疾病,直接威胁了人们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活秩序,然而人们一直沿用传统的捕鼠装置来捕杀老鼠,例如铁制夹子,由于铁夹子直接将老鼠击毙,比较血腥,铁夹子上还会将死去老鼠的气味留下,其他老鼠可能避而远之,捕鼠效果越来越差,采用投放鼠药的方法则危及家禽家畜,危害到人类的食物链,人一旦误食,也有中毒的可能。

在室内进行捕鼠时,一般是在墙角位置设置捕鼠笼或者捕鼠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消灭老鼠的目的,但是,对于室外的老鼠,采用捕鼠笼或者捕鼠夹显然是不可取的,捕鼠笼或者捕鼠夹均是单次触发型,一次触发后需要人为操作,不能实现自动、连续捕鼠作业,这样,对于广阔的室外,是费时、费力、不经济的。

因此,对于如何更好的捕捉室外、耕地上的老鼠,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捕鼠装置不能实现户外自动、连续捕鼠的缺点,提供一种农田用连续灭鼠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户外捕鼠,能够实现自动且连续捕鼠作业,能够有效的减少鼠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农田用连续灭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存鼠仓、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第三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第三环形板从内至外同轴心安装在底板上,第一环形板围绕而成一诱饵区域,第二环形板与第三环形板之间构成迷宫区域,所述第二环形板上位于迷宫区域一侧设有延伸进迷宫区域的若干第一挡板,所述第三环形板上位于迷宫区域一侧设有延伸进迷宫区域的若干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呈错位设置,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形成迷宫通道,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之间通过若干捕鼠道连接,第一环形板与捕鼠道通过设置在第一环形板上的透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板与捕鼠道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门连接,所述第三环形板上设有若干与迷宫区域连通的进鼠道,所述进鼠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门,第一单向门及第二单向门上设有通孔,所述存鼠仓安装在底板下方,在每一个所述捕鼠道内安装有翻板组件和用于电击老鼠的电击组件,所述顶板位于底板上方且与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第三环形板连接。

其中,所述翻板组件包括翻板和转轴,所述底板上设有翻板槽,所述翻板通过转轴安装在翻板槽内,所述翻板静止时,翻板与底板齐平,所述翻板槽宽度与捕鼠道宽度相同。

其中,所述电击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源、压板和弹簧,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一导电触块a,所述压板下方与导电触块a对应位置设有导电触块b,所述底板通过弹簧安装在安装槽内后能够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导电触块a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极连接,导电触块b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后与第二电极接通。

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均包括主电极和连接在主电极上的若干支电极组成,第一电极上的支电极与第二电极上的支电极错位设置。

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源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

进一步优化,所述存鼠仓与底板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户外捕鼠,能够实现自动、连续捕鼠的目的,进而减少鼠患;在捕鼠的过程中,能够避免惊扰其他老鼠的,捕鼠效果更佳;同时,通过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为电源进行供电,减少人工参与,同时,降低作业人的劳动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去顶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与第一、二电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翻板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顶板,3存鼠仓,4第一环形板,5第二环形板,6第三环形板,7诱饵区域,8成迷宫区域,9第一挡板,10第二挡板,11捕鼠道,12透气孔,13迷宫通道,14翻板组件,15电击组件,16翻板,17转轴,18翻板槽,19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21电源,22压板,23弹簧,24安装槽,25导电触块a,26导电触块b,27导线,28主电极,29支电极,30进鼠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含有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如果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一种农田用连续灭鼠装置,包括底板1、顶板2、存鼠仓3、第一环形板4、第二环形板5和第三环形板6,所述第一环形板4、第二环形板5和第三环形板6从内至外同轴心安装在底板1上,第一环形板4围绕而成一诱饵区域7,第二环形板5与第三环形板6之间构成迷宫区域8,所述第二环形板5上位于迷宫区域8一侧设有延伸进迷宫区域8的若干第一挡板9,所述第三环形板6上位于迷宫区域8一侧设有延伸进迷宫区域8的若干第二挡板10,第一挡板9与第二挡板10呈错位设置,第一挡板9与第二挡板10之间形成迷宫通道13,第一环形板4与第二环形板5之间通过若干捕鼠道11连接,第一环形板4与捕鼠道11通过设置在第一环形板4上的透气孔12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板5与捕鼠道11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门连接,所述第三环形板6上设有若干与迷宫区域8连通的进鼠道30,所述进鼠道30内设有第二单向门,第一单向门及第二单向门上设有通孔,便于诱饵的香味飘散出,所述存鼠仓3安装在底板1下方,在每一个所述捕鼠道11内安装有翻板16组件14和用于电击老鼠的电击组件15,所述顶板2位于底板1上方且与第一环形板4、第二环形板5和第三环形板6连接。

在实际的使用中,顶板2盖在第一环形板4、第二环形板5和第三环形板6即可。

其中,所述翻板组件14包括翻板16和转轴17,所述底板1上设有翻板槽18,所述翻板16通过转轴17安装在翻板槽18内,所述翻板16静止时,翻板16与底板1齐平,所述翻板槽18宽度与捕鼠道11宽度相同。

其中,所述电击组件15包括第一电极19、第二电极20、电源21、压板22和弹簧23,所述底板1上设有安装槽24,所述安装槽24底部设有一导电触块a25,所述压板22下方与导电触块a25对应位置设有导电触块b26,所述底板1通过弹簧23安装在安装槽24内后能够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电极19及第二电极20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导电触块a25通过导线27与第一电极19连接,导电触块b26通过导线27与电源21连接后与第二电极20接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单向门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捕鼠装置中所采用的单向门,其主要是保证老鼠的单向通行即可,其具体的结构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实际的使用中,捕鼠道11及进鼠道30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捕鼠道11及进鼠道30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

在本实施例中,捕鼠道11设有4个,进鼠道30设有8个。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在实际的使用中,将存鼠仓3埋在地下并将底板1与存鼠仓3螺纹连接,便于后期拆卸后清理存鼠仓3中的老鼠;底板1将会与地面平行,同时在诱饵区域7内放置诱饵,由于第一单向门及第二单向门上均设有通孔,这样便于诱饵的香味散出,引诱老鼠;由于老鼠具有钻洞的习性,设置的多个进鼠道30能够满足多个老鼠进入捕鼠装置中,由于设置有第二单向门,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每一个进鼠道30中只能容纳一只老鼠通过,穿过第二单向门的老鼠将会进入到迷宫区域8内,并在迷宫区域8内的迷宫通道13内继续寻找食物,这样,通过设置第一挡板9及第二挡板10能够将老鼠进行隔开,且设置的迷宫区域8能够容纳的老鼠量更多。

在迷宫区域8内的老鼠会继续寻找食物,进而通过第一单向门后进入到捕鼠道11中,进入捕鼠道11的老鼠将会沿着捕鼠道11朝着诱饵方向前进,由于设置有第一电极19及第二电极20,老鼠前进的过程中身体将会压在第一电极19及第二电极20上,此时,由于导电触块a25及导电触块b26是分开的,老鼠不会受到电击,当老鼠持续前进后,碰触到压板22后,压板22下移,使得导电触块a25及b触碰,进而形成一导通回路,此时,老鼠的后半部分(身体)在第一电极19及第二电极20上,通电后老鼠受到电击,将会突然向前窜动,避免老鼠往后退,且由于在第一环形板4上设置有透气孔12,这样老鼠向前窜动后将会位于翻板16上方,此时翻板16翻转,老鼠进入到存鼠仓3中;而压板22在弹簧23的作用下复位,电路断开,等待下一只老鼠的进入。

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设置的捕鼠道11能够避免老鼠受到电击后受惊往侧边窜跳,能够保证老鼠只向前窜,保证其进入到翻板16的上方。

老鼠可以从多个进鼠道30进入,然后多余的老鼠将会在迷宫区域8内活动,而进入到捕鼠道11中的老鼠将会被捕捉,同时由于设置的单向门,进入捕鼠道30中的老鼠受电击后也不会影响别的老鼠,不会惊扰其余的老鼠,这样,周而复始,实现老鼠的自动捕捉及连续捕捉的目的。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19及第二电极20可以是裸露的铜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电极19及第二电极20均包括主电极28和连接在主电极28上的若干支电极29组成,第一电极19上的支电极29与第二电极20上的支电极29错位设置。

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支电极29间的间隙更小,增大老鼠与支电极29的接触面积,即使是小老鼠也能够进行捕捉。

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源21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这样,在白天的时候可以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进行存储,然后在白天及夜晚进行供电。

在实际的使用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设置在顶板2上。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