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树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3436发布日期:2020-09-25 18:0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树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树池。



背景技术:

当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应在树木的周围保留一块没有铺装的土地,通常把它叫树池或树穴。

目前,公告号为cn20637117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树池,包括树木、位于树木周侧且呈“回”字形的基座、多个设置在基座周侧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供落叶穿过的落叶孔。安装板转动连接在基座上,基座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当安装板向远离树木一侧转动后将安装板固定在基座上的固定件。

但是,树池内的土壤一般采用的是粘性土,雨水渗透比较困难。因此,下雨天时,树池内容易积水,当雨势较大时,树池内的积水溢出,容易带出树池土壤,对树池周围造成污染。每次大雨过后工作人员都要对树池周侧被带出的土壤进行清理,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树池,具有提升树池排水能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树池,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中部开设有用于填充土壤进行树木种植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周侧槽壁顶部靠近土壤部分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构成“回”字形结构,所述支撑板底部远离基座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靠近土壤部分设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靠近土壤部分设置有第二过滤层,所述基座周侧与第一支撑架之间为传输空间,所述基座底部与第二支撑架之间为集水空间,所述传输空间与集水空间相连通,所述集水空间设置有将收集到的水排出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于种植槽内积聚,此时第二过滤层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过滤后的雨水向第一过滤层传输。而第一过滤层再次对雨水经过过滤后向传输空间进行传输,并使得雨水最终汇集于集水空间。集水空间内设置有排水管,用于将汇集的雨水排出。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能够较为有效的将雨水过滤后汇集于集水空间并通过排水管排出,有利于提升树池的排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分别为格栅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架周侧与第一支撑架底部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成格栅状,一方面用于支撑第一过滤层,另一方面不影响雨水进入传输空间与集水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过滤层为土工布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层为土工布结构,有利于过滤雨水,减少土壤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过滤层为卵石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层为卵石层结构,过滤速率较高,同时能够较为有效的过滤土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种植槽底部倾斜设置有使雨水朝中部汇集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底部与支撑板的距离大于导流面顶部与支撑板的距离,所述排水管设置于种植槽底部中间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进入集水空间后通过导流面汇集于种植槽底部中间位置,有利于汇集雨水,方便排水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顶部高于种植槽底部,所述集水空间设置有为土壤提供水分的保湿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顶部高于种植槽底部,有利于存储一定量的雨水,通过保湿机构保持土壤湿润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湿机构包括毛细管,所述毛细管固定于第二支撑架,所述毛细管顶部插接于土壤,所述毛细管底部与导流面底部相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毛细管吸收集水空间存储的雨水,通过毛细作用用于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毛细管采用海绵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细管采用海绵材质,具有较好的吸水能力,使得毛细管保持土壤湿润度的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下雨时,雨水于种植槽内汇集,土壤内渗透的雨水被第二过滤层过滤后向第一过滤层传输,并且被第一过滤层再次过滤后最终于集水空间汇集,集水空间设置有排水管,将汇集的雨水排出,有利于提升树池的排水能力。

2.集水空间设置有保湿机构,能够在没下雨或者未浇水时,利用集水空间内存储的雨水保持土壤的湿润,为树木健康的生长提供水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突显种植槽内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座;2、种植槽;3、支撑板;4、第一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6、第一过滤层;7、第二过滤层;8、保湿机构;801、毛细管;9、集水空间;10、传输空间;11、排水管;12、导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树池,包括基座1。基座1采用混凝土浇筑,基座1中间位置开设有种植槽2,种植槽2内填充土壤,用于树木种植。

参见图1与图2,种植槽2周侧槽壁顶部靠近土壤部分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有支撑板3首尾相连形成“回”字形结构。支撑板3底部靠近土壤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4,第一支撑架4成格栅状结构且两个第一支撑架4的相邻的侧边固定相连。第一支撑板3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5成格栅状结构,第二支撑架5的周侧分别与第一支撑架4的底部固定相连。

参见图1,优选的,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与支撑板3采用钢铁结构,生产时可以先将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与支撑板3分别生产完毕,接着通过焊接固定形成预制件,最后基座1浇筑时将形成的预制件与基座1相固定。

参见图1,第一支撑架4靠近土壤一侧以及第二支撑架5靠近土壤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层6,第一过滤层6靠近土壤部分设置有第二过滤层7。

参见图1,第二过滤层7采用卵石结构。下雨时,第二过滤层7初步过滤植槽内的雨水,并将过滤后的雨水朝第一过滤层6传输,同时第二过滤层7的顶部高度高于土壤的顶部高度。

参见图1,第一过滤层6采用土工布结构,通过绑接的方式将第一过滤层6固定于第一支撑架4,用于将第二过滤层7初步过滤后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降低土壤流失的可能。第一过滤层6可以在第一支撑架4预制时同时固定,第二过滤层7在土壤填充前堆垒,然后再进行土壤填充。

参见图1,第一支撑架4与基座1周侧之间为传输空间10,被第一过滤层6过滤后的雨水进入传输空间10。第二支撑架5与基座1底部之间为集水空间9,集水空间9与传输空间10相连通,因此,进入传输空间10的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集水空间9汇集。

参见图1,集水空间9设置有排水管11,排水管11与外部排污管相连通,用于将汇集的雨水排出集水空间9。

参见图1,种植槽2底部周侧分别倾斜设置有导流面12,导流面12顶部固定于基座1周侧,导流面12底部固定于基座1底部,并且导流面12底部与支撑板3的距离大于导流面12顶部与支撑板3的距离。使用时传输空间10流向集水空间9的雨水通过导流面12汇集于种植槽2底部中间部分,排水管11固定于种植槽2底部中间位置,方便将汇集的雨水排出。

参见图1,集水空间9设置有保湿机构8,用于为土壤提供水分,使土壤保持湿润。保湿机构8包括毛细管801,毛细管801优选但不限于实心圆柱状的海绵结构,也可以是卷成圆柱状的土工布等其它结构。毛细管801有多个且分别通过绑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支撑架5靠近中间部分,毛细管801一端与导流面12底部相接触,用于浸入水中吸收水分,另一端延伸至种植槽2中部,埋于土中。当集水空间9存有水时,集水空间9内的毛细管801在毛细作用下吸收水分向位于土壤的毛细管801输送,位于土壤的毛细管801则将水分向四周渗透扩散,用于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参见图1,排水管11顶部高于种植槽2底部,当汇集的雨水水位高于排水管11顶部时,雨水通过排水管11排出,而水位低于排水管11顶部的雨水则积聚于集水空间9,被毛细管801吸收,用于保持土壤的湿润。

使用原理:参见图1,未下雨时,集水空间9内存积有部分在下雨或者浇水时留下的水流,对毛细管801进行水分提供,使得毛细管801能够在毛细作用下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下雨时,雨水于种植槽2内汇集,此时第二过滤层7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并且向第一过滤层6传输,第一过滤层6过滤后的雨水则进入传输空间10后汇集于集水空间9,而通过种植槽2底部的第一过滤层6与第二过滤层7过滤的雨水直接进入集水空间9。进入集水空间9的雨水在导流面12的作用下汇集于种植槽2底部中间位置,当雨水水位高于排水管11顶部高度时,雨水通过排水管11排出。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能够较为有效的排出雨水,有利于提高树池的排水能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