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甜叶菊干叶防潮通风储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0107发布日期:2020-11-03 23:1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甜叶菊干叶防潮通风储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储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甜叶菊干叶防潮通风储藏装置。



背景技术:

甜叶菊在制作成干叶后需要将其进行储存,但是现有的储存设备内经常会发生因为不通风透气,导致其内部潮湿发霉,从而影响储存干叶的品质。

并且将装有干叶的储物框重叠放置在储存箱内后,上下两组储物框之间由于没有固定,导致两者之间极易于发生位移,使得其彼此之间稳固性不足,同时上下重叠放置在储存箱内的储物框取出也不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甜叶菊干叶防潮通风储藏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甜叶菊干叶防潮通风储藏装置,包括储存箱及将其顶部开口密封的盖板,所述储存箱外侧壁上设置有夹套,其中夹套内沿储存箱外侧壁螺旋设置有分隔板,且分隔板将夹套与储存箱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一条螺旋设置的导流通道,所述夹套顶部设置有与导流通道最顶端连接的进气管,其中储存箱侧壁底部设置有与导流通道最底端连接的出气管,所述储存箱内底部还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支撑板,其中储存箱底部还设置有通过汽缸导柱与支撑板连接的汽缸,所述支撑板顶部上下重叠设置有多组矩形框架,其中矩形框架开口内设置有格网,所述矩形框架开口内还垂直交叉设置有多组位于格网上方的格板,其中多组格板将格网上方矩形框架的开口等分成多组储存单元,所述矩形框架顶部四个顶角处均设置有凸起,其中凸起顶部设置有延伸至矩形框架侧壁中的固定通道,所述矩形框架底部设置有对应凸起的凸块,其中凸块底部设置有可插入其下方矩形框架中对应固定通道内的定位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柱长度小于固定通道深度,其中定位柱底端为半球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块为倒扣设置的四棱台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高度为1~2c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格板顶端不高于对应矩形框架顶端水平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用于对应定位柱插入的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当需要对储存箱进行通风除湿时,热风机通过进气管将热气流注入导流通道内,其中在导流通道内流过的热空气沿储存箱外侧壁环绕流下,并最终经出气管处流入储存箱内,由于热空气通过导流通道导向使得其能流过位于夹套内的储存箱整个外侧壁,使得热空气能对储存箱进行加热带走其冷气,同时经出气管流入储存箱内的热空气也能对其内部的甜叶菊干叶进行通风加热除湿,从而提升干叶的储存环境,并且沿导流通道环绕储存箱外侧壁流下的热空气能对整个储存箱进行升温除湿,而不会发生以往热空气不能覆盖储存箱整个侧壁导致储存箱升温除湿效果不佳及升温不均匀的问题,而储存箱内的气流通过其侧壁顶部的排气管排出,以防止憋压。

2、本发明中当多组矩形框架进行上下叠放时,上方矩形框架中凸块底部的定位柱插入下方矩形框架中的固定通道内,从而防止上方矩形框架从下方矩形框架上滑落,以此实现将多组矩形框架上下重叠,并无需借助以往的固定连接机构将多组矩形框架上下锁紧,从而达到方便多组矩形框架堆放及拆卸分离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矩形框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储存箱,2、夹套,3、分隔板,4、导流通道,5、进气管,6、出气管,7、支撑板,8、汽缸,9、汽缸导柱,10、矩形框架,11、格网,12、格板,13、储存单元,14、凸起,15、固定通道,16、凸块,17、定位柱,1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甜叶菊干叶防潮通风储藏装置,包括储存箱1及将其顶部开口密封的盖板,所述储存箱1外侧壁上设置有夹套2,其中夹套2内沿储存箱外侧壁螺旋设置有分隔板3,且分隔板3将夹套2与储存箱1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一条螺旋设置的导流通道4,所述夹套2顶部设置有与导流通道4最顶端连接的进气管5,其中储存箱1侧壁底部设置有与导流通道4最底端连接的出气管6,当需要对储存箱1进行通风除湿时,热风机通过进气管5将热气流注入导流通道4内,其中在导流通道4内流过的热空气沿储存箱1外侧壁环绕流下,并最终经出气管6处流入储存箱1内,由于热空气通过导流通道4导向使得其能流过位于夹套2内的储存箱1整个外侧壁,使得热空气能对储存箱1进行加热带走其冷气,同时经出气管6流入储存箱1内的热空气也能对其内部的甜叶菊干叶进行通风加热除湿,从而提升干叶的储存环境,并且沿导流通道4环绕储存箱1外侧壁流下的热空气能对整个储存箱1进行升温除湿,而不会发生以往热空气不能覆盖储存箱1整个侧壁导致储存箱1升温效果不佳及升温不均匀的问题,而储存箱1内的气流通过其侧壁顶部的排气管排出,以防止憋压。

其中在储存箱1内底部还设置有位于出气管6上方并与储存箱1相适配的支撑板7,并且储存箱7底部还设置有通过汽缸导柱9与支撑板7连接的汽缸8,同时支撑板7顶部上下重叠设置有多组矩形框架10,而矩形框架10开口内设置有格网11,其中干叶放置在矩形框架10的格网11上,当需要取出储存箱1内的矩形框架10时,汽缸8通过汽缸导柱9驱动支撑板7上移,使得位于上方的矩形框架10凸出于储存箱1,从而方便人们将其取出,由于干叶是由众多的矩形框架10储存,防止干叶大量堆积在同一个容具内,导致堆积体积较大,导致上方干叶挤压下方干叶而导致易于碎裂的问题。

并且在矩形框架10开口内垂直交叉设置有多组位于格网11上方的格板12,其中多组格板12将格网11上方矩形框架10的开口等分成多组储存单元13,那么将干叶放置在格网11上方的储存单元13内后,格板12能将数量众多的干叶有效的分隔在多组储存单元13内,从而防止矩形框架10及格网11在发生晃动或者倾斜时,干叶随意在格网11上方进行大幅度的流动,同时也能达到有效防止干叶从矩形框架10内滑出几率的效果。

同时在矩形框架10顶部四个顶角处均设置有凸起14,而凸起14顶部设置有延伸至矩形框架10侧壁中的固定通道15,并且在矩形框架10底部设置有对应凸起14的凸块16,在凸块16底部设置有可插入其下方矩形框架10中对应固定通道15内的定位柱17,本实施例中凸块16、矩形框架10及凸起14之间一体设置。

如图3、5所示,当多组矩形框架10进行上下叠放时,上方矩形框架10中凸块16底部的定位柱17插入下方矩形框架10中的固定通道15内,从而防止上方矩形框架10从下方矩形框架10上滑落,以此实现将多组矩形框架10上下重叠,达到提升上下相邻两组矩形框架10之间稳固性的目的,同时在将上下相邻两组矩形框架10分离时,只需将手伸入对应矩形框架10底部,由于此时该上方矩形框架10底部的凸块16抵在下方矩形框架10的顶部上,使得上下相邻两组矩形框架10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该间隙便于人们将手伸入,从而将上方矩形框架10提起使定位柱17从下方矩形框架10中的固定通道15内抽出,实现上下矩形框架10之间分离的目的,并可将上方矩形框架10中的干叶搬运至指定位置。

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7长度小于固定通道15深度,以防止定位柱17长度过长导致其底端与固定通道15底部接触并将上方矩形框架10悬空而影响其稳固性,其中定位柱17底端为半球状,使得其底端易于插入固定通道15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凸起14高度为1~2cm,那么当矩形框架10顶端面淤积有粉尘等杂质时,那么在矩形框架10发生震动或倾斜时,由于凸起14顶端与矩形框架10顶端之间具有较高的高低落差,使得位于矩形框架10顶端面上的杂质不易于流至凸起14顶端并流入固定通道15内淤积而将其堵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块5为倒扣设置的四棱台结构,其中格板12顶端不高于对应矩形框架10顶端水平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用于对应定位柱17插入的凹槽18。下方矩形框架10通过定位柱17插入凹槽18内的方式防止其在支撑板7上滑动位移,提升两者之间的稳固性。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