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9514发布日期:2020-12-01 10:3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土栽培装置,栽培仓内的培养液无法进行均匀淋洒,而且培养液的量也无法进行调节,当培养液的量过多时,作物长时间浸泡在营养液中易缺氧,甚至造成作物的烂根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具有可方便调节每个栽培仓内的培养液量,实现栽培仓内低水高湿,能够适应不同作物的无土栽培使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该无土栽培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无土栽培单元,所述无土栽培单元包括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栽培仓,进液口和出液口优选设置在栽培仓的同一侧处,每层所述栽培仓的进液口与上一层所述栽培仓的出液口连接,每层所述栽培仓的出液口与下一层所述栽培仓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栽培仓内设有水平的格栅板,所述格栅板的一侧边通过导流板与栽培仓的内侧壁连接(格栅板的设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格栅板将栽培仓的内腔全部隔断,此时则不需要导流板,另一种情况是格栅板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栽培仓的前后内侧壁连接,格栅板的左侧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板与栽培仓的左侧壁连接,格栅板的右侧设有拦液板,保持格栅板上方营养液的高地位置作用),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液口对应,所述栽培仓的内底板上环绕所述出液口设有溢流板,所述溢流板与所述栽培仓的内底板形成储液仓;所述栽培仓的侧壁上位于所述格栅板与所述栽培仓的内底板之间设有供作物的根部放入的置入口;所述栽培仓的侧壁上位于所述格栅板与所述栽培仓的内顶板之间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用于加注营养液和给栽培仓内通氧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栽培仓内设置格栅板,格栅板起限流均流作用,使得格栅板的上方形成高湿区域,倾斜的导流板可对来自上层的营养液起到分隔导流至格栅板的作用,通过格栅板调节栽培仓内营养液的注入量,使营养液均匀分布在栽培仓,保持栽培仓低液高湿,溢流板与栽培仓的内底板形成的储液区,能保持栽培仓液位适宜,满足作物的生长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每层栽培仓内的营养液均匀分布,量可调节,使作物根生长在低液位高湿的栽培仓内,能够适应不同生长状态、不同种类的作物的无土栽培,解决了无土栽培作物长时间浸泡在营养液中易缺氧,甚至造成作物的烂根死亡的技术问题,同时,该无土栽培装置可采用塑料薄膜材料直接热印成型,可重复使用,生产制造更节能环保,解决了因栽培仓储液量大导致的种植袋强度及相关配套承重支架要求高、成本高无法普及的技术问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栽培仓的内底板上设有限流管,所述限流管的进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溢流板的高度,所述限流管的出口与下一层所述栽培仓内的格栅板对应,限流管的设置使得栽培仓不必一直依赖外部动力供应营养液,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营养液的流动并充分吸氧,防止沉积和缺氧,满足作物对营养液的要求,降低能耗,解决了作物长时间浸泡在营养液中易缺氧,甚至造成作物的烂根死亡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格栅板可调节栽培仓营养液的注入量,使营养液均匀分布在栽培仓内,保持栽培仓低液高湿,满足作物的生长要求。

2、营养液持续适量的经由通气孔后进入格栅板注入栽培仓内,使营养液流动并充分吸氧,防止作物根缺氧。

3、溢流板与栽培仓的内底部形成的储液区,能保持栽培仓液位适宜,满足作物的生长要求。

4、限流管与储液仓结合,使栽培仓不必一直依赖外部动力供应营养液,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营养液的流动并充分吸氧,防止沉积和缺氧,满足作物对营养液的要求,降低能耗。

5、本实用新型的无土栽培装置可采用塑料薄膜材料直接热印成型,可重复使用,生产制造更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无土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栽培仓;11、进液口;12、出液口;13、通气孔;14、置入口;20、导流板;30、格栅板;31、拦液板;40、溢流板;50、限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无土栽培装置,该无土栽培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无土栽培单元,所述无土栽培单元包括具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的栽培仓10,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优选设置在栽培仓10的同一侧处,每层所述栽培仓10的进液口11与上一层所述栽培仓10的出液口12连接,每层所述栽培仓10的出液口12与下一层所述栽培仓10的进液口11连接;所述栽培仓10内设有水平的格栅板30,所述格栅板30的一侧边通过导流板20与栽培仓10的内侧壁连接(格栅板30的设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格栅板30将栽培仓10的内腔全部隔断,此时则不需要导流板20,另一种情况是格栅板30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栽培仓10的前后内侧壁连接,格栅板30的左侧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板20与栽培仓10的左侧壁连接,格栅板30的右侧设有拦液板31,保持格栅板30上方营养液的高地位置作用),所述导流板20与所述进液口11对应,所述栽培仓10的内底板上环绕所述出液口12设有溢流板40,所述溢流板40与所述栽培仓10的内底板形成储液仓;所述栽培仓10的侧壁上位于所述格栅板30与所述栽培仓10的内底板之间设有供作物的根部放入的置入口14;所述栽培仓10的侧壁上位于所述格栅板30与所述栽培仓10的内顶板之间设有通气孔13,通气孔13用于加注营养液和给栽培仓10内通氧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栽培仓10内设置格栅板30,格栅板30起限流均流作用,使得格栅板30的上方形成高湿区域,倾斜的导流板20可对来自上层的营养液起到分隔导流至格栅板30的作用,通过格栅板30调节栽培仓10内营养液的注入量,使营养液均匀分布在栽培仓10,保持栽培仓10低液高湿,溢流板40与栽培仓10的内底板形成的储液区,能保持栽培仓10液位适宜,满足作物的生长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每层栽培仓10内的营养液均匀分布,量可调节,使作物根生长在低液位高湿的栽培仓10内,能够适应不同生长状态、不同种类的作物的无土栽培,解决了无土栽培作物长时间浸泡在营养液中易缺氧,甚至造成作物的烂根死亡的技术问题,同时,该无土栽培装置可采用塑料薄膜材料直接热印成型,可重复使用,生产制造更节能环保,解决了因栽培仓10储液量大导致的种植袋强度及相关配套承重支架要求高、成本高无法普及的技术问题。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栽培仓10的内底板上设有限流管50,所述限流管50的进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溢流板40的高度,所述限流管50的出口与下一层所述栽培仓10内的格栅板30对应,限流管50的设置使得栽培仓10不必一直依赖外部动力供应营养液,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营养液的流动并充分吸氧,防止沉积和缺氧,满足作物对营养液的要求,降低能耗,解决了作物长时间浸泡在营养液中易缺氧,甚至造成作物的烂根死亡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