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旋转破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4146发布日期:2021-01-26 15:2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旋转破膜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旋转破膜器。


背景技术:

[0002]
烟苗种植需要用到地膜,但要将烟苗种植到土壤中需要在地膜上打孔,现有的打孔工具通常使用打孔器,这种打孔器包括操作杆和打孔头,打孔头为陀螺状,打孔头上端面固定连接操作杆下端,使用时手拿操纵杆插入地膜和地膜下的土壤中,从而在地膜上打出一个孔。但这种打孔器存在的问题是,
[0003]
1)在地膜上打孔需要用力往土壤中压打孔头,费时费力;
[0004]
2)使用打孔头直接在地膜上按压打孔,会造成孔壁周围被地膜覆盖导致秧苗养分被地膜阻挡,不利于烟苗成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旋转破膜器。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旋转破膜器,包括:
[0007]
操作杆;
[0008]
筒体,所述筒体转动连接在操作杆下部,筒体下端面固定连接刀片;
[0009]
摇臂,所述摇臂固定连接在操作杆上端;
[0010]
握柄,所述握柄转动连接在操作杆上。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摇臂与操作杆中轴线垂直。
[0012]
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3]
旋把,所述旋把为杆状,旋把固定连接在摇臂上表面,旋把中轴线与操作杆中轴线平行。
[0014]
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5]
上定位孔,所述上定位孔开设在摇臂下的操作杆外表面,上定位孔包括1个以上,上定位孔沿操作杆长度方向分布;
[0016]
下定位孔,所述下定位孔开设在摇臂下的操作杆外表面,每个上定位孔下都设有一个下定位孔,每个下定位孔与上部最近一个上定位孔的距离相同;
[0017]
上限位环,上限位环内径与操作杆相匹配,上限位环侧部开有贯通内外侧面的上固定孔,上固定孔与上定位孔相匹配,上限位环通过插销同时插接在上定位孔和上固定孔上将上限位环固定;
[0018]
下限位环,下限位环内径与操作杆相匹配,下限位环侧部开有贯通内外侧面的下固定孔,下固定孔与下定位孔相匹配,下限位环通过插销同时插接在下定位孔和下固定孔上将下限位环固定,插销插接的下定位孔为上限位环下部与上限位环最近的一个下定位孔。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的刃的方向与筒体侧面相切。
[0020]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的刃与筒体下端面的顺时针夹角大于90度,筒体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
[0021]
进一步地,还包括:
[0022]
螺杆,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在筒体内部上表面,螺杆中轴线与筒体中轴线重合,螺杆上的螺纹方向为右旋螺纹。
[0023]
进一步地,还包括:
[0024]
螺杆,所述螺杆下端为尖状。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0026]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只手手摇摇臂带动筒体转动,同时另一只手握住握柄使操作杆方位固定,筒体转动使筒体下部的刀片绕筒体中心轴线转动,刀片划过地膜使得地膜被划出一个孔,无需人力旋转筒体打孔,更加省力,通过刀片切割地膜,使得被切割的地膜部分完全与地膜其它部分分离,而不是被压入土壤中,不会造成孔壁周围被地膜覆盖导致秧苗养分被地膜阻挡,更加利于烟苗成长,本实用新型具有打孔省力,打出的孔利于烟苗成长的优点;
[0027]
2)本实用新型摇臂与操作杆中轴线垂直,使得同样的长度摇臂能够给予操作杆最大的旋转力矩;
[0028]
3)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把,使得旋转摇臂时能够用手握住旋把转动摇臂,旋转时手一直位于摇臂上表面,只需用手推动旋把绕操作杆中轴线转动就能使筒体转动工作,操作更加顺手方便;
[0029]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通过插销连接在相对应的两个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使得握柄能够被限定在操作杆上的一定高度上,使得旋转操作杆时操作杆的位置更加稳定,增加打孔的质量,通过通过改变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使得握柄在操作杆上的高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使得可根据不同人的操作习惯或身材条件做出适应性更改;
[0030]
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刀片的刃的方向与筒体侧面相切,使得刀片切割的阻力最小,提升了打孔效率;
[0031]
6)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刀片的刃与筒体下端面的顺时针夹角大于90度,筒体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进一步减小刀片切割的阻力最小,提升了打孔效率;
[0032]
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体内加装螺杆,在筒体旋转切割地膜的同时,螺杆也同时旋转,螺杆穿过地膜并在螺纹的作用下向螺杆上端移动,在打完一个孔以后还可以继续打多个孔直到螺杆上穿满地膜,这样省去了每次都需要手捡地膜的麻烦,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图1 a处的局部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1的前视图;
[0036]
图4为图3 a-a剖面线的剖视图;
[0037]
图5为图4 b处的局部示意图;
[0038]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0040]
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6,一种手动旋转破膜器,包括:操作杆1;筒体2,所述筒体2转动连接在操作杆1下部,筒体2下端面固定连接刀片3;摇臂4,所述摇臂4固定连接在操作杆1上端;握柄5,所述握柄5转动连接在操作杆1上。
[0041]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只手手摇摇臂4带动筒体2转动,同时另一只手握住握柄5使操作杆1方位固定,筒体2转动使筒体2下部的刀片3绕筒体2中心轴线转动,刀片3划过地膜使得地膜被划出一个孔,无需人力旋转筒体2打孔,更加省力,通过刀片3切割地膜,使得被切割的地膜部分完全与地膜其它部分分离,而不是被压入土壤中,不会造成孔壁周围被地膜覆盖导致秧苗养分被地膜阻挡,更加利于烟苗成长,本实用新型具有打孔省力,打出的孔利于烟苗成长的优点。
[0042]
进一步地,所述摇臂4与操作杆1中轴线垂直。
[0043]
本实用新型摇臂4与操作杆1中轴线垂直,使得同样的长度摇臂4能够给予操作杆1最大的旋转力矩。
[0044]
进一步地,还包括:旋把401,所述旋把401为杆状,旋把401固定连接在摇臂4上表面,旋把401中轴线与操作杆1中轴线平行。
[0045]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把401,使得旋转摇臂4时能够用手握住旋把401转动摇臂4,旋转时手一直位于摇臂4上表面,只需用手推动旋把401绕操作杆1中轴线转动就能使筒体2转动工作,操作更加顺手方便。
[0046]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定位孔101,所述上定位孔101开设在摇臂4下的操作杆1外表面,上定位孔101包括1个以上,上定位孔101沿操作杆1长度方向分布;下定位孔102,所述下定位孔102开设在摇臂4下的操作杆1外表面,每个上定位孔101下都设有一个下定位孔102,每个下定位孔102与上部最近一个上定位孔101的距离相同;上限位环6,上限位环6内径与操作杆1相匹配,上限位环6侧部开有贯通内外侧面的上固定孔601,上固定孔601与上定位孔101相匹配,上限位环6通过插销同时插接在上定位孔101和上固定孔601上将上限位环6固定;下限位环7,下限位环7内径与操作杆1相匹配,下限位环7侧部开有贯通内外侧面的下固定孔701,下固定孔701与下定位孔102相匹配,下限位环7通过插销同时插接在下定位孔102和下固定孔701上将下限位环7固定,插销插接的下定位孔102为上限位环6下部与上限位环6最近的一个下定位孔102。
[0047]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限位环6和下限位环7通过插销连接在相对应的两个上定位孔101和下定位孔102,使得握柄5能够被限定在操作杆1上的一定高度上,使得旋转操作杆1时操作杆1的位置更加稳定,增加打孔的质量,通过通过改变上定位孔101和下定位孔102使得握柄5在操作杆1上的高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使得可根据不同人的操作习惯或身材条件做出适应性更改。
[0048]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3的刃的方向与筒体2侧面相切。
[0049]
使得刀片3切割的阻力最小。
[0050]
一步地,所述刀片3的刃与筒体2下端面的顺时针夹角大于90度,筒体2的转动方向
为顺时针。
[0051]
使得刀片3切割阻力进一步减小。
[0052]
进一步地,还包括:螺杆9,所述螺杆9固定连接在筒体2内部上表面,螺杆9中轴线与筒体2中轴线重合,螺杆9上的螺纹方向为右旋螺纹。
[0053]
由于筒体2切割后被切割出来的地膜需要人动手捡以免污染土壤,在筒体2旋转切割地膜的同时,螺杆9也同时旋转,螺杆9穿过地膜并在螺纹的作用下向螺杆9上端移动,在打完一个孔以后还可以继续打多个孔直到螺杆9上穿满地膜,这样省去了每次都需要手捡地膜的麻烦,提升了工作效率。
[0054]
进一步地,还包括:螺杆9,所述螺杆9下端为尖状。
[0055]
尖状更容易穿刺地膜。
[0056]
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