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室内种植用培养床架。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目前食用菌已经可以大规模培养,现有的培养方式多以温室大棚为载体,第一步把菌类与培养料配置好,发酵好后进行灭菌,然后进行接种,接种后就可以放入培养室内进行发酵即可,由于菌类生长对温度与湿度要求极高,需要时刻掌控温度与湿度,随时进行加湿与加温处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确保菌类生长环境的稳定,既耗时又耗力,这无疑增加了食用菌类培养的成本,而且还会较低培养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食用菌室内种植用培养床架,透过透视窗能够观察架体内食用菌的培养状况,根据食用菌不同的生长状况以及生长需求,及时的调节架体内的环境,从而满足食用菌的生长,提高了培养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架体、开门、透视窗,架体的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开门,开门内嵌设固定有透视窗;它还包含支撑块、培养机构、加热机构、排水加湿机构、水箱、水泵,架体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培养机构,支撑块的后侧设置有加热机构,架体的后侧设置有水箱,水箱上固定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端与水箱之间通过水管贯通设置,水泵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架体的顶板后,设置于架体内,出水管的出水端设置有排水加湿机构,水泵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的培养机构包含支撑板、培养架,支撑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另一侧分别与架体的内壁连接固定,支撑板上设置有培养架,支撑板内开设有沥水槽,沥水槽左右两侧的支撑板上均开设有滑槽,培养架的底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支块,支块前后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培养架的内底板上开设有沥水孔;
所述的加热机构包含加热板、加热丝,加热板固定在架体的后侧内壁上,加热板内嵌设固定有加热丝,加热丝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的排水加湿机构包含给排管、伸缩管、喷头,架体内设置有给排管,给排管设置于支撑块的上侧,给排管上左右对称卡设有卡夹,卡夹固定在架体的顶板底部,出水管的出水端贯通插设在给排管内,给排管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管,伸缩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管,延伸管的底部通过螺纹旋接设置有喷头,喷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延伸管上,支撑块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推动端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所述的电动推杆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架体的底部左右对称开设有槽体,封盖插设在槽体内,封盖为倒“t”形结构设置,封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螺柱从下往上依次旋接穿设在封盖以及架体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块,导流块的底部开口端与槽体贯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管上套设固定有管夹,管夹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架体的顶板底部左右对称开设有导向槽,导向块左右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培养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手。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室内种植用培养床架,透过透视窗能够观察架体内食用菌的培养状况,根据食用菌不同的生长状况以及生长需求,及时的调节架体内的环境,从而满足食用菌的生长,提高了培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架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架体1、槽体1-1、导向槽1-2、开门2、透视窗3、支撑块4、培养机构5、支撑板5-1、沥水槽5-1-1、滑槽5-1-2、培养架5-2、沥水孔5-2-1、支块5-3、拉手5-4、加热机构6、加热板6-1、加热丝6-2、排水加湿机构7、给排管7-1、伸缩管7-2、喷头7-3、卡夹7-4、延伸管7-5、固定板7-6、电动推杆7-7、管夹7-8、导向块7-9、水箱8、水泵9、出水管10、封盖11、把手12、导流块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架体1、开门2、透视窗3,架体1的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开门2,开门2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架体1铰接设置,开门2的另一侧通过搭扣与架体1连接,开门2内嵌设固定有透视窗3;它还包含支撑块4、培养机构5、加热机构6、排水加湿机构7、水箱8、水泵9,架体1内利用螺丝固定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培养机构5,支撑块4的后侧设置有加热机构6,架体1的后侧设置有水箱8,水箱8上利用螺丝固定有型号为15hg10-8e的水泵9,水泵9的进水端与水箱8之间通过水管贯通设置,水泵9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出水端穿过架体1的顶板后,设置于架体1内,出水管10的出水端设置有排水加湿机构7,架体1的底部左右对称开设有槽体1-1,封盖11插设在槽体1-1内,封盖11为倒“t”形结构设置,封盖1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把手12,螺柱从下往上依次旋接穿设在封盖11以及架体1的底板上,通过螺柱将封盖11固定在架体1上,使架体1内部的水份置于架体1内,反之,当需要将多余的水进行排出时,手动将螺柱拧开,使螺柱脱离封盖11,从而便于手动将封盖11取出,使封盖11脱离槽体1-1,便于水份进行排出,支撑块4的左右两侧均利用螺丝固定有导流块13,导流块13的底部开口端与槽体1-1贯通设置,使水流出的过程中,通过导流块13进行导流操作;水泵9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的培养机构5包含支撑板5-1、培养架5-2,支撑块4的左右两侧均利用螺丝固定有支撑板5-1,支撑板5-1的另一侧分别与架体1的内壁利用螺丝固定,支撑板5-1上设置有培养架5-2,支撑板5-1内开设有沥水槽5-1-1,沥水槽5-1-1左右两侧的支撑板5-1上均开设有滑槽5-1-2,培养架5-2的底部左右对称利用螺丝固定有支块5-3,支块5-3前后滑动设置在滑槽5-1-2内,培养架5-2的前侧一体成型有拉手5-4,拉手5-4便于手动拉出或推动培养架5-2,培养架5-2的内底板上开设有沥水孔5-2-1;
所述的加热机构6包含加热板6-1、加热丝6-2,加热板6-1利用螺丝固定在架体1的后侧内壁上,加热板6-1内嵌设固定有加热丝6-2,加热丝6-2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的排水加湿机构7包含给排管7-1、伸缩管7-2、喷头7-3,架体1内设置有给排管7-1,给排管7-1设置于支撑块4的上侧,给排管7-1上左右对称卡设有卡夹7-4,卡夹7-4利用螺丝固定在架体1的顶板底部,出水管10的出水端贯通插设在给排管7-1内,给排管7-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管7-2,伸缩管7-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管7-5,延伸管7-5的底部通过螺纹旋接设置有喷头7-3,喷头7-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7-6,固定板7-6热熔固定在延伸管7-5上,支撑块4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利用螺丝固定有型号为pxtl的电动推杆7-7,电动推杆7-7的推动端与固定板7-6利用螺丝固定;伸缩管7-2上套设并利用密封胶胶粘固定有管夹7-8,管夹7-8的上端胶粘固定有导向块7-9,架体1的顶板底部左右对称开设有导向槽1-2,导向块7-9左右滑动设置在导向槽1-2内,伸缩管7-2在移动伸缩的过程中,通过导向块7-9与导向槽1-2的滑动配合进行导向操作,且管夹7-8对伸缩管7-2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伸缩管7-2在移动伸缩过程中,由于伸缩管7-2内水的重量而压缩伸缩管7-2,使伸缩管7-2向下压迫;所述的电动推杆7-7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将接种后的菌类放置在培养架5-2内,手动握着培养架5-2前侧的拉手5-4,推动培养架5-2置于架体1内,培养架5-2底部的支块5-3与支撑板5-1上的滑槽5-1-2进行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设置,从而打动培养架5-2向后移动,置于架体1内,根据菌类的生长情况以及需求,通过加热板6-1加热,改善架体1内的温度,从而使培养架5-2内的温度更加有利于菌类的生长,在培养架5-2的上侧设置有左右方向上活动的喷头7-3,通过水泵9将水箱8内干净的水进行抽出排至出水管10内,在出水管10的出水端设置给排管7-1,从而使出水管10内的水均匀的流向左右两侧,从而从喷头7-3喷出,喷洒在培养架5-2内的菌类上,由于在给排管7-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伸缩管7-2,通过电动推杆7-7推动,带动延伸管7-5进行左右方向上的伸缩移动,从而带动喷头7-3进行移动喷洒,对培养架5-2内的菌类进行均匀的加湿操作,从而提高了培养的质量,在培养架5-2的底部设置的沥水孔5-2-1,便于上端喷洒的水进行流出,避免水堆积影响菌类生长,从沥水孔5-2-1内流出的水通过沥水槽5-1-1流至架体1的底部,并且,在水流动过程中,通过架体1内的导流块13进行导向操作,使水透过槽体1-1流出,当架体1内的水不需要流出时,通过在槽体1-1内设置封盖11,通过封盖11将槽体1-1进行堵塞操作,使水滞留在架体1内,不能流出。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支撑柱将架体1内设置成左右两个部分,便于对同种生长环境,不同种类的菌菇进行种植比较,从而对生长出来的菌菇进行对比;
2、培养架5-2在使用时,可以手动进行拉出或推进,便于实际放置或收集菌菇操作;
3、在培养架5-2底部设置的沥水孔5-2-1与沥水槽5-1-1上下对应设置,使培养架5-2内多余的水流至导流块13内,避免产生水分堆积的现象;
4、在给排管7-1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伸缩管7-2,使延伸管7-5能够进行左右方向上的伸缩移动,从而带动喷头7-3进行移动喷洒水,使水均匀喷洒在培养架5-2内的菌菇上。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