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育苗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果树育苗盘。
背景技术:
育苗盘是一种用于对培育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幼苗的器具。现有技术中,在育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秧苗施肥以保证秧苗的正常生长。但是,在育苗的过程中,因为是大面积的机械育苗,在施肥喷洒和农药喷洒时常常因为面积较大无法均匀施肥,秧苗会因为施肥不均的问题导致秧苗生长不均。
另外,在果树育苗培养过程中常易出现的根系在育苗容器底部盘根和常规育苗容器底部开孔水肥容易流失等问题。
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7637330a,公开了一种育苗盘,包括育苗盘体和盖板,所述盖板卡放在育苗盘体的上表面,所述育苗盘体上设有育苗穴和凹槽,所述育苗盘体的外周上设有一圈凸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固定通孔和凸柱,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上设有一层羊毛毡,所述凸柱内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电阻丝。该发明就存在上述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树育苗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果树育苗盘,包括多个果苗栽培槽,所述果苗栽培槽之间设有导流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果苗栽培槽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
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自上而下连接成倒凸字形的敞口筒体结构,所述第一筒体过渡至所述第二筒体形成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控根孔。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根孔的直径为3-8mm。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根孔为锥形孔。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根孔以均匀或非均匀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和\或所述第二筒体为锥台结构。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的锥角为10~20°。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筒体的锥角为6~10°。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面为梯形或圆形,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周面为梯形或圆形。
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果苗栽培槽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形成所述果树育苗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盘面设置导流槽,解决了水分在育苗容器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控根孔结构,解决了常规育苗容器培育苗木根系盘根、根系弱且不发达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水孔和储液槽结构,解决了常规育苗容器水肥流失严重、水肥供应无法连续持久等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1-果苗栽培槽,2-导流槽,3-第一连接板,4-排水孔,10-第一筒体,11-第二筒体,30-控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树育苗盘,主要针对使用土壤或其他固体基质进行栽培,其主要由多个相同结构的果苗栽培槽1连接而成,优选的,其多个果苗栽培槽1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形成果树育苗盘,其中果苗栽培槽1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两个相邻的果苗栽培槽1之间设置有导流槽2,其喷洒于果树育苗盘上的水肥可通过导流槽2进行流通分布,保证幼苗水肥的均匀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形成的优选实施方式,主要基于对果苗栽培槽的结构的改进,具体的:
本实施例2提供了果苗栽培槽1的结构,其果苗栽培槽1整体为一种倒凸字形的敞口筒体结构,包括第一筒体10和第二筒体11,第一筒体10与第二筒体11自上而下连接成倒凸字形的敞口筒体结构,第一筒体10的内径大于第二筒体11的内径,第一筒体10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筒体11口径大小、形状相同的缺口用于和第二筒体11连接成一体的敞口筒体结构的果树小苗培养器,优选的,两者连接后的中轴线重合。因第一筒体10的内径大于第二筒体11的内径,为此,第一筒体10的底板沿第二筒体11的开口部分的外周面延伸至第一筒体10的侧壁板仍有一段距离,称为第一连接板3,即第一筒体10过渡至第二筒体11的部分形成第一连接板3,其第一连接板3上设有通孔,此通孔为控根孔30。
当把果苗定植到果苗栽培槽1,随着根系向下向外生长接触到控根孔30后,与空气相接触,根尖会停止生长,接着在根尖后部萌发出多个新根继续生长,如此,根的数量将有相应级数的递增,一般情况下会发出3个新根,极大地增加了短而粗的侧根数量,根的总量较常规的大田培养提高20-30倍。
通过本实施例2提供的控根技术,即本实施例2果苗栽培槽1结构形成的控根孔,可以使侧根形状短而粗,发育数量多,同时限制了主根的生长,不会在槽内底部形成缠绕根。即本实用新型既解决了常规栽培槽出现的根系在槽底部盘根问题,又能使苗木根系发育健壮。
另外,果苗生长过程中需要水肥平衡而连续,本实施例2果苗栽培槽的第二筒体11相当于储液槽,该储液槽即第二筒体11和控根孔30可协同发挥作用,一方面过多的水可从控根孔30排出,另一方面储存在第二筒体11中的水肥会在作物和栽培基质的蒸腾作用下,不断上渗,连续均衡地补充作物所需水肥营养。如此,既不会造成苗木根系长期处于渍水状态,又节约了水肥,克服了传统苗木培养容器在底部开孔造成的水肥流失严重等问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形成的优选实施方式,主要对控根孔的结构和设置上进行了优化,具体的:
将控根孔30的直径选择为3~8mm,如控根孔30的直径小于3mm时,由于孔径过小会导致根在发育生长过程中容易触碰到控根孔30的侧壁而无法伸出,致使无法因接触空气而停止生长,进而无法发育较多的幼嫩根系,而当控根孔30的直径大于8mm时,置于果苗栽培器中的培养土和水肥又容易掉落,会造成营养液的损失过度,特别优选的,控根孔30的直径为6mm,效果较佳。
进一步的,控根孔30为锥形孔,此时可有效利用因锥形而在控根孔30的内周面形成斜坡,即控根孔30形成上端开口大底部开口小的具有收缩的变化,使得培养土和浇灌的水肥不容易掉落。
优选的,控根孔30以均匀的方式布置于连接板3上,如成圆环形均布,可以为单环,也可以为多环。当然,控根孔30也可以非均匀无规律的方式布置在第一连接板3上。
其他同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形成的优选实施例,主要对果苗栽培槽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结构形状进行优化的实施例,具体的:
第一筒体10为锥台结构,其第一筒体10的形状可为梯形锥台结构,也可为圆筒形锥台结构,其第二筒体11也为锥台结构,其第二筒体11的形状可为梯形锥台结构,也可为圆筒形锥台结构,两者的锥台结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如第一筒体1为梯形锥台结构,第二筒体2可选为圆筒形锥台结构。
其中,锥台结构形状的第一筒体1的锥角为10~20°,而第二筒体2的锥角为6~10°,其第二筒体11的锥角小于第一筒体10的锥角,可使得第二筒体1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提高果苗栽培器的整体稳定性。另外,适当的锥角控制,有利于根的向下生长。
其他同实施例2或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是在上述实施例1-4的基础上,以优选实施方式形成的一个具体实施情况:
育苗盘由8个大小体积以及结构完全相同的果苗栽培槽1一体结合而成,果苗栽培槽1并排2行构成长614mm、宽314mm、高170mm、盘面四角圆角半径为5mm的结构。其盘面上开8个直径为6mm的固定连接孔、3个直径10mm的排水孔4和10个宽度为10mm的导流槽2。
其每个果苗栽培槽1的深度为170mm,第一筒体10为边长140mm、圆角半径为15mm的正方形,距离第一筒体10的开口往下130mm处为控根孔30所在的第一连接板3的板面,该面是边长为120mm、圆角半径为10mm的正方形。控根孔30下面为第二筒体11,第二筒体11上口为边长96mm、圆角半径为10mm的正方形,底部为边长86mm、圆角半径为10mm的正方形,第二筒体11的深度4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盘面设置导流槽,解决了水分在育苗容器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控根孔结构,解决了常规育苗容器培育苗木根系盘根、根系弱且不发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水孔和储液槽结构,解决了常规育苗容器水肥流失严重、水肥供应无法连续持久等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