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6534发布日期:2021-02-26 16:5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属于树木修剪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多年来在城市或者农村中都有锯树或者锯竹等,因周围有建筑物或者电线,需要固定树枝,一般多为人为爬树上去套锁,这种原始的套锁枝干的方式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在树杆不能承受人体重量的时候,一些枝干掉落的方向无法固定;若下方有电线或电缆等,可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并且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
特别是在城市配网线路中,经常有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市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修剪枝干,或者锯树,树杆、枝干掉落在下方的导线是一个严重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无需人为爬树,可自动栓绳的装置。不仅适用于城市、农村等,还适用于多种需要高空套绳的地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包括支撑杆、支撑架、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登山扣和d形环,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杆的一端;第一支臂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架的一端,第一支臂的另一端设有长条形的第一凹槽,所述d形环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二支臂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架的另一端,第二支臂的另一端设有长条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登山扣位于第二凹槽内。
[0007]
前述的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中,第一凹槽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凹槽的所在平面。
[0008]
前述的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中,支撑架上安装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抵触支撑架,第一扭簧的另一端抵触第一支臂;支撑架上安装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的一端抵触支撑架,第二扭簧的另一端抵触第二支臂。
[0009]
前述的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中,所述支撑架成u形。
[0010]
前述的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中,支撑杆由若干连接杆组成,连接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1]
前述的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中,第一支臂上还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凹槽的所在平面;第二支臂上还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凹槽的所在平面。
[0012]
前述的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中,支撑杆、支撑架、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是绝缘材料。
[0013]
前述的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中,所述支撑杆是环氧玻璃纤维材料,所述支撑架是尼龙材料。在高空套绳的时候可以避免误触电线,而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可以多节使用,延长连接杆长度。支撑架由尼龙材料制成,在保证轻便的同时具备高强度。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人为爬树,可自动栓绳的装置。不仅适用于城
市、农村等,还适用于多种需要高空套绳的地方。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套锁前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锁后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1-d形环,2-第三凹槽,3-第一凹槽,4-第一支臂,5-第一扭簧,6-第四凹槽,7-登山扣,8-第二凹槽,9-第二支臂,10-第二扭簧,11-支撑架,12-连接杆,13-支撑杆。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包括支撑杆13、支撑架11、第一支臂4、第二支臂9、登山扣7和d形环1,支撑架11固定在支撑杆13的一端;第一支臂4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架11的一端,第一支臂4的另一端设有长条形的第一凹槽3,所述d形环1位于第一凹槽3内;第二支臂9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架11的另一端,第二支臂9的另一端设有长条形的第二凹槽8,所述登山扣7位于第二凹槽8内。
[0021]
实施例2:一种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包括支撑杆13、支撑架11、第一支臂4、第二支臂9、登山扣7和d形环1,支撑架11固定在支撑杆13的一端;第一支臂4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架11的一端,第一支臂4的另一端设有长条形的第一凹槽3,所述d形环1位于第一凹槽3内;第二支臂9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架11的另一端,第二支臂9的另一端设有长条形的第二凹槽8,所述登山扣7位于第二凹槽8内。
[0022]
第一凹槽3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凹槽8的所在平面。所述支撑架11成u形。支撑杆13由若干连接杆12组成,连接杆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杆13、支撑架11、第一支臂4和第二支臂9均是绝缘材料。具体的,所述支撑杆13是环氧玻璃纤维材料,所述支撑架11是尼龙材料。
[0023]
实施例3:一种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包括支撑杆13、支撑架11、第一支臂4、第二支臂9、登山扣7和d形环1,支撑架11固定在支撑杆13的一端;第一支臂4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架11的一端,第一支臂4的另一端设有长条形的第一凹槽3,所述d形环1位于第一凹槽3内;第二支臂9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架11的另一端,第二支臂9的另一端设有长条形的第二凹槽8,所述登山扣7位于第二凹槽8内。
[0024]
第一凹槽3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凹槽8的所在平面。所述支撑架11成u形。支撑杆13由若干连接杆12组成,连接杆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支撑杆13、支撑架11、第一支臂4和第二支臂9均是绝缘材料。具体的,所述支撑杆13是环氧玻璃纤维材料,所述支撑架11是尼龙材料。
[0025]
支撑架11上安装有第一扭簧5,第一扭簧5的一端抵触支撑架11,第一扭簧5的另一端抵触第一支臂4;支撑架11上安装有第二扭簧10,第二扭簧10的一端抵触支撑架11,第二扭簧10的另一端抵触第二支臂9。第一支臂4上还设有第三凹槽2,第三凹槽2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凹槽3的所在平面;第二支臂9上还设有第四凹槽6,第四凹槽6的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凹槽8的所在平面。
[002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支撑架11的端部设有180
°
扭簧,上端连接第一支臂4和第二支臂9,下端连接支撑架11,支臂与支撑架11间采用铆接的形式将支臂约束在支架内,因有180
°
扭簧的缘故使得支臂保持竖直,支臂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两个卡槽,一端将d型环1卡在里面,另一端将登山扣7卡在里面。
[0027]
如图2所示,使用前,首先将绳子穿过d形环1,一端固定在登山扣7上,另一端下垂致地面,两支臂之间水平绷直;在套锁枝干的时候,将支臂端绳索朝着树杆方向推进,推进使得两支臂往里收拢,使d形环1扣在登山扣7内部,然后往后抽出触发式自动栓绳装置,随即用手拉住地面端绳索,因绳索是穿过d形环固定在登山扣上,拉紧绳子可自动将绳索锁紧在树干上(见图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