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铺设导轨式豆类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0237发布日期:2020-12-11 15:0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铺设导轨式豆类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铺设导轨式豆类播种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类联合播种机被应用于播种工作中。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豆类作物播种时,会使用单排小型播种机,或是多拍大型播种机进行播种,以提高工作效率;单排播种机体积小巧,易于操作,但是单次播种速度较慢,多排播种机尽管能够一次播种多排种子,但是设备占用面积较大,设备行进过程中,行进轮等会碾压较多的种植地面,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自铺设导轨式豆类播种机,其使用单排播种机进行播种,通过将播种机左右移动实现多行播种,将设备逐排向前推进,即可实现覆盖较大面积,进行多行播种,且设备本体小巧,设备行进占用的种植地面较小,方便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一号底座、二号底座、安装座、进退换挡齿轮箱、单排播种机,其中一号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二号底座,一号底座上通过转轴旋设固定有一号履带轮,二号底座上通过转轴旋设有二号履带轮;导向杆上滑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设置有单排播种机;一号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发动机,发动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一号链轮,一号底座上固定设置有进退换挡齿轮箱,进退换挡齿轮箱的输入轴上固定设置有二号链轮,一号链轮与二号链轮链条传动连接,进退换挡齿轮箱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一号传动杆,一号传动杆轴承旋设在一号底座上,一号传动杆上固定设置有丝杆,丝杆活动穿设在安装座上,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二号传动杆,二号传动杆轴承旋设在二号底座上,丝杆上螺纹旋设有丝母,丝母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

所述的进退换挡齿轮箱包含箱体、一号转动轴、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二号转动轴、三号齿轮、一号手柄、四号齿轮,其中箱体固定设置在一号底座上,箱体的左侧壁上穿设轴承旋接有一号转动轴,二号链轮套设固定在一号转动轴的左端,一号转动轴的右端固定设置有一号齿轮,箱体的左内侧壁上通过转轴旋设有二号齿轮,二号齿轮设置在一号齿轮的后方,且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啮合设置,箱体的右侧壁上穿设轴承旋接有二号转动轴,一号传动杆固定设置在二号转动轴的右端,二号转动轴的左端固定设置有三号齿轮,箱体的右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套,且固定套套设在二号转动轴上,固定套上套设轴承旋接有一号手柄,一号手柄上轴承旋设有三号转动轴,三号转动轴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四号齿轮,三号齿轮与四号齿轮啮合设置,四号齿轮与一号齿轮啮合设置,箱体的上侧壁上开设有窗口,一号的上端通过转轴旋设有二号手柄,二号手柄穿设在窗口内,窗口的左侧边上前后开设有一号限位槽、二号限位槽,二号手柄活动卡设在一号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一号传动轮,一号履带轮的主动轴上套设固定有二号传动轮,且二号传动轮设置在一号传动轮的下方,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套,导向套内活动穿设有一号顶杆,一号顶杆的前端通过转轴旋设有三号传动轮,三号传动轮的上端抵设在一号传动轮的下侧边上,三号传动轮的下端抵设在二号传动轮的上侧边上,一号顶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挡块,一号顶杆上套设有一号弹簧,一号弹簧的前端抵设在导向套的后端,一号弹簧的后端抵设在挡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号履带轮的主动轴上固定设置有三号传动杆,三号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一号底座后,轴承旋设在二号底座上,三号传动杆旋设与二号底座上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号卡盘,二号履带轮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二号卡盘,二号底座上活动穿设有二号顶杆,二号顶杆上固定设置有卡齿,卡齿活动卡设在一号卡盘、二号卡盘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号传动杆上套设有二号弹簧,二号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一号底座上,二号弹簧的另一端活动套设在丝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二号传动杆上套设有三号弹簧,三号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二号底座上,三号弹簧的另一端活动套设在丝杆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铺设导轨式豆类播种机,其使用单排播种机进行播种,通过将播种机左右移动实现多行播种,将设备逐排向前推进,即可实现覆盖较大面积,进行多行播种,且设备本体小巧,设备行进占用的种植地面较小,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的c-c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进退换挡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一号底座1、导向杆2、二号底座3、一号履带轮4、二号履带轮5、安装座6、单排播种机7、发动机8、一号链轮9、进退换挡齿轮箱10、箱体10-1、一号转动轴10-2、一号齿轮10-3、二号齿轮10-4、二号转动轴10-5、三号齿轮10-6、固定套10-7、一号手柄10-8、三号转动轴10-9、四号齿轮10-10、窗口10-11、二号手柄10-12、一号限位槽10-13、二号限位槽10-14、二号链轮11、一号传动杆12、丝杆13、二号传动杆14、丝母15、一号传动轮16、二号传动轮17、导向套18、一号顶杆19、三号传动轮20、挡块21、一号弹簧22、三号传动杆23、一号卡盘24、二号卡盘25、二号顶杆26、卡齿27、二号弹簧28、三号弹簧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含一号底座1、二号底座3、安装座6、进退换挡齿轮箱10、单排播种机7,其中一号底座1上铆设有导向杆2,导向杆2的另一端铆设有二号底座3,一号底座1上通过转轴旋设固定有一号履带轮4,二号底座3上通过转轴旋设有二号履带轮5,一号底座1上铆设有发动机8,发动机8的输出轴上铆设有一号传动轮16,一号履带轮4的主动轴上套设固定有二号传动轮17,且二号传动轮17设置在一号传动轮16的下方,底座上铆设有导向套18,导向套18内活动穿设有一号顶杆19,一号顶杆19的前端通过转轴旋设有三号传动轮20,三号传动轮20的上端抵设在一号传动轮16的下侧边上,三号传动轮20的下端抵设在二号传动轮17的上侧边上,一号顶杆19的后端固定设置有挡块21,一号顶杆19上套设有一号弹簧22,一号弹簧22的前端抵设在导向套18的后端,一号弹簧22的后端抵设在挡块21上,通过一号传动轮16、三号传动轮20、二号传动轮17之间的传动,进而实现通过发动机8驱动一号履带轮4行进,三号传动轮20可脱离一号传动轮16,进而当发动机8保持转动时,一号履带轮4转动可控,一号履带轮4的主动轴上铆设有三号传动杆23,三号传动杆23的另一端穿过一号底座1后,轴承旋设在二号底座3上,三号传动杆23旋设与二号底座3上的一端铆设有一号卡盘24,二号履带轮5的输出轴上铆设有二号卡盘25,二号底座3上活动穿设有二号顶杆26,二号顶杆26上铆设有卡齿27,卡齿27活动卡设在一号卡盘24、二号卡盘25上,卡齿27,卡住一号卡盘24、二号卡盘25,则一号履带轮4转动时,可通过三号传动杆23带动二号履带轮5同步转动,抽出卡齿27,则一号履带轮4、二号履带轮5不会同步转动,此可实现一号底座1、二号底座3的同步行进,或是装置转弯;

导向杆2上滑动设置有安装座6,安装座6上铆设有单排播种机7;发动机8的输出端上铆设有一号链轮9,一号底座1上铆设有进退换挡齿轮箱10,进退换挡齿轮箱10的输入轴上铆设有二号链轮11,一号链轮9与二号链轮11链条传动连接,进退换挡齿轮箱10的输出端上铆设有一号传动杆12,一号传动杆12轴承旋设在一号底座1上,一号传动杆12上铆设有丝杆13,丝杆13活动穿设在安装座6上,丝杆13的另一端铆设有二号传动杆14,二号传动杆14轴承旋设在二号底座3上,丝杆13上螺纹旋设有丝母15,丝母15铆设在安装座6上,一号传动杆12上套设有二号弹簧28,二号弹簧28的一端铆设在一号底座1上,二号弹簧28的另一端活动套设在丝杆13上,二号传动杆14上套设有三号弹簧29,三号弹簧29的一端铆设在二号底座3上,三号弹簧29的另一端活动套设在丝杆13上,当丝杆13带动安装座6向左行进至丝母15脱离丝杆13后,安装座6抵在二号弹簧28上,当控制丝杆13反向转动后,二号弹簧28向右抵住安装座6,方便丝母15再次套在丝杆13上,同理,当安装座6抵住三号弹簧29后,三号弹簧29能够协助丝母15套在丝杆13上;

所述的进退换挡齿轮箱10包含箱体10-1、一号转动轴10-2、一号齿轮10-3、二号齿轮10-4、二号转动轴10-5、三号齿轮10-6、一号手柄10-8、四号齿轮10-10,其中箱体10-1铆设在一号底座1上,箱体10-1的左侧壁上穿设轴承旋接有一号转动轴10-2,二号链轮11套设固定在一号转动轴10-2的左端,一号转动轴10-2的右端铆设有一号齿轮10-3,箱体10-1的左内侧壁上通过转轴旋设有二号齿轮10-4,二号齿轮10-4设置在一号齿轮10-3的后方,且二号齿轮10-4与一号齿轮10-3啮合设置,箱体10-1的右侧壁上穿设轴承旋接有二号转动轴10-5,一号传动杆12铆设在二号转动轴10-5的右端,二号转动轴10-5的左端铆设有三号齿轮10-6,箱体10-1的右内侧壁上铆设有固定套10-7,且固定套10-7套设在二号转动轴10-5上,固定套10-7上套设轴承旋接有一号手柄10-8,一号手柄10-8上轴承旋设有三号转动轴10-9,三号转动轴10-9的左端铆设有四号齿轮10-10,三号齿轮10-6与四号齿轮10-10啮合设置,四号齿轮10-10与一号齿轮10-3啮合设置,箱体10-1的上侧壁上开设有窗口10-11,一号的上端通过转轴旋设有二号手柄10-12,二号手柄10-12穿设在窗口10-11内,窗口10-11的左侧边上前后开设有一号限位槽10-13、二号限位槽10-14,二号手柄10-12活动卡设在一号限位槽10-13内,通过控制四号齿轮10-10与一号齿轮10-3啮合,或是控制四号齿轮10-10与二号齿轮10-4啮合,即可控制三号齿轮10-6正想转动或是反向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启动发动机8,启动单排播种机7;发动机8带动一号链轮9转动,一号链轮9通过进退换挡齿轮箱10传动,控制正反丝杆13转动,进而丝杆13带动丝母15左右滑动,进而控制安装座6在导向杆2上左右滑动,即控制单排播种机7左右滑动,实现播种,当单排播种完成后,控制装置整体向前行进,实现下一排的播种;进退换挡齿轮箱10工作时,一号链轮9带动二号链轮11转动,二号链轮11带动一号转动轴10-2及固定在一号转动轴10-2上的一号齿轮10-3转动,同时一号齿轮10-3带动与之啮合的二号齿轮10-4反向转动,通过二号手柄10-12控制一号手柄10-8向前转动,使得四号齿轮10-10与一号齿轮10-3啮合,此时将二号手柄10-12卡在一号限位槽10-13内,则一号齿轮10-3带动三号齿轮10-6转动,三号齿轮10-6带动四号齿轮10-10及固定四号齿轮10-10的二号转动轴10-5转动,二号转动轴10-5带动一号传动杆12转动,最终丝杆13正转,带动安装座6向右移动,当安装座6向右移动至丝母15滑脱丝杆13后,通过二号手柄10-12向后转动一号手柄10-8,使得三号齿轮10-6与二号齿轮10-4内核,则二号齿轮10-4带动三号齿轮10-6反转,最终丝杆13反转,移动丝母15套在丝杆13上,则丝杆13带动安装座6向左移动;当控制装置整体行进时,向前推动一号顶杆19,一号顶杆19带动三号传动轮20向前行进,使得三号传动轮20同时抵住一号传动轮16、二号传动轮17,此时一号传动轮16通过三号传动轮20传动带动二号传动轮17旋转,则二号传动轮17带动一号履带轮4转型,则一号底座1行进,当松开一号顶杆19后,一号弹簧22向后推动一号顶杆19,三号传动轮20脱离一号传动轮16,一号履带轮4不再转动,一号履带轮4转动时带动三号传动杆23转动,卡齿27卡紧一号卡盘24、二号卡盘25,使得两者同步转动,则一号履带轮4、二号履带轮5同步转动,当装置需要转弯时,将卡齿27抽离一号卡盘24、二号卡盘25,则一号履带轮4不再带动二号履带轮5同步转动,可实现装置转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

1、单排播种机7固定在安装座6上,安装座6左右滑动在导向杆2上,且安装座6通过丝杆13带动左右移动,发动机8通过进退换挡齿轮箱10传动驱动丝杆13,可控制丝杆13正、反转动,进而方便安装座6左右来回运动,实现单排播种机7的多行种植,进而逐排向前推进装置,即可实现多行覆盖播种;

2、发动机8上固定有一号传动轮16,一号履带轮4上固定有二号传动轮17,一号传动轮16、二号传动轮17通过三号传动轮20传动驱动,且三号传动轮20固定在可移动的一号顶杆19上,进而实现在发动机8保持转动下,一号底座1的可控行进。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