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拟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7462发布日期:2021-02-09 15:1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管式拟饵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公开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式拟饵。


背景技术:

[0002]
路亚钓法是指,拖曳鱼线使鱼饵在水中移动,鱼饵在水中移动时,其形态、泳姿、气味或表面光泽会导致其被掠食性鱼类认为是猎物,能吸引掠食性鱼类追逐和吞食。鱼饵上挂有鱼钩,鱼类吞食鱼饵即可实现捕获。因模拟掠食性鱼类的猎物,这种鱼饵被称为拟饵。
[0003]
其中,金属亮片(spoon)是利用亮片表面的反光吸引鱼类的一种拟饵,主要包括勺型亮片、斜切亮片和复合亮片。上述亮片的基本结构为片式,使用时依靠钓手操作,靠拟饵自身反光及模拟饵鱼泳姿吸引掠食性鱼类攻击。片式结构导致该类拟饵在流体中阻力较大,使用时会存在如下缺点:
[0004]
1、空中抛投风阻大。拟饵在抛投过程中并非受直线抛投力直接向前抛出,而是从抛投者身后开始经由抛投曲线路径被加速。此过程中拟饵扁片结构的迎风面积较大,造成比较大的风阻,在抛投力量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抛投距离。
[0005]
2、受不定向水流作用时易发生随机偏摆。传统片式型结构在流体中受水流作用力较大,在流体环境比较复杂的野外垂钓水域中,尤其是受到侧向45度至90度不定向流体作用力的情况下,片式结构极易发生自由随机摆动,造成拟饵泳姿不自然,而理想的泳姿是以牵引点为支点的左右摇摆动作。
[0006]
3、传统片式结构拟饵在水中被拖拽时容易使主线打结。片式结构在拖曳途中始终单向旋转,会导致鱼线卷曲打结,抛投及溜鱼过程中容易造成鱼线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管式拟饵。
[0008]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管式拟饵,用于路亚钓鱼,拟饵包括饵体和两个挂接结构,饵体具有在长度方向上贯通的导流孔,两个挂接结构分别设置于饵体的两端边缘。
[0009]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饵体的入口一端端面为斜面,斜面与饵体的周面交界处形成尖角,挂接结构设置于尖角。
[0010]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流孔的入口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是逐渐扩大的。
[0011]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饵体的入口一端端面为斜面时,斜面与饵体的周面交界处形成尖角,尖角相对于饵体的中心线向外翘起,从而构成导流孔的逐渐扩大的入口。
[0012]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饵体的两端都为斜面时,两个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0013]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斜面为外凸的曲面。
[0014]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饵体的外表面为圆柱面。
[0015]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鱼钩,鱼钩挂接于两个挂接结构之一。
[0016]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挂接结构为挂接孔。
[0017]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流孔的表面能够反光。
[0018]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管式拟饵为中空结构,同等克重下增大了饵体总的表面积,缩小了外表面积,这样既减小了抛投和拖曳时的外部流体阻力,还能保留自然界饵鱼同等的模拟条件,并且在目标鱼俯视及仰视拟饵的情况时,管式拟饵的可视表面积、拟态和光反射刺激都要优于传统片式结构。
附图说明
[0019]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管式拟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管式拟饵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3]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0024]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0025]
附图标记:
[0026]
10-饵体,11-斜面,12-斜面,13-导流孔,14-尖角,15-尖角;
[0027]
20-挂接结构,30-挂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
本公开提供的管式拟饵,包括饵体和两个挂接结构,饵体具有在长度方向上贯通的导流孔,两个挂接结构分别设置于饵体两端的边缘,两个挂接结构分别用于连接鱼线和鱼钩。拖曳管式拟饵在水中移动时,除了有外部水流作用于饵体外表面,还有部分水流流经导流孔,可以实现对饵体前进方向上的水体的导流,而非受到该部分水体的阻力,并可减少提拉过程中的随机摆动。并且,管式拟饵为中空结构,相对于同等克重的其它拟饵,其整体表面积更大,并且在目标鱼俯视及仰视索饵情况下,管式结构可视表面积、拟态和光反射刺激都要优于传统片式结构。另外,相对于等同克重的其它拟饵,中空结构能有效减小抛投风阻,使抛投距离更容易控制。
[0031]
具体地,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管式拟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管式拟饵的纵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
[0032]
本实施例中,管式拟饵包括具有导流孔13的饵体10、挂接结构20和挂接结构30,导流孔13从饵体10的长度方向上贯穿饵体,饵体10的外表面和导流孔13的表面能够反光。饵体10中间部分的外表面为圆柱面,两个端面为斜面11和斜面12,斜面11和斜面12使饵体10的两个端部分别形成尖角14和尖角15,并且两个尖角相对于中心线向外翘起。斜面11和斜面12的倾斜方向相同,使饵体10在图2中视图方向下外轮廓大致呈平行四边形,两个尖角位于对角线两端。本实施例中斜面11和斜面12为外凸的弧形曲面,在提拉方向上形成流线型表面,有利于流体从其表面平稳流过,可减轻该过程中饵体的自由摆动。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斜面11和/或斜面12还可以为平面,或内凹的曲面。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饵体10的一个或两个端面还可以垂直于饵体10的长度方向。
[0033]
本实施例中挂接结构20和挂接结构30为尖角上的孔,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挂接结构20和/或挂接结构30还可以为钩或具有帽结构的柱,只要鱼线或鱼钩连接时不易脱落即可。
[0034]
本实施例中,尖角14和15的内表面构成导流孔13的入口,且尖角14和尖角15相对导流孔13中心线是向外凸出的,使得导流孔13的入口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是逐渐扩大的。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导流孔13的入口边缘还可以设置倒角或圆角结构以形成喇叭口状。导流孔13的敞开式的入口形状有利于流体进入导流孔13中,减小入口处流体对斜面11的冲击,从而减轻饵体10发生不规则摆动的趋势。
[0035]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饵体10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使饵体10的外表面为纺锤形,且挂接结构位于饵体10的椭圆形的长轴方向的两侧。即,在图2和图3的视图方向下,长轴方向是上下方向。
[0036]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管式拟饵还包括鱼钩,鱼钩挂接于挂接结构20,鱼线可以连接于挂接结构30。
[0037]
本公开提供的管式拟饵为中空结构,同等克重下增大了饵体总的表面积,缩小了外表面积,这样既减小了抛投和拖曳时的外部流体阻力,还能保留自然界饵鱼同等的模拟条件,并且在目标鱼俯视及仰视拟饵的情况时,管式拟饵的可视表面积、拟态和光反射刺激都要优于传统片式结构。中空结构还减小了拟饵两个端面的迎风面积,因此可以有效减小抛投风阻,使抛投距离更加容易控制,可以不再依赖助投器抛投。如,使微物(2g以下)小克重拟饵远距离抛投变为现实,拓宽了小克重拟饵使用环境及方法。特别是针对溪哥、马口、香鱼等溪流鱼种,效果极其显著。
[0038]
管式拟饵中间的导流孔减小了端面的表面积,因此降低了拟饵端面所受水流的冲击力。在使用过程中,鱼线提拉拟饵时的拉力方向与导流孔方向一致,拟饵前进方向上的水体可以由导流孔通过,实现导流并可以减小对拟饵端面的冲击。所以能有效限制拟饵左右摆动,在提拉过程中可有效减少随机摆幅,还能在强流体环境中减小该拟饵摆幅。
[0039]
以图2中所示的管式拟饵为例,使用时,挂接结构20连接鱼线,在鱼线、重力和水流作用下,尖角14始终位于上方,饵体10的大部分结构都位于挂接结构20下方,相当于以挂接结构20为支点,流体和重力对挂接结构20处的转矩达到了平衡。并且重力是恒定不变的,水流对饵体10的冲击力较小(空心结构减小了对斜面11的冲击),水流不足以改变上述平衡状
态,管式饵体可以稳定地保持姿势,不易产生上下摆动、水平摆动和扭转等泳姿太过随意的随机自由运动。上述结构使得拟饵泳姿更自然仿真,有利于鱼类精准攻击。更不会发生拟饵连续翻转的情况,可大大降低鱼线打结缠绕甚至断裂的可能性。
[0040]
另外,拟耳受到鱼线斜向上的牵引力并随之移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水的阻力以及水的浮力。相对于外轮廓大小相同的拟饵,本公开中的管式拟饵吃水量较小,所受浮力影响更小,故在水中的滑行更加流畅,不易在滑行中产生上下摆动的情况,更多的是类似于常规鱼类的左右摆动滑行,更接近真实鱼类游动方式。
[0041]
此外,路亚钓法中经常有“向上提拉拟饵后停顿一下再提拉”的操作,可以控制拟饵在特定水层移动。在停顿过程中,鱼线对拟饵的拉力很小,在重力作用下拟饵会下沉。传统拟饵的下沉过程是“柳叶飘”的形式,而本公开中的管式拟饵为流线型圆柱形态,且端面的受力面积小,各方流体阻力稳定,拟饵可以保持稳定的下沉姿态,有利于控制拟饵所在水层移动。
[0042]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