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及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3153发布日期:2021-03-09 19:2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及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


背景技术:

2.农业种植中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及降低肥料的使用量,已出现分层施肥的种植模式,农用肥料的使用虽然能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减少肥料使用量的一个途径,减少了肥料的使用,从一定程度可以避免肥料过度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减少肥料的使用量,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分层施肥技术,能够将肥料在不同层进行预埋,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因此,出现了配合分层施肥技术的分层施肥机,现有的分层施肥机的施肥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体现是作业时的阻力较大,开沟的沟型太宽,不利于土壤回流覆盖,并且分层效果不好,分层施肥深度不稳定,即肥料均布较为散乱,无法准确的分布在不同的水平高度。
3.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分层施肥效果好的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及该施肥铲构成的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分层施肥效果好的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及该施肥靴构成的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
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其特征在于:包含施肥铲连接架(14-3)、施肥铲(14-9)和仿形弹簧(14-2),所述施肥铲(14-9)与施肥铲连接架(14-3)铰接,仿形弹簧(1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施肥铲(14-9)和施肥铲连接架(14-3)上,所述施肥铲(14-9)能够绕其与施肥铲连接架(14-3)的铰接点摆动,所述施肥铲(14-9)呈弧形,施肥铲(14-9)用外刃口开沟,即弧形的外圆面开沟,所述外刃口设有刀口(14-6)。
7.上述外刃口为弧形的外边,内刃口为弧形的内边。
8.所述刀口(14-6)呈楔形,其较大的一端固定在施肥铲(14-9)上,较小的一端用于开沟。
9.所述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施肥铲采用外刃口开沟,行进过程中施肥铲的最末端是向行进方向相反的后方弯曲,即施肥铲呈现前端高后端低的行走姿势,在开沟的同时始终对开沟土有一个向下的压力,防止因为施肥铲将土向前推起。
10.而现有的施肥铲是用内刃开沟,在行走过程中,会对土有一个向前向上的推力,开沟土扰动较大,造成开沟过大或形状离散,影响肥料分布。
11.开沟铲采用外圆面刃口开沟,开出的土壤沟型较窄,土壤向前上方窜动比较小(现有的开沟铲开沟时土壤会向前上方窜动,造成开沟沟型较宽),有利于土壤快速回流覆盖肥料,提高了肥料分层覆盖的稳定性,施肥作业是在前期耕整后土壤中进行的,土壤比较松软,所以开沟过程没有增加阻力。另外,现在基本都是秸秆还田作业,所以导致土壤中秸秆
含量较高,之前的施肥铲容易导致棉秆拥堵在铲子前端,轻则增大作业阻力,重则拥堵导致无法工作,并且堵塞施肥口。这种新改进的施肥铲,外圆面有刃口,在开沟过程中,遇到土壤中的秸秆可以进行切断,同时将秸秆向两侧分散,可以有效解决高秸秆含量土壤的开沟施肥产生的拥堵问题。
1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包括机架(10),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至少设有上述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所述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包含施肥铲连接架(14-3)、施肥铲(14-9)和仿形弹簧(14-2),所述施肥铲(14-9)与施肥铲连接架(14-3)铰接,仿形弹簧(1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施肥铲(14-9)和施肥铲连接架(14-3)上,所述施肥铲(14-9)能够绕其与施肥铲连接架(14-3)的铰接点摆动,所述施肥铲(14-9)呈弧形,施肥铲(14-9)用外刃口开沟,即弧形的外圆面开沟,所述外刃口设有刀口(14-6)。
13.所述刀口(14-6)呈楔形,其较大的一端固定在施肥铲(14-9)上,较小的一端用于开沟。
14.进一步的,机架(10)上还设有覆土装置(13),所述覆土装置(13)的结构如下:
15.连接座(13-1),所述连接座(13-1)用于连接在机架(10)上,
16.连接臂(13-5),所述连接臂(13-5)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座(13-1)上,
17.刮土板连接板(13-2),所述刮土板连接板(13-2)铰接在连接臂(13-5)的另一端,
18.刮土板(13-3),所述刮土板(13-3)铰接在刮土板连接板(13-2)上,
19.仿形机构(13-7),所述仿形机构(13-7)设在连接座(13-1)和连接臂(13-5)之间,连接座(13-1)、连接臂(13-5)和仿形机构(13-7)形成三角形,
20.所述刮土板连接板(13-2)设有两组,两组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13-4),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3-4)能够改变刮土板连接板(13-2)所形成的夹角。
21.进一步的,机架(10)上还设有限深轮(1)、碎土镇压辊(12)、悬挂架(15)、牵引架(17)和运输轮(16),所述限深轮(1)、碎土镇压辊(12)和悬挂架(15)在机架(10)上的设置方向与施肥靴和覆土装置(13)所形成的方向相同,牵引架(17)和运输轮(16)在机架(10)上的方向与施肥靴和覆土装置(13)所形成的方向垂直。
22.还设有副机架(10-1),所述碎土镇压辊(12)设置在副机架(10-1)上,所述副机架(10-1)和机架(10)铰接,且所述副机架(10-1)和机架(10)之间设有仿形装置,所述仿形装置包含镇压仿形杆(8)和镇压仿形弹簧(9),镇压仿形杆(8)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副机架(10-1)和机架(10)上,所述镇压仿形弹簧(9)套设在镇压仿形杆(8)上。
23.还设有限深轮支臂(2),所述限深轮(1)设置在限深轮支臂(2)上,所述限深轮支臂(2)与机架(10)铰接,且与机架(10)之间设有限深仿形杆(4),所述限深仿形杆(4)外套设有仿形弹簧。
24.机架(10)上还设有肥料箱(6),所述肥料箱(6)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肥料箱(6)分隔为两个空间,且两个空间分别通过输肥管道连接在施肥铲(14-9)不同层的施肥口,即一个连接浅层排肥口(14-4),一个连接深层排肥口(14-5)。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分层施肥效果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26.图1是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现有技术中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覆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中覆土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3中覆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3中覆土装置的刮土板张合角度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图7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所示:1是限深轮,2是限深轮支臂,3是限深仿形弹簧,4是限深仿形杆,5是限深轮座,6是肥料箱,7是镇压仿形座,8是镇压仿形杆,9是镇压仿形弹簧,10是机架,10-1是副机架,11是镇压辊安装板,12是碎土镇压辊,13是覆土装置,13-1是连接座,13-2是刮土板连接板,13-3是刮土板,13-4是角度调节机构,13-5是连接臂,13-6是限位杆,13-7是仿形机构,13-8是固定座,14是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14-1是施肥靴固定梁,14-2是仿形弹簧,14-3是施肥铲连接架,14-4是浅层排肥口,14-5是深层排肥口,14-6是刀口,14-7是连接螺栓,14-8是调节孔,14-9是施肥铲,15是悬挂架,16是运输轮,17是牵引架,18是碎土辊角度调节板,19是碎土辊连接板,20是限深轮调节机构。
36.图1、图2中,箭头a方向为机具行走方向,图8中,箭头b方向为机具转场时行走方向,箭头c方向为机具工作时行走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38.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其特征在于:包含施肥铲连接架14-3、施肥铲14-9和仿形弹簧14-2,所述施肥铲14-9与施肥铲连接架14-3铰接,仿形弹簧1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施肥铲14-9和施肥铲连接架14-3上,所述施肥铲14-9能够绕其与施肥铲连接架14-3的铰接点摆动,所述施肥铲14-9呈弧形,施肥铲14-9用外刃口开沟,即弧形的外圆面开沟,所述外刃口设有刀口14-6,所述施肥铲14-9的内圆面设有浅层排肥口14-4和深层排肥口14-5,所述浅层排肥口14-4和深层排肥口14-5能够连接肥料箱,肥料箱的肥料通过管道输送,并从浅层排肥口14-4和深层排肥口14-5排出进行施肥,且浅层排肥口14-4和深层排肥口14-5处在不同的水平面,即能够将肥料分别施入不同的水平层。
39.上述外刃口为弧形的外圆面,内刃口为弧形的内圆面。
40.所述刀口14-6呈楔形,其较大的一端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施肥铲14-9上,较小的一端用于开沟。
41.所述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施肥铲采用外刃口开沟,行进过程中施肥铲的最末端是向行进方向相反的弯曲,即施肥铲呈现前端高后端低的行走姿势,在开沟的同时始终对开沟所推动的土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能够防止因为土被向前向上推起,降低土壤扰动。
42.而现有的施肥铲是用内刃开沟如图2所示,在行走过程中,施肥铲是呈一个类似铲子的姿态向前行走,行走时会将土壤铲起并开沟,铲起时对土壤形成一个向前向上的推力,
开沟土壤扰动较大,造成开沟过大或形状离散,影响肥料分布。
43.开沟铲采用外圆面刃口开沟,开出的土壤沟型较窄,土壤向前上方窜动比较小现有的开沟铲开沟时土壤会向前上方窜动,造成开沟沟型较宽,有利于土壤快速回流覆盖肥料,提高了肥料分层覆盖的稳定性,施肥作业是在前期耕整后土壤中进行的,土壤比较松软,所以开沟过程没有增加阻力。另外,现在基本都是秸秆还田作业,所以导致土壤中秸秆含量较高,之前的施肥铲容易导致棉秆拥堵在铲子前端,轻则增大作业阻力,重则拥堵导致无法工作,并且堵塞施肥口。这种新改进的施肥铲,外圆面有刃口,在开沟过程中,遇到土壤中的秸秆可以进行切断,同时将秸秆向两侧分散,可以有效解决高秸秆含量土壤的开沟施肥产生的拥堵问题。
44.实施例2:参照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覆土装置,所述覆土装置13的结构如下:
45.连接座13-1,所述连接座13-1固定连接在机架10上,
46.连接臂13-5,所述连接臂13-5的一端铰接在连接座13-1的下部,
47.刮土板连接板13-2,所述刮土板连接板13-2铰接在连接臂13-5的另一端,
48.刮土板13-3,所述刮土板13-3铰接在刮土板连接板13-2上,
49.仿形机构13-7,所述仿形机构13-7设在连接座13-1和连接臂13-5之间,连接座13-1、连接臂13-5和仿形机构13-7形成三角形,
50.所述仿形机构13-7包含限位杆和套设在限位杆上的弹簧,
51.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连接在连接臂13-5上,另一端连接在固定座13-8上,所述固定座13-8铰接在连接座13-1上,当连接座13-1和连接臂13-5相对其铰接点转动时,压缩弹簧,实现仿形,该仿形结构为现有常规技术,
52.所述刮土板连接板13-2设有两组,两组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13-4,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3-4能够改变刮土板连接板13-2所形成的夹角。
53.所述调节机构13-4设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一端与刮土板铰接,通过旋转调节螺栓移动,带动调节螺栓与刮土板的铰接点移动,实现刮土板角度调节。
54.实施例3:参照图7~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施肥机,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设有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覆土装置、限深轮1、碎土镇压辊12、悬挂架15、牵引架17和运输轮16,
55.所述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为实施例1所述的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所述覆土装置如实施例2所述的覆土装置,所述限深轮1、碎土镇压辊12和悬挂架15在机架10上的设置方向与施肥靴和覆土装置13所形成的方向相同,牵引架17和运输轮16在机架10上的方向与施肥靴和覆土装置13所形成的方向垂直。
56.实施例4: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在于:
57.还设有副机架10-1,所述碎土镇压辊12设置在副机架10-1上,所述副机架10-1和机架10铰接,且所述副机架10-1和机架10之间设有仿形装置,所述仿形装置包含镇压仿形杆8和镇压仿形弹簧9,镇压仿形杆8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副机架10-1和机架10上,所述镇压仿形弹簧9套设在镇压仿形杆8上。
58.还设有限深轮支臂2,所述限深轮1设置在限深轮支臂2上,所述限深轮支臂2与机
架10铰接,且与机架10之间设有限深仿形杆4,所述限深仿形杆4外套设有仿形弹簧。
59.机架10上还设有肥料箱6,所述肥料箱6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肥料箱6分隔为两个空间,且两个空间分别通过输肥管道连接在施肥铲14-9不同层的施肥口,即一个连接浅层排肥口14-4,一个连接深层排肥口14-5。
6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