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木起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6996发布日期:2021-01-30 03:0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苗木起钉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一种苗木起钉器属于苗木栽植管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苗木上的钉子的拔除。


背景技术:

[0002]
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苗木种类: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留床苗。苗木还可以按照乔灌木分类,一般在北方乔木苗比较多,南方灌木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生长气候所引起的。
[0003]
在苗木装运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破损树皮,通常用钉子固定夹板,在施工过程中以及苗木种植后,为保证苗木生长和景观要求,需要把钉子拔除,但是,在拔除钉子的过程中容易损伤树皮,造成苗木损伤,甚至死亡,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苗木起钉器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不损伤苗木本身的苗木起钉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力,实用性强。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苗木起钉器,包括导杆、垫板、芯杆、撑块、拉手和起钉头,导杆为圆柱空心管体,导杆的上端固定有垫板,导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撑块,芯杆活动套装在导杆内下部,导杆的中部侧壁相对设有两个长形导槽,芯杆位于导杆内部的上端两侧分别固接有一个连接片,两个连接片分别自长形导槽伸出导杆外部并固接有一个拉手,撑块上设有u型缺口,芯杆伸出导杆外的下端固接有起钉头且起钉头位于u型缺口内,导杆与撑块相连的一端侧壁上设有供起钉头移动的活动槽,所述起钉头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撬杆,所述起钉头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撬杆设置有v型槽,所述v型槽的底端呈圆弧状,所述撬杆的上表面均为斜坡面。
[0006]
所述芯杆的下端远离起钉头的撬杆的一侧通过活动连接件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与所述连杆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承压板的底面与起钉头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芯杆的下端设有供活动连接件上下移动的细槽。
[0007]
所述承压板的底部设置有耐磨防滑垫,所述耐磨防滑垫与所述承压板之间通过强力胶粘接固定。
[0008]
所述导杆的活动槽侧边与对应侧u型缺口边缘之间通过延伸挡板相连接。
[0009]
所述垫板远离导杆的一面铺覆有海绵垫且海绵垫上包覆有防污布层。
[0010]
所述拉手上均固定套接安装有橡胶柄套。
[0011]
所述芯杆的上部设有变径槽,所述变径槽为局部直径变小形成的环绕芯杆构成的槽体,变径槽的上下均设有台肩,变径槽上活动套装有活动套,两个固接有拉手的连接片分别连接在活动套的两侧。
[00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导杆在被钉物与使用者之间形成固定距离的支撑体,再施力以起钉头将钉子拔除,在使用时,不需要对钉子一直的撬动,只有一次起钉时对钉子进行微撬,进而能够有效的减小起钉时对苗木的表面产生的损伤,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撑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起钉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为导杆,2为垫板,3为芯杆,4为撑块,5为海绵垫,6为长形导槽,7为连接片,8为拉手,9为u型缺口,10为起钉头,11为活动槽,12为撬杆,13为v型槽,14为活动连接件,15为连杆,16为承压板,17为耐磨防滑垫,18为橡胶柄套,19为细槽,20为变径槽,21为活动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实施例一
[0022]
如图1、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苗木起钉器,包括导杆1、垫板2、芯杆3、撑块4、拉手8和起钉头10,导杆1为圆柱空心管体,导杆1的上端固定有垫板2,导杆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撑块4,芯杆3活动套装在导杆1内下部,导杆1的中部侧壁相对设有两个长形导槽6,芯杆3位于导杆1内部的上端两侧分别固接有一个连接片7,两个连接片7分别自长形导槽6伸出导杆1外部并固接有一个拉手8,撑块4上设有u型缺口9,芯杆3伸出导杆1外的下端固接有起钉头10且起钉头10位于u型缺口9内,导杆1与撑块4相连的一端侧壁上设有供起钉头10移动的活动槽11,所述起钉头10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撬杆12,所述起钉头10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撬杆12设置有v型槽13,所述v型槽13的底端呈圆弧状,所述撬杆12的上表面均为斜坡面。
[0023]
所述芯杆3的下端远离起钉头10的撬杆12的一侧通过活动连接件14固定安装有连杆15,所述连杆1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承压板16,所述承压板16与所述连杆15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承压板16的底面与起钉头10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芯杆3的下端设有供活动连接件14上下移动的细槽19。
[0024]
所述承压板16的底部设置有耐磨防滑垫17,所述耐磨防滑垫17与所述承压板16之间通过强力胶粘接固定,增大承压板16与被钉物表面的摩擦力,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稳定性强。
[0025]
所述导杆1的活动槽11侧边与对应侧u型缺口9边缘之间通过延伸挡板相连接。
[0026]
所述垫板2远离导杆1的一面铺覆有海绵垫5且海绵垫5上包覆有防污布层。
[0027]
所述拉手8上均固定套接安装有橡胶柄套18,便于使用者握住拉手8,使用时不会手滑。
[0028]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待起钉子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尺寸制作,撑块4支撑于被钉物(如苗木)上,而垫板2则根据规格大小支撑于使用者手心或胸部,使起钉工作者与被钉物之间形成固定支撑距离。
[0029]
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检查本装置各个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将起钉头10前端撬杆12的扁平处嵌入待起钉子与被钉物的缝隙中,握紧导柱1,进而将导柱1向承压板16一侧掰动,将待起钉子向上微移,进行一次起钉,此步骤的目的在于使得钉子与固定面之间形成微小间隙,然后,当微小间隙使得钉子能够全部卡入v形槽13后,将撑块4顶在被钉物上,垫板2顶在操作的手部手心或者胸部(起大钉子用大规格装置以胸部做支撑双手拉动拉手8操作,而起小钉子用小规格装置以手心做支撑两根手指分别勾住两个拉手进行操作),拉动拉手8向上提起,向钉子施加向上提拉的力,本装置在使用时,不需要对钉子一直的撬动,只有一次起钉时对钉子进行微撬,进而能够有效的减小起钉时对苗木的表面产生的损伤,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0030]
实施例二
[003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芯杆3的上部设有变径槽20,所述变径槽20为局部直径变小形成的环绕芯杆3构成的槽体,变径槽20的上下均设有台肩,变径槽20上活动套装有活动套21,两个固接有拉手8的连接片7分别连接在活动套21的两侧。
[0032]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也相同,只是,实施例一是利用人力直接将钉子拔除,而本实施例则需要反复向上用力拉动拉手8,使活动套撞击其上部台肩,利用惯性力使芯杆3多次获得向上的力,从而拉出钉子。
[0033]
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了承压板16,在一次起翘时,起翘支点由原先的起钉头10一角变为承压板16,分散了起翘压力,进一步避免了苗木表皮由起翘支点造成的压力损伤。
[003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