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2906发布日期:2021-01-01 13:2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蟑螂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蟑螂捕捉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蟑螂屋。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蟑螂都喜欢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及多缝隙的场所栖居,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蟑螂往往容易在人的生活区内出现,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在一个栖息点发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蟑螂聚集在一起。蟑螂可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及寄生蠕虫的卵,由于蟑螂的侵害面广、食性杂,即可在垃圾、厕所、盥洗室等场所活动,又可在食品上取食,所以蟑螂往往会引起肠道疾病以及造成寄生虫卵的传播,而且蟑螂昼伏夜出,且多藏于缝隙之中,使得人类难以捕捉,因此,常常需要使用蟑螂屋等工具进行引诱并捕捉蟑螂。

现有的蟑螂屋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可拆卸连接的盒盖,盒体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一端开设有入口,入口处设有单向板,当单向板闭合时,单向板完全覆盖入口处,盒体内设有放置饵料的饵料盒,入口处的周侧开设有透气孔,蟑螂通过透气孔感应到饵料的气味,然后循着气味找到入口,然后蟑螂推开单向板进入盒体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蟑螂推开单向板进入盒体内的过程中,单向板形成了一道阻隔,蟑螂爬行的过程中,触角触碰到单向板,可能会让蟑螂警觉或害怕,从而不敢进入蟑螂屋内,导致诱捕蟑螂的效果下降,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蟑螂屋,其具有较佳的诱捕蟑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蟑螂屋,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可拆卸连接的盒盖,所述盒体内设有贯穿盒体的引诱通道,所述盒体内设有与所有引诱通道靠近盒体中心的一端均连通的总通道,所述总通道向下延伸,所述总通道的底端设有通闭总通道底端的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盒体内设有驱动升降平台上升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饵料放入盒体中,饵料的气味顺着透气孔飘出,当蟑螂循着饵料的气味从入口进入,然后经过引诱通道进入总通道中,然后蟑螂爬行至升降平台上,通过蟑螂自身重力给升降平台提供了一个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克服了驱动装置驱动升降平台上升的作用力,使得升降平台因蟑螂的重力而下降,使得总通道底端的开口打开,从而使得蟑螂循着饵料的气味从升降平台上跳落到盒体内以完成诱捕,由于蟑螂在诱捕通道中爬行的过程中没有阻挡,一路畅通,使得蟑螂不易产生警惕或恐惧,当蟑螂爬行至升降平台后,蟑螂会因重力而在升降平台上自动下降,下降后的蟑螂难以再次爬回总通道,从而使得诱捕的效果较佳;

蟑螂从升降平台上跳落后,通过驱动装置上的升降平台复位,从而使得总通道的底端封闭,使得进入盒体内的蟑螂难以从总通道的底端开口进入引诱通道内,从而使得蟑螂难以爬出盒体外,使得诱捕的效果较佳;

通过总通道的向下延伸,蟑螂爬行到引诱通道与总通道的连通处时,部分蟑螂可能会从引诱通道上跳进总通道内从而直接落到升降平台上,蟑螂弹跳到升降平台上时,蟑螂对升降平台的作用力使得升降平台更易下降,从而使得蟑螂更易被诱捕,进一步加强了诱捕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滑轮,所述主滑轮与引诱通道转动连接,所述主滑轮上搭接有滑绳,所述滑绳的一端与升降平台连接,所述滑绳的另一端连接有重物,当所述升降平台上没有蟑螂时,所述重物对滑绳的拉力大于升降平台对滑绳的拉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轮、滑绳及重物的配合,当升降平台上没有蟑螂时,此时重物对滑绳的拉力大于升降台对滑绳的拉力,使得升降平台与总通道的底端抵紧,当升降平台上聚集了蟑螂且使得升降台对滑绳的拉力大于重物对滑绳的拉力时,升降平台下降,从而使得总通道的底端开口打开,实现了蟑螂依靠自身的重力使得升降平台下降,从而实现蟑螂从升降平台上跳落到盒体底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当所述升降平台上没有蟑螂时,所述重物对滑绳的拉力与升降平台对滑绳的拉力之差值为0.05n~0.3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重物对滑绳的拉力与升降平台对滑绳的拉力之差值为0.05n~3n,保证了升降平台上没有蟑螂时升降平台与总通道抵紧,当升降平台上的蟑螂达到合理的数量后,升降平台下降,使得升降平台上的蟑螂数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平台上贯穿有至少两个主滑孔,所述盒体内固定连接有主导向杆,所述主导向杆垂直于升降平台,所述每个主滑孔分别沿着主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主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主导向杆始终贯穿主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导向杆垂直于升降平台,且主滑孔沿着主导向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使得升降平台也沿着主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运动,由于至少两个主滑孔及主导向杆的设置,使得升降平台难以绕主导向杆转动,使得升降平台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难以与总通道的底端开口偏移,确保了升降平台与总通道抵接时,升降平台完全封闭总通道底端的开口,减少了蟑螂从总通道底端的开口爬出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重物上贯穿有次滑孔,所述盒体内固定连接有次导向杆,所述次导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升降平台,所述次滑孔沿着次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次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次导向杆始终贯穿次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次滑孔以及次导向杆的配合,由于次导向杆的限制作用,使得重物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难以发生晃动,提高了驱动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导向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与盒体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35mm,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与总通道底端之间留有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的上表面与总通道底端之间留有空间,使得升降平台下降到与限位块抵接时,升降平台与总通道的底端之间留有空间,使得升降平台下降后,蟑螂随着升降平台的下降而从总通道内爬出,由于生活在亚洲的蟑螂的体长一般不超过30mm,通过限位块的下表面与盒体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35mm,当升降平台下降到与限位块抵接时,限位块阻碍了升降平台继续下降,使得升降平台与盒体底部留有大于35mm高度的空间,从而使得盒体底部的蟑螂难以爬上升降平台,以免蟑螂爬上升降平台后影响升降平台的上升,确保了升降平台上升后以对总通道底端开口的封闭,减少了蟑螂从总通道的底端开口处爬入引诱通道从而爬出盒体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滑轮的周向侧壁上凹陷有沿主滑轮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盒体内还设有次滑轮,所述次滑轮的两侧壁分别与凹槽的两侧壁抵接,所述次滑轮与主滑轮凹槽的底面留有缝隙,所述滑绳位于次滑轮与主滑轮的缝隙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次滑轮的两侧壁与主滑轮凹槽的两侧壁抵接,使得滑绳难以从主滑轮的凹槽内滑出,以免影响主滑轮与滑绳之间的滑动,提高了驱动装置的稳定性,且减少了因滑绳的滑出而需要手动将滑绳放入凹槽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诱通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间隔分布的海绵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诱通道的内壁间隔分布的海绵条,在使用蟑螂屋之前,先用水将海绵条沾湿,由于海绵条的吸水性,使得海绵条内可以存有较多的水分,从而利于在引诱通道内营造潮湿的环境,再加上蟑螂喜潮湿的生活特性,进一步吸引蟑螂进入引诱通道内,从而吸引更多的蟑螂从引诱通道内进入盒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盒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盒体外表面上设有的凸条,增加了盒体外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加大了蟑螂与盒体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蟑螂更易在盒体外表面爬行从而到达入口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总通道的直径沿竖直方向向下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总通道的直径沿竖直方向向下逐渐减小,使得总通道的侧壁倾斜,使得总通道的内侧壁与升降平台的夹角呈钝角,使得蟑螂更易沿着总通道的内侧壁从总通道的顶端爬到总通道的底端从而使得蟑螂更块地聚集到升降平台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减少了蟑螂从入口进入到盒体的阻碍,使得体型较小的蟑螂较为容易地进入到升降平台上,然后随着升降平台的下降而跳落到盒体内,使得蟑螂屋捕捉蟑螂的效果更加全面;

2.使得进入盒体内的蟑螂难以从总通道的底端开口进入引诱通道内,从而使得蟑螂难以爬出盒体内;

3.使得升降平台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难以与总通道的底端开口偏移,次导向杆的限制作用,使得重物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难以发生晃动,提高了驱动装置的稳定性;

4.通过海绵条、凸条及总通道的侧壁倾斜,使得蟑螂更易从入口处进入引诱通道内,进而爬入总通道内,进一步使得蟑螂更易从盒体外进入盒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蟑螂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蟑螂屋的内部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蟑螂屋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盒体;11、入口;12、凸条;2、盒盖;21、把手;3、引诱通道;31、海绵条;4、总通道;5、驱动装置;51、次滑轮;52、主滑轮;521、凹槽;53、滑绳;54、重物;541、次滑孔;6、升降平台;61、升降板;611、透水孔;612、主滑孔;62、横杆;7、饵料盒;8、主导向杆;81、限位块;9、次导向杆;9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蟑螂屋,包括盒体1以及通闭盒体1的盒盖2,盒盖2上固定连接有弧形的把手21,盒体1侧壁上开设有入口11,入口11处连通有引诱通道3,引诱通道3朝向盒体1内延伸,引诱通道3远离入口11的一端连通有总通道4,盒体1内设有通闭总通道4底端开口的升降平台6,盒体1内还设有驱动升降平台6上升的驱动装置5。

参照图2,盒体1顶部开口,盒盖2位于盒体1顶部,入口11共四个且分别设在盒体1的四个侧壁上,入口11位于盒体1侧壁上靠近盒盖2处,引诱通道3伸入盒体1内的端部均相交于一点且相互连通,引诱通道3的连通处连通有总通道4,总通道4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延伸,总通道4呈圆形管状,总通道4的直径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

参照图3及图4,驱动装置5包括主滑轮52及次滑轮51,主滑轮52及次滑轮51与引诱通道3的底部转动连接,主滑轮52共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引诱通道3上,次滑轮51位于主滑轮52靠近总通道4的一侧,主滑轮52上凹陷有凹槽521,凹槽521位于主滑轮52的周向侧壁上且沿主滑轮52的周向延伸,次滑轮51的两侧壁与凹槽521的两侧壁抵接,次滑轮51与凹槽521的底面留有缝隙,凹槽521上搭接有滑绳53,滑绳53穿过次滑轮51与主滑轮52之间的缝隙,滑绳53由碳纤维编织而成,滑绳53的质量为0.1g。

参照图3,总通道4底端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升降平台6,升降平台6包括升降板61,升降板61上固定连接有横杆62,横杆62共两个且分别位于升降板61的相对两侧,滑绳53靠近总通道4的一端与横杆62固定连接,滑绳5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重物54,滑绳53从主滑轮52上落下的部分垂直于升降平台6,本实施例中重物54的质量大于升降平台6的质量且二者之间的差值为10克即使得重物54对滑绳53的拉力与升降平台6对滑绳53的拉力之间的差值为0.1n,在其他实施例中重物54与升降平台6质量之间的差值还可为5克、20克或30克,即重物54对滑绳53的拉力与升降平台6对滑绳53的拉力之间的差值为0.05n、0.2n或0.3n。

参照图4,升降板61完全覆盖总通道4底端的开口,升降板61上与总通道4底端开口的对应处贯穿有透气孔,升降板61的下表面粘接有饵料。

参照图3及图4,升降板61上还贯穿有主滑孔612,本实施例中主滑孔612共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主滑孔612增加或删减至不少于两个,升降板61呈方形板状,主滑孔612分别位于升降板61的四个角落,盒体1底部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导向杆8,主导向杆8的一端与盒体1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主滑孔612,主导向杆8垂直于升降板61,主滑孔612与主导向杆8滑动连接,在升降板61升降的过程中,主导向杆8始终贯穿主滑孔612。

参照图3,主导向杆8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1,限位块81的横截面呈圆环状,限位块81的内壁与主导向杆8的周侧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限位块81的下表面与盒体1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mm,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块81的下表面与盒体1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可采用大于35mm的距离,限位块81的上表面与总通道4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间。

参照图3,重物54上贯穿有次滑孔541,次滑孔541沿着垂直于升降板61的方向延伸,盒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次导向杆9,次导向杆9垂直于升降板61,次导向杆9远离盒体1底部的一端贯穿次滑孔541,次滑孔541与次导向杆9滑动连接,次导向杆9在重物54升降的过程中始终贯穿次滑孔541,次导向杆9远离盒体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91,挡板91的横截面积为主导向杆8横截面积的110%,当升降平台6与限位板抵接时,重物54与挡板91抵接。

参照图2,引诱通道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海绵条31,海绵条31呈圆环状,海绵条31的外圈与引诱通道3的内壁固定连接,海绵条31在引诱通道3的内壁上间隔分布。

参照图3,盒体1侧壁的外表面上铺设有若干个凸条12,凸条12从盒体1底部铺设至入口11处,盒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饵料盒7,饵料盒7共两个且分别位于升降板61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生活区域内出现了较多的蟑螂时,先拿着把手21将盒盖2打开,接着在饵料盒7内放入饵料以及在升降平台6的底面粘接一些饵料,然后盖上盒盖2,将蟑螂屋放置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厨房。

等到夜晚来临,由于蟑螂昼伏夜出的习性,蟑螂开始出来觅食,然后蟑螂屋里的饵料会通过透气孔散发出气味,蟑螂会循着气味朝着蟑螂屋的位置爬行,当蟑螂爬到入口11处时会继续循着气味进入引诱通道3,继而经过总通道4到达升降平台6上。

当升降平台6上聚集的蟑螂的质量大于重物54与升降平台6之间质量的差值时,升降平台6对滑绳53的拉力大于重物54对滑绳53的拉力,使得升降平台6下降,重物54上升,升降平台6下降后,总通道4的底部开口打开,由于饵料的吸引,蟑螂会从升降平台6上跳到盒体1底面,随着升降平台6上的蟑螂不断地跳落到盒体1底面,升降平台6对滑绳53的拉力不断减小,当升降平台6对滑绳53的拉力小于重物54对滑绳53的拉力时,升降平台6开始逐渐上升,直至闭合总通道4底端的开口。

由于升降平台6是依靠蟑螂自身的重力实现下降的,所以当蟑螂的质量大于重物54与升降平台6之间质量的差值时,升降平台6就会下降,总通道4底端的开口打开,蟑螂从升降平台6上跳落。

通过总通道4的向下延伸,当蟑螂爬行至引诱通道3与总通道4的连通处时,蟑螂可能会从引诱通道3上跳入总通道4内直至落到升降平台6上,蟑螂在跳落的过程中蟑螂的速度逐渐增大,蟑螂落到升降平台6上的瞬间,根据动量定理,此时蟑螂对升降平台6的作用力较大,从而使得升降平台6直接下降,从而使得蟑螂更易被诱捕。

通过引诱通道3设在盒体1侧壁的上部,以及总通道4的设置,使得蟑螂难以从盒体1底部直接进入总通道4的开口处从而爬出盒体1内,蟑螂只能先爬上盒体1侧壁再爬过引诱通道3才能到达总通道4,不过由于升降平台6此时与总通道4的底端抵接,使得蟑螂难以进入总通道4内,从而使得蟑螂难以从盒体1内爬出。

通过重物54的质量大于升降平台6的质量,当升降平台6上没有蟑螂时,使得重物54对滑绳53的拉力大于升降平台6对滑绳53的拉力,此时升降平台6与总通道4抵紧,从而使得盒体1内的蟑螂难以从总通道4底端的开口处爬出,当升降平台6上聚集了一定数量的蟑螂后,使得升降平台6对滑绳53的拉力大于重物54对滑绳53的拉力,从而使得升降平台6下降,总通道4的开口打开,蟑螂得以从升降平台6上跳落到盒体1底部。

通过重物54对滑绳53的拉力与升降平台6对滑绳53的拉力之间的差值为0.1n,因为一只成年蟑螂的体重约为15克,这只蟑螂自身的重力约为0.15n,当一只成年的蟑螂在升降平台6上时,成年蟑螂的重力大于重物54对滑绳53的拉力与升降平台6对滑绳53的拉力之间的差值,从而使得升降平台6下降,使得升降平台6能够及时下降,从而使得蟑螂尽快地进入盒体内。

通过四个主滑孔612以及导向杆的配合,限制了升降平台6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使得升降平台6在水平方向上不易晃动,从而确保了升降平台6上升至与总通道4抵紧时,升降平台6不易与总通道4底端的开口处发生偏移,保证了升降平台6对总通道4底端开口的封闭,进一步使得盒体1内的蟑螂不易从总通道4底端的开口处爬出。

通过次滑孔541以及次导向杆9的配合,使得重物54难以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降低了因重物54晃动而造成的滑绳53脱离滑轮的情况,提高了驱动装置5的稳定性。

通过限位块81的设置,使得升降平台6在下降时至多下降到与限位块81抵接的位置,又由于限位块81与盒体1底部之间留有空间,使得升降平台6与盒体1底部保持了一定的距离,由于限位块81下表面与盒体1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35mm,且生活在亚洲的蟑螂的体长多为25~30mm,限位块81与盒体1底部的垂直距离大于蟑螂的体长,使得盒体1底部的蟑螂难以回到升降平台6上,减少了蟑螂对升降平台6上升至与总通道4抵紧的影响,进一步确保了升降平台6对总通道4底端开口的封闭。

通过次滑轮51的两侧壁与凹槽521的两侧壁抵接,次滑轮51与凹槽521的底面留有缝隙,使得位于次滑轮51与主滑轮52的缝隙之间的滑绳53难以从凹槽521内滑出,减少了因滑绳53滑出凹槽521而对升降平台6的升降的影响,提高了驱动装置5的稳定性。

通过引诱通道3的内壁固定连接的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海绵条31,在诱捕蟑螂前,先用水将海绵条31沾湿,由于海绵的吸水量较大,使得引诱通道3内可以保持较久的潮湿环境,加上蟑螂自身喜潮湿环境的习性,增加了蟑螂屋对蟑螂的吸引力。

通过盒体1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凸条12,使得盒体1侧壁表面更加粗糙,增大了盒体1侧壁表面的摩擦系数,使得蟑螂从盒体1的底部朝向入口11爬行时,蟑螂与盒体1侧壁的摩擦力增大,使得蟑螂更易从盒体1底部爬向入口11处,从而使得蟑螂更易进入盒体1内被诱捕。

通过总通道4的直径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总通道4的侧壁朝向总通道4的中心倾斜,使得总通道4内的蟑螂更易沿着总通道4的侧壁爬行至升降平台6上。

通过升降平台6的下表面粘接有饵料,当蟑螂聚集在升降平台6上时,由于升降平台6下表面的饵料散发的气味持续吸引蟑螂,且升降平台6下表面的饵料难以使蟑螂接触到,所以会进一步吸引蟑螂持续聚集在升降平台6上,当蟑螂聚集到一定数量时,升降平台6会下降,进一步确保了升降平台6的正常升降。

通过滑绳53是由碳纤维制成,由于碳纤维的密度小,质量轻,减少了滑绳53的质量对重物54及升降平台6的影响,而且碳纤维的滑绳53避免了蟑螂对滑绳53的啃咬,使得滑绳53不易因蟑螂的啃咬而断裂,延长了驱动装置5的使用寿命。

通过挡板91的限制作用,使得重物54难以继续向上运动,进一步确保了升降平台6与限位板抵接后难以继续下降,进一步保证了升降平台6与盒体1底部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得蟑螂难以从盒体1底部直接爬行到升降平台6上,以免升降平台6上的蟑螂过多从而影响升降平台6的上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