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8929发布日期:2021-04-27 14:2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


背景技术:

2.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浇水和施肥通常需要分两步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同时手动施肥和浇水,总会过多过少,无法保证精准的水肥投放,造成水量和肥量严重浪费现象,农作物吸收效率也低。
3.目前,现有技术中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的方式与水肥一体机结合从而能进行同步浇水和施肥的灌溉系统。水肥一体机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相融后利用可控管道系统,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4.但是,现有的水肥一体机普遍结构复杂,成本高,效率低,且对于农业使用者操作不方便,不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新型灌溉施肥需求。农户操作需要到现场监管操作,施肥过量也不能及得知,从而不能及时关闭施肥机。同时不能进一步解放劳动力,也不能适应高科技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提供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施肥罐体的肥液从出肥管道流经流量计、流量浮子、调流阀、角座式止回阀、电磁阀,水肥中多余的空气经过自动排气阀排除,经过ec传感器、ph传感器和出水电磁阀,进入灌溉管路,通过喷灌、滴灌施肥给农作物,整个过程智能化操作,用户也可远程操作,整体结构简单,成本适中,便于操作且可解放劳动力。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主要包括:铝材支架、控制柜、注肥加压泵、灌溉管道、注肥管道和吸肥管道,铝材支架底部四角装万向轮,控制柜置于铝材支架一角,注肥加压泵置于控制柜一侧,注肥加压泵一端连接灌溉管道另一端设有进水电磁阀,灌溉管道上设有若干根竖直注肥管道,注肥管道与吸肥管道连接,连接处设有角座式止回阀,灌溉管道另一端设有自动排气阀,并在流经出水口的途中设有 ec传感器和ph传感器,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电磁阀。
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中,所述注肥管道上设有电磁阀,灌溉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中,所述吸肥管道一端设有施肥罐,吸肥管道到注肥管道之间,吸肥管道上依次装有流量计、流量浮子和调流阀。
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中,所述每个吸肥管道都连有施肥罐,施肥罐包括罐体、搅拌电机、注肥口、液位探测仪、出肥管与补水管,罐体内设有液位探测仪,底部设有出肥管,出肥管上装有流量计,且连接口为活接接口,罐体顶部设有补水管,补水管上设有电磁阀,罐体顶部中间位置装有搅拌电机,旁边开有注肥口。
1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中,所述ec传感器、ph传感器、调流阀、电磁阀、注肥加压泵、搅拌电机、进水电磁阀和出水电磁阀均与控制柜电性连接,受控制柜协调控制。
1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中,所述控制柜内部设有变频器和 4g模块还采用plc和物联网技术支持。
1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中,所述控制柜内部设有田间数据采集模块,在农田间装有采集传感器,并将数据传回控制柜。
1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结构简单,成本适中,智能化给农作物施肥和灌溉,根据田间采集传感器传回控制柜的信息,对比农作物所需正常离子含量水平,低于设定数值开启自动施肥,本实用水肥一体机连接有多种施肥罐,各个施肥罐之间不受影响,施肥罐也受控制柜控制,可自动补水加肥。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施肥罐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自动排气阀;2、ec传感器;3、ph值传感器;4、调流阀;5、电磁阀;6、流量浮子;7、出水电磁阀;8、压力传感器;9、控制柜;10、角座式止回阀;11、注肥加压泵;12、铝材支架;13、进水电磁阀;14、万向轮;15、流量计;16、液位探测仪;17、补水电磁阀;18、搅拌电机;19、注肥口;20、流量计;21、活接口;22、注肥管道;23、灌溉管道;24、吸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施肥罐体的肥液从出肥管道流经流量计、流量浮子、调流阀、角座式止回阀、电磁阀,水肥中多余的空气经过自动排气阀排除,经过ec传感器、ph传感器和出水电磁阀,进入灌溉管路,通过喷灌、滴灌施肥给农作物,整个过程智能化操作,用户也可远程操作,整体结构简单,成本适中,便于操作且可解放劳动力。
20.请参阅附图1、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能水肥一体机,具体包括:铝材支架12、控制柜9、注肥加压泵11、灌溉管道23、注肥管道22 和吸肥管道24,铝材支架12底部四角装万向轮14,控制柜9置于铝材支架 12一角,注肥加压泵11置于控制柜9一侧,注肥加压泵11一端连接灌溉管道23另一端设有进水电磁阀13,灌溉管道23上设有若干根竖直注肥管道22,注肥管道22与吸肥管道24连接,连接处设有角座式止回阀10,灌溉管道23 另一端设有自动排气阀1,并在流经出水口的途中设有ec传感器2和ph传感器3,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电磁阀7。
2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注肥管道22上设有电磁阀5,灌溉管道23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
2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肥管道24一端设有施肥罐,吸肥管道24到注肥管道22之间,吸肥管道24上依次装有流量计15、流量浮子6 和调流阀4。
2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每个吸肥管道24都连有施肥罐,施肥罐包括罐体、搅拌电机18、注肥口19、液位探测仪16、出肥管与补水管,罐体内设有液位探测仪16,底部设有出肥管,出肥管上装有流量计20,且连接口为活接接口21,罐体顶部设有补水管,补水管上设有补水电磁阀17,罐体顶部中间位置装有搅拌电机18,旁边开有注肥口19。
24.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ec传感器2、ph传感器3、调流阀 4、电磁阀5、注肥加压泵11、搅拌电机18、进水电磁阀13和出水电磁阀7 均与控制柜9电性连接,受控制柜9协调控制。
2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柜9内部设有变频器和4g模块还采用plc和物联网技术支持。
26.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柜9内部设有田间数据采集模块,在农田间装有采集传感器,并将数据传回控制柜。
27.工作原理:田间采集传感器通过rs485接口把田间采集到的土壤氮磷钾浓度、离子浓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上传给控制柜9,控制柜9根据田间实际参数和阈值设定功能,实现自动化控制功能,使用者也可通过手机app、电脑端远程控制、触摸屏控制施肥和灌溉,达到所设定的自动关闭施肥功能;本实用自带注肥加压泵11,注肥加压泵11与控制柜9电连接,控制柜9内设有变频器,变频器与注肥加压泵11连接,灌溉管道23上安装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8电器元件接变频器,施肥启动后可根据管道压力等实际情况自动调节注肥加压泵11功率,改善管道压力实现恒压施肥,起到节能降耗,保护管道的作用,注肥加压泵11启动,让灌溉管道23内压力变大,从施肥罐内吸取肥液,施肥罐体的肥液从出肥管道流经流量计15、流量浮子6、调流阀4、角座式止回阀10、电磁阀5,水肥中多余的空气经过自动排气阀1排除,经过ec传感器2、ph传感器3和出水电磁阀7,进入灌溉管路,通过喷灌、滴灌施肥给农作物,施肥过程中,可以观察ec传感器2 的数值和ph值传感器3的数值,若数值过高,通过调流阀4调低进肥量,避免因施肥过量造成作物根系损伤;施肥罐罐体的外部设有补水电磁阀17,补水电磁阀17与控制柜9连接,电磁阀入口与机井管道连接进行补水控制,罐体内设有液位检测仪16,可实时监测罐体水肥含量,罐体设有注肥口19和搅拌电机18,加肥、补水后可控制搅拌电机18加速肥料溶解,使水肥浓度上下一致,罐体外部出肥口与水肥一体机的吸肥管道24连接,吸肥管道24上设有流量计15,吸肥管道24连接有若干个施肥罐,每个施肥罐上均设有电磁阀 5,每个施肥罐可以盛放一种肥料,这样可以根据需
要,通过开关电磁阀5单独使用一种肥料,或多种肥料同时使用。
2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2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