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8936发布日期:2021-11-25 09:0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2.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目前,我国各类盐化、碱化耕地达到76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特别是我国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盐碱化的耕地面积比例甚至达到约1/3,比如新疆,并且80%以上土壤有次生盐碱化现象。同时,由于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耕地盐碱化的程度不断加剧。
3.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约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0%;在全国约1.1
×
108hm2的粮食作物总面积中,稻田面积约占28%。且水稻为适宜种植于盐碱地的作物之一,原因如下:一是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因此收获的水稻矿物质含量也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病虫害。但是,盐碱地对水稻的品种要求较高。
4.综上所述,开发一种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以降低盐碱地对水稻品种的高要求,提高水稻的适用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以降低盐碱地对水稻品种的高要求,提高水稻的适用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包括
8.第一秸秆层,厚度为5~6cm;
9.水稻耕种层,厚度为25~30cm;
10.第二秸秆层,厚度为1~2cm;和
11.排水层,包括等间隔排列的若干pvc软管和与所述若干pvc软管相连通的回收管;
12.其中所述第一秸秆层和所述第二秸秆层的秸秆均经秸秆粉碎机粉碎。
13.进一步的,所述秸秆来自水稻、小麦、高粱、玉米或棉花中的任意一种。
14.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管延伸到收集槽中。
15.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管与所述收集槽之间设置有抽水泵。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秸秆层距离地表不超过32cm。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秸秆层的覆盖率不高于80%。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秸秆层的覆盖宽度为16cm,覆盖间隔为4cm。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秸秆层和所述排水层之间依次设置有碎石层和粗砂层。
20.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层和所述粗砂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2.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秸秆层和第二秸秆层的共同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使得盐分向地表聚集渐渐减弱,土壤的脱盐量增加,抑制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实现了保墒抑蒸效应,另一方面两者结合能达到更好的控盐效果,既能抑制深层土壤盐分向上层土壤的传导,也能抑制上层土壤盐分向表层聚集,明显降低土壤耕层的含盐量,使整个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趋于平稳。
23.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秸秆层间隔覆盖,使得孔隙度进一步得到增加,透水性也进一步增强,同时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水稻作物的生长,加速盐碱地的改良。
24.3、本使用新型通过在第二秸秆层下设置碎石层和粗砂层,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水下渗能力,切断含盐水分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路径,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性。
附图说明
2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第一秸秆层,2

水稻耕种层,3

第二秸秆层,4

排水层,5

碎石层,6

防粗砂层,7

回收管,8

回收槽,9

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1]
实施例1
[003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其中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秸秆层1、水稻耕种层2、第二秸秆层3 和排水层。其中第一秸秆层1的厚度为5~6cm,以保证表层土壤的通透性。水稻耕种层2的厚度为25~30cm,以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第二秸秆层3,其最主要的作用为抑制深层土壤盐分向上层土壤的传导,由于第一秸秆层和第二秸秆层相互作用,因此第二秸秆层的厚度为1~2cm即可,更便于应用,省工省力。最后,还包括排水层4,包括等间隔排列的若干pvc软管和与所述若干pvc软管相连通的回收管7。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秸秆层1和所述第二秸秆层3的秸秆均经秸秆粉碎机粉碎。优选的,所述秸秆来自水稻、小麦、高粱、玉米或棉花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将上述任意一种秸秆粉碎后应用于第一秸秆层1和第二秸秆层3,两者共同作用,首先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使得盐分向地表聚集渐渐减弱,土壤的脱盐量增加,抑制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实现了保墒抑蒸效应,其次两者结合能达到更好的控盐效果,既能抑制深层土壤盐分向上层土壤的传导,也能抑制上层土壤盐分向表层聚集,明显降低土壤耕层的含盐量,使整个土壤
盐分含量变化趋于平稳;最后能够有效提高水稻耕种层2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营养水平,增强其生物活性,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0034]
为了进一步增加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的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收管7延伸到收集槽8中。优选的,所述回收管7与所述收集槽8之间设置有抽水泵9。通过将回收管7中的水分最终收集到收集槽8 中,一方面可以对收集槽8中的水收集再利用,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地下水上返,并将上返至水稻耕种层的水分抽入收集槽中,进一步保证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的脱盐性能。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的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秸秆层3距离地表不超过 32cm,以确保水稻耕种层的水盐更适宜作物生长。
[0035]
为了进一步增加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的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秸秆层1的覆盖率不高于80%。优选的,所述第一秸秆层1的覆盖宽度为16cm,覆盖间隔为4cm。通过第一秸秆层间隔覆盖,使得孔隙度进一步得到增加,透水性也进一步增强,同时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水稻作物的生长,加速盐碱地的改良。
[0036]
为了进一步增加盐碱地水稻种植系统的性能,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秸秆层3和所述排水层4之间依次设置有碎石层5和粗砂层6。优选的,所述碎石层5和所述粗砂层6的厚度为20~30厘米。通过在第二秸秆层下设置碎石层和粗砂层,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水下渗能力,切断含盐水分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路径,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性。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