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贝种苗中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7556发布日期:2020-12-29 09:3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贝种苗中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贝类中间培育器(简称“中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扇贝种苗中培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扇贝属于软体动物门,扇贝科,是我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品种。扇贝可食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与鱼类、虾类相似,是一种集食、药、滋补为一体的重要水产食物,扇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又称海扇蛤,贝壳多呈圆盘或圆扇形;壳顶前后方有耳,两耳相等或不等,多数右壳前耳下方有明显的足丝孔和细栉齿。壳面具放射肋或同心片状雕刻。闭壳肌痕明显,外套痕简单,无水管;内韧带,位于壳顶下方的三角形韧带槽内。我国沿海已发现50余种。扇贝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养殖贝类,产量很大,经济价值高,扇贝柱的干制品称为“干贝”,为名贵海珍品。

扇贝中间培育期间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等瓶颈问题,一直困扰该贝类产业化发展,其原因除了与养殖技术,养殖环境有关外,主要与中间培育工具不合理有关,研究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中培器意义重大。因此,开展扇贝的中间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原始传统的扇贝种苗中培器是用一只只内置撑杆的小小网袋串联而成,内部空间小,扇贝苗因拥挤重叠造成的机械损伤大,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大大降低,操作不方便,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的研制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贝种苗中培器及其应用,通过本中培器培养扇贝种苗,内部空间大,承托贝苗面积大、箱体内部水流通透性好、可以显著提到扇贝种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对于吃料快、耗氧大、生长快的扇贝是一种理想的扇贝种苗中培器,具有结构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扇贝种苗中培器,包括网袋和中培器本体;

网袋为网袋状结构,设置在中培器本体的外侧,对中培器本体进行包裹;

中培器本体包括至少1个筛体、至少1张隔网、若干坠瓶和若干隔片,相邻的筛体之间均通过隔片嵌合连接,所述隔网设置在除最底层筛体外的其他筛体内,坠瓶通过卡合件对称安装在最底层筛体的底部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中培器本体包括4个筛体、3张隔网、2个坠瓶和6条隔片,所述4个筛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筛体、第二筛体、第三筛体和第四筛体,相邻的筛体之间均通过隔片连接,所述隔网设置在第一筛体、第二筛体和第三筛体的下底壁和内侧壁,坠瓶通过卡合件对称安装在第四筛体底部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筛体为上大下小的台形结构,在筛体的侧壁和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大小相同的筛孔。

优选的,所述的网袋包括20目、40目、60目网袋,均采用网孔胶丝网布缝接而成,将中培器本体紧密套装在网袋内部,且网袋的底部形状与筛体四周及底部形状相同;所述隔网包括20目、40目和60目隔网,均采用小网袋制成,形状和筛体相同,上宽下窄,套在筛体外侧的底面和侧壁上,且隔网在筛体上的套接高度为筛体高度的2/3,套好收缩绳缩紧;所述网袋的上口端部均设置有一圈缝袖筒,缝袖筒的直径大于对应胶丝绳的直径,允许胶丝绳穿过;所述小网袋的上口端四周也设置有一圈缝袖筒,允许伸缩绳穿过,待小网袋与筛体套好后,收缩绳缩紧。

优选的,所述的隔片包括第一倾斜隔板、第二倾斜隔板、水平隔板、支撑挡板和竖直挡板,第一倾斜隔板和第二倾斜隔板均对称设置在水平隔板上,第二倾斜隔板设置在水平隔板的左右端部,支撑挡板的一端与第二倾斜隔板连接,另一端与竖直挡板连接,在支撑挡板的下方形成用于卡合下层筛体上沿口的梯形卡槽;且在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倾斜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卡合上筛体下端底部的梯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倾斜隔板和第二倾斜隔板上均匀设置有与筛孔配合使用的卡合凸起,且卡合凸起与筛孔的接触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倾斜隔板、第二倾斜隔板和水平隔板上均设置有与筛孔大小相等的导流孔。

优选的,所述的卡合件包括卡接部、连接部、安装部和连接销,卡接部设置在卡合件的左端,通过连接部与安装部连接,所述卡接部包括弧形卡接槽和连接板,连接板对称设置在弧形卡接槽的外端口部,且连接板与弧形卡接槽的切线之间存在夹角,对称设置的连接板与弹力皮筋配合使用;所述安装部为倾斜的板状结构,倾斜角度与筛体底端侧壁的倾斜角度相同,且所述安装部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倾斜侧板和第二倾斜侧板,第一倾斜侧板和第二倾斜侧板均对应设置有连接孔,与连接销穿过筛孔与连接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坠瓶为与弧形卡接槽配合使用的m形管状结构,并在坠瓶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瓶盖,坠瓶通过卡合件对称安装在第四筛体底部内侧短边位置,且其体积为450-550ml。

优选的,所述的筛体的体积为:35cm×长45cm×高20cm;所述中培器本体的体积为:宽35cm×长45cm×高74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扇贝种苗中培器及其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扇贝种苗中培器,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内部空间大,承托贝苗面积大,减少了扇贝苗因拥挤重叠造成的机械损伤,显著提高了贝苗的成活率;采用本中培器标粗的扇贝种苗,成活率达到76.0%,而常规的网袋标粗成活率仅为27.8%;

(2)本中培器箱体内部水流通透性好,贝苗获得充足的食料和氧气,显著提高了贝苗生长速度快,对于吃料快、耗氧大、生长快的扇贝是一种理想的扇贝种苗中培器;

(3)通透性好,筛体内的胶丝网布用胶丝缝贴底部和四周,四周网布高度为筛体的2/3,上部留空,以增加海水通透性,最下层的筛体不需要缝贴网布,其网布由特制网袋底部的网布所取代,增加最底层的通透性;

(4)同时,基于本扇贝种苗中培器,设计了一种三级中培扇贝种苗的方法,培育出来的相比传统网袋培养的存活率提高了182.2%,且每一级结束时的种苗规格均显著大于传统网袋,最后一级结束时种苗个体大于传统网袋18.2%,而且培育出来的种苗壳长变异系数相比传统网袋降低了23.99%。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整体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整体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整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第一筛体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第一筛体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第一筛体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坠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扇贝种苗中培器坠瓶与卡合件卡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筛体,11.第一筛体,12.第二筛体,13.第三筛体,14.第四筛体,15.筛孔,2.隔网,3.网袋,4.坠瓶,41.瓶盖,5.隔片,51.第一倾斜隔板,52.第二倾斜隔板,53.水平隔板,54.支撑挡板,55.竖直挡板,56.卡合凸起,57.导流孔,6.卡合件,61.卡接部,611.弧形卡接槽,612.连接板,62.连接部,63.安装部,631.第一倾斜侧板,632.第二倾斜侧板,633.连接孔,64.连接销,a.连接板与弧形卡接槽的切线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1-10所示的一种扇贝种苗中培器及其应用,所述扇贝种苗中培器包括网袋3和中培器本体;网袋3为特制的网袋状结构,设置在中培器本体的外侧,对中培器本体进行包裹;中培器本体包括至少1个筛体1、至少1张隔网2、若干坠瓶4和若干隔片5,所述相邻的筛体之间均通过隔片5嵌合连接,所述隔网2设置在除最底层筛体外的其他筛体内,坠瓶4通过卡合件6对称安装在最底层筛体的底部内侧。

所述中培器本体包括4个塑料筛体1、3张隔网2、2个坠瓶4和6条隔片5,所述4个筛体1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筛体11、第二筛体12、第三筛体13和第四筛体14,相邻的筛体之间均通过隔片5连接,所述隔网2设置在第一筛体11、第二筛体12和第三筛体13内,坠瓶4通过卡合件6对称安装在第四筛体14底部内侧;所述筛体1为上大下小的台形结构,在筛体1的侧壁和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大小相同的筛孔15,以增加海水通透性,加速水流通过,增加贝苗滤食、呼吸和加速排泄废物排放,促进贝苗生长。

所述网袋3包括20目、40目、60目网袋,均采用网孔胶丝网布缝接而成,将中培器本体紧密套装在网袋3内部,且网袋3的底部形状与筛体1四周及底部形状相同,用于紧密承托最底层塑料筛体,网袋3的宽度具体以能够水平紧贴网袋3套进塑料筛体1为标准,网袋3的高度以套进4层塑料筛体1后能够拴紧袋口为标准,网袋3的上口端四周设置有一圈缝袖筒,缝袖筒的直径为6-8mm,允许直径5-6mm胶丝绳穿过,用于绑扎袋口;所述隔网2包括20目、40目和60目隔网,均采用小网袋制成,小网袋形状和筛体1相同,上宽下窄,套在筛体1外侧的底面和侧壁上,且隔网2在筛体1上的套接高度为筛体高度的2/3,上部留空,以增加海水通透性,加速水流通过,增加贝苗滤食、呼吸和加速排泄废物排放,促进贝苗生长,且在小网袋的上口端四周也设置有一圈缝袖筒,允许伸缩绳穿过,

待小网袋与筛体1套好后,收缩绳缩紧,其中在最底层的筛体1外不需要设置隔网2,其隔网2由特制网袋3底部的网布所取代,以便增加最底层的通透性,这是本中培器的一大特色;而且本扇贝种苗中培器在使用时,特制网袋3的网目必须与缝贴筛体1内隔网2的网目相同,保证中培器内外水流流通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不产生水流滞留问题。

为了能将上、下彼此相邻的两个塑料筛体连接,使上筛体嵌合在下筛体面上,在上下相邻的两个筛体1之间设置两条塑料的横向隔片5对上层筛体进行承托,所述的隔片5包括第一倾斜隔板51、第二倾斜隔板52、水平隔板53、支撑挡板54和竖直挡板55,所述第一倾斜隔板51和第二倾斜隔板52均对称设置在水平隔板53上,其中第二倾斜隔板52设置在水平隔板53的左右端部,支撑挡板54的一端与第二倾斜隔板52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竖直挡板55连接,在支撑挡板54的下方形成用于卡合下层筛体上沿口的梯形卡槽;且第一倾斜隔板51和第二倾斜隔板52的倾角相等,且其倾角均与筛体侧边的倾斜角度相同,为保证海水的通透性,所述第一倾斜隔板51的高度不大于第二倾斜隔板52的高度,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倾斜隔板51之间形成用于卡合上筛体下端底部的梯形凹槽。所述的第一倾斜隔板51和第二倾斜隔板52上均匀设置有与筛孔15配合使用的卡合凸起56,使用时,将卡合凸起56卡进筛孔15内,增加卡接的稳固性,且卡合凸起56与筛孔15的接触面为弧形面,可以避免卡合凸起56将筛体底部侧壁上的隔网2划破;所述第一倾斜隔板51、第二倾斜隔板52和水平隔板53上均设置有与筛孔15大小相等的导流孔57,保证在使用时增加海水通透性,加速水流通过,增加贝苗滤食、呼吸和加速排泄废物排放,促进贝苗生长;

为了增加中培器稳定性,减少在水中摆动,第四筛体14的底部内侧的左右侧壁上通过卡合件6对称安装有两个坠瓶4,坠瓶内灌满沙子等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如优选的沙子,同时,为了增加瓶子的比重,装满沙子后,再往瓶里灌水,把沙子间隙中的空气赶出,从而增加了沙瓶子的质量,所述坠瓶4对称安装在第四筛体14内侧的短边位置;

所述卡合件6包括卡接部61、连接部62、安装部63和连接销64,卡接部61设置在卡合件6的左端,通过连接部62与安装部63连接,所述卡接部61包括弧形卡接槽611和连接板612,连接板612设置在弧形卡接槽611的外端口部,且连接板612与弧形卡接槽611的切线之间存在夹角a,对称设置的连接板612与弹力皮筋配合使用,当坠瓶4卡入弧形卡接槽611时,利用弹力皮筋套结在两个夹角a内,对坠瓶4进行固定;所述安装部63为倾斜的板状结构,倾斜角度与最底层筛体1底端左右侧壁的倾斜角度相同,且所述安装部63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倾斜侧板631和第二倾斜侧板632,第一倾斜侧板631和第二倾斜侧板632均对应设置有连接孔633与连接销64配合使用,在使用连接销64将第一倾斜侧板631和第二倾斜侧板632连接时,为避免损坏最底层筛体1的底部,在其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垫片增大接触面积;

所述坠瓶4为与弧形卡接槽611配合使用的m形管状结构,并在坠瓶4的上端对称设置有瓶盖41,坠瓶4对称设置在第四筛体14底部内侧的左右侧壁上,且其体积为450-550ml,且在本实施例中,将坠瓶4设计成m形管状结构,可以增加扇贝的附着面积,便于扇贝培养;所述的卡合件6优选的,所述的坠瓶4为m形管状结构,并可以通过瓶盖41向瓶内介入沙子等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增加中培器的稳定性,减少在水中的摆动,所述坠瓶4优选体积为500ml;且所述坠瓶4的m形状可以有多根直径相同的塑料管道拼接而成,坠瓶4还可以做成其他形状,能达到增加中培器的稳定性和增大扇贝的附着面积两个目的即可。

优选的,所述坠瓶4为塑料材料制成,其长度为25-35cm,优选30cm,直径为10cm;

优选的,所述筛体1的体积为:35cm×长45cm×高20cm;所述中培器本体的体积为:宽35cm×长45cm×高74cm,所述上下相邻的两个筛体1的嵌合深度为2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扇贝种苗中培器的使用过程包括步骤:

实施例1

将本实用新型所述扇贝中培器培育过程与传统网袋培育过程进行对比,具体操作如下:

(1)种苗准备:2017年11月30日,将扇贝“紫海墨”杂交选育种苗(规格:壳长1-1.5mm,约800-1000粒/g)从育苗场转移至遂溪县江洪镇扇贝养殖基地进行中培(将种苗从壳长1mm培育至15mm的过程,大约需2个月时间);

(2)中培器材:采用两种中培器材进行对比,包括“新型中培器”和传统的“中培网袋”;

中培器规格:宽35cm×长45cm×高74cm,由4个内置塑料筛及其配件叠加组成,塑料筛规格为宽35cm×长45cm×高20cm。

传统网袋规格:宽35cm×长45cm;

(3)中培方法:采用三级中培法,方法如下:

①一级中培:11月30日开始,两种中培器材均采用60目网布,新型中培器放苗密度为2.5万粒/层×4层/箱=10万粒/箱;传统中培网袋放苗密度为0.5万粒/袋;新型中培器1箱的投苗量相当于20袋传统网袋的投苗量;前者1箱即为1吊,后者20个网袋绑扎成为1吊。两种中培器材在浮子延绳筏缆绳上的吊挂密度均为1.0m/吊。

12月15日,贝苗长大至壳长5mm左右时,倒出贝苗,进入二级中培:

②二级中培:12月15日开始,进行分疏培育;两种中培器材均采用40目网布,新型中培器放苗密度为0.75万粒/层×4层/箱=3万粒/箱;传统中培网袋放苗密度为0.15万粒/袋;

1月5日,贝苗长大至壳长10mm左右时,倒出贝苗,进入三级中培:

③三级中培:1月5日开始,进行分疏培育;两种中培器材均采用20目网布,新型中培器放苗密度为0.25万粒/层×4层/箱=1万粒/箱;传统中培网袋放苗密度为0.05万粒/袋;1月30日,贝苗长大至壳长15mm左右时,倒出贝苗,分疏进入套网笼养成;

(4)中培期管理:每3天洗刷两种中培器材网袋表面,防止浮泥堵塞网孔,保证网袋内水流畅通,促进贝苗生长;及时更换破损网袋;注意中培浮筏安全;结束当级中培时,测量贝苗大小,统计存活率,及时分疏进入下一级中培。

(5)两种中培器材中培效果对比:如下表1、2所示:

表1.两种中培器材中培效果比较

表2.新型中培器提高率

从上述表1、2可见,新型中培器在存活率、种苗生长速度、种苗均匀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网袋,具体表现在:

①在三级中培中,新型中培器每一级的中培存活率均显著大于传统网袋,尤其是在一级中培上;经过两个月中培,总存活率新型中培器为76.2%,传统网袋只有27.0%,前者比后者提高了182.2%;

②在三级中培中,新型中培器每一级结束时的种苗规格均显著大于传统网袋,经过两个月中培,种苗规格达到16.2mm,传统网袋只有13.7mm,前者比后者提高了18.2%%,说明前者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后者;

③在三级中培结束后,新型中培器培育出来的种苗壳长变异系数为3.77%,明显小于传统网袋的4.69%,前者变异系数比后者降低了23.99%。

新型中培器优于传统网袋的原因在于:

新型中培器内部4个隔层均为水平面,贝苗附着均匀,贝苗之间空间大,不会产生堆积现象,饵料和氧气均匀地流过每个贝苗四周,因此贝苗生长速度快,个体均匀度好,存活率高;而传统网袋贝苗严重堆积在袋子底部,贝苗之间空间小,形成饵料和氧气竞争,导致生长速度慢,个体均匀度差,甚至出现缺氧死亡,同时,堆积也使贝苗之间互相咬合,进一步提高死亡率。

实施例2:

将本实用新型所述扇贝中培器培育过程与传统网袋培育过程进行对比,具体操作如下:

(1)种苗准备:2018年11月20日,将墨西哥湾扇贝种苗(规格:壳长1-1.5mm,约800-1000粒/g)从育苗场转移至遂溪县江洪镇扇贝养殖基地进行中培;

(2)中培器材:采用两种中培器材进行对比,包括“新型中培器”和传统的“中培网袋”:

中培器规格:宽35cm×长45cm×高74cm,由4个内置塑料筛及其配件叠加组成,塑料筛规格为宽35cm×长45cm×高20cm。

传统网袋规格:宽35cm×长45cm;

(3)中培方法:采用三级中培法,方法如下:

一级中培:11月20日开始,两种中培器材均采用60目网布,新型中培器放苗密度为2.5万粒/层×4层/箱=10万粒/箱;传统中培网袋放苗密度为0.5万粒/袋。新型中培器1箱的投苗量相当于20袋传统网袋的投苗量;前者1箱即为1吊,后者20个网袋绑扎成为1吊。两种中培器材在浮子延绳筏缆绳上的吊挂密度均为1.0m/吊;

12月5日,贝苗长大至壳长5mm左右时,倒出贝苗,进入二级中培:

二级中培:12月5日开始,进行分疏培育。两种中培器材均采用40目网布,新型中培器放苗密度为0.75万粒/层×4层/箱=3万粒/箱;传统中培网袋放苗密度为0.15万粒/袋;

12月25日,贝苗长大至壳长10mm左右时,倒出贝苗,进入三级中培:

三级中培:12月25日开始,进行分疏培育。两种中培器材均采用20目网布,新型中培器放苗密度为0.25万粒/层×4层/箱=1万粒/箱;传统中培网袋放苗密度为0.05万粒/袋。1月20日,贝苗长大至壳长15mm左右时,倒出贝苗,分疏进入套网笼养成。

(4)中培期管理:每3天洗刷两种中培器材网袋表面,防止浮泥堵塞网孔,保证网袋内水流畅通,促进贝苗生长;及时更换破损网袋;注意中培浮筏安全;结束当级中培时,测量贝苗大小,统计存活率,及时分疏进入下一级中培;

(5)得到两种中培器材中培效果对比:如表3、4所示:

表3.两种中培器材中培效果比较

表4.新型中培器提高率

从上述表3、4可见,新型中培器在存活率、种苗生长速度、种苗均匀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网袋,进一步说明了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扇贝种苗中培器的优越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