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水运工程、岸滩修复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淤积型岸滩的生态礁体。
背景技术:[0002]
在海岸、河岸地区,随着人类的过度开发与利用,沿岸水生物资源衰退现象明显,亟需开展生态修复。近年,通过投放生态礁体,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栖息地等场所,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水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常见的生态礁体,多以具有较大透空率的框架结构形式,在海床相对稳定的近海水域底部投放:礁体结构无抵御风浪作用的强度需求,满足投放时的强度要求即可;礁体在投放后,即达到基本稳定的形态,无较大外荷载作用,对稳定性要求较低;投放区周边底质环境较稳定,礁体在使用年限内基本不影响生态效果的发挥。然而,在淤积型岸滩地区,水深较浅,受波浪作用大,对生态礁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波浪稳定性要求;同时,生态礁体多直接置于滩面上,受淤积环境影响,部分礁体结构将被淤泥覆盖,难以有效发挥礁体作用。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淤积型岸滩的生态礁体,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0005]
一种适用于淤积型岸滩的生态礁体,包括:礁体主体、格栅面板和底部支架,所述格栅面板与礁体主体连接,所述底部支架与礁体主体底部连接;
[0006]
其中,所述礁体主体包括:礁体本体、顶板、底板和孔洞,所述顶板与礁体本体顶部连接,所述底板与礁体本体底部连接,所述孔洞设于顶板和底板上,所述顶板和底板为矩形结构,所述顶板的单边长度为0.5~1.5m,所述底板的单边长度为1~2.5m,所述顶板的单边长度小于底板的单边长度,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厚度为0.1~0.5m,所述孔洞的直径为10~30cm,所述礁体本体为内空结构。
[0007]
进一步,所述格栅面板为斜坡结构,所述格栅面板上格栅的宽度为20~45cm、竖向坡度为1:0.2~1:1。
[0008]
进一步,所述底部支架的高度为0.4~1m。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在礁体主体上增设格栅面板和底部支架,格栅面板设于迎浪面,在发挥礁体作用的同时可以消浪,底部支架设于礁体主体底部,用于支撑起礁体避免被淤泥覆盖,保障生态礁体降低成本并发挥最大功能。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附图标记:
[0013]
礁体主体100、礁体本体110、顶板120、底板130和孔洞140。
[0014]
格栅面板200和底部支架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6]
实施例1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淤积型岸滩的生态礁体,包括:礁体主体100、格栅面板200和底部支架300,格栅面板200与礁体主体100连接,底部支架300与礁体主体100底部连接;
[0019]
其中,礁体主体100包括:礁体本体110、顶板120、底板130和孔洞140,顶板120与礁体本体110顶部连接,底板130与礁体本体110底部连接,孔洞140设于顶板120和底板130上,顶板120和底板130为矩形结构,顶板120的单边长度为0.5~1.5m,底板130的单边长度为1~2.5m,顶板120的单边长度小于底板130的单边长度,顶板120和底板130的厚度为0.1~0.5m,孔洞140的直径为10~30cm,礁体本体110为内空结构。
[0020]
格栅面板200为斜坡结构,格栅面板200上格栅的宽度为20~45cm、竖向坡度为1:0.2~1:1。
[0021]
底部支架300的高度为0.4~1m。
[00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设计底部支架300位于生态礁体底部,构造小、成本低,在淤积型岸滩地区,后续淤积淹没底部支架300,不影响礁体主体100;设计格栅面板200位于迎浪面,格栅构造消浪效果好,避免礁体主体100受波浪作用造成结构破坏,同时,对礁体主体100内部空腔构造也具有良好的掩护作用,为水生物提供良好的藏匿环境;礁体主体100大面积面板便于生物附着,内空构造有利于生物栖息和抵御外来强风浪和大流速,以及上小下大的外形以保证礁体主体部位淹没于水体中,适用于岸滩地区的环境特点,以便更好的实现生态效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礁体主体上增设格栅面板和底部支架,格栅面板设于迎浪面,在发挥礁体作用的同时可以消浪,底部支架设于礁体主体底部,用于支撑起礁体避免被淤泥覆盖,保障生态礁体降低成本并发挥最大功能。
[002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