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渔业养殖水体的管道增氧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8516发布日期:2021-01-05 17:4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渔业养殖水体的管道增氧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渔业养殖水体的管道增氧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满足养殖户高产和高利润的需求,渔业养殖模式逐步趋向封闭式高密度养殖化。因养殖密度过大,往往水体溶解氧含量低,使鱼类代谢物不能及时被分离和降解,造成浮游生物和厌氧菌大量滋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水污染问题。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常采用增氧设备虽能实现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效果,但大多设备动力强、增氧耗时长,存在运行成本和能耗高等缺陷,且大多设备多放置于养殖池水体内,不易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渔业养殖水体的管道增氧循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渔业养殖水体的管道增氧循环装置,包括位于养殖池内的潜水泵,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养殖池内安装有溶解氧传感器和紫外线杀菌灯,且溶解氧传感器和紫外线杀菌灯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潜水泵连接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连接有第一输水管,且第一输水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输水管连接有文丘里曝气管,所述文丘里曝气管通过乳胶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文丘里曝气管内安装有曝气头,所述曝气头开设有密集的圆孔,所述文丘里曝气管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连接有叶轮造涡管,所述叶轮造涡管内安装有两个叶轮,所述叶轮造涡管与第三输水管连接,所述第三输水管通过三通连接有出水管道和循环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末端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循环管道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循环管道的末端延伸至养殖池内,所述养殖池的上侧安装有清水管,所述清水管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所述气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潜水泵的外侧包裹有金属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文丘里曝气管与第一输水管通过大小为25mm和50mm的变径接头连接,所述文丘里曝气管与第二输水管通过大小为25mm和50mm的变径接头连接,所述叶轮造涡管与第二输水管通过大小为25mm和50mm的变径接头连接,所述叶轮造涡管与外径为25mm的第三输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头呈圆锥状。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叶轮的间距为50mm。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中包括改进后的文丘里曝气管和叶轮造涡管,并采用管道循环方式,可提高养殖水体的掺气效率,同时,根据溶解氧传感器传递的电子信号给中央控制器,对装置进行控制系统,有助于提高装置对水体处理的反应速度和可靠度,此外,本装置各构件独立,便于拆装与日常维护,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渔业养殖水体的管道增氧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文丘里曝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叶轮造涡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殖池、2潜水泵、3金属过滤网、4引水管、5第一电磁阀、6第一输水管、7文丘里曝气管、701乳胶管、702曝气头、8气泵、9第二输水管、10叶轮造涡管、1001叶轮、11第三输水管、12第二电磁阀、13出水管道、14第三电磁阀、15循环管道、16中央控制器、17溶解氧传感器、18紫外线杀菌灯、19第四电磁阀、20清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用于渔业养殖水体的管道增氧循环装置,包括位于养殖池1内的潜水泵2,还包括中央控制器16,养殖池1内安装有溶解氧传感器17和紫外线杀菌灯18,且溶解氧传感器17和紫外线杀菌灯18均与中央控制器16电连接,潜水泵2连接有引水管4,引水管4连接有第一输水管6,且第一输水管6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5,第一输水管6连接有文丘里曝气管7,文丘里曝气管7通过乳胶管701与气泵8连接,文丘里曝气管7内安装有曝气头702,曝气头702开设有密集的圆孔,文丘里曝气管7连接有第二输水管9,第二输水管9连接有叶轮造涡管10,叶轮造涡管10内安装有两个叶轮1001,叶轮造涡管10与第三输水管11连接,第三输水管11通过三通连接有出水管道13和循环管道15,出水管道13的末端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2,循环管道15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14,循环管道15的末端延伸至养殖池1内,养殖池1的上侧安装有清水管20,清水管20安装有第四电磁阀19,气泵8、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4和第四电磁阀19均与中央控制器16电连接。

进一步地,潜水泵2的外侧包裹有金属过滤网3。

进一步地,文丘里曝气管7与第一输水管6通过大小为25mm和50mm的变径接头连接,文丘里曝气管7与第二输水管9通过大小为25mm和50mm的变径接头连接,叶轮造涡管10与第二输水管9通过大小为25mm和50mm的变径接头连接,叶轮造涡管10与外径为25mm的第三输水管11连接。

进一步地,曝气头702呈圆锥状。

进一步地,两个叶轮1001的间距为50mm。

养殖池1中水体循环通过潜水泵2为整个装置的运行提供动力,潜水泵外侧设有2mm金属过滤网3,距潜水泵2约2-3mm,并用铁丝连接,以过滤水体杂质,防止杂质进入装置,保证整个装置的安全运行。

引水管4连接潜水泵2,抽取养殖池1水体,通过第一输水管6进入改进的文丘里曝气管7,引水管4与第一输水管6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5。

改进的文丘里曝气管7中心处通过内径为5mm的乳胶管701与气泵8相连,且改进的文丘里曝气管7两端接有25mm和50mm的变径接头连接第一输水管6和第二输水管9。改进的文丘里曝气管7中设有曝气头702呈圆锥状,底面直径为50mm,高为30mm,均匀分布1mm大小的圆孔,通过管道两端变径、小孔出流和气泵掺气作用,将空气与养殖水体充分混合,通过增加气体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

叶轮造涡管10进水口与输水管29通过25mm和50mm的变径接头相连,叶轮造涡管10出水口与外径25mm的第三输水管11相接。其中,叶轮造涡管10管体设有间距为50mm的两组叶轮1001。通过水流作用带动叶轮1001转动,进一步将水体与空气混合均匀,提高掺气效率。

第三输水管11通过等径三通与出水管道13和循环管道15连接。其中,循环管道15末端与位于养殖池上部,保证管道水流进行循环流动。出水管道13和循环管道15分别设有第二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14。

中央控制器16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4与潜水泵2、气泵8和溶解氧传感器17,以控制各部件的启闭。中央控制器16主要由单片机、继电器及配套的程序组成。通过溶解氧传感器17监测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实时将数据反馈给中央控制器16,进而控制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4,以调节装置中水体流速。

紫外线杀菌灯18安装在养殖池1侧边距离底部20cm处,对水体起到杀菌作用。

养殖池容量为5m3,潜水泵采用220v1.5kw的潜水泵,流量为5m3/h,扬程35m。

输水管16、第二输水管9、第三输水管11、出水管道13、循环管道15均采用外径为25mm的pvc管。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溶解氧传感器17采集养殖池1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反馈至中央控制器16,识别是否启动装置。当氧传感器17监测到水体溶解氧含量低于人为设计值后,会先启动潜水泵2、第一电磁阀5和第三电磁阀14,将养殖池1中水体通过引水管4,进入装置中经接有气泵8的改进的文丘里曝气管7、叶轮造涡管10进行掺气处理。

本装置运行时,通过中央控制器16开启潜水泵2、第一电磁阀5和第三电磁阀14,关闭第二电磁阀12,若装置水体持续循环运行1h,养殖池1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达到养殖水体所需溶解氧含量,则关闭气泵8,以降低装置运行成本;若装置水体持续循环运行1h后,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仍未达到养殖水体所需溶解氧含量,则打开第二电磁阀12,关闭气泵8和第三电磁阀14,通过出水管道13将养殖池1水体排出后,并打开第四电磁阀19,通过清水管20往养殖池1注入清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