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

文档序号:24818573发布日期:2021-04-27 14:1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饲喂领域,具体是一种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


背景技术:

2.犊牛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喂食牛奶,在畜牧业一般都是通过人工定时定量给犊牛进行喂食,以便犊牛能够正常生长。采用人工对犊牛进行饲喂,饲喂效率较低,且由于犊牛数量较多,往往无法及时饲喂全部的犊牛,从而造成部分犊牛饮食不规律,影响犊牛的成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包括用于控制饲喂仓工作的主机和用于给犊牛进行饲喂的饲喂仓;所述主机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奶液仓内奶液送至主机内的饲喂进奶管和用于将主机的奶液送至饲喂仓的饲喂出奶管。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饲喂仓的一侧设有用于对犊牛进行饲喂的喂奶点;所述喂奶点包括进奶管和硅胶奶嘴;所述硅胶奶嘴通过进奶管与饲喂出奶管相通;所述进奶管、饲喂进奶管以及饲喂出奶管上均设有用于保温的有保温层和伴热带。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饲喂仓和喂奶点上分别设有用于对奶液进行收集的废奶收集槽和漏奶槽;所述漏奶槽的底部与漏奶管相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饲喂仓的一侧设有用于识别犊牛信息的识别器,且识别器内设有识别器主控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饲喂进奶管上设有用于从奶液仓进奶的进奶增压泵,且饲喂进奶管上还设有进奶电磁阀;与所述进奶电磁阀相通的四通电磁阀的四个出液口依次与四个蠕动泵一相通;四个所述蠕动泵的出液口分别与四个饲喂仓的进奶管通过饲喂出奶管内的四个分管相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机内设有用于控制设备工作的工控主板和控制柜组件;所述主机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其内部进行散热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均设有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主机内部的防尘网;所述主机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显示犊牛饲喂信息的触控屏。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机内还设有用于对奶液进行保温的保温箱;所述保温箱内设有用于对牛奶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位于饲喂进奶管上;所述加热器前端与进奶电磁阀通过管路连接,后端与四通电磁阀通过管路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机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机构;所述轮子机构包括支架、转盘、螺杆以及轮子;所述主机的底部固定有支架,且支架内设
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设有便于转动的转盘,下端转动设有轮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将设备主机人机交互界面部位设计成斜面,用户稍微低头便可轻松操作,饲喂主机斜面触控屏设计符合人机要求,同时斜面设计避免了主机显示屏在静态时的磕碰或误操作;
15.2、进气口、出气口的进出气功能与装饰功能合二为一,在满足进出气功能的基础上使设备更加美观。此外,进气口、出气口均设有防尘滤网。主机的工控主板设置在出气口附近,方便主机控制主板的散热;
16.3、保温箱由保温层、保温箱体共同构成,能够提高奶液的保温效果,降低奶液反复加热次数,一方面可避免因反复加热降低奶液的营养效果,另一方面降低加热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保温箱能够确保设备外部环境在零摄氏度以下时,奶液仍然不结冰;
17.4、所有的输奶管路均设有保温层和伴热带,提高奶液的保温效果;
18.饲喂出奶管14采用“四合一”设计方案。四个饲喂仓对应的四个主机出奶管整体由一根粗的保温管包着,改变以前四根出奶管单独使用的问题。从进奶、热奶、计量、输送等环节入手,根据核心零部件设计输奶管路连接路线。进奶阶段为一条进奶管路,进奶管路通过进奶增压泵、进奶电磁阀进入保温箱中的加热器。利用具有四通电磁阀、蠕动泵的分液机构使加热器奶液进入四个出奶管,四个出奶管分别于四个饲喂仓的饲喂进奶管相同。主机出奶管与饲喂进奶管连通的四个管路同时在一个粗管路内,粗管路设有保温层和伴热带。因此可在降低保温材料和伴热材料的同时提高保温效果,降低热能损耗,进一步保证了输奶管路的规整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中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中饲喂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中主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中主机的爆炸图。
23.图5为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中主机爆炸图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4.图6为图3中a部分放大的示意图。
25.图7为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中饲喂仓的爆炸图。
26.图8为饲喂仓中饲喂点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图8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

主机、2

饲喂仓、3

喂奶点、5

进奶管、9

硅胶奶嘴、11

漏奶管、12

漏奶槽、13

饲喂进奶管、14

饲喂出奶管、15

废奶收集槽、16

识别器、17

识别器主控板、181

工控主板、182

控制柜组件、19

进气口、20

出气口、21

防尘网、22

保温箱、23

进奶电磁阀、24

加热器、25

进奶增压泵、26

蠕动泵、27

触控屏、28

转盘、29

螺杆、30

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0.实施例1
31.请参阅图1

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牛喂养的犊牛自动化饲喂装置,包括用于控制饲喂仓2工作的主机1和用于给犊牛进行饲喂的饲喂仓2;所述主机1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奶液仓内奶液送至主机1内的饲喂进奶管13和用于将主机1的奶液送至饲喂仓2的饲喂出奶管14。
32.所述饲喂仓2的一侧设有用于对犊牛进行饲喂的喂奶点3;所述喂奶点3包括进奶管5和硅胶奶嘴9;所述硅胶奶嘴9通过进奶管5与饲喂出奶管14相通;所述进奶管5、饲喂进奶管13以及饲喂出奶管14上均设有用于保温的有保温层和伴热带。
33.由于喂奶点3和饲喂仓2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奶液漏出,为了便于对这些奶液进行收集,防止细菌滋生,所述饲喂仓2和喂奶点3上分别设有用于对奶液进行收集的废奶收集槽15和漏奶槽12;所述漏奶槽12的底部与漏奶管11相通。
34.为了便于识别各个犊牛的信息,以便实时掌握每个犊牛的饲喂情况,所述饲喂仓2的一侧设有用于识别犊牛信息的识别器16,且识别器16内设有识别器主控板17。这样设置,将识别器贯穿于饲喂装置一侧,镶嵌在饲喂装置一侧,使得饲喂装置进行模块化设计;确保识别器不外凸于饲喂装置外壳,方便操作人员使用,且使得饲喂装置更加美观。识别犊牛信息的识别器可以通过主机记录每头牛的日饮奶次数、每次饮奶量、日饮奶量等信息,以便根据犊牛饮奶大数据信息对犊牛进行健康管理。
35.为了便于一次性对多个犊牛进行饲喂,所述饲喂进奶管13上设有用于从奶液仓进奶的进奶泵25,且饲喂进奶管13上还设有进奶电磁阀23;与所述进奶电磁阀23相通的四通电磁阀的四个出液口依次与四个蠕动泵26一相通;四个所述蠕动泵26的出液口分别与四个饲喂仓2的进奶管5通过饲喂出奶管14内的四个分管相通。这样设置,饲喂出奶管14采用“四合一”设计方案。四个饲喂仓对应的四个主机出奶管整体由一根粗的保温管包着,改变以前四根出奶管单独使用的问题。从进奶、热奶、计量、输送等环节入手,根据核心零部件设计输奶管路连接路线。进奶阶段为一条进奶管路,进奶管路通过进奶增压泵、进奶电磁阀进入保温箱中的加热器。利用具有四通电磁阀、蠕动泵的分液机构使加热器奶液进入四个出奶管,四个出奶管分别于四个饲喂仓的饲喂进奶管相同。主机出奶管与饲喂进奶管连通的四个管路同时在一个粗管路内,粗管路设有保温层和伴热带。因此可在降低保温材料和伴热材料的同时提高保温效果,降低热能损耗,进一步保证了输奶管路的规整度。
36.为了便于控制设备的工作,所述主机1内设有用于控制设备工作的工控主板181和控制柜组件182;所述主机1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其内部进行散热的进气口19和出气口20;所述进气口19和出气口20上均设有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主机1内部的防尘网;所述主机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显示犊牛饲喂信息的触控屏27。这样设置,进气口19、出气口20的进出气功能与装饰功能合二为一,在满足进出气功能的基础上使设备更加美观。此外,进气口、出气口均设有防尘网。主机1的工控主板181设置在出气口20附近,方便主机1工控主板181的散热。
37.为了便于对主机1内的奶液进行保温,所述主机1内还设有用于对奶液进行保温的保温箱22;所述保温箱22内设有用于对牛奶进行加热的加热器24;所述加热器24位于饲喂进奶管13上;所述加热器24前端与进奶电磁阀23通过管路连接,后端与四通电磁阀通过管路连接;这样设置,保温箱22由保温层、保温箱体共同构成,能够提高奶液的保温效果,降低奶液反复加热次数,一方面可避免因反复加热降低奶液的营养效果,另一方面降低加热能耗,提高资源率。另外,保温箱能够确保设备外部环境在零摄氏度以下时,奶液仍然不结冰。
3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饲喂时,进奶泵25开始工作,从而将奶液运输至加热器24内,加热器24对奶液进行加热后通过四个蠕动泵26将加热后的奶液分别运输到饲喂出奶管14内的四个分管内,此时四个分管与四个饲喂仓2的硅胶奶嘴8相通,从而能够一次性对四个犊牛进行饲喂,从而使饲喂效率得到提升。
39.实施例2
4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为:为了便于移动主机1,所述主机1的底部设有多个便于移动的轮子机构;所述轮子机构包括支架、转盘28、螺杆29以及轮子30;所述主机1的底部固定有支架,且支架内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杆29;所述螺杆29的上端设有便于转动的转盘28,下端转动设有轮子30;这样设置,当需要移动主机1时,转动转盘28,从而带动螺杆29转动,从而带动轮子30下降,并与地面接触,从而能够实现主机1的移动。
4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