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3381发布日期:2021-02-09 21:4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播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高粱点播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各种经济作物农耕业的不断发展,在高粱的种植过程中,很多是采用点播器手动点籽的方法,现有点播器多为简单的点播工具,每次点播都需要人工投籽才能进行分种,一方面不能精确分种,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耕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高粱点播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播种过程分种不精准以及播种效率低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持式高粱点播器,包括包括点播器外壳、分种器和下种管,所述点播器外壳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分种器设置在所述点播器外壳的内腔里,所述分种器包括储种盒、第一转轴和齿轮杆;所述储种盒可滑动连接在所述点播器外壳的内腔顶部,所述储种盒底部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储种盒的滑动方向一致,且于所述储种盒底部转动设置有可开合的转动板;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点播器外壳的内腔,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可转动连接设置在所述点播器外壳的侧壁上,且于所述第一转轴中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固定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末端向上延伸固定设置有推块,以使得所述推块可以绕所述转杆转动并推动所述储种盒的所述转动板打开;所述齿轮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贯穿所述点播器外壳的侧壁,且所述齿轮杆设置有轴向的空腔,所述齿轮杆通过所述空腔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齿轮杆的另一端的周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配合,且于所述齿轮杆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转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下种管固定贯穿所述点播器外壳的底面,且所述下种管上端的开口对准所述推块推动的储种盒下方。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储种盒沿所述齿条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储种腔。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储种腔底部均设置有开口,且靠近所述储种腔侧壁的底端面设置有凸缘,所述每个储种腔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储种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转轴的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板的板面上,且于所述转动板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搭接端,所述搭接端搭接在所述储种盒的凸缘上。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远离所述搭接端的一端与所述储种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的尺寸。
[0009]
进一步的,于所述转动板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固定设置有弹性组件,以使得没有外力作用下所述转动板盖合所述储种腔的开口。
[0010]
再进一步的,于所述推块对应的所述储种盒下方固定设置有下种管,且所述下种
管的开口尺寸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储种盒的底端尺寸。
[0011]
进一步的,于所述下种管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下种铲头。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杆贯穿所述点播器外壳侧壁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盘。
[0013]
进一步的,于所述点播器外壳上端面设置有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处固定设置有下种漏斗。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点播器外壳的内腔后固定连接有旋钮。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实现了精确的点播分种,使得点播过程操作简便,提高了点播效率。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通过储种盒下端的齿条与齿轮杆上的齿轮啮合配合,实现了储种盒的横向移动,可完成多个储种腔的储种,通过第一转轴带动转杆的转动,进而推动储种盒下端的转动板转动,可实现储种腔的打开和下种,通过调节储种腔的大小完成了精确的分种,同时提高了点播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的点播器外壳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省略点播器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的第一转轴、齿轮杆和储种盒配合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的第一转轴、齿轮杆和储种盒配合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的储种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图7中a-a处的剖视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1、点播器外壳;11、下种漏斗;13、扶手;14、滑轨;2、分种器;21、储种盒;211、第二转轴;212、转动板;213、齿条;214、储种腔;215、凸缘;22、第一转轴;221、转杆;222、推块;223、旋钮;23、齿轮杆;231、齿轮;232、转盘;233、第一通孔;3、下种管;4、下种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手持式高粱点播器,包括点播器外壳1、分种器2、下种管3,点播器外壳1为一侧端面开口的箱体结构,点播器外壳1上端设置有第二通孔,对应第二通孔相通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下种漏斗11,于点播器外壳1开口相对的侧端面设置有扶手13,于点播器外壳1开口相邻的一个侧端面内部可旋转设置有第一转轴22,第一转轴22向点播器外壳1的内腔延伸,并贯穿整个点播器外壳1,沿点播器外壳1的侧壁通孔伸出,于第一转轴22的延伸悬置端端面固定设置有旋钮223,通过转动旋钮223可以带动第一转轴22转动。
[0028]
具体的,与连接第一转轴22的点播器外壳1侧面相邻的点播器外壳1顶面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滑轨14,于储种盒21上端面边沿设置有与滑轨14配合的滑块,使得储种盒21可滑
动的安装在点播器外壳1的上端面内壁上。
[0029]
具体的,于点播器外壳1下端固定设置有下种管3,下种管3为中空管状结构,供种子自上而下掉落运输,具体的,下种管3为变截面内壁,其上端的内壁界面大于下端的内壁界面大小,起到类似漏斗的作用,上端尺寸大为了方便承接储种盒21掉落的所有种子,下端尺寸小为了更精准的定位点播位置。
[0030]
具体的,于下种管3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下种铲头4,下种铲头4形状接近铲子,为了便于点播前剖开土壤,点播后翻盖土壤。
[0031]
如图4所示,省略点播器外壳1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结构,齿轮杆23为管状结构,其设置有轴向贯通的空腔,且全部套设在第一转轴22外侧,齿轮杆23靠近第一转轴22的旋钮223的一侧可旋转固定在点播器外壳1的侧壁通孔内,使得齿轮杆23可以绕第一转轴22转动,且在齿轮杆23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转轴22一同转动,同时齿轮杆23靠近第一转轴22的旋钮223的一侧端面固定设置有转盘232,通过转盘232上的标记控制调整齿轮杆23转动的角度。
[0032]
具体的,于储种盒21底部固定设置有齿条213,齿条213的长度方向与点播器外壳1上的滑轨14方向一致,齿轮杆23远离第一转轴22的旋钮223的一侧圆周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齿轮231,齿轮231和齿条213相互啮合配合,当转动转盘232带动齿轮杆23转动时,齿轮231可带动储种盒21沿齿条213方向移动,同时第一转轴22和齿轮杆23的轴向方向与点播器外壳1上的滑轨14方向垂直,保证储种盒21可以沿滑轨14方向移动。
[0033]
如图5、图6所示,储种盒21、第一转轴22和齿轮杆23的配合结构,于齿轮杆23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33,于第一转轴22对应第一通孔233的位置沿径向向外延伸固定设置有转杆221,转杆221穿过第一通孔233的末端向上延伸设置有推块222,转杆221具体可以设置为l型杆状结构,使得推块222刚好延伸至储种盒21下方。
[0034]
具体的,储种盒21沿齿条213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储种腔214,多个储种腔214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点播种子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大小。
[0035]
如图7、图8所示,储种盒21的结构,于每个储种腔214的底部均设置有开口,且靠近储种腔214侧壁的底端面设置有凸缘215,每个储种腔214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转轴211,第二转轴211的两端可转动连接在储种腔214的侧壁上,第二转轴211的周面固定连接在转动板212的板面上,且于转动板212平行于第二转轴211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搭接端,搭接端搭接在储种盒21的凸缘215上,使得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搭接端与储种盒21的凸缘215闭合,保证种子不会漏下去;同时转动板212远离搭接端的另一端与储种盒21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种子的大小,进而保证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搭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也不会有种子直接掉落。
[0036]
具体的,在转动板212和第二转轴211之间固定设置有弹性组件,这里的弹性组件可以是扭簧、弹片等结构,使得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板212可以完全盖合储种盒21底端的开口,保证种子不会从底端开口掉落。
[0037]
本实施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一手手持扶手13端,另一手抓取种子从下种漏斗11放入,种子通过点播器外壳1的第二通孔,掉落到对应的储种盒21的储种腔214内,由于弹性组件的作用,转动板212完全盖合储种盒21的底部开口,使得种子不会直接掉落,完成一个储种腔214的种子填充,可以转动转盘232,使得转盘232带动齿轮杆23绕第一转轴22转动,进而使得与齿轮231啮合的齿条213横向移动,带动储种盒21沿齿
条213方向移动,在点播器外壳1顶部内壁的滑轨14作用下,使得储种盒21完全按照横向方向移动,根据转盘232上的标记指示,使得下种漏斗11对正下一个储种腔214,即可再次填充下一个储种腔214,直至想要填充的储种腔214全部填充完成后,便可以开始进行下种点播工作。
[0038]
具体的,移动点播器到理想位置,使用下种铲头4将土壤剖开适合点播的凹坑后,调整转盘232至合适位置,使得推块222对准储种盒21的转动板212的搭接端,转动旋钮223,使得旋钮223带动第一转轴22转动,进而使得转杆221带动推块222上移,推块222推动转动板212的搭接端,使得转动板212绕第二转轴211旋转,打开储种盒21的下端开口,将种子全部输送到下种管3中,种子通过下种管3的变截面内壁直至下种管3出口,完成种子的点播工作,移动下种铲头4,将土壤填平凹坑盖住种子,移动点播器至下一个点播位置,重复上面的点播过程,即可完成下一个点播工作。
[0039]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高粱点播器通过齿轮杆23的齿轮231与储种盒21的齿条213相互啮合,可完成多个储种腔214的种子填放分种,通过第一转轴22带动推块222推动储种盒21的转动板212,可完成储种盒21开口的打开,实现种子的点播,整个过程一人即可完成精确的分种和快速的点播,大大提高了种子点播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0040]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