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4448发布日期:2021-05-07 19:3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蚊子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



背景技术:

因为蚊子身上有大量细菌、病毒,当蚊子趴在人体皮肤上吸血时,这些细菌、病毒就会进入人体传播疾病,比如传播疟疾、登革热、黄热病、乙型脑炎、丝虫病等。有研究者发现蚊子传播的疾病有80多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蚊子传播的疾病,受伤害最大的是婴儿和孕妇。现在家庭常用的防止蚊子伤害的方法包括安纱窗、撑蚊帐、点蚊香、喷灭蚊剂、用电蚊拍等,所用到的装置包括纱窗、蚊帐、电蚊拍等。安纱窗无法杜绝蚊子利用人开门出入的机会进入房间,长时间点蚊香、大量喷灭蚊剂对人特别是婴儿和孕妇有害,用电蚊拍只能消灭碰到的蚊子,撑蚊帐只是把蚊子挡在蚊帐外并不能消灭蚊子也不能把蚊子赶出房间,这些方法无法避免蚊子对人特别是婴儿和孕妇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蚊子防治方法及所用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便于后续通过喷少量灭蚊剂或用电蚊拍等方法集中消灭被捕捉的蚊子。

蚊子的特点是,夜里飞向人体,早晨天亮后房间里的蚊子飞向窗户试图飞出房间,房间外的蚊子试图飞进房间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还包括一层玻璃和至少一层窗纱,距离玻璃最远的一层窗纱为内层窗纱,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6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6目/25.4毫米;所述内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还包括至少一层窗纱和一层玻璃,距离玻璃最远的一层窗纱为内层窗纱,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6目/25.4毫米并且大于4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6目/25.4毫米并且大于4目/25.4毫米;所述内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2毫米并且小于20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还包括至少一层窗纱和一层玻璃,距离玻璃最远的一层窗纱为内层窗纱,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4目/25.4毫米并且大于6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4目/25.4毫米并且大于6目/25.4毫米;所述内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3毫米并且小于5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还包括至少一层窗纱和一层玻璃,距离玻璃最远的一层窗纱为内层窗纱,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2目/25.4毫米并且大于8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2目/25.4毫米并且大于8目/25.4毫米;所述内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3毫米并且小于3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还包括至少一层窗纱和一层玻璃,距离玻璃最远的一层窗纱为内层窗纱,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是10目/25.4毫米、纬向目数是10目/25.4毫米;所述内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3毫米并且小于10毫米。蚊子能够通过所述内层窗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一层玻璃、内层窗纱,还包括位于内层窗纱和玻璃之间的至少一层中间层窗纱,所述中间层窗纱的网眼密度大于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内层窗纱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还包括至少一层窗纱和一层玻璃,所述内层窗纱或中间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能够粘住蚊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还包括至少一层窗纱和一层玻璃,所述玻璃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能够粘住蚊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玻璃、内层窗纱,还包括位于内层窗纱和玻璃之间的中间层窗纱,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4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4目/25.4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的网眼密度大于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内层窗纱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玻璃、内层窗纱,还包括位于内层窗纱和玻璃之间的中间层窗纱,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8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8目/25.4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2目/25.4毫米并且大于8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2目/25.4毫米并且大于8目/25.4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内层窗纱之间的距离大于2毫米并且小于200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2毫米并且小于20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玻璃、内层窗纱,还包括位于内层窗纱和玻璃之间的中间层窗纱,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0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0目/25.4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4目/25.4毫米并且大于10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4目/25.4毫米并且大于10目/25.4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内层窗纱之间的距离大于2毫米并且小于200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2毫米并且小于8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包括外框、玻璃、内层窗纱,还包括位于内层窗纱和玻璃之间的中间层窗纱,所述内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2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2目/25.4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6目/25.4毫米并且大于12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6目/25.4毫米并且大于12目/25.4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内层窗纱之间的距离大于2毫米并且小于200毫米;所述中间层窗纱和所述玻璃之间的距离大于2毫米并且小于20毫米。

本实用新型中,窗纱网眼密度的计数方法与行业标准qb/t4285-2012所用的基本目数的计数方法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的面积不小于整个窗户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沾蝇胶或沾蚊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热熔胶类不干胶或乳胶剂类不干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丙烯类粘胶剂、橡胶类粘胶剂或硅树脂类粘胶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松香、桐油、阿拉伯胶按照2:1:1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40号润滑油、松香按照4:3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松香、蓖麻油、水按照4:1:20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松香、松馏油、蓖麻油按照8:5:2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人睡觉前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从房间里挡住整个窗户,放置纱窗装置时让玻璃尽量紧贴窗户,让内层窗纱靠近房间里面。早晨天亮后,房间里的蚊子在向房间外飞的过程中,首先碰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的内层窗纱,蚊子落到内层窗纱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钻过内层窗纱的网眼,进入内层窗纱和玻璃之间的空隙,试图通过努力飞到房间外,但因为玻璃挡着飞不出去。人起床后,拿着灭蚊剂喷洒装置,对准处在纱窗装置的内层窗纱和玻璃之间的蚊子喷少量灭蚊剂,由于蚊子无法迅速穿过本实用新型纱窗装置的内层窗纱逃跑,所以只能困在灭蚊剂浓度较高的狭小空间内被杀死。

人睡觉前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从房间里挡住整个窗户,早晨天亮后,房间里的蚊子在向房间外飞的过程中,碰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有透明粘性物质的窗纱或玻璃,就被粘在窗纱或玻璃上,人起床后,就可以将蚊子消灭并清理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普通纱窗无法杜绝蚊子利用人开门出入的机会进入房间,普通蚊帐只能阻止蚊子进入蚊帐里伤害人,但人起床后,在房间里活动时仍会受到蚊子的伤害,特别是婴儿和孕妇等长时间居家的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通过将蚊子困在纱窗装置的内层窗纱和中间层窗纱或玻璃之间,便于后续用对人伤害最小的方法消灭房间里的蚊子。如果用灭蚊剂消灭被捕捉的蚊子,只需要少量的灭蚊剂就能在这个狭小的空间消灭蚊子,大幅度减少了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所需的灭蚊剂的量,大幅度降低了灭蚊剂对人的伤害;如果用手或其他物品将被捕捉的蚊子拍死,少量灭蚊剂对人造成的伤害也可避免。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通过将蚊子粘在涂有透明粘性物质的窗纱或玻璃上,人可以直接将他们消灭并清理掉,从而避免用灭蚊剂灭蚊子时对人造成的伤害。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制造成本很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包括玻璃和窗纱的纱窗装置局部示意图;

图2为包括玻璃和窗纱的纱窗装置局部示意图;

图3为玻璃示意图;

图4为与玻璃共同构成纱窗装置的窗纱示意图;

图5为包括玻璃和窗纱的纱窗装置局部示意图。

图中,1.内层窗纱;2.玻璃;3.外框;4.中间层窗纱。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的叙述中,许多特定细节将被阐述,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来实施。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认为相关的已知功能或结构的详细解释不必要地转移了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则这样的解释将省略但会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为了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公知的结构和技术未被详细地表述出来。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包括玻璃和一层带网眼的窗纱,如图1和图2所示;外框3和玻璃2如图3所示;外框3和内层窗纱1上的网眼如图4所示。人睡觉前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从房间里挡住整个窗户,让玻璃2的一面紧紧贴着窗户,内层窗纱1的一面靠近房间里面。早晨天亮后,房间里的蚊子在向房间外飞的过程中,首先碰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的内层窗纱1,蚊子落到内层窗纱1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钻过内层窗纱1的网眼,进入内层窗纱1和玻璃2之间的空隙,试图通过努力钻过玻璃2飞到房间外,但钻不过去。人起床后,拿着灭蚊剂喷洒装置,对准处在纱窗装置的内层窗纱1和玻璃2之间的蚊子喷少量灭蚊剂,由于蚊子无法迅速穿过本实用新型纱窗装置的内层窗纱1逃跑,所以只能困在灭蚊剂浓度较高的狭小空间内被杀死。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包括玻璃和一层带网眼的窗纱,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玻璃和窗纱之间的距离大于1毫米并且小于400毫米;玻璃2如图3所示;内层窗纱1上的网眼如图4所示,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小于16目/25.4毫米、纬向目数小于16目/25.4毫米。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包括玻璃和一层带网眼的窗纱,如图1和图2所示,玻璃和窗纱之间的距离大于2毫米并且小于200毫米;玻璃2如图3所示;内层窗纱1上的网眼如图4所示,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是10目/25.4毫米、纬向目数是10目/25.4毫米。

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包括玻璃和一层带网眼的窗纱,如图1和图2所示,玻璃和窗纱之间的距离为5毫米;玻璃2如图3所示;内层窗纱1上的网眼如图4所示,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是12目/25.4毫米、纬向目数是12目/25.4毫米。

实施例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沾蝇胶。人睡觉前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从房间里挡住整个窗户,早晨天亮后,房间里的蚊子在向房间外飞的过程中,碰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有透明粘性物质的窗纱,就被粘在窗纱上,人起床后,就可以将蚊子消灭并清理掉。

实施例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沾蚊胶。

实施例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热熔胶类不干胶。

实施例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乳胶剂类不干胶。

实施例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丙烯类粘胶剂。

实施例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橡胶类粘胶剂。

实施例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硅树脂类粘胶剂。

实施例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松香、桐油、阿拉伯胶按照2:1:1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40号润滑油、松香按照4:3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松香、蓖麻油、水按照4:1:20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一层窗纱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松香、松馏油、蓖麻油按照8:5:2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实施例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捉蚊子的纱窗装置,组成纱窗装置的玻璃上涂有透明粘性物质,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松香、松馏油、蓖麻油按照8:5:2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人睡觉前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从房间里挡住整个窗户,并让涂有透明粘性物质的一面对着房间里面。早晨天亮后,房间里的蚊子在向房间外飞的过程中,碰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有透明粘性物质的玻璃,就被粘在玻璃上,人起床后,就可以将蚊子消灭并清理掉。

实施例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窗装置,包括一层玻璃2、内层窗纱1和中间层窗纱4,如图5所示;外框3和中间层窗纱4上的网眼如图4所示;内层窗纱1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是6目/25.4毫米、纬向目数是6目/25.4毫米,中间层窗纱4的网眼密度为径向目数是12目/25.4毫米、纬向目数是12目/25.4毫米;身体较小的蚊子能够通过内层窗纱1和中间层窗纱4的网眼。增加中间层窗纱4后,可以使用网眼更大的窗纱作为内层窗纱1,让蚊子很容易进入中间层窗纱4和内层窗纱1之间的空隙,便于捕捉更多的蚊子。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