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窖式移栽烟苗用快速封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7817发布日期:2021-03-19 10:4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窖式移栽烟苗用快速封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井窖式移栽烟苗用快速封口器。



背景技术:

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已经成为全国大部分烤烟种植产区的主推技术,在推广的几年中,该移栽方式体现出了众多优点,已被广大烟农所认可,采用该移栽技术的地方,烟株普遍长势良好、整齐度高、大田生育时期要比同期移栽的其他烟区提早10天左右,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但是“井窖式”移栽后续存在的问题就是栽种工序多,劳动量大,而现有农村因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在此问题下许多原手动操作工序就急需相关设备进行解决。

现有的井窖式移栽过程包括以下工序,起垄、铺膜、开井窖孔、载苗、覆土、浇定根水肥、填土封口等;现有起垄、铺膜、井窖式孔的设备都已经有了相关的手动或电动辅助设备,而当烟苗长出井窖口,生长点超过井窖口2-3公分时,用细土填土封口的工序主要采用手持铁铲回填方式。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够实现扩膜、封口培土、亚膜等工序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井窖式移栽烟苗用快速封口器,包括操作杆、挡泥罩、烟苗保护罩以及扩膜机构,其中,

所述操作杆下端固接烟苗保护罩,所述烟苗保护罩用于罩住烟苗;

所述扩膜机构与烟苗保护罩活接,并在操作杆的控制下用于扩大地膜洞口直径;

所述挡泥罩套设在烟苗保护罩的外部,所述挡泥罩上端与操作杆固接,所述挡泥罩的内壁面与烟苗保护罩的外壁面之间呈固定间距,用于容纳预定量的覆盖用土。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设为l型结构,其上端铰接把手,所述把手通过上拉线活接活动套设在操作杆上的套筒,所述套筒通过下拉线与扩膜机构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上且靠近把手端套接有弹簧架,所述弹簧架上设有与把手连接的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操作杆与上拉线之间;所述套筒设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套筒的外壁面上间距设有若干肋板,所述肋板上设有通孔一。

进一步地,所述扩膜机构包括下端呈锯齿状的弯板、卡接在弯板上端的连杆,所述连杆设为镰刀状结构;所述连杆上端设有与烟苗保护罩铰接的通孔二,所述烟苗保护罩上端面上设有与连杆相铰接用的耳座,所述耳座上设有铰接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烟苗保护罩设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心筒状结构,其上端面呈外凸的锥形结构;所述烟苗保护罩的下端间距设有若干卡槽,所述连杆通过卡槽向内延伸,使得弯板位于烟苗保护罩围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挡泥罩设为上大下小且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挡泥罩的下端设有与卡槽相对的若干凹槽,所述挡泥罩的上端间距设有三个相互交叉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挡泥罩上端固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操作杆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拉线设为一端固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杆一、另一端带有卡口的直杆状,所述卡口上设有通孔三;所述横杆一活动穿设在把手端部位置,所述卡口卡接在肋板上并通过螺钉铰接;所述下拉线设为两端均垂直固接横杆二的直杆状,所述横杆二分别活动穿设在肋板上以及连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设为l型结构,所述把手上且靠近一端位置间距设有通孔四、通孔五和通孔六,用于分别与操作杆、弹簧和上拉线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截面形状为u型;所述弹簧架包括一两端开口的圆筒、间距固接在圆筒外壁面上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固接有穿设弹簧的穿设杆;所述弹簧的两端均设为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通过利用操作杆连接扩膜机构,达到了便于扩膜的目的;

(2)通过设置烟苗保护罩,实现了对烟苗进行保护的目的;

(3)通过设置挡泥罩并与烟苗保护罩间距设置,达到了在扩膜以及覆土的过程中不会使得泥土掩埋烟苗的目的,功能性更强;

(4)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烟苗封口工序的效率,对降低烟农劳动强度、减少烟农亩均生产成本、促进烟农增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操作杆与烟苗保护罩的连接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扩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泥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烟苗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11,1、一种井窖式移栽烟苗用快速封口器,包括操作杆1、挡泥罩2、烟苗保护罩3以及扩膜机构4,其中,

操作杆1下端固接烟苗保护罩3,烟苗保护罩3用于罩住烟苗;

扩膜机构4与烟苗保护罩3活接,并在操作杆1的控制下用于扩大地膜洞口直径;

挡泥罩2套设在烟苗保护罩3的外部,挡泥罩2上端与操作杆1固接,挡泥罩2的内壁面与烟苗保护罩的3外壁面之间呈固定间距,用于容纳预定量的覆盖用土。

当“井窖式”移栽烟苗生长点超过井窖口2-3公分时,烟苗保护罩3罩住烟苗,操作扩膜机构4,地膜洞口直径扩大到15cm以上,然后由另一人铲细土两到三下到挡泥罩2与烟苗保护罩3之间,最后提起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封口器完成工序,从而实现快速扩膜、封口培土等工序。

操作杆1设为l型结构,其上端铰接把手5,把手5通过上拉线6活接活动套设在操作杆1上的套筒7,套筒7通过下拉线8与扩膜机构4铰接。

把手5铰接在操作杆1上,当对把手5施加向下作用力时,把手5会带动上拉线6向上运动,上拉线6会带动活动套设在操作杆1上的套筒7向上运动,从而带动通过下拉线8连接的扩膜机构4向上运动,否则为反向运动,从而实现将地膜洞口进行扩充以及在扩膜结束后提起的目的。

操作杆1上且靠近把手5端套接有弹簧架9,弹簧架9上设有与把手5连接的弹簧10,且弹簧10位于操作杆1与上拉线6之间;套筒7设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套筒7的外壁面上间距设有若干肋板701,肋板701上设有通孔一702。

通过设置连接把手5和弹簧架9之间的弹簧10,从而能够利用弹簧10的拉力使得把手5一端倾斜向下,保证扩膜机构4顺利扩膜,当在扩膜结束需要提起时,直接握持把手5并使其另一端逐渐靠近操作杆1端部即可;肋板701即为垂直固接在套筒7上的若干平板结构,平板上设置了通孔一702,目的是通过通孔一702实现把手5通过上拉线6与套筒7活动链接以及实现下拉线8与扩膜机构4之间的活动连接,在这其中,套筒7即作为一个活动套设在操作杆1上的过渡件,其能够在上拉线6以及下拉线8的作用下上下运动。

扩膜机构4包括下端呈锯齿状的弯板401、卡接在弯板401上端的连杆402,连杆402设为镰刀状结构;连杆402上端设有与烟苗保护罩3铰接的通孔二402a,烟苗保护罩3上端面上设有与连杆402相铰接用的耳座301,耳座301上设有铰接通孔301a。

锯齿状的弯板401即能实现扩膜操作,具体为:当进行扩膜时,将本装置放置在待扩膜位置,从而利用弯板401的下端进行周向的旋转,从而即可实现扩膜操作;为了保证方便实现扩膜的目的,可将弯板401的下端面设置为低于挡泥罩2下断面的形状。通过使用一销钉或螺钉穿设在通孔301a以及通孔二402a内,即可实现对于扩膜机构4与烟苗保护罩3之间的活动连接。

烟苗保护罩3设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心筒状结构,其上端面呈外凸的锥形结构;烟苗保护罩3的下端间距设有若干卡槽302,连杆402通过卡槽302向内延伸,使得弯板401位于烟苗保护罩3围成的空间内。

通过将弯板401周向设置在烟苗保护罩3的下端位置,从而能够提高扩膜的便利性。

挡泥罩2设为上大下小且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挡泥罩2的下端设有与卡槽302相对的若干凹槽201,挡泥罩2的上端间距设有三个相互交叉的连接板202,连接板202的一端与挡泥罩2上端固接,连接板202的另一端与操作杆1固接。

在本装置中,将挡泥罩2上的凹槽201设置为等腰梯形形状,且与卡槽302一一对应,便于在扩膜过程中将土壤挤压到此位置,防止对烟苗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覆盖,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上拉线6设为一端固接有与其垂直的横杆一601、另一端带有卡口602的直杆状,卡口602上设有通孔三;横杆一601活动穿设在把手5端部位置,卡口602卡接在肋板701上并通过螺钉铰接;下拉线8设为两端均垂直固接横杆二801的直杆状,横杆二801分别活动穿设在肋板701上以及连杆402上。

通过横杆一601实现上拉线6的上端穿设在把手5上的目的;通过卡口602实现了卡接在肋板701上并通过销钉等将其与肋板701上的通孔进行穿设的目的;横杆二801的目的是将其分别与肋板701以及耳座301上的通孔301a相互穿接的目的。

把手5设为l型结构,把手5上且靠近一端位置间距设有通孔四、通孔五和通孔六,用于分别与操作杆1、弹簧10和上拉线6铰接。

把手5的截面形状为u型;弹簧架9包括一两端开口的圆筒901、间距固接在圆筒901外壁面上的支撑板902,两个支撑板902之间固接有穿设弹簧10的穿设杆903;弹簧10的两端均设为环形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