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茶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苗无土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茶树为无性繁育,是采用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扦插使其生根发芽、长叶、育成植株后进行移栽。目前在进行茶苗育苗时,大多是直接将剪好的插穗插入土壤中,等到成活后进行移栽,使之成为独立的新茶树。这种育苗方式,因土壤中含有多种病菌,容易导致扦插失败。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茶苗无土育苗装置,以实现茶苗的无土育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采用将插穗直接插入土壤中的育苗方式,由于土壤中含有多种病菌,容易导致扦插失败的问题,提供一种茶苗无土育苗装置,该装置通过对茶苗进行无土育苗,避免了土壤中的病菌感染情况,有利于提升茶苗扦插育苗成活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苗无土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板和设于其上的若干个育苗孔,所有的育苗孔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在育苗板上,所述育苗孔底部设有贯穿育苗板的滤水孔,所述育苗孔内填充有河沙,所述育苗板两侧分别设有侧板,在两个侧板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支撑杆,每根支撑杆的位置与每排育苗孔相对应,所述支撑杆内沿轴线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支撑杆端面相通,所述支撑杆下侧设有若干个与中心孔连通的出水管,每个出水管的位置与每个育苗孔相对应,还包括与支撑杆端部相连的供液机构,所述供液机构用于向支撑杆中心孔提供配好的营养液。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育苗板上设置育苗孔,并在各育苗孔内填充河沙,育苗时将剪好的扦插枝条插入河沙中,可以避免土壤中含有病菌的情况,由于育苗孔底部设有滤水孔,可对浇灌后多余水分滤出,由于所有的育苗孔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在育苗板上,育苗板两侧分别设有侧板,在两个侧板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支撑杆,每根支撑杆的位置与每排育苗孔相对应,在枝条插入河沙中后,可采用绳索将枝条束缚在支撑杆上,由于支撑杆内沿轴线设有中心孔,并通过供液机构向支撑杆中心孔提供配好的营养液,支撑杆下侧设有若干个与中心孔连通的出水管,每个出水管的位置与每个育苗孔相对应,从而实现对每个扦插枝条进行灌溉;该装置通过对茶苗进行无土育苗,避免了土壤中的病菌感染情况,有利于提升茶苗扦插育苗成活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育苗板下侧设有接水板,所述接水板上设有排水管。通过在育苗板下侧设置接水板,可以对由育苗板滤水孔滤出的水进行接收,然后通过排水管进行排走,避免污染育苗板周边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育苗孔内还设有海绵,所述海绵设置在河沙下方。通过在育苗孔内河沙下方设置海绵,既不影响滤水,又可防止河沙落入接水板上,由于河沙含水力太弱,需要多次浇灌,而海绵能够吸附一定量的水分,则又可克服需多次浇灌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育苗板下方还设有若干个可调支柱,便于对育苗板进行调平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侧板上成排设有若干个滑槽,所述支撑杆的两端穿入两侧的滑槽中,所述支撑杆上还设有锁紧螺母。如此,可以调节支撑杆相对于扦插枝条的高度,以便将枝条束缚在支撑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供液机构包括配液箱和供液泵,所述配液箱上设有加料口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搅动箱内液体,所述供液泵与配液箱、各支撑杆中心孔相连。当需要对茶苗施肥时,在配液箱内按比例加入清水和肥料,并通过搅拌装置对箱内液体进行搅动,实现肥料的快速均匀混合,然后利用供液泵送至各支撑杆中心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轴,所述搅拌电机设于配液箱顶部,所述搅拌轴设于配液箱内且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从而实现对加入箱内的肥料进行搅拌均匀。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育苗板上设置育苗孔,并在各育苗孔内填充河沙,育苗时将剪好的扦插枝条插入河沙中,可以避免土壤中含有病菌的情况,由于育苗孔底部设有滤水孔,可对浇灌后多余水分滤出,由于所有的育苗孔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在育苗板上,育苗板两侧分别设有侧板,在两个侧板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支撑杆,每根支撑杆的位置与每排育苗孔相对应,在枝条插入河沙中后,可采用绳索将枝条束缚在支撑杆上,由于支撑杆内沿轴线设有中心孔,并通过供液机构向支撑杆中心孔提供配好的营养液,支撑杆下侧设有若干个与中心孔连通的出水管,每个出水管的位置与每个育苗孔相对应,从而实现对每个扦插枝条进行灌溉;该装置通过对茶苗进行无土育苗,避免了土壤中的病菌感染情况,有利于提升茶苗扦插育苗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茶苗无土育苗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茶苗无土育苗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育苗板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板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1-育苗板,11-育苗孔,12-滤水孔,13-河沙,14-海绵,2-侧板,21-滑槽,3-支撑杆,31-中心孔,32-出水管,4-接水板,41-排水管,5-可调支柱,6-锁紧螺母,7-配液箱,71-加料口,72-进水管,8-供液泵,81-供液管,82-软管,9-搅拌电机,91-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苗无土育苗装置;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茶苗无土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板1和设于其上的若干个育苗孔11,所有的育苗孔11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在育苗板上1,所述育苗孔11底部设有贯穿育苗板的滤水孔12,所述育苗孔11内填充有河沙13,所述育苗板1两侧分别设有侧板2,在两个侧板2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支撑杆3,每根支撑杆3的位置与每排育苗孔11相对应,所述支撑杆3内沿轴线设有中心孔31,所述中心孔3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支撑杆3端面相通,所述支撑杆3下侧设有若干个与中心孔31连通的出水管32,每个出水管32的位置与每个育苗孔11相对应,还包括与支撑杆3端部相连的供液机构,所述供液机构用于向支撑杆中心孔31提供配好的营养液。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育苗板上设置育苗孔,并在各育苗孔内填充河沙,育苗时将剪好的扦插枝条插入河沙中,可以避免土壤中含有病菌的情况,由于育苗孔底部设有滤水孔,可对浇灌后多余水分滤出,由于所有的育苗孔呈矩形阵列式分布在育苗板上,育苗板两侧分别设有侧板,在两个侧板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支撑杆,每根支撑杆的位置与每排育苗孔相对应,在枝条插入河沙中后,可采用绳索将枝条束缚在支撑杆上,由于支撑杆内沿轴线设有中心孔,并通过供液机构向支撑杆中心孔提供配好的营养液,支撑杆下侧设有若干个与中心孔连通的出水管,每个出水管的位置与每个育苗孔相对应,从而实现对每个扦插枝条进行灌溉;该装置通过对茶苗进行无土育苗,避免了土壤中的病菌感染情况,有利于提升茶苗扦插育苗成活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育苗板1下侧设有接水板4,所述接水板4上设有排水管41。通过在育苗板下侧设置接水板,可以对由育苗板滤水孔滤出的水进行接收,然后通过排水管进行排走,避免污染育苗板周边环境。具体的,接水板4四周设有凸缘,以避免积水从接水板边缘流出,且接水板4与育苗板1下侧采用螺钉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育苗孔11内还设有海绵14,所述海绵14设置在河沙13下方。通过在育苗孔内河沙下方设置海绵,既不影响滤水,又可防止河沙落入接水板上,由于河沙含水力太弱,需要多次浇灌,而海绵能够吸附一定量的水分,则又可克服需多次浇灌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育苗板1下方还设有若干个可调支柱5,便于对育苗板进行调平操作。具体的,在矩形育苗板1下方的四角处设置有可调支柱5,采用螺杆升降实现可调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2上成排设有若干个竖向设置的滑槽21,所述支撑杆3的两端穿入两侧的滑槽21中,所述支撑杆3上还配设有锁紧螺母6,在支撑杆3调整好高度位置后,将锁紧螺母6旋在支撑杆3上使其压紧侧板2。如此,可以调节支撑杆相对于扦插枝条的高度,以便将枝条束缚在支撑杆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液机构包括配液箱7和供液泵8,所述配液箱7上设有加料口71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搅动箱内液体,所述供液泵8与配液箱7、各支撑杆中心孔31相连。具体的,供液泵8的进口与配液箱7相连,供液泵8的出口与供液管81相连,供液管81上设有若干根软管82,各软管82与各支撑杆3端部对应相连。当需要对茶苗施肥时,在配液箱内按比例加入清水和肥料,并通过搅拌装置对箱内液体进行搅动,实现肥料的快速均匀混合,然后利用供液泵送至各支撑杆中心孔内。优选地,为了便于向配液箱内加入清水,在配液箱7上设置有进水管72,所述进水管72上设置有进水阀,并在配液箱7上设置液位计。配液完成后,所述加料口71可采用盖板遮盖,以避免杂物等进入配液箱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9和搅拌轴91,所述搅拌电机9设于配液箱7顶部,所述搅拌轴91设于配液箱7内且与搅拌电机9的输出轴相连,从而实现对加入箱内的肥料进行搅拌均匀。优选地,所述搅拌轴91上设有若干个与其垂直的搅拌片。通过在搅拌轴上设置搅拌片,有利于加速搅拌时的水流运动,从而大大缩短搅拌均匀所需的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片在搅拌轴上呈错位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