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3547发布日期:2021-06-04 17:2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中蜂养殖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蜂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中蜂养殖箱。


背景技术:

2.中蜂即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属中国独有蜜蜂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
3.中华蜜蜂起着重要的平衡生态作用,特别有利于高寒山区的植物,华北地区的很多树种都是早春或是晚秋开花的,还有的是零零星星开花的,如果没有中华蜜蜂,植物的受粉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其它蜂种所不具备的特性。
4.现有的中蜂养殖箱在使用的过程中,蜜蜂排出的粪便以及掉落的杂物会堆积在蜂箱的底部,若不及时进行清理,会导致细菌滋生危害中蜂的健康安全。
5.遇到雨天,雨水进入养殖箱中会导致蜂箱被淹没,导致中蜂的幼虫的死亡。
6.遇到高温天气,若不对蜂箱进行遮阳或养殖箱内通风效果不佳,也会导致中蜂的死亡。
7.此外,现有的养殖箱需要人工一个一个的进行搬运,导致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下,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中蜂养殖箱,解决现有的中蜂的养殖箱搬运不方便的问题。
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蜂养殖箱,包括养殖箱体和底板,底板沿水平方向布置,底板的底部设置有轮子,底板的一侧固定有推杆,底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养殖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起,养殖箱体的下部可拆卸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插板;养殖箱体顶部开口并且覆盖有铁丝网;养殖箱体的顶部也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养殖箱体的侧面上开设有允许中蜂进出的通孔;所述养殖箱体的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水槽;所述养殖箱体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养殖箱体内部悬挂有蜂巢板,蜂巢板为矩形状,蜂巢板沿竖直方向布置,蜂巢板的两侧的顶部各自固定有一个与第二凹槽配合的第二凸起。
10.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为:
11.1.设置底板,将养殖箱体放置在底板上,利用底板上的第一凹槽与养殖箱体底部的第一凸起配合,用手握住推杆,方便移动养殖箱体;
12.2.设置插板,插板用于承接中蜂排出的粪便和掉落的残渣,方便养殖箱体的清理,无需打开养殖箱体,直接将插板取出清理后放回即可,避免惊扰蜂群;
13.3.设置铁丝网,铁丝网的设置确保蜂箱通风的同时避免中蜂的天敌进入养殖箱体中;
14.4.设置通孔,通孔供中蜂进出;
15.5.设置水槽,水槽中装入干净的水,供中蜂饮用;
16.6.设置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作用是与蜂巢板上的第二凸起配合,实现蜂巢板的悬挂。
17.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8.与现有的中蜂养殖箱相比,现有的中蜂养殖箱通过人工手动进行搬运导致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下;而本申请方案中将养殖箱体放置在底板上,利用推杆与轮子配合,方便移动养殖箱体,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插板的设置方便对养殖箱体内部的中蜂排出的粪便和杂物进行清理,铁丝网的设置即可确保养殖箱体内部的通风又可避免中蜂的天敌进入养殖箱体对中蜂造成危害。
19.进一步,所述养殖箱体的数量设置为3

5个,所有的养殖箱体上下重叠放置,相邻两个养殖箱体通过下方的养殖箱体顶部的第一凹槽与上方的养殖箱体的底部的第一凸起连接。
20.将3

5个养殖箱体重叠方便搬运,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占地面积。
21.进一步,位于顶部的养殖箱体的顶部连接有顶棚,顶棚的下端也固定有第一凸起。
22.顶棚的设置对顶部的养殖箱体起到遮挡、防水、防晒的作用。
23.进一步,所述轮子带有刹车装置。方便将本中蜂养殖箱限位。
24.进一步,所述养殖箱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自固定有一个固定耳。固定耳的设置方便搬运养殖箱体。
25.进一步,所述养殖箱体的外侧壁的下部沿着养殖箱体的外周固定有雨棚。雨棚的设置避免下方的养殖箱体从顶部进水。
附图说明
26.图1为整体结构图。
27.图2为箱体左侧壁局部结构图。
28.图3为蜂巢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板10、轮子11、第一凹槽12、推杆13、手柄14、养殖箱体20、第一凸起21、雨棚22、插板23、固定耳24、通孔25、铁丝网26、顶棚27、第二凹槽28、水槽29、蜂巢板30、第二凸起31。
3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

附图3所示:
32.中蜂养殖箱,包括养殖箱体20和底板10。
33.如图1所示,底板10为长方形板状,底板10沿水平方向布置,底板10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轮子11,轮子11带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的结构为现有的,刹车装置的设置方便将本中蜂养殖箱限位;底板10的右侧固定有向右上方倾斜的推杆13,推杆13为圆柱状,推杆13的顶部固定有长方形框状的手柄14,手柄14的设置方便移动底板10。
34.如图1所示,养殖箱由木板制作而成,养殖箱的外形为长方体状,底板1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圆柱状的第一凹槽12,养殖箱体20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12配合的圆柱状的第
一凸起21,养殖箱体20放置在底板10上时,第一凸起21与第一凹槽12配合将养殖箱体20限位,避免养殖箱体20从底板10上滑落。底板10上的第一凹槽12和养殖箱体20底部的第一凸起21的数量均设置为4个。
35.如图1所示,养殖箱体20的前侧面的下部插接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插板23,插板23用于承接中蜂排出的粪便和掉落的残渣,方便养殖箱体20的清理,无需打开养殖箱体20,直接将插板23取出清理后放回即可,并且避免惊扰蜂群;
36.如图1所示,养殖箱体20的外侧壁的下部沿着养殖箱体20的外周固定有雨棚22。雨棚22的设置避免下方的养殖箱体20从顶部进水。
37.如图1所示,养殖箱体20的前侧面上开设有16个允许中蜂进出的通孔25,通孔25的孔径尺寸为5.5mm,养殖箱体20的前侧壁上位于通孔25下方的部分上卡接有水槽29,水槽29中装入干净的水,供中蜂饮用。
38.如图1所示,养殖箱体20的左右侧壁上各自固定有一个横截面为倒l型的固定耳24。固定耳24的设置方便搬运养殖箱体20。
39.如图1所示,养殖箱体20顶部开设有长方形的开口,开口处覆盖有长方形的铁丝网26,铁丝网26的四周通过钢钉固定在养殖箱体20的顶部。
40.如图1所示,养殖箱体20的顶部位于铁丝网26的外侧的部分上也开设有第一凹槽12,养殖箱体20的顶部的第一凹槽12的数量也设置为4个并且与养殖箱体20底部的4个第一凸起21上下对齐。
41.本实施例中养殖箱体20的数量设置为3个,养殖箱体20上下重叠放置,相邻两个养殖箱体20通过下方的养殖箱体20顶部的第一凹槽12与上方的养殖箱体20的底部的第一凸起21连接。将3个养殖箱体20重叠放置,方便搬运,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占地面积。
42.如图2所示,养殖箱体20的左侧壁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28,第二凹槽28的数量设置为5个,第二凹槽28的上端贯穿养殖箱体20的左侧壁形成通槽;养殖箱体20的右侧壁上也对应设置有5个第二凹槽28。
43.养殖箱体20内部设置有蜂巢板30,如图3所示,蜂巢板30为长方形板状,蜂巢板30沿竖直方向布置,蜂巢板30的两侧的顶部各自固定有一个与第二凹槽28配合的第二凸起31。
44.从上至下将蜂巢板30放入养殖箱体20内部,并且将蜂巢板30上的两个第二凸起31分别卡入养殖箱体20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的第二凹槽28内,实现将蜂巢板30悬挂在养殖箱体20内部。本实施例中养殖箱体20内部总共可以悬挂5块蜂巢板30。
45.如图1所示,位于顶部的养殖箱体20的上端连接有顶棚27,顶棚27的横截面为三角形,顶棚27的下端也固定有4个第一凸起21,顶棚27下端的4个第一凸起21与顶部的养殖箱的4个第一凹槽12对齐。
46.顶棚27与顶部的养殖箱体20通过第一凸起21和第一凹槽12配合,顶棚27的设置对顶部的养殖箱体20起到遮挡、防水以及防晒的作用。
47.为了确保养殖箱体20的通风效果,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凸起21的高度设置为比第一凹槽12的深度大5cm,相邻两个养殖箱体20中,下方的养殖箱体20的顶部距离上方的养殖箱体20的底部的距离为5cm,养殖箱体20通过顶部的铁丝网26实现通风。同理,最顶部的养殖箱体20的顶部与顶棚27之间的距离也为5cm。
48.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9.将上端开口的养殖箱体20放置在平地上后,从上向下放入蜂巢板30,使蜂巢板30悬挂在养殖箱体20内部,蜂巢板30放置好后,将铁丝网26覆盖在养殖箱体20的顶部的开口处,并且采用钢钉将铁丝网26的四周固定;依次完成3个养殖箱体20的安装后,用两只手分别抓住养殖箱体20两侧的固定耳24,依次将3个蜂箱从下至上叠放在底板10上,再将顶棚27安装在顶部的养殖箱体20的顶部;便可用手握住手柄14,推动本中蜂养殖箱,当本中养殖箱移动至指定的地方后,利用刹车装置将底板10限位;中蜂养殖的过程中,中蜂通过通孔25进出养殖箱体20,若需要对养殖箱体20内部的中蜂的粪便进行清理的时候,直接将插板23取出,将插板23进行清理后放回对应的养殖箱体20内,定期对水槽29进行清洗并及时补充水。
50.当需要将蜂蜜取出的时候,将养殖箱体20依次从底板10上取下并且平放在地面后,拆下铁丝网26,从下至上将蜂巢板30取出即可。
5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