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研究吸烟对小鼠体征影响的饲养装置

文档序号:24899048发布日期:2021-05-04 09:5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研究吸烟对小鼠体征影响的饲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吸烟对小鼠体征影响的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吸烟者人数已达11亿,已有研究表明,吸烟会让无心血管疾病的民众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每一年丧失生命的人中,有大约五百万人的死因是吸烟,其中被动吸烟者不在少数。香烟的燃烧位置是烟卷,其中有很多化学物质,最首要的干烟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添加物质,都经过了化学加工处理。主动吸烟时,烟卷被点燃,释放出烟雾,这种烟雾的组成成分包括四千种化学物质。

值得强调的是,其中又有许多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则是由许多种致癌物质所组成。烟草烟雾包含95%的气体和一些微粒,它们是由各类添加剂、烟草、纸等种类繁多的有机物经高温作用下而成。这类烟雾含有各类可以或者可能引发构造炎症、癌症和其他对身体健康有风险的有毒成分。抽烟对于吸烟者的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促使吸烟者成瘾的主要物质。多数人认为似乎只有主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可他们忽略了能够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作用方式还有一种:被动吸烟。

被动吸烟者在吸烟时处于烟雾环境之下,这种烟雾环境主要是指气体,其组成的成分粗略分为两种,共称为混合气体而弥散在空气之中,都会被人吸入体内。混合气体包括人自己呼出的烟雾和侧流烟,测流烟由烟草不完全燃烧形成。有研究表明,香烟产生的烟雾分为两种,一种是主流烟雾,一种是侧流烟雾。就吸入方式来说,前者由人主动吸入,后者则是人被动吸入;就含量来说,前者占总烟雾量的10%,后者占总烟雾量的90%;就来源而言,前者直接来自于香烟中化学物质等的燃烧,而后者源于弥散到空气中的、未被人吸入的烟雾。

人抽烟时,进入人体的烟雾浓度中,主流烟的浓度要远远高于之前人自己呼出的烟雾浓度与侧流烟的烟雾浓度之和,而且其性质介于前者与后者之间。不管是用哪一种方式抽烟,烟雾进入人的身体内时,都会经过其肺的小气道和肺泡。值得强调的是,烟雾中的有些成分,比如一氧化碳会还进入到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各种循环方式慢慢的遍及满身。

另外,摄入的笨丙吡会直接进入人体上呼吸道和肺泡的细胞。由于烟雾中所散发出的有害物质会对神经组织产生有害作用,导致神经元损害,如果仍然长期处于烟雾环境中,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脑部产生严重损害,加速其萎缩和退化,继而引起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

通过吸烟对小鼠体征有何影响这项研究,可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了解被动吸烟对动物乃至人体生命活动的危害。被动吸烟可导致小鼠身体机能减弱,对其呼吸、神经、生殖等系统功能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本文旨在研究被动吸烟对雌性小鼠身体机能以及对子代小鼠身体机能的影响。设置被动吸烟组与实验对照组,采用体内实验与卵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的方法,将吸烟组雌鼠与健康雄鼠合笼交配,检测子代小鼠的出生数量及体重等相关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被动吸烟下的小鼠,饮水量及食量都会轻微降低,被动吸烟期间体重有所减轻,卵母细胞的质量以及存活率、小鼠的妊娠率都会下降,第一极体释放率也显著降低。被动吸烟对人类也有不容小觑的危害,尤其是对于妇女和儿童,会导致呼吸系统类疾病。孕妇被动吸烟不仅会损害自身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下一代健康。

被动吸烟试验设计

将13只小鼠分为三组,分别编号为a、b、c组。a组为实验组,包括5只被动吸烟雌鼠,b组为4只对照组雌鼠,c组为4只正常雄鼠。a组小鼠进行被动吸烟处理,时间持续一周,期间三组小鼠均自由饮食饮水。一周中前四天每天2根烟,每天下午四点通过吸管人工吐烟,制造的烟雾环境包括原本被动吸烟箱内的空气和人工吐入烟雾组成的混合气体,一直持续24小时。从第四天起适量增加烟雾量,到第七天每天达到4根烟的烟雾量。保持b组与c组小鼠除了不通入烟雾之外,其余一切条件和环境与实验组均相同。

一周之后,实验组停止被动吸烟处理,将a组5只被动吸烟雌鼠与c组的2只不吸烟雄鼠放于一笼,编号为a+实验组;再将b组4只不吸烟雌鼠与c组2只不吸烟雄鼠放于一笼,编号为b+对照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吸烟对小鼠体征影响的饲养装置,其具备人工烟雾控制装置,使饲养装置内的小鼠处于可控的烟雾环境内,同时,该饲养装置也方便实验人员正常饲养、管理小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研究吸烟对小鼠体征影响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饲养装置由若干个重复设置的养箱单体构成,该多个养箱单体的结构均相同;

养箱单体呈扁方盒形,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养箱单体包括两个单体侧壁、一个单体顶壁、一个单体底壁、两个单体端壁,单体侧壁、单体顶壁、单体底壁、单体端壁相互拼接、围合成扁方盒形,且单体侧壁位于相邻的两个养箱单体相拼接的接触面位置,单体端壁朝外;

养箱单体内部设有操作间、饲养间、隔离门,隔离门水平地设置在养箱单体中部;

隔离门以上为操作间、以下为饲养间;

操作间用于使用者操纵养箱单体内部的物件;

饲养间用于安置饲养实验用小鼠;

养箱单体内部设有隔离门架,该隔离门架两端固定在养箱单体的两个单体侧壁上;

隔离门架底部设有饲养隔板,饲养隔板向下延伸,且饲养隔板底端与单体底壁之间留有间隙;饲养隔板将饲养间分隔为两个饲养单间;

隔离门设有两个,该两个隔离门分别铰接在隔离门架的两侧;隔离门处于水平状态时,在单体端壁上、与隔离门远离隔离门架的一侧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门挡,该门挡用于支撑、限定隔离门;

饲养单间设有鼠房,鼠房底部设有支柱,该支柱两端分别固定在鼠房底部、单体底壁;

鼠房内部设有垫层,该垫层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木屑、刨花、人造纤维、蛭石、蒲草、玉米芯中的任一种制成;

单体顶壁的至少一侧与单体端壁相交接处,设有倒角状的操作面,该操作面中部设有操作口;养箱单体设有通风装置;

养箱单体设有水循环装置。

所述操作口设有蜗形管,该蜗形管呈喇叭状、采用柔性橡胶材料或类似物制成;

蜗形管具有开口端、闭口端、管主体;

开口端装配固定在操作口上,闭口端呈扁平卷曲状,管主体从开口端向闭口端逐渐缩小、扁平、卷曲过渡演变。

所述蜗形管开口端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形成定形部,该定形部沿管主体、向闭口端方向延伸,定形部的硬度逐渐趋同于管主体;

所述操作口呈圆形,定形部沿管主体、向闭口端方向延伸的距离为操作口直径的0.5~1倍。

所述闭口端的宽度为操作口直径的0.8~1.5倍。

所述隔离门设有弹性密封条(图中未示出);

该弹性密封条设在隔离门的两侧、及隔离门远离隔离门架的一侧边缘。

所述单体顶壁设有通风架,该通风架位于单体顶壁的中部沿隔离门架方向,通风架向下延伸,通风架底沿至隔离门架上沿之间的距离小于隔离门的旋转半径。

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转接软管、滤风管,通风管包括进风管、出风管;

通风管自隔离门架向上延伸至单体顶壁、并伸出单体顶壁之外;

滤风管设在隔离门的下表面;

转接软管采用柔性管材制成、并连通通风管和滤风管;

滤风管呈长条方管状,滤风管的一面固定在隔离门的下表面、另一面设有圆孔状、或长孔状、或格栅状的通风孔。

所述通风装置设有两套,且两套通风装置独立工作;两套通风装置分别装配在两个饲养单间,并分别向两个饲养单间单独给排风和/或烟。

所述门挡和/或通风架和/或隔离门远离隔离门架一侧边缘设有磁吸装置。

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上水管、下水管、上水分管、下水分管、分水阀;

上水管设在单体端壁的外侧中部,上水管设有多个上水分管,且每个上水分管对应一个养箱单体,上水分管延伸入养箱单体内部并向下弯曲;

下水管设在单体端壁的外侧底部,下水管设有多个下水分管,且每个下水分管对应一个养箱单体,下水分管延伸入养箱单体内部并贴近单体底壁;

上水管和下水管分别相对地设在养箱单体两侧的单体端壁上;

上水分管和下水分管均设有分水阀。

上水管和/或下水管和/或上水分管和/或下水分管采用软管材料制成。

所述饲养隔板设有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包括滑槽(图中未示出)、弹性滑条(图中未示出),滑槽固定在单体侧壁上,滑槽延伸到单体侧壁底部;弹性滑条固定在饲养隔板的两侧边缘、及底部边缘。

饲养隔板与隔离门架相活动连接,饲养隔板能够上下调节位置,以调整饲养隔板与单体底壁之间的间隙,控制两个饲养单间内的水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养箱单体设计,且每个单体结构均相同,便于控制、调整、扩展饲养规模;

(2)所述饲养装置(即养箱单体)设有通风装置、水循环装置,通风装置可用于向单体内送烟、排烟,也可用于输送新风、排除污染空气;水循环装置一方面可向饲养单间输送饮用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水循环控制鼠房温度、湿度;

(3)养箱单体通过可活动的隔离门,将单体划分为操作间和饲养间,方便实验人员操控小鼠饲养过程,还能将小鼠隔离在一定的封闭空间内进行如取样、测量等操作,将饲养状态的小鼠与实验状态的小鼠分开;

(4)在同一个养箱单体内设置两个饲养单间,有利于操作、转移、对比小鼠,两个饲养单间既能够互通,又能够相互独立,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养箱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养箱单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蜗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单侧装配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三中水循环装置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中通风装置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养箱单体11单体侧壁12单体顶壁13单体底壁14单体端壁15通风架16门挡17操作面18操作口

2操作间

3饲养间31饲养隔板32饲养单间

4鼠房41垫层42支柱

5隔离门51隔离门架

6水循环装置61上水管62上水分管63下水管64下水分管65分水阀

7通风装置71进风管72出风管73滤风管74连接软管

8蜗形管81开口端82闭口端83管主体84定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6、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研究吸烟对小鼠体征影响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装置由若干个重复设置的养箱单体构成,该多个养箱单体的结构均相同;

上述单体采用完全相同的规格设计,其目的在于便于多个单体堆叠使用,并可进一步地为堆叠后的单体设置紧固装置,如外部捆扎带、卡槽链带、多位框架等多种形式,使多个单体能够稳固地水平排列在一起,或划分多个分组排列,以对应实验需求;

养箱单体呈扁方盒形,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扁方盒形便于多个单体堆叠、排列、固定,且方形结构较为稳定;而单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则是为了便于观察和操作;

养箱单体包括两个单体侧壁、一个单体顶壁、一个单体底壁、两个单体端壁,单体侧壁、单体顶壁、单体底壁、单体端壁相互拼接、围合成扁方盒形,且单体侧壁位于相邻的两个养箱单体相拼接的接触面位置,单体端壁朝外。

养箱单体内部设有操作间、饲养间、隔离门,隔离门水平地设置在养箱单体中部,隔离门以上为操作间、以下为饲养间,操作间用于使用者操纵养箱单体内部的物件,饲养间用于安置饲养实验用小鼠;

为便于操作,还可进一步地将操作间的高度加大,即单体顶壁抬高,使养箱单体高度增加,但隔离门的高度不变,使隔离门在开关时不太影响操作间的操作,当隔离门旋转至向上垂直位置时,单体顶壁中间的隔离门支撑装置,即所述的通风架可以进一步向下延伸、增加高度,对便通风架能够与隔离门相接触,并支撑、固定隔离门。

养箱单体内部设有隔离门架,该隔离门架两端固定在养箱单体的两个单体侧壁上;隔离门架底部设有饲养隔板,饲养隔板向下延伸,且饲养隔板底端与单体底壁之间留有间隙;饲养隔板将饲养间分隔为两个饲养单间;隔离门设有两个,该两个隔离门分别铰接在隔离门架的两侧;隔离门处于水平状态时,在单体端壁上、与隔离门远离隔离门架的一侧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门挡,该门挡用于支撑、限定隔离门。

饲养单间设有鼠房,鼠房底部设有支柱,该支柱两端分别固定在鼠房底部、单体底壁;鼠房内部设有垫层,该垫层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木屑、刨花、人造纤维、蛭石、蒲草、玉米芯中的任一种制成;

关于垫层的选料设计等内容,可参见文献:几种实验动物垫料的物理特性比较,孙永梅等,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6-617,624;

单体顶壁的至少一侧与单体端壁相交接处,设有倒角状的操作面,该操作面中部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面为一个倾斜面,即养箱单体的单体端壁与单体顶壁的直角夹角被切掉后的倒角斜面;操作面中间的操作口最好呈圆形,其半径比实验人员的拳头稍大,且操作口上设有弹性的封口件。该弹性封口件可以是封闭的、不能贯穿,如塑胶手套;也可以是在自由状态下通过卷曲、褶皱、重叠等方式实现半封闭,其能够被贯穿,即实验人员的手及手臂能够穿过该封口件而进入操作间。上述实现方式可采用任何现有已知的技术,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养箱单体设有通风装置;通风装置连接外部控制装置,可实现向养箱单体进烟、或排烟,或对养箱单体进行输送新风等操作;养箱单体设有水循环装置,该水循环装置通过上下水系统向养箱单体内给排水,实现控温控湿、清洁消毒等功能。

如图4所示,所述操作口设有蜗形管,该蜗形管呈喇叭状、采用柔性橡胶材料或类似物制成,蜗形管具有开口端、闭口端、管主体,开口端装配固定在操作口上,闭口端呈扁平卷曲状,管主体从开口端向闭口端逐渐缩小、扁平、卷曲过渡演变。

该蜗形管就是一种上述操作口上所装配的弹性封口件的一种具体形式,当实验人员将手从操作口伸入,手部沿蜗形管的开口端、管主体逐渐伸入,因蜗形管采用柔性橡胶材料或类似物制成,蜗形管具有形变能力,且蜗形管闭口端呈扁平状,手伸入时可自然伸展、张开。当实验人员将手抽回时,弹性的蜗形管恢复自然形状,其闭口端也自然卷曲、闭合,实现对养箱单体的封闭。

所述蜗形管开口端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形成定形部,该定形部沿管主体、向闭口端方向延伸,定形部的硬度逐渐趋同于管主体;

所述操作口呈圆形,定形部沿管主体、向闭口端方向延伸的距离为操作口直径的0.5~1倍。

所述闭口端的宽度为操作口直径的0.8~1.5倍。

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改善蜗形管在自然状态下的回位速度和恢复程度,且蜗形管的定形部还能够使蜗形管始终朝向养箱单体内部,方便下次使用。

所述隔离门设有弹性密封条(图中未示出),该弹性密封条设在隔离门的两侧、及隔离门远离隔离门架的一侧边缘。上述弹性密封条固定在隔离门除与隔离门架相铰接的另外三边,能够起到封堵隔离门与养箱单体内壁间缝隙的作用,当隔离门水平放置时,隔离门与两单体侧壁、及单体端壁相紧密贴合,形成封闭。

所述门挡和/或通风架和/或隔离门远离隔离门架一侧边缘设有磁吸装置。

【实施例2】

如图5、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单体顶壁设有通风架,该通风架位于单体顶壁的中部沿隔离门架方向,通风架向下延伸,通风架底沿至隔离门架上沿之间的距离小于隔离门的旋转半径。

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转接软管、滤风管,通风管包括进风管、出风管;

通风管自隔离门架向上延伸至单体顶壁、并伸出单体顶壁之外,滤风管设在隔离门的下表面,转接软管采用柔性管材制成、并连通通风管和滤风管;滤风管呈长条方管状,滤风管的一面固定在隔离门的下表面、另一面设有圆孔状、或长孔状、或格栅状的通风孔。

所述通风装置设有两套,且两套通风装置独立工作;两套通风装置分别装配在两个饲养单间,并分别向两个饲养单间单独给排风和/或烟。

对两个独立的饲养单间设置单独的通风装置,可实现两个饲养单间内鼠房的独立控制,使两鼠房内可以处于不同的饲养环境,利于开展实验、对比研究等。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上水管、下水管、上水分管、下水分管、分水阀;

上水管设在单体端壁的外侧中部,上水管设有多个上水分管,且每个上水分管对应一个养箱单体,上水分管延伸入养箱单体内部并向下弯曲;

下水管设在单体端壁的外侧底部,下水管设有多个下水分管,且每个下水分管对应一个养箱单体,下水分管延伸入养箱单体内部并贴近单体底壁;

上水管和下水管分别相对地设在养箱单体两侧的单体端壁上;

上水分管和下水分管均设有分水阀。

上水管和/或下水管和/或上水分管和/或下水分管采用软管材料制成。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饲养隔板设有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包括滑槽(图中未示出)、弹性滑条(图中未示出),滑槽固定在单体侧壁上,滑槽延伸到单体侧壁底部;弹性滑条固定在饲养隔板的两侧边缘、及底部边缘。

饲养隔板与隔离门架相活动连接,饲养隔板能够上下调节位置,以调整饲养隔板与单体底壁之间的间隙,控制两个饲养单间内的水位。

【实验例】

以下实验例仅用举例形式对实验小鼠所开展的实验加以说明,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方案的限制。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1.1小鼠

实验小鼠为13只四到六周龄的大小体重相近的健康icr与c57杂交实验用鼠,9只雌鼠,4只雄鼠。

2.1.2香烟

实验所用到的香烟为市售红河牌香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出品)。

2.1.3试剂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dmem+bsa培养液,矿物油,生理盐水。

2.2仪器与设备

2.2.1实验仪器

显微镜(光学放大倍数为40x-1000x),解剖镜(放大倍数为16x-100x),放大倍数为16x-100x(精度:0.001),co2培养箱。

2.2.2实验设备

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注射器、剪刀、刀片、解剖针、被动吸烟密封箱(长方体形密封箱,经改装之后可通入一根一次性吸管插入单向密封箱内的开口,通过此开口可将烟雾吐入箱内)。

2.3试验设计

2.3.1被动吸烟处理

将13只小鼠分为三组,分别编号为a、b、c组。a组为实验组,包括5只被动吸烟雌鼠,b组为4只对照组雌鼠,c组为4只正常雄鼠。a组小鼠进行被动吸烟处理,时间持续一周,期间三组小鼠均自由饮食饮水。一周中前四天每天2根烟,每天下午四点通过吸管人工吐烟,制造的烟雾环境包括原本被动吸烟箱内的空气和人工吐入烟雾组成的混合气体,一直持续24小时。从第四天起适量增加烟雾量,到第七天每天达到4根烟的烟雾量。保持b组与c组小鼠除了不通入烟雾之外,其余一切条件和环境与实验组均相同。

一周之后,实验组停止被动吸烟处理,将a组5只被动吸烟雌鼠与c组的2只不吸烟雄鼠放于一笼,编号为a+实验组;再将b组4只不吸烟雌鼠与c组2只不吸烟雄鼠放于一笼,编号为b+对照组。

2.3.2超排卵实验

本实验采用hcg与pmsg这两种激素促使小鼠短时间内超量排卵,这样可以有效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卵细胞和胚胎以满足实验的需求。注射激素的间隔时间对卵母细胞的发育有很重要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其发育同步性,还会影响其数量。本实验采用的注射激素量是中国普遍的使用量。

对两组小鼠按照顾剑洁、葛蓉等的方法进行超数排卵实验。小鼠的品系不同,最佳超数排卵效果的周龄也不同,一般集中在4-6周龄,即发育的初情期阶段[7]。从笼中拿出a+组、b+组中的全数9只雌鼠,在16-17点时,以打针的方式往每只小鼠的腹腔内注入5iu的pmsg,间隔48h后,再在每只小鼠腹腔内注射5iu的hcg。

2.3.3小鼠卵母细胞的获取

两组小鼠经过被动吸烟处理并且在腹腔中注入pmsg和hcg后,按照李朝军等的方式获取卵母细胞,14-17h后从a+、b+组中各取2只小鼠取卵。准备工作:1、将适量生理盐水放入培养皿中。2、准备含有hyaluronidase的培养液。3、将矿物油滴在dmem+bsa的培养液微滴上。第一步:处死小鼠,挑出输卵管,放入事先准备好中的培养皿中洗涤3遍,找到透明膨大的部分,选取出多个卵细胞。第二步:将以上卵母细胞移入hyaluronidase的培养液中,待其自然冷却15min后,可见有颗粒状物质从卵母细胞上脱落,用吸卵管频繁吹打后移入50μl的dmem+bsa的培养液微滴(上层覆有矿物油)中。立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在纸上记录,对比各组卵母细胞的发育情形,以生发泡破裂(germinalvesiclebreakdown,gvbd)作为减数分裂启动的标志,第一极体释放作为第一次减数分裂完成的标志。继续在37度的温度下培养,观察结果。

2.3.4计算脏体比

取用提取过卵母细胞的a+、b+组共4只小鼠,剖解察看小鼠腹腔和胸腔内的各内脏器官,并取出称重。

2.3.5观察子代胎鼠

让a+、b+组余下的5只雌性小鼠继续怀孕,直到其产下子代小鼠,观察其形态体征。

3实验结果

3.1被动吸烟对小鼠形态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1.1被动吸烟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本实验用鼠为4-6周龄的小鼠,正处于快速生长期。被动吸烟处理与对比试验一周之后,雌雄小鼠同笼,再到雌鼠怀孕产子,小鼠周龄已达到8-10,进入了迟缓生长期。据研究显示,体质量和体质量增加是小鼠生长特性的体现,4-8周龄是断乳后小鼠生长发育最快的年龄阶段,属快速生长期,8周龄以后进入缓慢生长期。对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小鼠来说,被动吸烟对其生长的影响相对明显,对迟缓生长期小鼠来说,被动吸烟对小鼠的生长影响较小。评估两组小鼠的体重时,计算各组的平均体重量,被动吸烟的小鼠要低于对照组小鼠。实验发现,在被动吸烟初期小鼠的摄食量与饮水量与正常小鼠相当,而随着被动吸烟时间和烟雾量的增加,小鼠的摄食量与饮水量均下降更快。中断被动吸烟后,实验组小鼠体重慢慢恢复,其平均体重与对照组小鼠相当,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被动吸烟对小鼠的体重有少许影响,条件为短期之内。

3.1.2被动吸烟对小鼠内脏器官的影响

解剖小鼠时,肉眼下直接观察,可以看到观察组小鼠各器官均无异样变化。a组小鼠和b、c组小鼠相比变化最显著的器官是肺。b、c组小鼠肺表面光泽可见粉红色,管呈乳白色,而观察实验组的小鼠肺表面的颜色可见轻微变褐色的趋势。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吸烟方式,对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来说,肺都是直接的、最大的受害器官之一。另外,对照组小鼠眼睛均呈红色透亮,而实验鼠中有一只小鼠眼睛玻璃体稍显浑浊,推测这是由于烟雾对于视神经的损害而造成眼球萎缩,玻璃体混浊使得眼球底部毛细血中的血液颜色不能透出,故由正常的红色变淡变暗。分别观察完两组小鼠的内脏器官之后,分别取出称重,计算出平均脏体比。

3.1.3被动吸烟对小鼠毛色的影响

在给小鼠进行被动吸烟处理之前,实验鼠毛色亮白,柔顺。被动吸烟三天之后,实验鼠毛色开始发暗,由白变为浅,黄光泽度下降。七天之后,表现更为明显。就精神状态来说,实验鼠嗜睡,不好动;而对照组小鼠表现良好。据研究,被动吸烟的环境对小鼠空间信息的获取能力也有一定损伤。停止被动吸烟后,小鼠毛发颜色与光泽度有一定好转。

3.1.4被动吸烟对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第一天给小鼠吐烟时,小鼠有明显的兴奋状,不停的跳跃,推测小鼠出现运动能力增强的这种现象可能是尼古丁的刺激作用所导致。持续2-3分钟后,静卧不动。第二天到第四天时,跳跃幅度减小,时间减短,兴奋状态持续一分钟左右,捉小鼠时有明显的反抗行为。第四天以后吐烟时小鼠无明显动作,静卧不动。在对小鼠进行被动吸烟时,小鼠运动能力一天天的递减,对于刺激的反应也逐渐变小,到第七天对小鼠进行捕捉时小鼠也没有反抗行为。推测被动吸烟可能导致机体缺氧,降低小鼠运动能力。

3.2被动吸烟对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上文中超数排卵这项实验的安排就是为了研究被动吸烟对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这就要对被动吸烟雌鼠的卵细胞进行观察培养,这是研究小鼠生殖功能的必要步骤。若是依靠小鼠自然排卵,不仅得到的卵细胞数量少,获得的子代小鼠胚胎数也少,而且耗费时间较长,降低了实验的有效性与简洁性。所以完成本实验必不可少的就是进行超排卵实验。将pmsg和hcg注射入小鼠体内之后,可使得小鼠卵细胞的子宫和卵巢出现一些特殊变化:充血红润、稍稍膨大。大约过了12小时之后,小鼠卵巢排卵。想要见到排出的卵子被卵细胞包围的情况,需要再等待四小时左右,观察输卵管上的透明膨大部分。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vbd率(gvbd的卵母细胞数占总卵母细胞数的比例)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释放率显著降低,数据分析中p<0.05,平均超排卵数显著下降,差异性分析中表现为p<0.05;卵母细胞存活率要小于对照组。

3.3被动吸烟对子代小鼠的影响

雌性鼠经过被动吸烟处理之后,a+组、b+组的胚胎总数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雌性鼠产生的子代小鼠的性别比例也无显著差别(p>0.05),但是吸收胎和死胎增多(p<0.05)。

小鼠怀孕后20天左右产下子代小鼠,实验组小鼠的成活率较对照组较低。被动吸烟可导致孕鼠死胎,可能导致新生鼠低体重和发育缓慢及出现畸形的可能。据观察,经被动吸烟后的雌性小鼠与正常雄性小鼠合笼之后,交配时间较正常雌雄小鼠合笼交配时间稍长,推测被动吸烟小鼠的性功能下降。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通过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被动吸烟对雌性小鼠体征的影响。由于雌性动物身体构造的特殊性,烟雾对雌性小鼠的影响除了体现在运动能力、身体器官、学习记忆等方面,关键表现在对其卵巢、子宫及后代的影响。至此,可以确定被动吸烟这种吸烟方式对于人类以及动物健康的危害也是普遍而多方面的。如果人类不加节制的吸烟,影响的不仅是吸烟者与被动吸烟者,还会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人类应对香烟对人类的危害有严肃的审视,加强禁烟力度。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