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挂旋转喷灌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6083发布日期:2021-06-22 15:0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挂旋转喷灌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挂旋转喷灌机构。



背景技术:

吊挂式喷灌机构现在广泛应用,其优点在于灌溉时省水且灌溉效率高,减少水量流失。

如201920101208.0公开的一种园艺用倒挂旋转微喷头,其原理是通过上部冲击而下的水流让底部的旋转件在转动的同时将水流引导而出,从而实现边转动边喷水的技术结构。但是其出水端仅为一端出水,这就致使另外一侧的转动叶片仅仅起到平衡作用,这也制约了喷灌的效率。且因为是单侧出水的问题,虽然有设置配重锤,但是依然可能导致喷头部分产生较大的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挂旋转喷灌机构。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与供水管路端部水管的出水口依次连接的防滴器、喷头及位于水管管路上套设的配重锤,所述喷头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基座、连接器及旋转头;所述连接器主体为两端开放的筒体,

所述喷头的所述基座为倒扣的罩体,基座上部为进水端,与所述水管管路连通;

所述连接器的上部外侧设置卡块,所述基座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对应的卡槽,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基座通过卡块及卡槽卡接;

所述旋转头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由中心向四周发散设置的至少三个叶片式板体,所述叶片式板体以底板中轴线为轴圆周均布,每个所述叶片式板体远离所述底板中心的一侧为尖端,由尖端向中部延伸两个弧形侧边,其中一个侧边外凸,另外一个侧边内凹;

沿每个所述叶片式板体外凸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弧形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在竖直面的投影垂直,每个所述侧板均以所述叶片式板体的一个尖端为起点,延伸至所述底板中部位置;

所述底板上侧中心处设置旋转头进水管,所述旋转头进水管的下端预留有若干喷头出水口,喷头出水口的数量与所述叶片式板体数量对应,每个所述喷头出水口朝向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中部。

优选为,所述旋转头进水管的底端和所述底板上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旋转头进水管和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进水管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进水管支架包括若干围绕所述旋转头进水管圆周均布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侧面;

所述立柱朝向所述底板中轴的一侧与所述旋转头进水管相贴;

所述立柱的数量与所述叶片式板体的数量相等,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下部之间的空隙为所述喷头出水口;

通过该结构,可以在制作时通过调整旋转头进水管底端到底板的间距的调整,起到调整喷头出水口大小的作用。

优选为,所述侧板远离所述旋转头进水管的一端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设置在和底板尖端的相交处。

当水流从旋转头进水管喷射而出的时候,首先击打在侧板上,从而另旋转头转动。水流击打在侧板上之后,有一部分会直接反射,有一部分会沿侧板向前,在旋转头转动的作用下向周围甩出。其中经过凹口处的水流,在凹口和底板形成的缺口部分更容易发生溅射,从而有助于水流分散。

优选为,所述卡块为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外侧的矩形块体,所述基座内壁设置有“l”形凸块,由该凸块所包围的空间成为所述卡槽。使用时,将连接器的卡块队长凸块的开放一侧,然后旋拧连接器,使卡块进入至凸块所包围形成的区域,从而实现连接器和基座的卡接。

优选为,所述旋转头进水管的上端贯穿所述连接器延伸至所述连接器的上部,所述旋转头进水管上部固定设置卡扣环,所述旋转头进水管通过卡扣环与所述连接器转动连接。

优选为,所述连接器下部内侧设置环形凸台,所述凸台的内径大于所述旋转头进水管的外径;所述凸台上表面开设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卡扣环周壁的内径,所述环形槽的外径大于所述卡扣环周壁的外径。

优选为,所述卡扣环为环形筒体,所述卡扣环的周壁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卡扣环内壁固定设置有“c”形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径与所述旋转头进水管的外径对应,通过所述固定环,所述卡口环与所述旋转头进水管过盈配合。通过这一结构,借助卡扣环的缺口部分,可以让卡口环和旋转头进水管更容易组装。

优选为,所述配重锤为柱体,所述配重锤中部预留穿插所述水管管路的管路通孔,所述管路通孔为竖直开设的贯通孔;

所述配重锤的周壁上圆周阵列开设若干竖直的散热槽。

优选为,所述散热槽朝向所述管路通孔的一侧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圆心位于所述配重锤的中截面上,所述圆弧面的圆心位于远离所述管路通孔的一侧。

竖直设置的散热槽有利于开模时散热、节约材料;并且竖向散热槽和横向散热槽相比,不容易积聚泥沙、水渍,更容易冲洗干净。内侧面为圆弧面可以进一步缓解泥沙、水渍积聚的问题。

优选为,所述配重锤的底端设置有卡槽,卡槽的边缘范围大于所述管路通孔的范围;

所述防滴器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卡槽对应。

优选为,所述卡槽中部为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平行的两个边缘为弧形边。

通过该形状的卡槽和卡块,可以让配重锤卡接在防滴器上端,依靠配重锤自重,同时防止上端的水管管路和下端的防滴器发生扭转。

优选为,所述防滴器包括防滴管和防滴罩,所述防滴管包括位于中部的壳体,所述壳体水平两端一端封闭,另外一端与所述防滴罩卡接;所述壳体上下两端分别开设通孔,壳体上侧固定设置防滴器进水管,下部设置防滴器出水管;

所述防滴器进水管和防滴器出水管竖直设置,所述防滴管中部设置水平的挡水管,所述挡水管朝向所述防滴罩的一端为开放端,另外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出水管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挡水管的下侧,且所述出水管和所述挡水管内部连通,所述挡水管和出水管形成“7”字形的水路;

所述防滴罩包括与所述壳体对应的外罩,所述外罩与所述壳体卡接,所述外罩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设置滑道,所述滑道内部形成圆柱形通道,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封堵块,所述封堵块和所述外罩内壁之间通过压簧连接,即所述封堵块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和所述滑道靠近所述外罩外侧的一端之间设置所述压簧。

优选为,所述封堵块的外径大于所述挡水管的外径,所述封堵块朝向所述挡水管的一侧对应所述挡水管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部设置垫体,所述垫体与所述挡水管的管径对应。

通过防滴器,当上部的水流注入时,如果水流压力足够,则压迫压簧,此时封堵块向远离挡水管的一侧被水流推开,从而水流可以进入防滴器出水管,当水压不足时,则无法推动封堵块,从而避免水压不足情况下水流滴落而无法令旋转头转动的情况。

优选为,所述封堵块为水平设置的圆柱体,所述封堵快的外壁上开设有导向槽;

所述滑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台,所述导向台与所述导向槽对应,且所述导向台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通过导向槽和导向台配合,可以防止封堵块转动,避免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因为封堵块转动造成弹簧和封堵块自身不必要的磨损。

优选为,所述防滴管的壳体为圆筒形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防滴罩连接处的周壁外侧设置若干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为圆环形凸台,所述限位台两侧对称开设缺口;所述限位台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水平阵列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台之间留有间距;

所述防滴罩的外罩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限位台的缺口对应,所述限位板的厚度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台之间留有间距对应。

通过该结构,可以实现对于防滴器的防滴水压控制,当防滴罩和防滴管距离越近,则压簧的弹力越大,因此需要推开封堵块的水压就越大,反之,则水压越小。使用时只需将限位台对准缺口位置插入防滴罩,选择适当的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将防滴罩旋拧一个角度,便可完成防滴罩和防滴管的卡接。

优选为,所述限位台的每个缺口处均设置有凸点。通过凸点,当防滴罩向防滴管方向按下时,每当限位台经过一个凸点,则可以反馈出明确的手感,从而确定具体的档位高度。

优选为,所述防滴器出水管位于所述外罩外侧的管体内部为锥台形的通道,大半径的一端为底端。

优选为,所述外罩为圆柱体的罩体,所述外罩的罩体外侧圆周阵列开设若干防滑用的凹痕。

优选为,所述外罩远离所述防滴管的一侧设置有“十”字形的握持板。

优选为,所述外罩远离所述防滴管的一侧设置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与所述外罩内部连通,所述调节管远离所述防滴管的一侧设置调节塞,所述调节塞为圆柱体,所述调节塞与所述调节管内壁螺纹连接;

所述压簧的外径与所述调节管的内径对应。

通过调节塞和调节管可以实现对防滴器水压的微调,当将调节塞朝向防滴管方向旋拧时,则增加防滴水压,反之减少。且当需要更换压簧时,可以将调节塞完全旋拧出,通过调节管取出压簧更换。

优选为,所述壳体包括半球部和直筒部,所述半球部内设置所述防滴器出水管和挡水管;所述直筒部周壁上设置所述限位台;

所述直筒部为圆柱形筒体,所述直筒部的半径小于所述半球部的半径。

所述防滴管通过所述直筒部与所述防滴罩卡接。

优选为,所述限位台至少为三组,其中最靠近所述半球部的所述限位台与所述半球部边缘的间距大于所述限位板内侧面到所述防滴罩朝向所述防滴管一侧边缘的距离。

通过该结构,可以让防滴器至少具有三个可调档位。

优选为,所述叶片式板体的数量为四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方案的结构,实现多方向的同时出水,即保证了喷头的旋转效果,又可增强喷水时的喷头稳定性,通过圆周方向的多点喷水,对于单位面积内的喷灌效果亦有所提升,相应的喷灌效果下,喷灌时间则可缩短。此外,本方案通过对配重锤的改进,增加了配重锤与防滴器的结合部的紧密性,通过将配重锤和防滴器组合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底部喷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头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滴管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滴罩放大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滴罩放大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头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重锤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重锤纵截面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0、水管管路;1、喷头;110、基座;120、连接器;121、卡块;130、旋转头;131、底板;132、侧板;133、旋转头进水管;134、喷头出水口;135、立柱;136、凹口;2、防滴器;210、防滴管;211、壳体;212、防滴器进水管;213、防滴器出水管;214、挡水管;220、防滴罩;221、外罩;222、滑道;223、封堵块;224、环形槽;225、垫体;226、导向槽;227、限位台;228、凸点;229、限位板;230、卡板;240、握持板;250、调节管;251、调节塞;3、配重锤;31、管路通孔;32、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2及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包括与供水管路端部水管的出水口依次连接的防滴器2、喷头1及位于水管管路100上套设的配重锤3,喷头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基座110、连接器120及旋转头130;连接器120主体为两端开放的筒体。

喷头1的基座110为倒扣的罩体,基座110上部为进水端,与水管管路100连通;

连接器120的上部外侧设置卡块121,基座11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卡块121对应的卡槽,连接器120与基座110通过卡块121及卡槽卡接;

旋转头130包括底板131,底板131包括由中心向四周发散设置的至少三个叶片式板体,叶片式板体以底板131中轴线为轴圆周均布,每个叶片式板体远离底板131中心的一侧为尖端,由尖端向中部延伸两个弧形侧边,其中一个侧边外凸,另外一个侧边内凹;

沿每个叶片式板体外凸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弧形的侧板132,侧板132与底板131在竖直面的投影垂直,每个侧板132均以叶片式板体的一个尖端为起点,延伸至底板131中部位置;

底板131上侧中心处设置旋转头进水管133,旋转头进水管133的下端预留有若干喷头出水口134,喷头出水口134的数量与叶片式板体数量对应,每个喷头出水口134朝向其中一个侧板132的中部。

旋转头进水管133的底端和底板131上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旋转头进水管133和底板131之间通过进水管支架固定连接;

进水管支架包括若干围绕旋转头进水管133圆周均布设置的立柱135,立柱135固定设置在底板131上侧面;

立柱135朝向底板131中轴的一侧与旋转头进水管133相贴;

立柱135的数量与叶片式板体的数量相等,相邻的两个立柱135下部之间的空隙为喷头出水口134;

通过该结构,可以在制作时通过调整旋转头进水管133底端到底板131的间距的调整,起到调整喷头出水口134大小的作用。

侧板132远离旋转头进水管133的一端开设有凹口136,凹口136设置在和底板131尖端的相交处。

当水流从旋转头进水管132喷射而出的时候,首先击打在侧板133上,从而另旋转头130转动。水流击打在侧板133上之后,有一部分会直接反射,有一部分会沿侧板133向前,在旋转头130转动的作用下向周围甩出。其中经过凹口135处的水流,在凹口135和底板131形成的缺口部分更容易发生溅射,从而有助于水流分散。

卡块121为固定设置在连接器120外侧的矩形块体,基座110内壁设置有“l”形凸块,由该凸块所包围的空间成为卡槽。使用时,将连接器120的卡块121队长凸块的开放一侧,然后旋拧连接器120,使卡块121进入至凸块所包围形成的区域,从而实现连接器120和基座110的卡接。

旋转头进水管133的上端贯穿连接器120延伸至连接器120的上部,旋转头进水管133上部固定设置卡扣环140,旋转头进水管133通过卡扣环140与连接器120转动连接。

连接器120下部内侧设置环形凸台,凸台的内径大于旋转头进水管133的外径;凸台上表面开设环形槽,环形槽的内径大于卡扣环140周壁的内径,环形槽的外径大于卡扣环140周壁的外径。

卡扣环140为环形筒体,卡扣环140的周壁上开设有缺口;卡扣环140内壁固定设置有“c”形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径与旋转头进水管133的外径对应,通过固定环,卡口环140与旋转头进水管133过盈配合。通过这一结构,借助卡扣环140的缺口部分,可以让卡口环140和旋转头进水管133更容易组装。

叶片式板体的数量为四片。

实施例2

参见图7和图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配重锤3为柱体,配重锤3中部预留穿插水管管路100的管路通孔31,管路通孔31为竖直开设的贯通孔;

配重锤3的周壁上圆周阵列开设若干竖直的散热槽32。

散热槽32朝向管路通孔31的一侧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圆心位于配重锤3的中截面上,圆弧面的圆心位于远离管路通孔31的一侧。

竖直设置的散热槽32有利于开模时散热、节约材料;并且竖向散热槽和横向散热槽相比,不容易积聚泥沙、水渍,更容易冲洗干净。内侧面为圆弧面可以进一步缓解泥沙、水渍积聚的问题。

配重锤3的底端设置有卡槽33,卡槽33的边缘范围大于管路通孔31的范围;

实施例3

参见图3-图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防滴器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卡板230,卡板230与卡槽33对应。

卡槽33中部为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平行的两个边缘为弧形边。

通过该形状的卡槽33和卡板230,可以让配重锤3卡接在防滴器2上端,依靠配重锤3自重,同时防止上端的水管管路100和下端的防滴器2发生扭转。

防滴器2包括防滴管210和防滴罩220,防滴管210包括位于中部的壳体211,壳体水平两端一端封闭,另外一端与防滴罩220卡接;壳体211上下两端分别开设通孔,壳体211上侧固定设置防滴器进水管212,下部设置防滴器出水管213;

防滴器进水管212和防滴器出水管213竖直设置,防滴管210中部设置水平的挡水管214,挡水管214朝向防滴罩220的一端为开放端,另外一端为封闭端,出水管213的上端延伸至挡水管214的下侧,且出水管213和挡水管214内部连通,挡水管214和出水管213形成“7”字形的水路;

防滴罩220包括与壳体211对应的外罩221,外罩221与壳体211卡接,外罩221朝向壳体211一侧固定设置滑道222,滑道222内部形成圆柱形通道,滑道222内滑动连接封堵块223,封堵块223和外罩221内壁之间通过压簧连接,即封堵块223远离壳体211的一侧和滑道222靠近外罩221外侧的一端之间设置压簧。

封堵块223的外径大于挡水管214的外径,封堵块223朝向挡水管214的一侧对应挡水管214设置有环形槽224,环形槽224内部设置垫体225,垫体225与挡水管214的管径对应。

通过防滴器2,当上部的水流注入时,如果水流压力足够,则压迫压簧,此时封堵块223向远离挡水管214的一侧被水流推开,从而水流可以进入防滴器出水管213,当水压不足时,则无法推动封堵块223,从而避免水压不足情况下水流滴落而无法令旋转头130转动的情况。

封堵块223为水平设置的圆柱体,封堵快223的外壁上开设有导向槽226;

滑道222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台,导向台与导向槽226对应,且导向台与导向槽226滑动连接。通过导向槽226和导向台配合,可以防止封堵块223转动,避免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因为封堵块223转动造成弹簧和封堵块223自身不必要的磨损。

防滴管210的壳体211为圆筒形壳体,壳体211与防滴罩210连接处的周壁外侧设置若干限位台227,限位台227为圆环形凸台,限位台227两侧对称开设缺口;限位台227沿壳体211的轴线水平阵列设置,相邻两个限位台227之间留有间距;

防滴罩220的外罩221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板229,限位板229与限位台227的缺口对应,限位板229的厚度与相邻两个限位台227之间留有间距对应。

通过该结构,可以实现对于防滴器2的防滴水压控制,当防滴罩210和防滴管220距离越近,则压簧的弹力越大,因此需要推开封堵块223的水压就越大,反之,则水压越小。使用时只需将限位台227对准缺口位置插入防滴罩210,选择适当的限位板229之间的间隙将防滴罩210旋拧一个角度,便可完成防滴罩210和防滴管220的卡接。

限位台227的每个缺口处均设置有凸点228。通过凸点228,当防滴罩210向防滴管220方向按下时,每当限位台227经过一个凸点228,则可以反馈出明确的手感,从而确定具体的档位高度。

防滴器出水管213位于外罩221外侧的管体内部为锥台形的通道,大半径的一端为底端。

外罩221为圆柱体的罩体,外罩221的罩体外侧圆周阵列开设若干防滑用的凹痕。

外罩221远离防滴管220的一侧设置有“十”字形的握持板229。

外罩221远离防滴管220的一侧设置调节管250,调节管250与外罩221内部连通,调节管250远离防滴管220的一侧设置调节塞251,调节塞251为圆柱体,调节塞与调节管250内壁螺纹连接;

压簧的外径与调节管250的内径对应。

通过调节塞251和调节管250可以实现对防滴器水压的微调,当将调节塞251朝向防滴管220方向旋拧时,则增加防滴水压,反之减少。且当需要更换压簧时,可以将调节塞251完全旋拧出,通过调节管250取出压簧更换。

壳体221包括半球部和直筒部,半球部内设置防滴器出水管213和挡水管214;直筒部周壁上设置限位台227;

直筒部为圆柱形筒体,直筒部的半径小于半球部的半径。

防滴管220通过直筒部与防滴罩210卡接。

限位台227至少为三组,其中最靠近半球部的限位台227与半球部边缘的间距大于限位板229内侧面到防滴罩210朝向防滴管一侧边缘的距离。

通过该结构,可以让防滴器2至少具有三个可调档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