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蝇蛆养殖喂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6122发布日期:2021-08-20 16:3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水虻、蝇蛆养殖喂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蝇蛆等昆虫养殖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黑水虻、蝇蛆养殖喂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发展,养殖领域整体火热,并且养殖业的技术发展也非常的快速,特别是一些昆虫的养殖尤为热门,昆虫的养殖属于高密度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在近几年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传统的昆虫养殖为地面养殖人工投料,采用小推车推料,人工铲料,存在设备简单、方式简单粗暴、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恶劣、异味无组织排放、物料存在跑冒滴漏问题,并且传统的昆虫养殖中,单层养殖采用轨道,物料仓在轨道上运动,仓内设置绞龙打料,土建和设备成本高,还需要单独设置物料运输系统;能耗高,传统的昆虫养殖需要将物料打入罐内通过绞龙输送至柱塞泵料仓,通过泵打料,设备投资高,内耗高,柱塞泵启停频繁寿命短,环节多,稳定性差,传统的昆虫养殖需要将物料打入喂料小车,喂料装置全部在车子上,装载量小,小车损耗大,需要配置锂电池,使用寿命短。黑水虻养殖饲料打料车无法打料,只适合含水率在80%以上的物料,局限性大,并且传统的装置在上料过程中会容易造成堵塞。

因此,研发一种黑水虻、蝇蛆养殖喂料系统,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成为一种必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水虻、蝇蛆养殖喂料系统,能够解决设备投资高、能耗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无组织排放、稳定性差、跑冒滴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黑水虻、蝇蛆养殖喂料系统,包括:

锥形斗和移动机构,所述锥形斗位于移动机构上侧,锥形斗的一侧面上卡接有输料机构,输料机构的顶端设置有顶盖,输料机构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堵机构;

移动机构,包括框架和滚轮;

其中,框架内设置有锥形斗,框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滚轮分别位于框架底面的四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绞龙外壳、有轴绞龙和出料口,绞龙外壳内设有有轴绞龙,绞龙外壳镶嵌在锥形斗的侧壁上,绞龙外壳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锥齿轮,所述防堵机构包括捣料杆、转轴和拉绳,绞龙外壳的上表面通过延长杆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内套设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绞龙外壳的上表面通过连接杆与伸缩杆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捣料杆,捣料杆的一端与顶盖的一侧面贴合,捣料杆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延长杆,延长杆通过拉绳与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合。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滑轮,拉绳的一侧面与定滑轮的外表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的外表面和捣料杆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斗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厚度为3mm,容积为0.8方。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由60乘2的方管焊接而成,所述锥形斗的上侧设置有料斗盖。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左侧设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的后侧设置有龙门架。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锥齿轮与驱动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连接,所述绞龙外壳的外径为200mm,长度为2800mm。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方案成功应用在太仓资源化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通过该设备实现五层小车喂料,料仓和绞龙的贴合设计、电机和绞龙的并联驱动,设备小巧灵活,节省空间、无需土建、密封性好,加料过程全封闭,设备简单易维护,成本低,易操作,有利于实现黑水虻、蝇蛆养殖的高效性和量产,通过设置锥形斗,利用锥形斗和有轴绞龙的贴合设计、电机和有轴绞龙的并联衔接,减少空间、平衡不翻车、物料出料不会形成架桥现象、物料的适应性极强,对高含水率物料和低含水率物料均可输送。

2、本方案通过设置防堵机构,利用弹簧的伸缩能够使得伸缩杆移动,利用伸缩杆的运动能够带动捣料杆移动,再通过顶盖的拆卸,能够使得捣料杆进入到绞龙外壳内,从而对绞龙外壳内的堵塞进行疏通,保证输料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锥形斗;2、料斗盖;3、顶盖;4、移动机构;41、框架;42、滚轮;5、输料机构;51、绞龙外壳;52、出料口;6、防堵机构;61、捣料杆;62、转轴;63、拉绳;64、连接杆;65、定滑轮;66、伸缩杆;67、弹簧;68、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水虻、蝇蛆养殖喂料系统,包括:

锥形斗1和移动机构4,所述锥形斗1位于移动机构4上侧,锥形斗1的一侧面上卡接有输料机构5,输料机构5的顶端设置有顶盖3,输料机构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堵机构6;

移动机构4,包括框架41和滚轮42;

其中,框架41内设置有锥形斗1,框架4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滚轮42。

在实际应用中,在需要进行对该装置进行移动时,推动框架41,利用框架41能够带动滚轮42进行移动,利用滚轮42的滚动能够使得该装置进行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水虻、蝇蛆养殖喂料系统,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所示,所述输料机构5包括绞龙外壳51、有轴绞龙和出料口52,绞龙外壳51内设有有轴绞龙,绞龙外壳51镶嵌在锥形斗1的侧壁上,绞龙外壳5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3。

在实际应用中,通电后,利用有轴绞龙的转动将锥形斗1内的物料输送到出料口52处,再通过出料口52将物料输送到收集的装置内,从而使得出料更加方便,保证了出料的顺利进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水虻、蝇蛆养殖喂料系统,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所示,所述防堵机构6包括捣料杆61、转轴62和拉绳63,绞龙外壳51的上表面通过延长杆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内套设有转轴62,转轴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68,所述绞龙外壳51的上表面通过连接杆64与伸缩杆66固定连接,伸缩杆6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捣料杆61,捣料杆61的一端与顶盖3的一侧面贴合,捣料杆6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延长杆,延长杆通过拉绳63与转轴6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合。

在实际应用中,当出料口52被堵塞后,打开顶盖3,再转动手轮68,利用手轮68的转动带动转轴62进行旋转,利用转轴62的旋转使得拉绳63被放出,拉绳63被放出后,利用弹簧67的弹力使得伸缩杆66带动捣料杆61进入到绞龙外壳51内,再转动反向转动手轮68,将拉绳63收紧,利用拉绳63的收紧将伸缩杆66拉回,从而捣料杆61再次从绞龙外壳51内移出,实现绞龙外壳51的疏通。

工作原理:先推动框架41,利用框架41带动滚轮42进行移动,利用滚轮42的滚动使得该装置进行移动,将该装置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时,再启动外部电源,使得有轴绞龙进行转动,利用有轴绞龙的转动将锥形斗1内的物料输送到出料口52处,再通过出料口52将物料输送到收集的装置内,当出料口52被堵塞后,打开顶盖3,再转动手轮68,利用手轮68的转动带动转轴62进行旋转,利用转轴62的旋转使得拉绳63被放出,拉绳63被放出后,利用弹簧67的弹力使得伸缩杆66带动捣料杆61进入到绞龙外壳51内,再转动反向转动手轮68,将拉绳63收紧,利用拉绳63的收紧将伸缩杆66拉回,从而捣料杆61再次从绞龙外壳51内移出,实现绞龙外壳51的疏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