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庭院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7009发布日期:2021-08-10 13:59阅读:20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庭院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庭院温室大棚,属于大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在深秋及冬季,蔬菜的售价较高,在农村地区,每家每户一般都有庭院,为了在寒冷季节也能吃到新鲜实惠的果蔬,最好的办法就是农民自已种植。但是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四季温差较大,蔬菜等农作物种植时间较短,入冬后,温度无法满足作物的生长条件。现有的温室大棚结构过于简单,吸热保温效果并不是很好,且冬季的地温较低,冷冻层较深,即使在温室大棚中,蔬菜的长势也并不好。

另外,每年的十月至十一月份,东北地区开始陆续供暖,而在农村地区并没有集中供热,需要通过自设的供暖设备(如炉灶)供暖,燃料一般为煤炭,但是对于农民来说,煤炭售价较高,使得在冬季为了减少支出,很多人会选择减少供暖时长。因此,现在急需一种既能提供蔬菜的生长环境,又能提高房屋室内温度以减小煤炭用量的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庭院温室大棚。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庭院温室大棚,它包括外层拱架、内层拱架、地下保温隔离层、北墙及相对布置的两个侧墙,其中,北墙及侧墙位于大棚内的一侧均覆有吸热保温层,所述地下保温隔离层水平埋设在大棚内部土壤的下方,且地下保温隔离层的四周围设有地下隔离墙,内层拱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墙的顶部固接且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外层拱架高于两个侧墙设置,每层拱架的外部均覆盖有一层保温膜,且两层保温膜的四周均对应与地面、北墙及两个侧墙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拱架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一拱杆,每个第一拱杆上靠近大棚内的一侧均布置有若干弧形支撑杆,且每个弧形支撑杆的两端均对应固装在第一拱杆上,每相临两个弧形支撑杆交叉布置,每个弧形支撑杆的中部与其所在的第一拱杆之间均固装有辅助支撑杆。

进一步地,每相临两个第一拱杆之间均固定连接设置有若干x形连接架,弧形支撑杆及x形连接架在水平方向对应布置,且每个x形连接架的四个端部均对应固接在两个第一拱杆上以及两个弧形支撑杆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拱架还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二拱杆,若干第一拱杆与若干第二拱杆交错布置,保温膜夹设于第一拱杆及第二拱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拱架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拱架主体,每个所述拱架主体均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三拱杆及第四拱杆,且第三拱杆与第四拱杆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杆固接,所述若干连接杆呈锯齿状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保温层包括并排布置的丙稀酸涂料层、砂浆层、铁丝网及保温板,其中保温板靠近其所覆墙体布置。

进一步地,北墙上远离大棚的一侧对称覆有吸热保温层,每个侧墙上远离大棚的一侧覆有保温侧板。

进一步地,地下保温隔离层材质为秸秆、苯板或挤塑板。

进一步地,地下隔离墙的底端埋入地下的深度低于地下保温隔离层设置。

进一步地,每层保温膜外部均盖设有保温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吸热保温层吸收的热量可以放热至大棚内,通过房屋的窗户等释放至房屋内,实现同时为大棚及房屋供暖。三面墙体均覆有吸热保温层,隔断大棚与外界或房屋内的冷热传导,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墙体结构相比较,大棚内温度提升效果更好,且保温效果更好。

外层拱架高于两个侧墙及内层拱架,可使得不论是上午、正午还是下午,阳光均能照射到大棚内,延长大棚内部植物的光照时长,同时使得大棚内的吸热和保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侧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p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内层拱架及外层拱架均简化示出);

图4为外层拱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层拱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庭院温室大棚,它包括外层拱架1、内层拱架2、地下保温隔离层3、北墙4及相对布置的两个侧墙5,其中,北墙4及侧墙5位于大棚内的一侧均覆有吸热保温层6,所述地下保温隔离层3水平埋设在大棚内部土壤的下方,且地下保温隔离层3的四周围设有地下隔离墙7,内层拱架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墙5的顶部固接且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外层拱架1高于两个侧墙5设置,每层拱架的外部均覆盖有一层保温膜,且两层保温膜的四周均对应与地面、北墙4及两个侧墙5密封连接。

北墙4优选为房屋的南面墙体,也可以单独作为温室大棚的背墙。吸热保温层6吸收的热量可以放热至大棚内,通过房屋的窗户等释放至房屋内,实现同时为大棚及房屋供暖。三面墙体均覆有吸热保温层6,隔断大棚与外界或房屋内的冷热传导,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墙体结构相比较,大棚内温度提升效果更好,且保温效果更好。

外层拱架1高于两个侧墙5及内层拱架2,可使得不论是上午、正午还是下午,阳光均能照射到大棚内,延长大棚内部植物的光照时长,同时使得大棚内的吸热和保温效果更好。

保温膜为现有技术常规选用的塑料膜,透光性好,隔雨隔雪。外层保温膜的厚度优选厚于内层保温膜。

两层保温膜互相独立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收放。如:根据外界温度环境的高低,选择两层保温膜均铺放、只外层保温膜铺放、只内层保温膜铺放或两层保温膜均收起。

一个侧墙5上开设有供通行的门。

地下隔离墙7还可以直接采用北墙4、侧墙5及内、外层拱架的建设地基。使得整体架构更加牢固。

通过设置地下隔离墙7及地下保温离层,有效隔断地中传热,保贮地温和蓄热耕层土温,保持蓄热。

地下隔离墙7的深度至少为1米,优选为1.5米。

地下保温隔离层3上方的土壤即为耕层蓄热土,其厚度不低于500mm,优选范围为500mm-700mm。

地下保温隔离层3的厚度至少为100mm。

地下隔离墙7的一侧或两侧均覆有保温隔冻层,材质可选为常规的保温板6-4材质。进一步防止大棚内土壤受外界低温影响过大。

所述外层拱架1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一拱杆1-1,每个第一拱杆1-1上靠近大棚内的一侧均布置有若干弧形支撑杆1-2,且每个弧形支撑杆1-2的两端均对应固装在第一拱杆1-1上,每相临两个弧形支撑杆1-2交叉布置,每个弧形支撑杆1-2的中部与其所在的第一拱杆1-1之间均固装有辅助支撑杆1-3。如此设计,有效增加荷载,使其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拱架结构相比,使用寿命更长。各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优选为焊接。同一第一拱杆1-1上的若干弧形支撑杆1-2的大小可不同,如根据需要,从第一拱杆1-1的顶端到底端,弧形支撑杆1-2的长度逐渐变小。

每相临两个第一拱杆1-1之间均固定连接设置有若干x形连接架1-4,弧形支撑杆1-2及x形连接架1-4在水平方向对应布置,且每个x形连接架1-4的四个端部均对应固接在两个第一拱杆1-1上以及两个弧形支撑杆1-2的中部。

所述外层拱架1还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二拱杆1-5,若干第一拱杆1-1与若干第二拱杆1-5交错布置,保温膜夹设于第一拱杆1-1及第二拱杆1-5之间。第二拱杆1-5起到压条的作用,防止有风天气保温膜被吹离第一拱杆1-1,进而避免保温膜因风力过大而发生破损。

所述内层拱架2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拱架主体,每个所述拱架主体均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三拱杆2-1及第四拱杆2-2,且第三拱杆2-1与第四拱杆2-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杆2-3固接,所述若干连接杆2-3呈锯齿状布置。如此设计,有效增加荷载,节省钢材,若干第四拱杆2-2之间通过沿其弧度方向并排布置的若干横杆连接。

所述吸热保温层6包括并排布置的丙稀酸涂料层6-1、砂浆层6-2、铁丝网6-3及保温板6-4,其中保温板6-4靠近其所覆墙体布置。所述墙体即北墙4或侧墙5。铁丝网6-3的尺寸为长×宽×厚=10×10×1,单位为mm。砂浆层6-2的厚度为20mm。丙稀酸涂料层6-1优选为黑色丙稀酸涂料。

北墙4上远离大棚的一侧对称覆有吸热保温层6,每个侧墙5上远离大棚的一侧覆有保温侧板。如此设计,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储温,进一步保证大棚内的温度及保温维持的时间。当北墙4作为房屋南面墙时,不仅可以同时为大棚及房屋内供暖,还有利于热量的储存,并且使得房屋的保温性能更好。

地下保温隔离层材质为秸秆、苯板或挤塑板。当保温隔离层采用秸秆时,厚度优选为200mm,寿命一般为一年,即每年铺设新的秸秆层,上一年铺设的秸秆层可直接作为大棚内植物的肥料。苯板或挤塑板的使用寿命一般较长,厚度优选为100mm。

地下隔离墙7的底端埋入地下的深度低于地下保温隔离层3设置。如此设计,起到对大棚内部土壤更好的保温效果。

每层保温膜外部均盖设有保温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