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跌级式雨水花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3012发布日期:2021-09-10 23:2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跌级式雨水花坛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跌级式雨水花坛。


背景技术:

2.我国水资源呈整体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很多地区存在水量不足或水质型缺水的局面。雨水在降落、汇集过程中携带大量地表污染物,严重污染河流。同时,雨水是一种非传统水资源,雨水入渗能涵养地下水源,雨水回用能弥补部分水资源不足状况,又能减少河流的面源污染。
3.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发布以来,国内掀起了海绵城市建设热潮。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包括“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涵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注重源头径流控制、排水管渠标准提高、内涝防治工程建设和河湖生态治理。
4.在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透水铺装、屋面绿化、下沉式绿地、高位花坛、雨水花园、植草沟、旱溪、雨水湿地等。其中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路面标高在200~600mm以内,可用于调蓄和净化、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但下沉式绿地受工程场地的地形坡度影响,如坡地建筑,绿地的坡度大于20%,各下垫面雨水无法有效汇集于下沉式绿地,上述情况无法设置下沉式绿地或下沉式绿地无调蓄作用。而高位花坛一般设于建筑物周边地面以上,收集天面雨水立管雨水,可对屋面雨水进行滞留与净化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但是高位花坛收集天面雨水立管雨水,位于地面以上,要靠近建筑物外墙设置,受建筑外立面的影响较大,受雨水立管设置位置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外立面首层为落地玻璃幕墙或雨水立管无法靠外墙设置的场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跌级式雨水花坛,结合了下沉式绿地和高位花坛的特点,灵活性高,适用于坡地地形建筑项目,调蓄容积可根据雨水径流控制总量不同而灵活调整。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跌级式雨水花坛,包括:若干雨水花坛、若干连接柱、若干溢流管及集水管;各所述雨水花坛的水平高度从第一级至最后一级呈阶梯式逐级递减;所述雨水花坛包括蓄水层;
7.各所述连接柱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雨水花坛之间,所述连接柱的顶部与所述雨水花坛的顶部之间限定形成所述蓄水层;
8.各所述溢流管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溢流管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雨水花坛,且高于所述蓄水层的水平高度;
9.所述集水管设置于水平高度最低的所述雨水花坛上,用于收集所述蓄水层溢流出来的水排放至雨水收集系统。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管包括穿孔渗水管及溢流雨水管,所述穿孔渗水管的
一端插入所述雨水花坛的底部,另一端连接至雨水收集系统;所述溢流雨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蓄水层的上方,另一端连接至雨水收集系统。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级所述雨水花坛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内放置有过滤物料,用于过滤雨水夹带的污染物。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物料为鹅卵石。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路缘石,所述路缘石设置于水平高度最高的所述雨水花坛的一侧,所述路缘石上还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雨水花坛连通的开口。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花坛包括水平高度最高的一级雨水花坛,以及与所述一级雨水花坛相邻的次级雨水花坛;所述一级雨水花坛的下方埋设有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一端连接至路面,另一端与所述次级雨水花坛连通。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花坛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蓄水层下方的植被区、种植土填料层和级配砂石垫层,所述种植土填料层与所述级配砂石垫层之间还设置有透水土工布。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水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成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层成水平布置,且所述第二层与所述连接柱相连。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水平高度最低的所述雨水花坛的一侧,且其顶部高于所述蓄水层的高度,所述支撑柱为全封闭结构。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设置有压顶盖。
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跌级式雨水花坛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若干级的雨水花坛,且呈阶梯式逐级递交其水平高度,位于最高级的雨水花坛蓄水满后,可以通过溢流管流向下一级雨水花坛,以此类推,到达最后一级,雨水继续下渗,下渗雨水可经集水管收集再排放至雨水收集系统,相较于单独设置的下沉式绿地和高位花坛而言,本技术的灵活性更高,适用于坡地地形建筑项目,且不受建筑外立面和雨水立管的位置影响,雨水立管可埋地敷设至雨水花坛下方,而且调蓄容积可根据雨水径流控制总量不同而灵活调整。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2.图中,1、雨水花坛;101、蓄水层;102、植被区;103、种植土填料层;104、级配砂石垫层;105、过滤物料;106、过滤槽;2、连接柱;3、溢流管;4、集水管;401、穿孔渗水管;402、溢流雨水管;5、路缘石;6、路面;7、雨水管;8、开口;9、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跌级式雨水花坛,包括:若干雨水花坛1、若干连接柱2、若干溢流管3及集水管4;各所述雨水花坛1的水平高度呈阶梯式逐级递减;所述雨水花坛1包括蓄水层101;各所述连接柱2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雨水花坛1之间,所述连接柱2的顶部与所述雨水花坛1的顶部之间限定形成所述蓄水层101;各所述溢流管3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连接柱2上,所述溢流管3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雨水花坛1,且高于所述蓄水层101的水平高度;所述集水管4设置于水平高度最低的所述雨水花坛1上,用于收集所述蓄水层101溢流出来的水排放至雨水收集系统。
28.基于上述方案,若干雨水花坛1分为水平高度最高的一级雨水花坛、与一级雨水花坛相邻的次级雨水花坛、中间级雨水花坛以及水平高度最低的低级雨水花坛,一级雨水花坛的一侧靠近路面6,路面的雨水进入一级雨水花坛的蓄水层101,当一级雨水花坛蓄水满后,溢出的雨水经连接柱2上的溢流管3流入次级雨水花坛,以此类推流经中间级雨水花坛,最后流入低级雨水花坛,当低级雨水花坛也蓄满水了,通过集水管4进行雨水的收集排放至雨水收集系统。本技术提出的跌级式雨水花坛灵活性更高,适用于坡地地形建筑项目,且不受建筑外立面和雨水立管的位置影响,雨水立管可埋地敷设至雨水花坛下方,而且调蓄容积可根据雨水径流控制总量不同而灵活调整。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管4包括穿孔渗水管401及溢流雨水管402,所述穿孔渗水管401的一端插入所述雨水花坛1的底部,另一端连接至雨水收集系统;所述溢流雨水管40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蓄水层101的上方,另一端连接至雨水收集系统。穿孔渗水管401是设置在雨水花坛1的底部的,雨水渗透进雨水花坛1的底部,当无法在渗透时,无法渗透的雨水经穿孔渗水管401收集排放至雨水收集系统;而位于蓄水层101上的雨水达到一定高度后,超出高度的雨水会流入溢流雨水管402,再经溢流雨水管402排放至雨水收集系统,穿孔渗水管401和溢流雨水管402均设置在最后一级雨水花坛1上,作为雨水收集的最后一道设备,保证雨水不会溢出雨水花坛1,也可以更好有效收集溢出的雨水。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雨水花坛1的水平高度从左到右依次递减,所述雨水花坛1的顶部左侧开设有过滤槽106;或各所述雨水花坛的水平高度从右到左依次递减,所述雨水花坛1的顶部右侧开设有过滤槽106;所述过滤槽106内放置有过滤物料105,所述过滤物料105为鹅卵石,用于过滤雨水夹带的污染物。针对各所述雨水花坛1的水平高度从左到右
依次递减的情况,一级雨水花坛的左侧设置过滤槽106,过滤槽106内布满鹅卵石,且过滤槽106靠近路面6,路面6的雨水会先流入过滤槽106,鹅卵石作为缓冲渗透带的作用主要为缓冲及过滤雨水,防止雨水对种植土的冲刷,截留初雨污染物。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路缘石5,所述路缘石5设置于水平高度最高的所述雨水花坛1的一侧,所述路缘石5上还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雨水花坛1连通的开口8。路缘石5的作用主要是大范围的截留雨水,使得雨水只能从开口8进入雨水花坛1中,避免一下子流入大量的雨水,导致过滤槽106中的鹅卵石无法进行有效的过滤。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花坛1包括水平高度最高的一级雨水花坛,以及与所述一级雨水花坛相邻的次级雨水花坛;所述一级雨水花坛的下方埋设有雨水管7,所述雨水管7的一端连接至路面6,另一端与所述次级雨水花坛连通。高位花坛收集雨水的雨水管,其位于地面以上,要靠近建筑物外墙设置,受建筑外立面的影响较大,受雨水管设置位置影响较大。本技术的跌级式雨水花坛可不靠近建筑外墙设置,不受建筑外立面和雨水管的位置影响,雨水管7可埋地敷设至跌级式雨水花坛处。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花坛1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蓄水层101下方的植被区102、种植土填料层103和级配砂石垫层104,所述种植土填料层103与所述级配砂石垫层104之间还设置有透水土工布。种植土填料层103的渗透系数应控制在1.0x10
-6
至1.0x10
-3
m/s,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降雨量大于雨水花坛的渗透能力时,雨水在跌级式雨水花坛处进行调蓄,跌级式雨水花坛的蓄水层101高度经计算确定,每级的蓄水高度控制在200至600mm,超过蓄水高度的雨水经溢流管溢流至下一级,以此类推,到达最后一级,雨水继续下渗,下渗雨水可经穿孔渗水管401、溢流雨水管402收集排入雨水检查井,再由雨水检查井及雨水管道收集至雨水收集系统或排入小市政雨水管网。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水层10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成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层成水平布置,且所述第二层与所述连接柱2相连。第一层的一端是靠近过滤槽106的,雨水经过滤槽106过滤后经第一层流下,倾斜布置的第一层更加便于雨水下流,下流的雨水在第二次聚集,水平布置的第二层可以确保雨水布置均匀。
3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柱9,所述支撑柱9设置于水平高度最低的所述雨水花坛1的一侧,且其顶部高于所述蓄水层101的高度,所述支撑柱9为全封闭结构。支撑柱9在本技术中主要是起到阻挡低级雨水花坛溢流雨水的作用,支撑柱9的顶端与雨水花坛1的顶部之间限定成最后的蓄水层101。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2的顶部设置有压顶盖。压顶盖的作用主要是压住连接柱2,增大连接柱2的向下受力,避免由于雨水冲刷而发生倾斜等情况。
37.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跌级式雨水花坛,对下沉式绿地、高位花坛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造并结合,提出了一种灵活性高,适用于坡地地形建筑项目的跌级式雨水花坛低影响开发设施。
38.跌级式雨水花坛与下沉式绿地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受工程场地的地形坡度影响,如坡地建筑项目,绿地的坡度大于20%,各下垫面雨水无法有效汇集于下沉式绿地,上述情况无法设置下沉式绿地或下沉式绿地无调蓄作用。该跌级式雨水花坛可根据绿地的地形标高设置不同等高线的雨水花坛、每个雨水花坛均具有相应的调蓄容积,可设置在坡地地形建筑项目。
39.跌级式雨水花坛与高位花坛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高位花坛收集天面雨水的雨水管,位于地面以上,要靠近建筑物外墙设置,受建筑外立面的影响较大,受雨水管设置位置影响较大。该跌级式雨水花坛可不靠近建筑外墙设置,不受建筑外立面和雨水管的位置影响,雨水管可埋地敷设至跌级式雨水花坛处。雨水管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地形标高、覆土埋深、雨水径流控制量等条件可灵活设置于各级雨水花坛处,且各级雨水花坛的设置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逐渐降低。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