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房舍清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8539发布日期:2021-08-31 13:3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物房舍清粪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动物房舍清粪系统。



背景技术:

在畜牧养殖行业中,目前传统的养殖方式通常为平层养殖,即采用平层结构的方式养殖动物。此种养殖方式占地面积较大,浪费了土地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场采用了楼房式结构将动物放进楼层进行养殖。此种楼房结构一般为新建设的楼房或在平层基础上改造建成的楼房,能够适应于大批量的动物养殖,但是此种结构的房舍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动物的粪便处理的难题。目前动物的粪便处理方式一般为在每层楼层设置刮粪沟、刮粪机进行刮粪集便处理,而且楼房层层刮粪,易造成粪液的二次污染,特别是圈内空气。因此,还需要在每层楼层设置管道负压排风机排除圈内的异味,运行成本不堪重负,同时负压机排风也产生了很大的噪音污染,而且还易因停电造成动物大面积氨气中毒死亡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物房舍清粪系统,能有效解决楼房畜牧养殖,不用层层设置刮粪沟及刮粪设备和负压排风机,达到“省钱、省时、省力”的效果,同时既能节能环保,又能高效清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物房舍清粪系统,包括多层养殖区,每层养殖区被隔离成多个养殖栏,所述养殖栏设置动物活动区,所述动物活动区设置有管道下粪口,所述动物活动区底部设置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除楼房底层外底部均设有粪便收集漏斗,所述漏斗敞口部分置于动物活动区格栅板的底部,所述漏斗缩口部分连接下层动物活动区的管道下粪口,所述楼房底层动物活动区格栅板底部设有粪便处理模块。

优选地,所述漏斗敞口部分为楞锥,漏斗缩口部分为圆柱,所述漏斗敞口部分与楼板接触边为漏斗外折边。

优选地,所述动物活动区与所述漏斗的数量比为1:4。

优选地,所述动物活动区内设置1个管道下粪口,所述管道下粪口为空心主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漏斗缩口部分与所述下层养殖区的管道下粪口的连接方式为软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道下粪口设置在所述动物活动区的中心上方,所述管道下粪口穿过所述格栅板与漏斗敞口水平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漏斗缩口部分与所述下层养殖区的管道下粪口的连接方式为输送绞龙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道下粪口位于所述动物活动区的隔栏边,所述管道下粪口穿过所述格栅板与漏斗敞口水平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粪便处理模块包括刮粪沟、刮粪设备和通风系统。

优选地,所述粪便处理模块包括带有轮子的集粪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漏斗式下粪,底层集中集污,底层统一刮粪,实现层层养殖,大大降低了养殖大楼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成本。一是大楼基础不必大幅加大;二是不用每层设置刮粪沟及刮粪机,省去每层刮粪沟建设及烧钱的防水处理、昂贵的刮粪机、风道上的风机;漏斗式下粪与传统刮粪相比,可大大提高圈舍的空气质量,降低了因大量的风机及刮粪设备运行的用电费用;因楼房层层刮粪,易造成粪液的二次污染,特别是圈内空气,因此,势必进行全年全封闭的负压换气,运行成本不堪重负,而且还易因停电造成动物大面积氨气中毒死亡。相反,采用漏斗式下粪运行系统,尿液直下底层,粪片零星下坠,没有每层用刮粪机反复刮擦,圈内干爽,氨气含量少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aa面的示意图。

图中:1、动物房舍;2、动物活动区;3、隔栏;4、格栅板;5、漏斗;51、漏斗外折边;52、漏斗敞口部分;53、漏斗缩口部分;6、管道下粪口;7、楼板;8、软管;9、刮粪沟;10、通风系统;11、刮粪设备;12、输送绞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楼房每层的养殖区底部采用漏斗式下粪,将所有楼层的动物粪便集中到底层粪便处理模块,统一清理,改进后的系统没有了刮粪沟及刮粪机,省去每层刮粪沟建设、刮粪机、风道上的风机等,大大降低了养殖大楼的建设成本,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本技术方案对动物的养殖的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提高了60%。

下面将结合图1-图5进行实施例的介绍。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动物房舍1清粪系统,包括多层养殖区和人行通道,每层养殖区被隔离成多个养殖栏,所述养殖栏设置动物活动区2和休息区,所述动物活动区2设置有管道下粪口6,所述动物活动区2底部设置有格栅板4,所述格栅板4除楼房底层外底部均设有粪便收集漏斗5,所述漏斗5的敞口端置于动物活动区2格栅板4的底部,所述漏斗缩口部分53连接下层养殖区的管道下粪口6,所述楼房底层动物活动区2格栅板4底部设有粪便处理模块。动物在格栅板4上活动如排便,经过动物本身的重力,踩踏的影响,粪便从格栅板4掉落至漏斗5内,部分黏连在漏斗5壁上的粪便会因动物的尿液冲淋至漏斗5内部,当然也可以使用高压气枪将无法掉落的粪便喷吹至漏斗5内部。粪便掉落在漏斗5内部经过管道排放到底层,由底层的粪便处理模块处理粪便,不会在楼层形成积压进而影响楼内的空气,提高了动物的成活率。因为养殖场的空气中氨气居多,空气流通不畅的话,容易造成动物氨气中毒死亡。所述休息区可以是楼板,也可以设置为和动物活动区一体,即底部格栅板结构,不分休息活动区。

优选地,漏斗敞口部分52为楞锥,漏斗缩口部分53为圆柱,所述漏斗敞口部分52与楼板7接触边为漏斗外折边51。外折边51结构方便将漏斗5直接嵌入在楼板7内部固定,棱锥状上部长宽与动物活动的区保持平行,可以最大面积的将活动区的粪便收集,圆柱状缩口便于与管道下粪口6连接,漏斗5可以为水泥、塑料或者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所述动物活动区2与所述漏斗5的数量比为1:4。通常一个养殖栏内设置一个动物活动区2,活动区底下设置多个格栅板4,格栅板4的数量按照养殖栏的大小与格栅板4的尺寸计算。为了节省成本,同时为了保证最大程度的收集粪便,最好一个动物活动区2配4个漏斗5,漏斗5成2*2排列。

优选地,所述动物活动区2设置1个管道下粪口6,所述管道下粪口6为空心主体结构,尺寸为长:宽:高=25:25:90。设置高度为90厘米使得动物不至于翻越爬入下粪口,或者动物去扯咬软管8,而25厘米*25厘米尺寸可以让四根连接漏斗缩口部分53的软管8可以接入口内,软管8尺寸控制在10~12厘米,方便四根软管8可以紧凑的塞入下粪口内,不会因为粪便的重力造成软管8脱离粪口,同时尽量减少对动物活动区2空间的占用。

优选地,所述管道下粪口6设置在所述动物活动区2内的中心上方,所述管道下粪口6穿过所述格栅板4与漏斗5敞口水平面平行。管道下粪口6设置在动物活动区2,在四个漏斗5接触点的上方,上层粪便分别落入下层四个漏斗5的侧壁,分开排放落粪有利于减少漏斗5壁上的粪便残留,进一步保证楼层的空气的质量。

优选地,所述漏斗缩口部分53与所述下层动物活动区的管道下粪口6的连接方式为软管8连接。漏斗5高度设置为1米,下粪口高度为0.9米,通过软管8将圆柱状的漏斗5缩口段连接到管道下粪口6,这样采用控制软管8的高度进一步保证下层动物活动空间。

优选地,所述粪便处理模块包括刮粪沟9、刮粪设备11和通风系统10。在楼房底层设置刮粪沟9,将整层楼的粪便集中,利用刮粪设备11将粪便收集到集污堆肥区。

优选地,所述粪便处理模块也可以是带有轮子的集粪桶。将收集到的动物粪便作为送入农田发酵区进行有机肥生产。

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动物房舍清粪系统,包括多层养殖区和人行通道,每层养殖区被隔离成多个养殖栏,所述养殖栏设置动物活动区和休息区,所述养殖区设置有管道下粪口6,所述动物活动区2底部设置有格栅板4,所述格栅板4除楼房底层外底部均设有粪便收集漏斗5,所述漏斗5的敞口端置于动物活动区2格栅板4的底部,所述漏斗缩口部分53连接下层养殖区的管道下粪口6,所述楼房底层动物活动区2格栅板4底部设有粪便处理模块。动物在格栅板4上活动如排便,经过动物本身的重力,踩踏的影响,粪便从格栅板4掉落至漏斗5内,部分黏连在漏斗5壁上的粪便会因动物的尿液冲淋至漏斗5内部,当然也可以使用高压气枪将无法掉落的粪便喷吹如漏斗5内部。粪便掉落在漏斗5内部经过管道排放到底层,由底层的粪便处理模块处理粪便,不会在楼层形成积压进而影响楼内的空气,提高了动物的存活率。因为养殖场的空气中氨气居多,空气流通不畅的话,容易造成动物氨气中毒死亡。所述休息区可以是楼板,也可以设置为和动物活动区一样的结构,即格栅板结构。所述休息区可以是楼板,也可以设置为和动物活动区一体,即底部格栅板结构,不分休息活动区。

优选地,漏斗敞口部分52为楞锥,漏斗缩口部分53为圆柱,所述漏斗敞口部分52与楼板7接触边为漏斗外折边51。外折边结构方便将漏斗5直接嵌入在楼板7内部固定,棱锥状上部长宽与动物活动的区保持平行,可以最大面积的将活动区的粪便收集,圆柱状缩口便于与管道下粪口6连接,漏斗5可以为水泥、塑料或者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所述动物活动区2与所述漏斗5的数量比为1:4。通常一个养殖栏内设置一个动物活动区2,活动区底下设置多个格栅板4,格栅板4的数量按照养殖栏的大小与格栅板4的尺寸计算。为了节省成本,同时为了保证最大程度的收集粪便,最好一个动物活动区2配4个漏斗5,漏斗5成2*2排列。

优选地,所述动物活动区2内设置1个管道下粪口6,所述管道下粪口6为空心主体结构,尺寸为长:宽:高=25:25:90。90厘米的高度使得动物不至于翻越爬入下粪口,或者动物去扯咬软管8,而25厘米*25厘米尺寸可以让四根连接漏斗缩口部分53的软管8可以接入口内,软管8尺寸控制在10~12厘米,方便四根软管8可以紧凑的塞入下粪口内,不会因为粪便的重力造成软管8脱离粪口,同时尽量减少对动物活动区2空间的占用。

优选地,所述漏斗缩口部分53与所述下层养殖区的管道下粪口6的连接方式为软管8连接。漏斗5高度设置为1米,下粪口高度为0.9米,通过软管8将圆柱状的漏斗5缩口段连接到管道下粪口6,这样采用控制软管8的高度进一步保证下层动物活动空间。

优选地,所述管道下粪口6位于所述动物活动区的隔栏3边,所述管道下粪口6穿过所述格栅板4与漏斗敞口水平面平行。将下粪口设置在隔栏3边而不是设置在动物活动区2的中心位置,两个相邻隔栏3各占一半,有效的减少了下粪口对动物活动区2空间的占用。粪便从软管8经下粪口落入下层漏斗5的侧壁,从侧壁滑落至下层漏斗缩口部分53。当存在粪便粘结在侧壁时,可以搭配高压气枪或者水枪将粪便扫入漏斗5,从而将粪便全部集中到底层。

优选地,所述粪便处理模块包括刮粪沟9、刮粪设备11和通风系统10。在楼房底层设置刮粪沟9,将整层楼的粪便集中,利用刮粪设备11将粪便收集到集污堆肥区。

优选地,所述粪便处理模块也可以是带有轮子的集粪桶。将收集到的动物粪便作为送入农田发酵区进行有机肥生产。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动物房舍清粪系统,包括多层养殖区和人行通道,每层养殖区被隔离成多个养殖栏,所述养殖栏设置动物活动区2和休息区,所述养殖区设置有管道下粪口6,所述动物活动区2底部设置有格栅板4,所述格栅板4除楼房底层外底部均设有粪便收集漏斗5,所述漏斗5的敞口端置于动物活动区格栅板4的底部,所述漏斗缩口部分53连接下层养殖区的管道下粪口6,所述楼房底层动物活动区2格栅板4底部设有粪便处理模块。动物在格栅板4上活动如排便,经过动物本身的重力,踩踏的影响,粪便从格栅板4掉落至漏斗5内,部分黏连在漏斗5壁上的粪便会因动物的尿液冲淋至漏斗5内部,当然也可以使用高压气枪将无法掉落的粪便喷吹如漏斗5内部。粪便掉落在漏斗5内部经过管道排放到底层,由底层的粪便处理模块处理粪便,不会在楼层形成积压进而影响楼内的空气。因为养殖场的空气中氨气居多,空气流通不畅的话,容易造成动物氨气中毒死亡。所述休息区可以是楼板,也可以设置为和动物活动区一体,即底部格栅板结构,不分休息活动区。

优选地,漏斗5敞口部分52为楞锥,漏斗缩口部分53为圆柱,所述漏斗敞口部分52与楼板7接触边为漏斗外折边51。外折边结构方便将漏斗5直接嵌入在楼板7内部固定,棱锥状上部长宽与动物活动的区保持平行,可以最大面积的将活动区的粪便收集,圆柱状缩口便于与管道下粪口6连接,漏斗5可以为水泥、塑料或者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所述动物活动区2与所述漏斗5的数量比为1:4。通常一个养殖栏内设置一个动物活动区2,活动区底下设置多个格栅板4,格栅板4的数量按照养殖栏的大小与格栅板4的尺寸计算。为了节省成本,同时为了保证最大程度的收集粪便,最好一个动物活动区2配4个漏斗5,漏斗5成2*2排列。

优选地,所述动物活动区内设置1个管道下粪口6,所述管道下粪口6为空心主体结构,尺寸为长:宽:高=25:25:90。90厘米的高度使得动物不至于翻越爬入下粪口,或者动物去扯咬软管8,而25厘米*25厘米尺寸可以让四根连接漏斗缩口部分53的软管8可以接入口内,软管8尺寸控制在10~12厘米,方便四根软管8可以紧凑的塞入下粪口内,不会因为粪便的重力造成软管8脱离粪口,同时尽量减少对动物活动区2空间的占用。

优选地,所述漏斗缩口部分53与所述下层养殖区的管道下粪口6的连接方式为输送绞龙12连接,所述绞龙将该层内的漏斗缩口部分53连接。按照时针方向将漏斗5内的粪便输送到管道下粪口6。通过绞龙输送让楼层的养殖区看起来整洁,空间也更大,而且通过绞龙输送也提高了漏斗5下粪的效率,避免了粪便在漏斗缩口部分53造成堆积堵塞。

优选地,所述管道下粪口6位于所述动物活动区的隔栏3边,所述管道下粪口6穿过所述格栅板4与漏斗敞口水平面平行。将下粪口设置在隔栏3边而不是设置在动物活动区2的中心位置,两个相邻隔栏3各占一半,有效的减少了下粪口对动物活动区2空间的占用。而且绞龙输送机将粪便输送在下粪口的顶端垂直落料,也提高了落粪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粪便处理模块包括刮粪沟9、刮粪设备11和通风系统10。在楼房底层设置刮粪沟9,将整层楼的粪便集中,利用刮粪设备11将粪便收集到集污堆肥区。

优选地,所述粪便处理模块也可以是带有轮子的集粪桶。将收集到的动物粪便作为送入农田发酵区进行有机肥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