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栖息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9699发布日期:2022-05-31 05:4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栖息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栖息地系统。


背景技术:

2.蜻蜓目隶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一类不完全变态昆虫,幼虫水生,成虫陆生,成虫6足4翅,善飞翔,目前世界共记载约5000种,中国已知400余种。蜻蜓对栖息地环境因子敏感,能对湿地、陆地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响应,所以常常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蜻蜓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生物防治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蜻蜓因其形态优雅,色彩艳丽,飞行姿态优美,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3.然而,蜻蜓在城市中的绝迹已成为一种世界现象,主要原因是蜻蜓在城市中的栖息地消失了。蜻蜓幼虫生活在水里的,成虫生活在湿地周边的陆地上,城市建设导致城市中很多湿地及其周边草地、林地消失,蜻蜓栖息地被破坏了,没有适合生存繁衍的湿地和陆地环境,蜻蜓在城市中的消失在所难免。为了我们城市生态环境,为了城市居民依然能够看到漂亮的蜻蜓,为蜻蜓营造安全的栖息生境,促使蜻蜓自然生存和繁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针对由于蜻蜓栖息地被破坏,导致蜻蜓的种类减少、数量降低,尤其是城市蜻蜓消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同时满足蜻蜓幼虫和蜻蜓成虫栖息要求的栖息地系统。所述栖息地系统能够应用于城市公园、郊野公园、自然风景区等多种场所。
5.本技术具体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栖息地系统,包括湿地生境地带和陆地生境地带;
7.其中,所述湿地生境地带的形状为带条状形状,由中心向边缘依次设置有水体、水岸;
8.所述陆地生境地带包括草地带、疏林带。
9.可选的,所述湿地生境地带的宽度为5m以上;
10.所述水体和所述水岸均种植有湿地植物。
11.可选的,所述水体的流速为0.03-0.07m/s;
12.所述水体的水深为0.3-1.2m;
13.所述水体的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5-7.5mg/l,氨氮、总氮低于1.0mg/l,总磷低于0.1mg/l,cod低于15mg/l。
14.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包括底质;
15.其中,所述底质中70%-80%为碎石、碎石、鹅卵石、石块,30%-20%为砂质、泥质。
16.可选的,所述底质包含0.5%-1%的大石块;
17.其中,所述大石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3-10cm。
18.可选的,所述水岸为缓坡驳岸,坡度为5-10
°

19.所述水岸的岸线形状为自然蜿蜒型;
20.所述水岸上每隔3-15m放置直径20-100cm石块1-5个。
21.可选的,所述湿地植物至少包含有15种植物;
22.其中,从水岸到水体,根据水深由浅至深依次种植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23.所述挺水植物的盖度为20%-35%,所述浮水植物的盖度为10%-15%,所述沉水植物的盖度为20%-40%。
24.可选的,所述陆地生境地带至少包含15种植物;
25.所述草地带与所述湿地生境地带相邻。
26.可选的,所述草地带的宽度为4-8m;
27.所述草地带种植有以蜜源植物为主的乡土草本植物。
28.可选的,所述疏林带的宽度为5-20m;
29.所述疏林带的林分郁闭度为0.03-0.06。
3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栖息地系统,通过湿地生境地带和陆地生境地带的相互配合,能够满足蜻蜓幼虫和蜻蜓成虫同时栖息,为蜻蜓完成完整的生活史提供适宜空间。并且,本技术提供的栖息地系统还可为其他昆虫等提供优质栖息地,有效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栖息地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栖息地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中,1-湿地生境地带;11-水体;12-水岸;2-陆地生境地带;21-草地带;22-疏林带。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35.在本技术中,“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36.在本技术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37.在本技术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38.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3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栖息地系统,参见图1和图2,其包括湿地生境地带1和陆地生境地带2;
40.其中,所述湿地生境地带1的形状为带条状形状,由中心向边缘依次设置有水体11、水岸12;
41.所述陆地生境地带2包括草地带21、疏林带22。
42.蜻蜓完整的生活史经历水生和陆生两个阶段,稚虫在水中生活,成虫在陆地上生活、在水中产卵。本技术提供的栖息地系统中,所述湿地生境地带1可以为蜻蜓繁殖以及幼虫生长提供栖息场所,所述陆地生境地带2可以为蜻蜓成虫提供适宜的觅食、活动场所。
43.本技术提供的湿地生境地带1整体地势为四周高中间低,以便形成局部湿润,更适合蜻蜓稚虫生活和蜻蜓成虫产卵。陆地生境地带2可以为带条状、扇形,也可以根据场地自身地势选择其他形状。
44.(1)湿地生境地带1
45.在本技术提供的栖息地系统,所述湿地生境地带1中间为水体11,两边为水岸12,可以为蜻蜓成功产卵以及幼虫成长提供适宜的场所。
46.在本技术提供的栖息地系统,所述湿地生境地带1的宽度为5m以上;所述水体11和所述水岸12均种植有湿地植物。
47.优选地,所述湿地生境地带1的宽度为8-10m。
48.将所述湿地生境地带1的宽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以保证不同习性的蜻蜓在水体11或者水岸12上生存。在所述水体11和所述水岸12上种植湿地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为蜻蜓成虫产卵时提供适宜的环境。
49.由于蜻蜓对湿地生境地带1的水质、水深、流速、水生植物种类和盖度等非常敏感。因此需要保证本技术湿地生境地带1可以为蜻蜓提供适宜的水质、水深、流速和湿地植物。
50.对于湿地生境地带1中的水体11来说,所述水体11的流速为0.03-0.07m/s;且所述水体11的水深为0.3-1.2m;所述水体11的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5-7.5mg/l,氨氮、总氮低于1.0mg/l,总磷低于0.1mg/l,cod低于15mg/l。
51.具体的,cod是指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水中可氧化物质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单位为ppm或毫克/升,值越小,水质污染程度越轻。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
52.水体11的流速太高不利于蜻蜓产卵、蜻蜓卵孵化及幼虫成活,流速又太低不利于水中溶解氧及清洁水质的维持,因此控制水体11的流速为0.03-0.07m/s。
53.此外,水体11的水深太浅不利于蜻蜓幼虫躲避天敌,水深太深又不利于蜻蜓产卵以及卵的孵化,需要控制水体11的水深在0.3-1.2m之间。
54.蜻蜓幼虫生长需要清洁的水质,因此,保证水体11的水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控制水体11的水质需要满足如下水质标准:溶解氧在5-7.5mg/l之间,氨氮、总氮低于1.0mg/l,总磷低于0.1mg/l,cod低于15mg/l。
55.在本技术中,所述水体11还包括底质;其中,所述底质中70%-80%为碎石、碎石、鹅卵石、石块,30%-20%为砂质、泥质。
56.实际应用中,大颗粒的底质存在一定空隙,能为蜻蜓卵的发育及稚虫提供良好的蛰伏环境,同时多样的底质可为蜉蝣稚虫、石蝇稚虫、小型虾类、小鱼等蜻蜓食源小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因此,需要控制底质中大颗粒的底质的含量,即底质中70-80%为碎石、鹅卵石、石块,其余为砂质、泥质。
57.在本技术中,所述底质包含0.5%-1%的大石块;其中,所述大石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3-10cm。
58.露出水面的石块能够为蜻蜓幼虫提供羽化空间,并为蜻蜓成虫提供栖息、停歇空间,提供在水体11中放置适量的大石块作为底质很有必要。但大石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不宜过高,控制在3-10cm之间即可。
59.此外,在所述湿地生境地带1中,所述水岸12为缓坡驳岸,坡度为5-10
°
;所述水岸的岸线形状为自然蜿蜒型;所述水岸上每隔3-15m放置直径20-100cm石块1-5个。
60.所述水岸12的坡度即水岸12的陡缓程度,优选地,所述水岸12的坡度可以为6%、7%、8%或者9%。所述水岸12可为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合的种植面。此外,所述水岸12的岸线形状为自然蜿蜒型,营造曲折迂回的水陆交界线,以形成不同的流速的微生境,增加湿地生境地带1的异质性。
61.由于蜻蜓喜欢栖息在阳光充足的石头和树枝上,在水岸12上每隔3m-15m放置直径20-100cm石块1-5个,石块周边摆放枯树枝,便于蜻蜓成虫停歇栖息;同时多孔隙的结构为其他昆虫以及两栖类、爬行类提供优质栖息地场所,便于为蜻蜓成虫提供充足食源。
62.蜻蜓对湿地植被质量十分敏感,湿地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结构的完整性对蜻蜓的栖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控制湿地生境地带1中所述湿地植物的数量和种类。具体如下:
63.所述湿地植物至少包含有15种植物;其中,从水岸到水体,根据水深由浅至深依次种植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的盖度为20%-35%、所述浮水植物的盖度为10%-15%,所述沉水植物的盖度为20%-40%。
64.所述挺水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其常分布于0-1.5米的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这类植物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生长在水中的部分(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由于挺水植物的根或地下茎生长在泥土中,通常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茎和叶绝大部分挺立水面。
65.所述浮水植物也称浮叶植物,生于浅水中,叶浮于水面。所述浮叶植物的根一般因为缺乏氧气,所以由于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醇类物质,通过叶柄也能由叶供给氧气,叶柄与水深相适应可伸得很长,还有一些水中叶和浮叶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态的植物。
66.所述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
67.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对于蜻蜓完成其生活史有不同的作用;大部分蜻蜓产卵依赖于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同时,挺水植物是蜻蜓幼虫的重要羽化场所,是蜻蜓成虫觅食、停歇的重要场所;沉水植物为蜻蜓幼虫提供躲避空间,避免被天敌取食。不同生活型植物的作用不可相互替代,故而缺失某一植被层将大大降低蜻蜓的多样性。
68.所述挺水植物可选芦苇、香蒲、问荆、水芹、菖蒲、水葱、鸢尾等;
69.所述浮水植物可选荇菜、豆瓣菜、水鳖、眼子菜、槐叶苹、莼菜、慈姑等;
70.所述沉水植物可选狐尾藻、金鱼藻、黑藻、海菜花等。
71.具体的,所述问荆是一种独具特殊的观赏蕨类植物,侧枝柔软纤细,扁平状,孢子囊穗圆柱形,顶端钝,成熟时柄伸长;所述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是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所述水鳖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另外水鳖植株尤其是其叶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叶色翠绿,呈心型或圆
形,叶背面有凸起的蜂窝状贮气组织,水鳖花瓣为白色;所述慈姑,也称为茨菰,是泽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田里,叶子像箭头,开白花,地下有球茎,黄白色或青白色;所述狐尾藻是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植物,多年生粗壮沉水草本,根状茎发达,在水底泥中蔓延,节部生根,茎圆柱形,多分枝,水上叶互生,披针形,较强壮,鲜绿色,裂片较宽。所述海菜花是水鳖科,水车前属沉水草本植物,茎短缩,叶基生,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先端钝,基部心形或少数渐狭,叶柄长短因水深浅而异,深水湖中叶柄长可达300厘米,浅水田中柄短,花单生,种子多数,在5-10月开花结果。
72.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湿地生境地带1为条带状形状,宽度为9米,中间为水体11,两边为水岸12,从水岸12到水体11依次种植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水岸12为缓坡驳岸,坡度为6-8
°
,可提供适合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生长的种植面。水岸12的岸线形状为自然蜿蜒型,营造曲折迂回的水陆交界线,以形成不同的流速的微生境,增加湿地生境的异质性。由于蜻蜓喜欢栖息在阳光充足的石头和树枝上,在水岸12上每隔6米放置直径50-80cm石块5个,并在石块周边摆放枯树枝,便于蜻蜓成虫停歇栖息;同时多孔隙的结构为其他昆虫以及两栖类、爬行类提供优质栖息地场所,便于为蜻蜓成虫提供充足食源。
73.对于所述水体11,水中溶解氧含量为6-7mg/l,氨氮、总氮为0.5-0.8mg/l,总磷为0.05-0.06mg/l,cod为12mg/l,从而能够为蜻蜓幼虫生长需要清洁的水质。所述水体11的底质中,75%以碎石、鹅卵石、石块为底质,剩余的25%以砂质、泥质为底质。大颗粒的底质存在一定空隙,能为蜻蜓卵的发育及稚虫提供良好的蛰伏环境,同时多样的底质可为蜉蝣稚虫、石蝇稚虫、小型虾类、小鱼等蜻蜓食源小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其中,能够露出水面的大石块底质占比0.8%,且大石块露出水面高度在5-9cm之间。露出水面的石块能够为蜻蜓幼虫提供羽化空间,并为蜻蜓成虫提供栖息、停歇空间。所述水体11的水深为0.5m-1m,水深太浅不利于蜻蜓幼虫躲避天敌,水深太深不利于蜻蜓产卵以及卵的孵化。此外,水体11的流速为0.05m/s,流速太高不利于蜻蜓产卵、蜻蜓卵孵化及幼虫成活,流速太低不利于水中溶解氧及清洁水质的维持。
74.从水岸12到水体11,根据水深由浅到深种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湿地植物种类为15种,挺水植物盖度为30%、浮水植物盖度15%,沉水植物盖度为35%。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对于蜻蜓完成其生活史有不同的作用;大部分蜻蜓产卵依赖于挺水和浮水植物;同时,挺水植物是蜻蜓幼虫的重要羽化场所,是蜻蜓成虫觅食、停歇的重要场所;沉水植物为蜻蜓幼虫提供躲避空间,避免被天敌取食。不同生活型植物的作用不可相互替代,故而缺失某一植被层将大大降低蜻蜓的多样性。其中,挺水植物有芦苇、香蒲、问荆、菖蒲、水葱、鸢尾;浮水植物有豆瓣菜、水鳖、眼子菜、槐叶苹、莼菜、慈姑;沉水植物有狐尾藻、金鱼藻、海菜花等。
75.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水体11以及水岸12相结合的湿地生境地带1,能够满足蜻蜓繁殖以及幼虫生长的栖息要求;并且通过湿地植物、底质等构成的小环境,有利于避免蜻蜓幼虫躲避天敌以及蜻蜓成虫停歇栖息,更有利于蜻蜓的栖息。
76.(2)陆地生境地带2
77.在本技术提供的栖息地系统,陆地生境地带2为蜻蜓成虫提供适宜的觅食、活动场所。所述陆地生境地带2包括草地带21、疏林带22。同时,在陆地生境地带2中保留枯枝落叶,并放置倒木和石堆,以形成复杂的栖息地微生境,提高蜻蜓栖息地质量。
78.由于蜻蜓对陆生生境地带2的植物种类、林分郁闭度等非常敏感,因此需要控制陆地生境地带2中的植物种类和林分郁闭度。
79.具体的,所述陆地生境地带2至少包含15种植物;所述草地带21与所述湿地生境地带1相邻。
80.植物多样性越高,越利于等叶蝉、虻蠓和小型蝶蛾等小型昆虫生存,可以为蜻蜓成虫提供充足的食源。因此,陆地生境地带2中至少种植15种植物,以保证陆地生境地带2中植物的多样性。
81.在本技术提供的栖息地系统,所述草地带21的宽度为4-8m;所述草地带21种植有以蜜源植物为主的乡土草本植物。
82.所述蜜源植物包括二月兰、苦荬菜、天人菊、旋覆花、苜蓿、打碗花等。由于以蜜源植物为主的乡土草本植物拥有五颜六色的花朵,通过花朵鲜艳的色彩吸引蜻蜓停驻,并为蜻蜓成虫提供食源小动物,同时为蜜蜂、蝴蝶等昆虫提供栖息地,有效提升栖息地生物多样性。
83.此外,由于比起被树阴遮蔽的湿地,蜻蜓成虫更喜欢被阳光充足的湿地,因此在草地带21上不种植乔木、灌木植物,以避免遮挡水面阳光、扰蜻蜓繁殖和栖息,从而降低栖息地质量。
84.在本技术提供的栖息地系统,所述疏林带22的宽度为5-20m;所述疏林带22的林分郁闭度为0.03-0.06。
85.具体的,所述林分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它反映林分的密度和林分光能利用程度。
86.由于陆地植被林分郁闭度太高,会降低阳光的入射,影响蜻蜓体温调节、视线以及飞行,从而对蜻蜓产生不利影响,降低蜻蜓栖息地质量。而较低的林分郁闭度,可有效提高乡土蜻蜓种类和数量。因此,将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03-0.06之间。
87.通过设置疏林带22,提升植物种类,优化植物结构,增加栖息地类型,为蜻蜓提供更多样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空间,同时可以阻隔周边面源污染,保障湿地生境地带1中水体11的水质。
88.此外,所述疏林带22的植物种类可选柳、枫杨、白桦、刺槐、金银木、珍珠梅、丁香、狗牙根、紫花地丁、狗尾草等植物,能够为蜻蜓提供停驻、觅食及飞行空间。
89.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陆地生境地带2包括草地带21、疏林带22,其中草地带21与湿地生境地带22相邻。陆地生境地带植物种类有17种,高的植物多样性更利于等叶蝉、虻蠓和小型蝶蛾等小型昆虫生存,可以为蜻蜓成虫提供充足的食源。同时,在陆地生境地带保留枯枝落叶,并放置倒木和石堆,以形成复杂的栖息地微生境,提高蜻蜓栖息地质量。所述草地带21的宽度为6m,种植的乡土草本植物,有打碗花、二月兰、苦荬菜、天人菊、苜蓿、旋覆花等,通过鲜艳的色彩吸引蜻蜓停驻,并为蜻蜓成虫提供食源小动物,同时为蜜蜂、蝴蝶、七星瓢虫等昆虫提供栖息地,有效提升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由于比起被树阴遮蔽的湿地,蜻蜓更喜欢被阳光充足的湿地,因此不在草地带种植乔木、灌木植物,以遮挡水面阳光,干扰蜻蜓繁殖和栖息,降低栖息地质量。
90.所述疏林带22的宽度为10m,林分郁闭度为0.05。通过设置疏林带22,提升植物种类,优化植物结构,增加栖息地类型,为蜻蜓提供更多样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空间,同时可以
阻隔周边面源污染,保障湿地生境地带水质。陆地植被郁闭度太高,会降低阳光的入射,影响蜻蜓体温调节、视线以及飞行,从而对蜻蜓产生不利影响,降低蜻蜓栖息地质量。较低的林分郁闭度,可有效提高乡土蜻蜓种类和数量。
91.疏林带22的植物有榆树、柳树、枫杨、白桦、刺槐、金银木、珍珠梅、丁香、狗牙根、紫花地丁、狗尾草,为蜻蜓提供停驻、觅食及飞行空间。
92.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草地带21以及疏林带22相结合的陆地生境地带2,一方面能够为蜻蜓成虫提供更多样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阻隔周边面源污染,保障湿地生境地带1中水体11的水质。
93.综上所述,发明提供的栖息地系统,同时满足蜻蜓幼虫和蜻蜓成虫栖息要求,能够为蜻蜓完成完整生活史提供适宜空间。此外,蜻蜓湿地生境地带和陆地生境地带的相辅相成,一方面,陆地生境地带增加了微生境类型,为蜻蜓成虫提供更充足的食物来源,促进蜻蜓交配和产卵;另一方面陆地栖息地带发挥了植被过滤带功能,有助于拦截周边面源污染,以提升湿地栖息带水体水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