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温室桃蚜的驱避植物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30890649发布日期:2022-07-26 22:2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控温室桃蚜的驱避植物管理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控温室桃蚜的驱避植物管理方法,属于农业技术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2.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又名烟蚜,是设施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植物约有50科400多种。桃蚜主要在植物叶背面取食,导致植株落叶、枯黄、萎蔫,甚至死亡;其分泌蜜露覆盖在叶片表面使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也会引起霉污病,并严重降低产品质量。此外,桃蚜可传播100多种植物病毒,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3.当前防治桃蚜普遍使用化学防治措施,但大量多次使用杀虫剂使桃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又引起的农产品及环境的杀虫剂残留和污染问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的重视,探索环保、高效、可持续的生物防治害虫的模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必然发展方向。驱避植物可以干扰昆虫定殖行为,降低为害作物的种群密度,从而保护作物。通过合理的驱避植物管理方法,可以为天敌昆虫、授粉蜂、微生物菌剂等有益生物创造安全环境,是一种低风险、可持续的功能植物生境管理措施模式,有效实现蔬菜害虫绿色防控,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尽管田间及实验室研究表明驱避植物的提取物、精油或有机挥发物在特定剂量试验条件下对蚜虫有显著驱避作用,但未有驱避植物防控温室桃蚜的全程生产期管理方法。
4.目前,田间应用间作驱避植物降低害虫密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直接利用驱避植物防治害虫的研究多集中在烟粉虱上(carvalho et al.2017,邬亚红et al.2019),如在辣椒田以3:1间作芹菜,烟粉虱虫口减退率达86.67%(衡森et al.2017)。但许多研究仅在短期内研究了驱避植物的作用,未对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作物全生长周期的驱避效果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提供桃蚜驱避植物的生产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控温室桃蚜的驱避植物管理方法,采取该方法可有效地控制桃蚜的发生,其防控原理为种植驱避植物,在空间上降低主栽作物如辣椒、茄子等植株上桃蚜种群数量,大大减少使用生物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更加保障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
6.按照本发明的管理方法,薄荷和绿豆对辣椒在全生长期内的桃蚜均具有较优的趋避效果,香菜和芹菜对茄子在收获期内的桃蚜蚜具有较优的趋避效果。
7.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控温室桃蚜的驱避植物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在蔬菜定植前半个月内,在温室下通风口处种植驱避植物,进行常规肥水管理;种植后2个月,每15~30天进行1次疏叶、去顶等正常农事管理,保证控制驱避植物长势的同时,不影响通风口通风功能。
9.所述蔬菜为辣椒时,选择薄荷或绿豆作为驱避植物;
10.具体以株距为40~60cm将绿豆种子直播或将薄荷4叶期幼苗移栽种植。
11.所述蔬菜为茄子时,选择芹菜或香菜作为驱避植物;
12.具体以株距为40~60cm将香菜种子直播或将芹菜4叶期幼苗移栽种植;
13.进一步地,在三个月后对芹菜、香菜可再进行分批次茬割,并补种新苗,以保证对桃蚜持续的驱避效果。
14.本发明研究了驱避植物在田间生产条件下的作物全生长周期中的驱避害虫效果。通过全生产期的监测害虫发生动态,发现驱避植物种类及生长时期对茄果类蔬菜上桃蚜的驱避效果均存在影响。如图1-图3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管理方法种植绿豆和薄荷时,可以缩短桃蚜的为害活跃期及延缓桃蚜的活跃高峰期,能够显著降低辣椒全生长期的桃蚜密度,其中,生长盛期的绿豆和薄荷对桃蚜的驱避率分别达98.78%和99.56%。如图1和图3所示,按照本发明管理方法种植芹菜和香菜时,能够显著降低茄子主要采收期的桃蚜密度,生长盛期的芹菜及香菜对桃蚜的驱避率分别达28.68%和27.85%。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发明能有效降低蚜虫种群的发生率,避免蔬菜受桃蚜的严重危害。
17.2)本发明能通过种植驱避植物,减少杀虫剂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蔬菜安全生产。
18.3)本发明结合实际生产需要,选择温室内边缘区域种植驱避植物,最大程度利用了温室内空间,产生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19.4)本发明选取的驱避植物芹菜、香菜、绿豆、薄荷均为易获得的经济作物,可产生经济价值,为实现有机蔬菜驱避植物害虫防治应用模式推广减少阻碍。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不同驱避植物处理时的桃蚜发生量及危害程度。
21.图2不同驱避植物处理时的茄果类蔬菜不同采收时期的桃蚜发生情况。
22.图3为茄果类蔬菜上桃蚜累计活跃时期曲线。
23.图4为驱避植物对桃蚜个体驱避率。
24.图5为驱避植物对桃蚜种群增长抑制率。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26.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7.实施例1、防控温室桃蚜的驱避植物管理
28.针对温室中桃蚜的防控,分别应用绿豆、薄荷作为驱避植物。
29.(1)在辣椒定植前半个月,在温室下通风口处,以株距50cm将绿豆种子直播,薄荷4叶期幼苗移栽种植2行。
30.(2)两个月后每月进行1次疏叶、去顶等适当管理,保证控制驱避植物长势的同时,不影响通风口通风功能。
31.(3)采用有机蔬菜管理标准进行日常农事操作,辣椒定植17日后,开始定期调查辣椒植株上桃蚜数量,每周调查1次,每处理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株,每株按上、中、下层各随
机调查2片叶,记录桃蚜数量。
32.(4)按照主栽作物采收时期,将辣椒划分为采收前期(指作物幼苗至挂果阶段)、主要采收期(指开始采收至日产量低于采收高峰期的1/5)和采收末期(指日产量低于采收高峰期的1/5),即采收前期(3月21日-4月21日)、主要采收期(4月21日-8月18日)及生产末期(8月18日-9月2日),不同采收时期的桃蚜发生量如图2所示。
33.(5)按照驱避植物生长时期划分为幼苗期、生长盛期(指快速生长期或花期至结果期)及生长后期(指植株开始老化),即绿豆(3月21日-5月19日、5月19日-7月14日、7月14日-9月2日)、薄荷(3月21日-5月12日、5月12日-8月4日、8月4日-9月2日)。分别计算并分析了桃蚜种群密度及桃蚜驱避率,驱避率=(空白对照区桃蚜数-驱避植物处理区桃蚜数)/空白对照区桃蚜数
×
100%。不同驱避植物处理时的桃蚜发生量及危害程度如图1所示。
34.(6)将桃蚜的活跃时期分成三个时期:发生早期、主要发生期、发生晚期。以每次调查的桃蚜累积发生量占调查总量的比例为纵坐标,调查日期为横坐标作图。当调查桃蚜累积发生量达到调查总量的50%时的日期定义为种群活跃高峰期,0-25%之间的时期定义为发生早期,25-75%之间的时期定义为桃蚜主要发生期,75-100%的时期定义为发生晚期,并根据各个时期,计算各个活跃时期的桃蚜密度均值,如图3所示。
35.由图1-图3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有效的控制了桃蚜的发生密度,绿豆、薄荷处理可以缩短桃蚜的为害活跃期及延缓桃蚜的活跃高峰期,减少了药剂使用;生长盛期的绿豆和薄荷对桃蚜的驱避率分别达98.78%和99.56%。
36.实施例2、防控温室桃蚜的驱避植物管理
37.针对温室中桃蚜的防控,分别应用香菜、芹菜作为驱避植物。
38.(1)在茄子定植前半个月,在温室下通风口处,以株距50cm将香菜种子直播,芹菜4叶期幼苗移栽种植2行。
39.(2)两个月后,每月进行1次去顶管理,保证控制驱避植物长势的同时,不影响通风口通风功能;并育新苗,用于后期补种。在三个月后对芹菜、香菜可在进行分批次茬割,并补种新苗,以保证对桃蚜持续驱避效果。
40.(3)采用有机蔬菜管理标准进行日常农事操作,茄子定植17日后,开始定期调查茄子植株上桃蚜数量,每周调查1次,每处理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株,每株按上、中、下层各随机调查2片叶,记录桃蚜数量。
41.(4)按照主栽作物采收时期,将茄子划分为采收前期(指作物幼苗至挂果阶段)、主要采收期(指开始采收至日产量低于采收高峰期的1/5)和采收末期(指日产量低于采收高峰期的1/5),即采收前期(3月25日-4月25日)、主要采收期(4月25日-8月15日)及采收末期(8月15日-9月13日)。不同采收时期的桃蚜发生量如图2所示。
42.(5)按照驱避植物生长时期划分为幼苗期、生长盛期(指快速生长期或花期至结果期)及生长后期(指植株开始老化),即芹菜(3月25日-5月30日、5月30日-8月8日、8月8日-9月13日)、香菜(3月25日-5月23日、5月23日-7月18日、7月18日-9月13日)。分别计算并分析了桃蚜种群密度及桃蚜驱避率,驱避率=(空白对照区桃蚜数-驱避植物处理区桃蚜数)/空白对照区桃蚜数
×
100%。不同驱避植物处理时的桃蚜发生量及危害程度如图1所示。
43.(6)将桃蚜的活跃时期分成三个时期:发生早期、主要发生期、发生晚期。以每次调查的桃蚜累积发生量占调查总量的比例为纵坐标,调查日期为横坐标作图。当调查桃蚜累
积发生量达到调查总量的50%时的日期定义为种群活跃高峰期,0-25%之间的时期定义为发生早期,25-75%之间的时期定义为桃蚜主要发生期,75-100%的时期定义为发生晚期,并根据各个时期,计算各个活跃时期的桃蚜密度均值,如图3所示。
44.由图1-图3可以看出:芹菜和香菜处理虽未能延缓桃蚜高峰活跃时期,但其桃蚜主要发生期的密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说明功能植物可以有效降低茄子桃蚜活跃期种群密度,降低桃蚜对作物为害程度;并且芹菜及香菜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茄子主要采收期的桃蚜密度,生长盛期的芹菜及香菜对桃蚜的驱避率分别达28.68%和27.85%。
45.实施例3、驱避植物对桃蚜个体及种群增长的影响
46.采用叶碟法明确驱避植物对桃蚜个体增长的影响,选取大小状态一致的辣椒叶片以及大小状态一致的驱避植物叶片(约3.0g),设置处理组:1片辣椒叶和驱避植物叶分别放在培养皿的两边,并设置仅有1片辣椒叶的对照组,将叶片放置于塑料培养皿(d=14cm,h=2cm)内,使用湿润脱脂棉包裹叶柄保持叶片活性。将20头8日龄的无翅桃蚜于皿中间位置释放,每处理重复20次。分别于1、2h记录桃蚜所在位置及数量。桃蚜驱避率:ri=(c-p)/c*100%,p为处理组桃蚜数量,c为空白对照的桃蚜均值。
47.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对桃蚜具有一定的驱避效果(图4),并且驱避植物种类和取样时间影响驱避效果。在1小时,香菜的桃蚜驱避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df=3,χ2=698.45,p《0.001);在2小时时,驱避率略有降低。
48.采用叶碟法明确驱避植物对桃蚜种群增长的影响。选取大小状态一致的辣椒叶片以及大小状态一致的驱避植物叶片(3g),设置处理组:1片辣椒叶+驱避植物叶,并设置仅有1片辣椒叶的对照组,将叶片放置于塑料培养皿(d=14cm,h=2cm)内,使用湿润脱脂棉包裹叶柄保持叶片活性。将20头8日龄大小一致的无翅桃蚜释放于辣椒叶片,分别于释放24h、48h后计数辣椒叶片上的桃蚜数量。种群增长抑制率pdi=(p/c-c/o)/(c/o)*100%,p为处理组桃蚜数量,c为空白组桃蚜平均值,o为桃蚜初始数量。
49.叶碟法试验结果表明,四种驱避植物对桃蚜种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图5)。香菜和芹菜的桃蚜种群增长抑制率显著高于绿豆和薄荷(24h:df=3,χ2=97.928,p《0.001;48h:df=3,χ2=135.146,p《0.001),其中,芹菜在第24小时的种群增长抑制率最高为50.13。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