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学用种子储藏装置

文档序号:25480637发布日期:2021-06-15 21:3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学用种子储藏装置

本发明涉及种子保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学用种子储藏装置。



背景技术:

种子是种植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好的种子是丰产增收的基础。选好种子至关重要,选择正规的种子企业的种子,首先试种,测试在本地种子的适应性,然后才能大面积种植,抵抗种植风险,在花木繁殖过程中,保存好种子是确保来年有效播种的重要措施,需要将种子存放在干燥、通风、密闭的空间内,以保证种子不会霉变;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种子清洗晒干后放入到储藏装置内进行密封保存,因种子在储藏期间仍然会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定期将储藏装置内部的种子进行翻动、换气,防止种子发生霉变,传统的方式,多通过人工将种子进行翻动,过程费时费力且难以充分翻动储藏装置内部的种子,另外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因种子的呼吸作用,种子的有效储藏时间往往较短,无法长期保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林学用种子储藏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种子存储过程中换气不便且种子有效存储时间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林学用种子储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林学用种子储藏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分别贯穿开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内转动连接有闭合板,所述出料口的外端口固定连接有放料阀,所述罐体的上端侧壁设置有气阀,所述罐体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换气管,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贯穿连接有氮气管,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罐体的上端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末端贯穿罐体的上端侧壁并向下延伸,所述转杆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换气机构,所述转杆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推挤机构,所述氮气管的内部设置有进气机构。

优选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杆侧壁上的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的末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所述隔板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管套,所述罐体的下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套,所述第一管套与第二管套的相对侧壁分别与转环的上下端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罐体的下端侧壁贯穿开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内设置有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推挤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转杆侧壁上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伸缩杆,多个所述伸缩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伸缩杆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环与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氮气管内侧壁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末端从氮气管的末端伸出并固定连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换气管的侧壁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换气管的内部通过通气口与罐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通气口内部的过滤层采用活性炭颗粒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推板的形状呈弧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隔板侧壁呈漏斗形设置,且所述隔板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气孔。

优选的,所述罐体与隔板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通过罐体、伺服电机、转杆、螺旋叶片、换气管、转环之间的配合使用,在种子储藏期间,当需要对罐体内部的种子进行换气时,启动伺服电机,并将气阀以及换气管上的阀门打开,伺服电机的转动使转杆在罐体的内部转动,螺旋叶片随转杆同步转动,可不断对罐体内部的种子进行向上翻动,配合转杆侧壁上转环的转动,使外界空气不断吸入到罐体中,并向上输送,空气充分穿过种子与种子之间,实现对种子的充分换气过程,无需人工翻动,省时省力、效率高,避免种子储藏过程中发生霉变;

通过推挤机构与进气机构之间的配合使用,在种子储藏过程中,通过氮气管向罐体内部充入氮气,可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有效延长种子的储藏时间,当需要换气时,转杆的转动,使得转杆上的推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扩展,可对挡板进行推挤,通过挡板自动将氮气管的端口闭合,防止在换气过程中氮气通过氮气管大量流失,当换气完成中,转杆停止转动,第一弹簧自动收缩,使得推板取消了对挡板的推挤,氮气管的端口再次自动打开,进而重新向罐体内充入氮气,无需人为控制氮气管的进气,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推挤机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环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a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b部分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c部分放大图。

图中标号:1罐体、2进料口、3闭合板、4出料口、5放料阀、6气阀、7隔板、8换气管、9氮气管、10过滤层、11中心孔、12第一管套、13第二管套、14伺服电机、15转杆、16螺旋叶片、17连接杆、18转环、19扇叶、20固定环、21伸缩杆、22推板、23第一弹簧、24连接环、25第二弹簧、2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林学用种子储藏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侧壁上分别贯穿开设有进料口2与出料口4,进料口2内转动连接有闭合板3,出料口4的外端口固定连接有放料阀5,通过打开闭合板3可向罐体1内添加种子,通过打开放料阀5,可将罐体1内的种子从出料口4放出;

罐体1的上端侧壁设置有气阀6,气阀6的设置用于换气时,罐体1内气体的排出,罐体1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换气管8,罐体1的侧壁上贯穿连接有氮气管9,通过外界氮源向罐体1内供氮气,可抑制罐体1内种子的呼吸作用,有效延长种子的储藏时间,罐体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7,罐体1与隔板7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避免腐蚀生锈,隔板7侧壁呈漏斗形设置,便于下料,且隔板7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气孔,隔板7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中心孔11,罐体1的上端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4,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5,转杆15的末端贯穿罐体1的上端侧壁并向下延伸,转杆15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16,螺旋叶片16正转时,可将种子向上翻动,反转时可将种子向下推挤出料;

隔板7的下方设置有换气机构,换气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杆15侧壁上的多个连接杆17,多个连接杆17的末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转环18,转环18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19,隔板7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管套12,罐体1的下端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管套13,第一管套12与第二管套13的相对侧壁分别与转环18的上下端侧壁紧密贴合,罐体1的下端侧壁贯穿开设有通气口,通气口内设置有过滤层10,换气管8的侧壁上设置有阀门,换气管8的内部通过通气口与罐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通气口内部的过滤层10采用活性炭颗粒制成,过滤层10的设置,在换气过程中,可将空气中的水分及灰尘等颗粒杂质进行有效吸收,避免罐体1内部潮湿而引起种子霉变;

转杆15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推挤机构,推挤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转杆15侧壁上的固定环20,固定环2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伸缩杆21,多个伸缩杆21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22,伸缩杆21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3,第一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环20与推板2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3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推板22的形状呈弧形设置;

氮气管9的内部设置有进气机构,进气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氮气管9内侧壁上的连接环24,连接环2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5,第二弹簧25的末端从氮气管9的末端伸出并固定连接有挡板26。

工作原理:使用时,种子通过进料口2加入到罐体1内部进行存储,通过氮气管9的设置,可向罐体1内部冲入氮气,可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延长种子的储藏时间,期间当需要换气时,启动伺服电机14,使转杆15转动,打开换气管8上的阀门,转杆15在转动时,使得转杆15上的转环18进行转动,通过转环18上的多个扇叶19的设置,可将空气由换气管8向罐体1内部吸入,通过过滤层10可过滤掉空气中的水分及颗粒杂质,吸入到罐体1内部的空气自下而上通过隔板7并向上流动,且配合转杆15侧壁上的螺旋叶片16的转动,可将罐体1内部储藏的种子,不断向上循环翻动,进而可使种子与种子之间充分换气,通过打开气阀6,可排出换出的气体,而在换气过程中,转杆15的转动,使得固定环20侧壁上的第一弹簧23及推板2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扩展,使得推板22推挤挡板26对第二弹簧25进行压缩,将氮气管9的端口封闭,使得氮气管9自动停止进气,避免氮气在换气过程中大量流失,当换气完成后,关闭伺服电机14,转杆15停止转动,第一弹簧23收缩,推板22取消了对挡板26的推挤,氮气管9的端口自动打开,进而重新向罐体1内部充入氮气来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