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荞麦的嫁接方法

文档序号:24873355发布日期:2021-04-30 12:4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荞麦的嫁接方法

本发明涉及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荞麦的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荞麦(学名: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别名:甜荞、乌麦、三角麦等,一年生草本,同何首乌,大黄等同属廖科植物,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特色杂粮,有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功能性食品。荞麦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国家也有分布。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荞麦栽培种。随着对荞麦营养、药用成分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荞麦食品越来越青睐,荞麦食品在出口创汇中供不应求。但长期以来荞麦结实率低,败育率高,产量低而不稳,急需对荞麦生理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加快种质繁育,培育优良品种。同时,在荞麦生产中,连作障碍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荞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嫁接是研究和克服上述问题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关于嫁接技术在园艺等相关作物上研究较多,但荞麦上尚属空白,且荞麦蓼科,富含的次生代谢产物极大地影响其嫁接过程,对嫁接前处理,嫁接及伤口愈合过程中对嫁接技术、环境条件与管理措施要求较高,且成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开创了一种新的荞麦系统嫁接方法,保证了荞麦的嫁接成活率,促进了荞麦成苗和产量形成。

提高了成活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荞麦的嫁接方法,包括:

1)浸种催芽:

荞麦种子采用杀菌剂浸种,清水洗净后清水浸种,得到经浸种催芽处理的荞麦种子;

2)播种育苗:

所述经浸种催芽处理的荞麦种子播种,覆土,浇水;当幼苗长至子叶期进行第一次间苗;

3)嫁接:

取长至3叶1心荞麦幼苗作为砧木和接穗,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

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包括:砧木处理过程和接穗处理过程;

所述砧木处理过程包括:将所述砧木保留1对子叶及1真叶;

所述接穗处理过程包括:将所述接穗保留1真叶;

4)嫁接后管理。

优选的,所述清水洗净操作为用去离子水清洗2-3次。

优选的,所述杀菌剂为甲基托布津。

优选的,所述荞麦种子为饱满、无杂质、无病虫害的荞麦种子。

优选的,所述杀菌剂浸种浸种时间为1h。

优选的,所述杀菌剂为1wt%甲基托布津。

优选的,所述清水浸种浸种时间为6h。

优选的,采用穴播或条播播种所述经催芽处理的荞麦种子。

优选的,播种于育苗床或育苗盆中。

优选的,所述覆土过程为覆土0.8~1.2cm。

优选的,所述浇水过程为浇透水,土壤田间持水量达70%-80%。

优选的,所述浇透水的标准为育苗床或育苗盆底部漏水,土壤田间持水量达70%-80%。

优选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第一次间苗时施用一次防病菌药物。

优选的,所述施用防病菌药物过程施用方法为喷施。

优选的,所述防病菌药物为氟菌·霜霉威。

间苗处理除了第一次间苗时喷施一次防病菌药物外有无其他要求,间苗总次数1-2次,确保种植密度,去弱苗,留壮苗。

优选的,所述荞麦幼苗为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

优选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保证白天温度20~35℃,夜间温度15~2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嫁接方法,所述砧木处理具体包括:将所述砧木保留1对子叶及1真叶,于真叶叶腋上方2~3cm处水平横切于髓心竖切1.5~2cm。

优选的,所述接穗处理具体包括:将所述接穗保留1真叶,于真叶叶腋下方2~2.5cm处水平横切,于真叶叶腋下方0.5~1cm处双面斜切,使所述接穗切面呈双楔形。

优选的,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嫁接:

取长至3叶1心荞麦幼苗作为砧木和接穗

将所述砧木保留1对子叶及1真叶,于真叶叶腋上方2~3cm处水平横切于髓心竖切1.5~2cm,得到处理后的砧木;

将所述接穗保留1真叶,于真叶叶腋下方2~2.5cm处水平横切,于真叶叶腋下方0.5~1cm处双面斜切,使所述接穗切面呈双楔形,得到处理后的接穗;

将所述处理后的接穗插入所述处理后的砧木切口;

使用嫁接膜缠绕固定。

优选的,所述髓心竖切位置处于所述砧木茎中部。

优选的,所述砧木与所述接穗切口平整。

优选的,所述嫁接后管理过程包括:保证环境湿度85%~95%;环境温度20~30℃。

优选的,所述嫁接后管理过程包括:避光处理3~6天。

优选的,所述嫁接后管理过程包括:于所述育苗床搭建拱形薄膜并覆盖遮阳网,或将所述育苗盆置于人工气候室。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

目前国内外针对嫁接技术的研究不足百年,嫁接技术不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重要的农艺技术,基于嫁接技术的独特优点,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学、农学、林学等领域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育种学等植物生理生化机制研究中,此技术不仅有助于挖掘与拓展植物相关研究,并能指导植物的改良和生产。但经检索,未见关于荞麦嫁接的方法报道。本发明首次提供了一种荞麦的嫁接方法,成活率高,达到94.20%。

本发明预先采用杀菌剂消毒处理荞麦种子,防止细菌感染荞麦种子,再用去离子水清洗2-3次,清水浸种催芽,成本低,且方法简单、操作容易。

本发明播种育苗过程中,当幼苗长至子叶期进行第一次间苗,为荞麦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及细菌的感染。第一次间苗时施用一次防病菌药物进一步为荞麦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及细菌的感染。

本发明嫁接过程取长至3叶1心(三叶期)荞麦幼苗作为砧木和接穗,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比采用子叶期及三叶期后髓空心后荞麦幼苗作为砧木操作更容易,易于掌握,效率提高。本发明嫁接过程砧木保留1对子叶及1真叶,将所述接穗保留1真叶,这样能极大保证砧木和接穗的髓部均处于真空的临界前,砧木生长时间足够长以保证更多的养分提供能力,同时接穗1片真叶处于生长旺盛阶段,两者结合保证了砧木和接穗的结合效果好,有效提高成活率。

本发明嫁接后管理过程,避光透气、保持空气湿度与温度,降低环境对嫁接苗的影响,提高成活率。

本发明通过探索建立荞麦嫁接体系,有助于挖掘与拓展植物生理生化机制等相关研究,并指导植物的改良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嫁接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嫁接后的荞麦情况图;

图3为实施例1嫁接苗移栽后进入始花期的情况图;

图4为实施例1嫁接苗移栽生长情况图i;

图5为实施例1嫁接苗移栽生长情况图ii。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荞麦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浸种催芽:

挑选饱满、无杂质、无病虫害的荞麦种子,将其置于0.1wt%甲基托布津浸种1h,清水洗净(去离子水清洗2-3次)后清水浸种6h,得到经浸种催芽处理的荞麦种子;

2)播种育苗:

所述经浸种催芽处理的荞麦种子采用穴播播种,播种于育苗床中,播种后覆土1cm左右,浇透水,保证白天温度20~35℃,夜间温度15~25;当幼苗长至子叶期进行第一次间苗,并喷施一次拜尔银法利氟菌·霜霉威(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800-900ml/hm2兑水600-680kg/hm2);

3)嫁接:

取长至3叶1心荞麦幼苗作为砧木和接穗时,

砧木处理:将所述砧木保留1对子叶及1真叶,于真叶叶腋上方2~3cm处水平横切,于髓心竖切1.5~2cm,所述髓心竖切位置处于所述砧木茎中部,得到处理后的砧木;

接穗处理:将所述接穗保留1真叶,于真叶叶腋下方2~2.5cm处水平横切,于真叶叶腋下方0.5~1cm处双面斜切,使所述接穗切面呈双楔形,得到处理后的接穗;

将所述处理后的接穗插入所述处理后的砧木切口;

使用嫁接膜缠绕固定,得到嫁接苗;

4)嫁接后管理:

于所述育苗床搭建拱形薄膜并覆盖遮阳网,从光照、温度、湿度和密度四个方面进行管理;

①光照管理:嫁接后采用遮阳网避光处理3~6天,避光处理后透光炼苗;

②温度管理:嫁接后保证环境温度20~30℃;

③湿度管理:嫁接后均保证环境湿度85%~95%;

④密度管理:种植时行距控制在25-35cm,穴距控制30-35cm,按行种植以确保后期通风透气。,所述嫁接苗缓苗期后通风炼苗进入苗期正常管理;

其中,

所述步骤2)中,所述浇透水的标准为育苗床底部漏水,土壤田间持水量达70%-80%;

所述步骤3)嫁接过程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横切、竖切和斜切前所用工具消毒;

所述步骤3)中,所述砧木处理过程,于真叶叶腋上方小于1.5cm处水平横切时不影响成活率,但砧穗结合处易产生气生根,于真叶叶腋上方大于3cm处水平横切时砧穗结合处易脱水,影响成活率;于髓心竖切切口过短会导致砧穗结合面变小不利愈合,切口过长易导致脱水;

所述步骤3)中,所述砧木处理和接穗处理中,接穗切口长度不可超过砧木竖切长度,避免接穗脱水,确保砧木与接穗切口平整;

所述使用嫁接膜缠绕固定过程,嫁接膜紧实不松动不掉落,以保证砧木和接穗的切口愈合,防止砧木和接穗切口水分散失;

所述步骤4)中,苗期正常管理包括: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水,确保土壤田间持水量达70wt%-80wt%、除萌(检查嫁接的穗条是否抽芽,死亡的要及时进行补接;如发现有萌芽条要及时除去,利于接穗的抽梢及生长)、防止病虫害(拔出病株,喷洒驱虫液进行防治)。

图1为本发明嫁接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2为嫁接后的荞麦情况图;

经移栽后管理后的嫁接苗移栽,图3为嫁接苗移栽后进入始花期的情况图;图4为嫁接苗移栽生长情况图i(籽粒形成期);图5为嫁接苗移栽生长情况图ii(籽粒灌浆)。

效果例:

对照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砧木处理和接穗处理过程留叶情况不同。

统计嫁接后14天内嫁接苗成活率,每个处理方式嫁接植株为50株,3次重复,共计150株。

结果见表1嫁接后成活率

表1

s:接穗

r:砧木

0:不留叶

1:留1片真叶

2:留1对子叶

3:留1对子叶及1片真叶

由表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嫁接成活率≥98.0%,常规插接法的14天成活率可以达到94.2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所述步骤2)中,所述浇透水的标准为育苗床底部漏水;

所述步骤3)中,播种育苗过程中,所述经浸种催芽处理的荞麦种子采用条播播种,播种于育苗盆中;所述步骤4)嫁接后管理过程中,育苗盆置于人工气候室,从光照、温度、湿度和密度四个方面进行管理;

①光照管理:嫁接后采用避光处理3~6天,避光处理后透光炼苗。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