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607377发布日期:2021-06-25 14:07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土地生态化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多个沿黄土石山区的山体裸露、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林木覆盖率18.5%。大部分路段黄土、砂石裸露、砂岩、砂砾、风化石在同一个断面出现。坡度大都在30
°
以上,有些地方坡度达45
°
以上。坡面表层10厘米左右砂石长年风化,质地松软,易被侵蚀,易发生水土流失,但表土层下方砂石坚硬,不易破碎和打穿,坡面人工治理措施难度相当大。
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人工治理方法无法进行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的生态空间的综合治理,而现有技术并无其他相关的治理方法。
4.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坡面地质地貌复杂,缓坡、陡坡在同一地段不同位置出现,给立地条件划分和造林植物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给机械造林增加了难度,给人工挖坑、垒坑、浇水、抚育管护等都增加了难度。
5.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对不同的地质地貌的坡面在整地环节上进行了分类处理,属于黄土母质坡面的直接挖坑挖穴;属于风化碎砂石坡面的通过垒石坑处理;属于整坡大石块较多坡面的通过电钻或钢钎碎石后再垒石坑处理。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地貌的坡面都能进行整地,最后通过客土上山都能栽上树。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方法。
7.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方法,所述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包括:
8.步骤一,选择抗逆树种,配置造林优化模式,并选取优质壮苗;
9.步骤二,对选取的优质壮苗进行根系保护处理,并采用植苗造林进行苗木的栽植;
10.步骤三,通过补植、培修树盘、除草、修枝除萌、病虫害防治、浇水及其他手段进行幼林抚育与管护。
11.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选择抗逆树种包括:
12.根据沿黄土石山区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和造林经验,结合各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逆性强且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造林树种;
13.所述造林树种包括:油松、侧柏常绿针叶树种或火炬、紫穗槐、黄刺玫、沙棘及其他小乔木灌木树种或狗芽根、草木樨、沙打旺及其耐旱草本植物。
14.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造林优化模式包括:
15.油松搭配火炬、紫穗槐、黄刺玫、沙棘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或者,侧柏搭配火炬、
紫穗槐、黄刺玫、沙棘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16.进一步,所述选取优质壮苗为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冠幅完整、无多头现象、苗龄5

6年生、轮层4层、苗高150cm以上、冠幅完整、无病虫害的苗木。
17.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对选取的优质壮苗进行根系保护处理包括:
18.起苗前对苗圃地进行灌水,起苗时保证主要根系完整;运输时保证油松、侧柏的容器苗袋完整,并用篷布遮盖。
19.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采用植苗造林进行苗木的栽植包括:
20.(1)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或其他方式进行抗旱整地,并进行垒石坑、换土;
21.(2)对火炬或其他裸根苗栽植前使用拌有ggr6+1

高锰酸钾+6

磷酸二氢钾的泥浆处理苗木根系,并依次进行植苗、覆土、灌水以及覆膜。
22.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垒石坑、换土包括:
23.首先,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将裸露的石块用钢钎翘起或就地移开或割开分块,在移开的空地位置一面靠坡,其它三面用石头砌起垒一个大小规格80cm
ꢀ×
80cm
×
50cm的石坑,砌石高度因地形而定;
24.其次,令石坑呈品字形错开排列在山坡上,客土上山向坑内填土,将坡地上挖出的表土与客土要求混合回填;
25.同时,若为大量石质坡地则可通过电钻或钢钎打坑的办法进行垒坑、换土。
26.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植苗、覆土、灌水以及覆膜包括:
27.首先,在整好的坑底回填熟土,划破营养袋底部,并保持苗木根团不散,将容器苗栽于坑中;
28.其次,待回填土达容器袋上方2

3cm时浇水,待水充分渗透下沉后,再回填土踩实,留20

30cm深的坑;
29.最后,基于坑的大小确定地膜规格,基于确定的地膜规格进行地膜覆盖;所述地膜略大于坑面。
30.进一步,所述进行地膜覆盖包括:
31.将农用地膜制成40

80cm的方块状,沿任一边的中点向中心开缝,中心打孔,树木栽植后,绕树干展开铺平同,令中心孔沿与树皮留有1

2cm间隙,把缝对齐后用土覆压,地膜四周垒土或石压实,得到四周高、树根部低的漏斗型树盘。
32.进一步,所述植苗造林还包括:
33.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植苗造林,基于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的原则进行雨季垒坑栽植造林。
34.进一步,所述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还包括:于不同坡面选用不同造林方法;
35.具体包括:
36.(1)当坡面小于30度,采用乔灌草结合进行坡面绿化,适宜选择的乔木、光幕、草本地被树种;所述乔木可选择:油松、侧柏、臭椿、刺槐;所述灌木可选择:紫穗槐、柠条、花棒、踏郎、沙棘、荆条、黄刺玫;所述草本地被可选择:沙打旺、草木犀、黑麦草、狗牙根、胡枝子;
37.(2)当坡面在30度到45度之间,采用灌木和草本地被结合进行坡面绿化;所述灌木可选择灌木:紫穗槐、柠条、花棒、踏郎、沙棘、荆条、黄刺玫;所述草本地被可选择草本地被:沙打旺、草木犀、黑麦草、狗牙根、胡枝子;
38.(3)当坡面在45度到60度之间的陡坡,采用草本喷播方式地被绿化;
39.所述草本地被可选择:沙打旺、草木犀、黑麦草、狗牙根、胡枝子。
40.进一步,所述喷播方法包括:
41.1)进行坡面处理:平整坡面,在喷播前将坡面前挖蜂状浅坑挖平行槽沟,槽沟深3

5cm,行距不超过20cm;
42.2)将其它材料加入喷播机,均匀搅拌15

20分钟,针对不同的喷播场地采用不同的喷播方法;
43.3)喷播后,根据坡面结构、坡度、坡长及其他情况数据,分别选用不同规格的无纺布进行坡面覆盖;根据气候条件和边坡土壤情况,对草坪进行养护管理。
44.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针对不同的喷播场地采用不同的喷播方法包括:
45.对斜坡喷播:
46.从坡顶顺坡面往下依次喷播;喷抢以正对上坡左右偏45
°‑
60
°
范围以全扇面或半扇面喷播;使用喷枪头令喷射液抛物线不同耐灵活掌握着陆在喷射液抛物线的最高点后1

3m范围内,进行喷播液的均匀喷播;
47.对上坡面喷播:
48.当上坡面为短坡面时:在离边坡线外1.5

3m外沿线移动喷播机,先喷上坡,依次向下,半扇而喷播;
49.当上坡面为长坡面时:按实际坡长、输液管服务半径分段按照由上往下扇面喷播;
50.对下坡面喷播:
51.喷播机放置于坡顶边线内侧2

3m处,从上向下喷播。
52.进一步,所述草坪养护管理包括:
53.根据土壤湿度,用浇水车对草坪施行施水;定期对草坪施肥,施肥次数至少五次;必要时喷洒除菌剂和杀虫剂;定期除去杂草并剪草1

2次。
54.进一步,所述喷播还包括:喷播植草灌木配比如下:
55.黑麦草为16克/m2、狗牙根为12克/m2、胡枝子为6克/m2、多花木兰为4克/m2、紫穗槐为6克/m2、紫花苜蓿为8克/m2。
56.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能够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的沿黄土石山区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恢复该区坡面植被,令边坡稳定成型并实现护坡固坡,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美化。
57.本发明具体的试验效果如下表1所示。
58.表1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比较表
[0059][0060]
附图说明
[006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6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方法流程图。
[006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旱整地示意图。
[0064]
图2中:(1)原始陡石坡;(2)碎石叠坑,通过布点打眼装药、启爆清理现场等步骤后,用碎石叠成长宽高不小于60cm的石坑;(3)客土回填;(4) 栽植,使用带母土或营养袋栽
植苗木,并在外围用水泥砌筑积雨槽来保水;(5) 浇水覆膜。
[0065]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坡面小于30
°
绿化效果图。
[0066]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坡面在30
°
与45
°
之间绿化效果图。
[0067]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坡面在45
°
与65
°
之间绿化效果图。
[0068]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沿黄土石山区困难立地造林小班区划图。
[0069]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成活率调查统计表的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71]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0072]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3]
s101,选择抗逆树种,配置造林优化模式,并选取优质壮苗;
[0074]
s102,对选取的优质壮苗进行根系保护处理,并采用植苗造林进行苗木的栽植;
[0075]
s103,通过补植、培修树盘、除草、修枝除萌、病虫害防治、浇水及其他手段进行幼林抚育与管护。
[0076]
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选择抗逆树种包括:
[0077]
根据沿黄土石山区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和造林经验,结合各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抗逆性强且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造林树种;
[0078]
所述造林树种包括:油松、侧柏常绿针叶树种或火炬、紫穗槐、黄刺玫、沙棘及其他小乔木灌木树种或狗芽根、草木樨、沙打旺及其耐旱草本植物。
[0079]
步骤s10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造林优化模式包括:
[0080]
油松搭配火炬、紫穗槐、黄刺玫、沙棘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0081]
或者,侧柏搭配火炬、紫穗槐、黄刺玫、沙棘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008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选取优质壮苗为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冠幅完整、无多头现象、苗龄5

6年生、轮层4层、苗高150cm以上、冠幅完整、无病虫害的苗木。
[0083]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选取的优质壮苗进行根系保护处理包括:
[0084]
起苗前对苗圃地进行灌水,起苗时保证主要根系完整;运输时保证油松、侧柏的容器苗袋完整,并用篷布遮盖。
[0085]
步骤s10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植苗造林进行苗木的栽植包括:
[0086]
(1)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或其他方式进行抗旱整地,并进行垒石坑、换土;
[0087]
(2)对火炬或其他裸根苗栽植前使用拌有ggr6+1

高锰酸钾+6

磷酸二氢钾的泥浆处理苗木根系,并依次进行植苗、覆土、灌水以及覆膜。
[0088]
步骤(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垒石坑、换土包括:
[0089]
首先,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将裸露的石块用钢钎翘起或就地移开或割开分块,在移开的空地位置一面靠坡,其它三面用石头砌起垒一个大小规格80cm
ꢀ×
80cm
×
50cm的石
坑,砌石高度因地形而定;
[0090]
其次,令石坑呈品字形错开排列在山坡上,客土上山向坑内填土,将坡地上挖出的表土与客土要求混合回填;
[0091]
同时,若为大量石质坡地则可通过电钻或钢钎打坑的办法进行垒坑、换土。
[0092]
步骤(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苗、覆土、灌水以及覆膜包括:
[0093]
首先,在整好的坑底回填熟土,划破营养袋底部,并保持苗木根团不散,将容器苗栽于坑中;
[0094]
其次,待回填土达容器袋上方2

3cm时浇水,待水充分渗透下沉后,再回填土踩实,留20

30cm深的坑;
[0095]
最后,基于坑的大小确定地膜规格,基于确定的地膜规格进行地膜覆盖;所述地膜略大于坑面。
[009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地膜覆盖包括:
[0097]
将农用地膜制成40

80cm的方块状,沿任一边的中点向中心开缝,中心打孔,树木栽植后,绕树干展开铺平同,令中心孔沿与树皮留有1

2cm间隙,把缝对齐后用土覆压,地膜四周垒土或石压实,得到四周高、树根部低的漏斗型树盘。
[009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苗造林还包括:
[0099]
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植苗造林,基于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的原则进行雨季垒坑栽植造林。
[010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还包括:于不同坡面选用不同造林方法;
[0101]
具体包括:
[0102]
当坡面小于30度,采用乔灌草结合进行坡面绿化,适宜选择的乔木、光幕、草本地被树种;所述乔木可选择:油松、侧柏、臭椿、刺槐;所述灌木可选择:紫穗槐、柠条、花棒、踏郎、沙棘、荆条、黄刺玫;所述草本地被可选择:沙打旺、草木犀、黑麦草、狗牙根、胡枝子;
[0103]
当坡面在30度到45度之间,采用灌木和草本地被结合进行坡面绿化;所述灌木可选择灌木:紫穗槐、柠条、花棒、踏郎、沙棘、荆条、黄刺玫;所述草本地被可选择草本地被:沙打旺、草木犀、黑麦草、狗牙根、胡枝子;
[0104]
当坡面在45度到60度之间的陡坡,采用草本喷播方式地被绿化;
[0105]
所述草本地被可选择:沙打旺、草木犀、黑麦草、狗牙根、胡枝子。
[010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喷播方法包括:
[0107]
1)进行坡面处理:平整坡面,在喷播前将坡面前挖蜂状浅坑挖平行槽沟,槽沟深3

5cm,行距不超过20cm;
[0108]
2)将其它材料加入喷播机,均匀搅拌15

20分钟,针对不同的喷播场地采用不同的喷播方法;
[0109]
3)喷播后,根据坡面结构、坡度、坡长及其他情况数据,分别选用不同规格的无纺布进行坡面覆盖;根据气候条件和边坡土壤情况,对草坪进行养护管理。
[0110]
步骤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对不同的喷播场地采用不同的喷播方法包括:
[0111]
对斜坡喷播:
[0112]
从坡顶顺坡面往下依次喷播;喷抢以正对上坡左右偏45
°‑
60
°
范围以全扇面或半
扇面喷播;使用喷枪头令喷射液抛物线不同耐灵活掌握着陆在喷射液抛物线的最高点后1

3m范围内,进行喷播液的均匀喷播;
[0113]
对上坡面喷播:
[0114]
当上坡面为短坡面时:在离边坡线外1.5

3m外沿线移动喷播机,先喷上坡,依次向下,半扇而喷播;
[0115]
当上坡面为长坡面时:按实际坡长、输液管服务半径分段按照由上往下扇面喷播;
[0116]
对下坡面喷播:
[0117]
喷播机放置于坡顶边线内侧2

3m处,从上向下喷播。
[011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草坪养护管理包括:
[0119]
根据土壤湿度,用浇水车对草坪施行施水;定期对草坪施肥,施肥次数至少五次;必要时喷洒除菌剂和杀虫剂;定期除去杂草并剪草1

2次。
[01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喷播还包括:喷播植草灌木配比如下:
[0121]
黑麦草为16克/m2、狗牙根为12克/m2、胡枝子为6克/m2、多花木兰为4克/m2、紫穗槐为6克/m2、紫花苜蓿为8克/m2。
[01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描述。
[0123]
实施例1:
[0124]
1基本情况
[0125]
黄河流经陕西省榆林市389.69公里,南北走向,北起府谷墙头镇,南至清涧县双河庙乡,以西岸线15公里为基准,以乡镇为单位,共涉及府谷、神木、佳县、米脂、绥德、吴堡、清涧7县58个乡镇和办事处,1100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7486.2平方公里。
[0126]
1.1地质地貌
[0127]
该区域山体裸露、土壤瘠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林木覆盖率18.5%。大部分路段黄土、砂石裸露、砂岩、砂砾、风化石在同一个断面出现。坡度大都在 30
°
以上,有些地方坡度达45
°
以上。坡面表层10厘米左右砂石长年风化,质地松软,易被侵蚀,易发生水土流失,但表土层下方砂石坚硬,不易破碎和打穿,坡面人工治理措施难度相当大。
[0128]
1.2植被特征
[0129]
该区域是沿黄土石山区,境内干旱少雨、地广人稀、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植被稀疏,乔木树种有柳树、榆树、桑树、枣树等,灌木草本有零星的小叶锦鸡儿、冰草、臭蒿、早熟禾、狗尾草、针茅、长芒草等,坡面植被总体看如干旱草原,植被盖度低,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
[0130]
1.3气候条件
[0131]
榆林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好,年湿润指数为0.45。历年年平均降水量358.1毫米,大多数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905 毫米,年平均气温为8.8℃,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极端最低气温为

32.7℃,≥10℃的积温3217.6℃,年总辐射量145.3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666.6小时,无霜期155天。
[0132]
2社会经济条件
[0133]
2019年陕西省榆林市gdp总量为4136.28亿,其中府谷、神木、佳县、绥德、吴堡、清涧6县(市)2259.16亿元,占全市的54.62%、除神木市、府谷县外,其余县均为吕梁山片区(榆林)的核心区,属于生态和经济发展的脆弱区域。
[0134]
2.1资源禀赋
[0135]
黄河本身水资源极为丰富,对破解全市全市水资源瓶颈制约具有深远的意义。神木、府谷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吴堡、佳县探明有煤、煤气层、盐岩、浊氟石、磷矿等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黄河二碛、太极湾等自然景观,还有文化旅游景点30余处,发展潜力巨大。
[0136]
2.2农业基础
[0137]
农业资源相对丰富,海红果、桑树、山地苹果等林果产业独具特色,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市95%以上。养殖业初具规模,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区内有上百家加工企业,对发展特色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0138]
2.3基础设施
[0139]
榆林市境内全长413公里的沿黄公路基本建成,正在改造升级,为加快沿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0140]
3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生态空间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0141]
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沿黄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特色农副产品及加工业独具特色,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打造沿黄特色产业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
[0142]
4.综合治理技术
[0143]
4.1抗逆树种选择技术
[0144]
根据沿黄土石山区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和造林经验,结合各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按照“适地适树”和“抗逆性强”的原则以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选择造林树种。经调研筛选,项目区主要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油松、侧柏常绿针叶树种和抗旱易成活且能产生景观效应的火炬、紫穗槐、黄刺玫、沙棘等小乔木灌木树种,草本可先择狗芽根、草木樨、沙打旺等耐旱植物。
[0145]
4.2造林优化模式配置技术
[0146]
根据项目区实际,结合成果技术和沿黄土地石山区造林实践经验,选择最佳技术模式,项目拟采用两种造林模式。
[0147]
(1)“油松
×
火炬(紫穗槐、黄刺玫、沙棘、枣树)”[0148]
(2)“侧柏
×
火炬(紫穗槐、黄刺玫、沙棘、枣树)”[0149]
4.3抗旱造林综合技术
[0150]
(1)优质壮苗
[0151]
本发明所选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优先采用当地繁育的优质油松、侧柏、紫穗槐等苗木,火炬可进行调运,苗木质量要达到国家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ⅰ级苗木标准,且“两证一签”手续齐全。所栽针叶树苗木全部使用容器大苗,苗木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冠幅完整,无多头现象,苗龄5—6年生,轮层4层以上。主选苗木规格苗高150cm以上,冠幅完整,无病虫害。具体苗木规格见下表:
[0152]
主要树种苗木标准表
[0153][0154]
(2)根系保护处理
[0155]
苗木根系质量的好坏,对造林成活率有很大的关系,要重视苗木根系的保护,一是要做好起苗、运苗、栽植各个环节根系的保护。起苗前对苗圃地进行灌水,起苗时保证主要根系完整;运输时油松、侧柏的容器苗要保证容器袋完整,并用篷布遮盖,防止风吹日晒;运到栽植地后立即进行栽植。做到随挖、随处理根系、随栽植,当天栽植不完的立即假植。二是对火炬等裸根苗栽植前使用拌有ggr6+1

高锰酸钾+6

磷酸二氢钾的泥浆处理苗木根系,促进苗木生根。
[0156]
(3)抗旱整地
[0157]
整地是提高抗旱造林的有效技术,土石山区坡陡砂多土少,立地困难,可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方式进行整地,但主要整地方法是垒石整地,即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将裸露的石块用钢钎翘起或就地移开或割开分块,在移开的空地位置一面靠坡,其它三面再用石头砌起垒一个石坑,砌石高度因地形而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石坑大小规格80cm
×
80cm
×
50cm为宜,石坑最好呈“品”字形错开排列在山坡上,然后客土上山向坑内填土,将坡地上挖出的表土与客土要求混合回填,再进行栽植。大量石质坡地可通过电钻或钢钎打坑的办法实施。
[0158]
(4)栽植技术及要点
[0159]
造林方式全部采用植苗造林方式。植苗造林工艺流程为:预整地

垒坑

换土

蘸泥浆(灌根)

植苗

适度深栽

覆土

灌水

覆膜。
[0160]
对于容器苗栽植时,先在整好的坑底回填熟土,然后划破营养袋底部,并保持苗木根团不散,将容器苗栽于坑中,回填土达容器袋上方2—3cm时再浇水,待水充分渗透下沉后,再回填土踩实,留20—30cm深的坑,然后用地膜覆盖,地膜规格以坑大小为依据,略大于坑面。
[0161]
(5)地膜覆盖
[0162]
地膜覆盖技术是抗旱造林的一项有效技术,具有节水抗旱、增温保湿,抑制杂草,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等特性,对造林成活率及幼苗生长有良好的效果。项目拟全面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将农用地膜制成40—80cm的方块状(或购买成品),沿任一边的中点向中心开缝,中心打孔,树木栽植后,绕树干展开铺平同,使中心孔沿与树皮留有1—2cm间隙,把缝对齐后用土覆压,地膜四周垒土 (石)压实,形成四周高、树根部低的“漏斗”型树盘。
[0163]
(6)雨季造林
[0164]
雨季造林技术,是榆林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成熟技术,特别是针叶树的容器苗造林取得了成功,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缓苗期短、成本低等优点。榆林市雨季多集中在8—10月,此时雨水充足,土壤墒情好,气温高,适宜雨季造林。一般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雨季造林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在连阴天,或透雨后,空气、土壤湿度大时造林,严格遵循“三不栽”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陡坡上雨季垒坑栽植造林要注意防滑,做好安全施工。
[0165]
4.幼林抚育与管护技术
[0166]
幼林抚育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一项重要技术,应树立“三分造七分管”的意识,加强落实抚育管理技术。每年应开展补植、培修树盘、除草、修枝除萌、病虫害防治、浇水等工作,视情况每年各开展1

2次,特别是做好抗旱保苗技术的落实。油松、侧柏要做好补植、培修树盘、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工作。
[0167]
幼林管护是巩固造林成果的有效措施,应做好防火、防人、防畜、防鼠(兔) 等毁林现象的预防及处置工作。项目区应设置项目实施标志牌,配置专业护林队伍和人员,建立护林制度,加强幼林管护工作。
[0168]
5.不同坡面实施的造林技术
[0169]
5.1坡面小于30度,采用乔灌草结合进行坡面绿化,适宜选择的树种:
[0170]
乔木:油松、侧柏、臭椿、刺槐
[0171]
灌木:紫穗槐 柠条 花棒 踏郎 沙棘 荆条 黄刺玫
[0172]
草本地被:沙打旺 草木犀 黑麦草 狗牙根 胡枝子。
[0173]
5.2坡面在30度到45度之间,采用灌木和草本地被结合进行坡面绿化。
[0174]
适宜选择的树种:
[0175]
灌木:紫穗槐 柠条 花棒 踏郎 沙棘 荆条 黄刺玫
[0176]
草本地被:沙打旺 草木犀 黑麦草 狗牙根 胡枝子
[0177]
5.3坡面在45度到60度之间的陡坡,采用草本喷播方式地被绿化。适宜选择的树种主要是草本地被:沙打旺草木犀黑麦草狗牙根胡枝子等,效果图如图4。
[0178]
液力喷播植草是将草灌种、肥料、土壤改良剂、土壤固着剂、种籽粘结剂、保湿剂、纤维覆盖材料等与水通过机械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用高压离心泵和高压喷枪喷射到边坡表面,附着于地表之上,与土壤粒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再通过一定的养护,短时问内快速建植草坪的边坡绿化方法。
[0179]
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0180]
5.3.1一般要求
[0181]
(1)坡面处理
[0182]
草灌种应喷播在经过验收的稳定的边坡上,易碎落的孤石或松动的杂石应预清除,坡面应平整,坡率要符合图纸要求。边坡表面不宜太光滑,喷播前在其前而挖蜂状浅坑
或挖平行槽沟,槽沟不宜过深,为3

5cm,行距不超过20cm,不得影响覆盖率。当边坡需要进行工程防护时,应先进行工程防护,再进行边坡绿化。
[0183]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喷播场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对于斜坡喷播,均应从坡顶顺坡面往下依次喷播;喷抢以正对上坡左右偏45
°‑
60
°
范围以全扇面或半扇面喷播;喷播液应使用喷枪头不同,形成喷射液抛物线不同耐灵活掌握最佳着地点为喷射液抛物线的最高点后1

3m范围内,此时,喷播液以喷播惯性与自重同时对坡面着力,使喷播液落地时以最短时间达到动态平衡,有利于保证喷播均匀,满足玻面喷播要求。
[0184]
(2)对上坡面喷播
[0185]
上坡面喷播有两种情况:
[0186]

短坡面:即喷枪射出的喷射液能一次按最佳落点要求完成喷播的坡面。对这种坡,可在离边坡线外1.5

3m外沿线移动喷播机,由喷枪手掌握好播液的最佳落点,沿坡面喷播。先喷上坡,依次向下,半扇而喷播。
[0187]

长坡面:即喷枪射出的喷播液不能一次按最佳落点要求直接喷播的坡面。
[0188]
这种坡面,应按实际坡长、输液管服务半径分段喷播。喷播顺序由上往下扇面喷播。如喷播面积大,即应喷播一段后,第一段注意扇面交接处的重量衔接。
[0189]
(3)对下坡面喷播
[0190]
对下坡喷播,喷播机应放在坡顶边线内侧2

3m处,以确保安全,同时根据喷播情况,坡顶应有1

2人控制输液管和协调指挥。对下坡喷播,在掌握最佳喷液落点的前提下,从上向下喷播。
[0191]
5.3.2养护管理措施
[0192]
在喷播施工完成后,根据气候条件和边坡土壤情况,对草坪进行养护管理,使草种能尽快发芽,生长,成坪。
[0193]
(1)根据土壤湿度,用浇水车对草坪施行施水,保证草种发芽湿度和生长用水。
[0194]
(2)定期对草坪施肥,至少五次,促进草坪的生长。
[0195]
(3)必要时喷洒除菌剂和杀虫剂。
[0196]
(4)定期除去杂草并剪草1

2次。
[0197]
5.3.3施工工序
[0198]
施工中按照以下工序进行施工
[0199]
5.3.3.1喷播前的准备工作
[0200]
(1)充分熟悉喷播场地的地质、地形、地貌。将定量的水和土壤改良剂加入喷播机,充分搅匀。定点放线、测量喷播面积、制定适宜的喷播方案与备料。
[0201]
(2)对喷播的主材料——草种进行室内发芽实验。
[0202]
(3)检测喷播机性能,配齐喷播所需器械。
[0203]
5.3.3.2喷播施工
[0204]
(1)将其它材料加入喷播机,均匀搅拌15

20分钟,然后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0205]
(2)喷播后,及时覆盖无纺布。根据坡面结构、坡度、坡长等情况,分别选用不同规格的无纺布。
[0206]
5.3.3.3质量要求及措施
[0207]
为了保证质量,在施工前将对喷播场地按技术要求进行平整;对土质进行化验分析,合理地施洒底肥,并在试验室内对草种进行发芽测试,用合理的草种配比来施工,并于施工后进行跟踪观察;定期养护,施肥,打药,剪草,保证在喷播后5

15天陆续发芽,20

30天发芽率达到80%,40天后覆盖率达到90%以上,根须平均深达l0

15cm,一年后覆盖率达到98%,根须平均深达15

30cm,植被完全恢复,边坡稳定成型并达到护坡固坡,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美化的目的。
[0208]
5.3.1.4喷播植草灌木(含路堑边坡)采用如下配比:
[0209][0210]
在本发明中,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旱整地示意图。图2中:(1) 原始陡石坡;(2)碎石叠坑,通过布点打眼装药、启爆清理现场等步骤后,用碎石叠成长宽高不小于60厘米的石坑;(3)客土回填;(4)栽植,使用带母土或营养袋栽植苗木,并在外围用水泥砌筑积雨槽来保水;(5)浇水覆膜。
[0211]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坡面小于30
°
绿化效果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坡面在30
°
与45
°
之间绿化效果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坡面在45
°
与65
°
之间绿化效果图。
[0212]
本发明在陕北绥德县和佳县沿黄河土石山区2018年至2020年三年里进行了规模化造林实践,造林面积达13400亩(893..3hm2),造林成活率达到85.40%,保存率达到80.60%。林草覆盖率、生物种类、植被种类、土壤结皮厚度等明显增加,石块裸露程度降低,大部分被林草植补覆盖、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态景观明显改善。以下实验图6和实验图7造林区部分小班区划图和成活率调查表。
[02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