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方法

文档序号:25610379发布日期:2021-06-25 14:5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并为世界超过5亿人提供粮食。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引起秧苗腐烂、变黄和枯萎,严重时容易引发秧苗大规模成片死亡。水稻立枯病发病率在8%~50%之间,严重时可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秧苗品质和水稻生产。由于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由环境和病原菌共同作用,致病机理复杂,根据发病原因不同,水稻立枯病一般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生理性立枯病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外界条件导致秧苗水分丢失过多引起的。病理性立枯病大部分是由寄生真菌引起的水稻土传病害,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引起水稻立枯病的病原真菌不同。目前从水稻发病植株中分离到的能导致水稻立枯病的真菌种类有镰刀菌(fusarium spp)、腐霉菌(pythium spp)、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和根霉菌(rhizupus spp)。其中镰刀菌和丝核菌被认为是我国水稻秧苗立枯病的主要病原菌。
3.目前生产中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方法主要依靠化学杀菌剂,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恶苗灵、立枯净等。近年来,传统单一农药的长期使用使病原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迫使农民加大用药剂量,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逐年增加,污染水体,危害人畜安全,化学药剂混配后可能增强了对立枯菌的杀菌效果,并不能增强水稻自生对立枯病的抗性,依然会造成农作物大量农药残留,并没有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过度依赖和过量使用农药的问题,提供一种组合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方法,该方法对立枯病害防治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大量减少了农药施用量以及增强了水稻苗期素质。
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生物炭(biochar)是生物质在半缺氧亚高温条件下裂解得到的富碳产物,拥有丰富的多微孔碳架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以及表面负电荷,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水分和养分的固持能力提供了理想载体,促进植物生长。申请人发现生物炭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和土壤改良剂,在植株病害防治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生物炭能降低真菌病原体引起的叶面疾病,及由土壤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等。
7.一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方法,包括:在大棚秧盘育秧或大田育秧或直播稻时基质或覆土混合生物炭和水稻种子利用咯菌腈进行拌种。
8.具体为:播种时使用咯菌腈进行拌种,并在秧盘基质中混合生物炭,大田育秧或直播稻时覆土与生物炭混合;
9.或水稻育苗时将生物炭混入基质中,将用咯菌腈包衣后水稻种子播入混有生物炭
的基质中;
10.或将生物炭和咯菌腈混合制作为种子包衣剂,水稻种子用该种包衣剂包衣后直接播种。
11.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炭以玉米芯为原料,在600℃下热解制得。
12.进一步的,生物炭的使用量为基质体积的3%~7%。
13.进一步的,大田育秧或直播稻时生物炭的使用量为覆土体积的7%。
14.进一步的,咯菌腈有效成分为2.5%时,使用量为200~400ml/100kg水稻种子;咯菌腈有效成分为10%时,使用量为50~200ml/100kg水稻种子。
15.申请人通过对能诱导作物提高抗性的诱导剂的筛选,成功发现生物炭能有效的诱导水稻秧苗对水稻立枯病的抗性。然后通过对目前市售的防治立枯病的药剂与生物炭混合使用进行评估,发现咯菌腈与生物炭同时使用比单独使用咯菌腈、生物炭对降低水稻立枯的发病率效果更佳,并在减少一半咯菌腈使用量时也能起到显著防治立枯病的效果。
16.本发明利用非化学药剂生物炭增强秧苗自生素质,辅以少量咯菌腈显著增强对水稻立枯病的抗性;在增强秧苗素质的同时,显著减少了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发明将生物炭和咯菌腈组合防治水稻立枯病的方法简单、经济、适用。将生物炭作为底肥或混入基质,能增强水稻秧苗素质,与咯菌腈同时使用能显著增强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并且与单一用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降低立枯病发病率约10%,农药施用量减少50%,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增加水稻产量,还能够减少农药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不同浓度生物炭对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影响;
20.图2是本发明大田中生物炭与咯菌腈组合使用时立枯病的发病率;其中7%biochar:7%生物炭;1/2fludioxonil:1/2咯菌腈;7%biochar+1/2fludioxonil:7%生物炭+1/2咯菌腈;fludioxonil:咯菌腈全药;control:清水对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温室内玉米芯生物碳有效浓度筛选
23.水稻播种前按照与病土(育苗基质)的体积比混入病土中,生物炭的筛选浓度设置为:0.5%、1%、2%、3%、5%、7%、10%;以不加生物炭的病土播种水稻为正对照,以灭菌土播种水稻为负对照,均设3次重复。待水稻3叶期调查立枯发病率。
24.发病率(%)=发病幼苗数/幼苗总数
×
100%。
25.结果如图1所示,育苗基质内添加3%~7%的生物炭能够降低水稻秧苗的立枯病发病率,2%以下效果不明显,到10%时效果降低。因此室内育苗基质内添加3%~7%的玉
米芯生物炭效果较好。
26.实施例2温室内测定生物炭与咯菌腈组合使用对立枯病的效果
27.在温室内育秧盘进行试验,用高粱培养基培养立枯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待菌丝长满培养基,直接将长满菌丝的高粱粒混入育苗基质中,接种量为400ml/m2。
28.试验设置如下:
29.(1)处理组(全接菌):
30.t1:5%生物炭;t2:5%生物炭+1/2咯菌腈(咯菌腈用量减半)。
31.(2)对照组(除ck1,全接菌):
32.ck1:清水灭菌土;ck2:清水接菌土;ck3:咯菌腈全药;ck4:1/2咯菌腈。
33.结果如表1,室内试验证明单独使用生物炭对抑制立枯病有一定效果,但生物炭与咯菌腈组合使用能够显著有效降低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率,并且相对单独使用咯菌腈有增效作用,发病率降低约10%,并且咯菌腈的用量减少一半。
34.表1室内生物炭与咯菌腈组合使用对立枯病的效果
35.处理总苗数发病数发病率%5%biochar1597748.43%1/2咯菌腈1477248.98%5%biochar+1/2咯菌腈1975829.44%咯菌腈2088339.90%清水接菌土18312769.40%清水灭菌土18700
36.实施例3大田测定生物炭与咯菌腈组合使用对立枯病的效果
37.大田试验设置如下(每个处理划分一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m

1m,随机排列,试验进行三次重复,结果为三次平均值):
38.(1)处理组:
39.t1:7%生物炭;t2:7%生物炭+1/2咯菌腈(咯菌腈用量减半)。
40.(2)对照组:
41.ck1:清水对照;ck2:咯菌腈全药;ck3:1/2咯菌腈。
42.结果如图2所示,大田试验证明单独使用生物炭对抑制立枯病效果不明显,但生物炭与咯菌腈组合使用能够显著有效降低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率,并且相对单独使用咯菌腈有增效作用,发病率降低约10%,并且咯菌腈的用量减少一半。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