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的方法,属于资源性昆虫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豆天蛾clanisbilineatamell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天蛾科sphingidae,豆天蛾属clanis,又名豆丹,豆虫,是一种食叶类昆虫,主要取食豆科植物如大豆,洋槐等。豆天蛾在我国一年发生1~2代,在江苏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共5龄,1~2龄幼虫取食量较少;3-4龄幼虫食量增大,有转株为害现象;5龄达到暴食期,取食量占整个生育期的90%,严重时可将整株大豆吃成光秆。9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落地,在豆田内或豆科植物附近的土堆、田埂等向阳处深9~12cm土中越冬。翌年化蛹,3-4月份成虫羽化出土。成虫昼伏夜出,夜间交配,隔日产卵,产卵量平均在200-300粒。
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用昆虫,豆天蛾深受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民众的喜好,其烹饪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煮、炒等。由于豆天蛾在江苏一年只发生一代,为满足更多人饮食的需要,有的农户利用塑料大棚饲养豆天蛾,在环境有利的条件下,可一年饲养三代。然而,对豆天蛾数量的需求也带来一系列生产上的问题。同时由于江苏地区养殖的豆天蛾主要取食大豆,而大豆的种植和繁育速度较慢,加之豆天蛾有转株危害的习性,有时大豆的供应无法满足豆天蛾的需求,或是豆叶过老、过嫩,豆天蛾不取食,亦或是叶片被取食后,难以再生长新叶片。并且,一年饲养三代豆天蛾意味着养殖成本、人工劳动成本的增加。豆天蛾在土中做蛹室化蛹,由于该虫一旦受到机械损伤后易死亡,所以一般需要人工挖蛹,而不能采用机械挖蛹的方法,这就带来了劳动量的增加和劳动成本的提高。这些问题亟需通过实验室研究而加以解决。然而室外养殖的豆天蛾受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各个体的品质不统一,不能作为好的实验材料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
基于以上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获得不受外界条件干扰,在室内统一生长条件下的豆天蛾用于科学研究,也为室内规模化饲养豆天蛾提供技术支撑,我们提供了一种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的方法,并且包括豆天蛾化蛹和羽化的方法,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保证豆天蛾的正常生长和化蛹、成虫羽化、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原料,原料包括饲养容器、化蛹容器、大豆叶片、花泥、土壤、木棒和面纸;其中,饲养容器、化蛹容器均为玻璃容器,大豆叶片为新鲜带着茎的大豆叶片,土壤为灭菌的土壤;
步骤(2)、花泥湿润后放入饲养容器底部;
步骤(3)、将新鲜带着茎的大豆叶片插在湿润的花泥上,每个饲养容器内共放入4-5株大豆叶片,同时确保大豆叶片上不要有水滴,之后将饲养容器遮光处理;
步骤(4)、单个饲养容器内,将10-15粒乳白色的豆天蛾卵黏在双面胶上,双面胶另一面贴于大豆叶片背面,使得豆天蛾卵接在大豆叶片背面;每天清理豆天蛾粪便,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当发现大豆叶片萎焉时及时补充新鲜的大豆叶片,花泥保持充分湿润,饲养容器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5%,以维持大豆叶片的新鲜;
步骤(5)、待到老熟幼虫阶段,若停止取食1-2天,则将老熟幼虫放置于装有灭菌土壤的化蛹容器中,化蛹容器内,土壤深12-15cm,土壤相对湿度60-70%;每个化蛹容器中放置8-10头老熟幼虫,将老熟幼虫置于土壤表面,使其自然入土壤;用黑布盖住化蛹容器,且置于温室中;
步骤(6)、老熟幼虫入土壤后,2-3天观察一次是否化蛹,若观察到已化蛹,及时取出置于土表,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每个化蛹容器内放置8-10头蛹,并在蛹旁共放置3-4根木棍或3-4个面纸团,以利于豆天蛾羽化时成功展翅;用黑布盖住化蛹容器,且置于温室中。
所述饲养容器的高度为20cm,底部直径20cm,且整个饲养容器具有较好的通气性。
所述花泥大小与用于饲养豆天蛾的饲养容器底部尺寸相当。
步骤(6)中,所述木棍全长8-10cm,露出土面长度4-5cm,直径0.5cm。
饲养豆天蛾的饲养容器、化蛹容器置于温室中时,温室温度为27-29℃,湿度:60%,光照33%,光周期:l:d=16:8。
所述化蛹容器与饲养容器为规格相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的方法,包括用于饲养的玻璃容器,新鲜的大豆叶片、花泥、灭菌的土壤、木棒和面纸等。所述的饲养的容器,容器的高度20cm,底部直径20cm,且整个容器要有较好的通气性。花泥大小与用于饲养豆天蛾的容器底部尺寸相当,同时将花泥湿润后放入容器底部。将新鲜的大豆叶片(带着茎)插在湿润的花泥上,每个容器内共放入4-5株大豆叶片,注意大豆叶片上不要有水滴。之后将容器遮光处理。单个容器内,将10-15粒乳白色的豆天蛾卵黏在双面胶上,接在大豆叶片背面。注意每天清理其粪便,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当发现大豆叶片萎焉时要及时补充新鲜的豆叶,花泥保持充分湿润,容器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5%,以维持大豆叶片的新鲜。待到老熟幼虫阶段,若停止取食一天左右,则将其放置于装有灭菌土的容器中,土深12-15cm,土壤相对湿度60-70%。每个容器中放置8-10头老熟幼虫,化蛹容器与幼虫饲养容器为同一规格。将老熟幼虫置于土壤表面,使其自然入土。用黑布盖住容器,且置于温室中。老熟幼虫入土后,2-3天观察一次是否化蛹。若观察到已化蛹,及时取出置于土表,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每个容器内放置8-10头蛹,并在蛹旁共放置3-4根木棍(全长8-10cm,露出土面长度4-5cm,直径0.5cm左右)或3-4个面纸团,以利于豆天蛾羽化时成功展翅。用黑布盖住容器,且置于温室中。将饲养豆天蛾的容器置于温室中,温室温度为28±1℃,湿度:60%,光照33%,光周期:l:d=16:8。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的方法,包括幼虫饲养、使其化蛹和羽化技术,(1)为了获得不受外界条件干扰,在室内统一生长条件下规模化饲养豆天蛾用于科学研究和为生产提供种源,本专利发明了一套室内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技术;(2)该饲养技术需要提供透明玻璃饲养容器(高度20cm,底部直径20cm)和插花用的花泥,每个容器饲养10-15头幼虫;(3)在容器底部放置花泥,花泥的大小与容器底部契合,以防止豆天蛾幼虫落到容器底部;花泥保持充分湿润,容器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5%,以维持大豆叶片的新鲜,但在叶片上不能有小水滴;整个过程在黑暗中进行,且置于温室中;(4)化蛹容器与饲养幼虫容器为同一规格,容器内装有灭菌且略微潮湿的土壤(相对湿度60-70%),土深12-15cm;观察到幼虫老熟停止取食、即将化蛹时取出放置到化蛹容器,2-3天观察一次,若已化蛹,则将蛹取出置于土表,每个容器放置8-10头蛹,整个过程在黑暗中进行,且置于温室中;(5)在单个化蛹容器内,豆天蛾蛹的旁边共放置3-4根木棒(全长8-10cm,露出土面长度4-5cm,直径0.5cm左右),或将面纸揉成一团,放3-4个纸团在蛹旁,以利于豆天蛾羽化时成功展翅,该过程在黑暗中进行,且置于温室中;(6)温室温度为28±1℃,湿度60%,光照33%,l:d=16:8;采用本发明的离体饲养技术,可以较好地饲养豆天蛾到老熟幼虫,并能正常的化蛹和羽化。该技术的应用可为实验室后续研究豆天蛾提供大量的优质虫源,同时该技术也可为后续室内规模化饲养豆天蛾提供技术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准备若干用于饲养豆天蛾的透明玻璃容器(饲养容器),该饲养容器高度20cm,底部直径20cm。
2.将花泥完全湿润后,裁剪成与饲养容器底部契合的大小置于饲养容器底部,将带有茎的新鲜的大豆叶片插在花泥上,一般一个饲养容器内放入4-5株大豆叶片。在花泥的保鲜作用下,叶片可基本维持3-4天的新鲜而无需更换新的叶片。同时注意叶片上不要有小水滴,选取的叶片不能过嫩或过老。
3.待豆天蛾的卵变为乳白色,将其黏在双面胶上接在大豆叶片背面上饲养,单个饲养容器内接入10-15头虫。同时饲养容器顶部用黑布遮光。每天清理虫粪,及时补充新鲜的叶片,花泥保持充分湿润,饲养容器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5%,以维持大豆叶片的新鲜。饲养容器放置于温室中,温室温度为27-29℃,湿度60%,光照33%,光周期l:d=16:8。
4.待饲养到老熟幼虫时,若在正常生命活动下,豆天蛾连续1-2天不取食,则将其取出,置于化蛹容器中。
5.化蛹容器与幼虫饲养容器为同一规格。在化蛹容器内放入略微潮湿且灭菌的土壤,土深12-15cm,土壤相对湿度60-70%。将豆天蛾老熟幼虫置于土壤表面,使其自然入土而作蛹室化蛹。化蛹容器置于温室中,温室温度为27-29℃,湿度60%,光照33%,光周期l:d=16:8。
6.2~3天观察一次是否化蛹。若已化蛹,将蛹及时取出并置于土壤表面。每个化蛹容器内放8-10头蛹,在蛹旁共放置3-4根木棒(全长8-10cm,露出土面长度4-5cm,直径0.5cm左右)或3-4个面纸团,以便于豆天蛾顺利地羽化、展翅。
关于本发明中离饲养豆天蛾的方法是依据前期的实验数据所归纳的。
为验证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的效果,本发明过程中共设置了20组处理饲养豆天蛾。
实验结果研究表明,使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的豆天蛾在体重和发育历期等方面较好,与室外田间养殖的豆天蛾的发育情况无显著差异。因此,本发明的技术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表1豆天蛾各龄期(3日龄)体重
表2豆天蛾各龄期的发育历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