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双孢菇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双孢菇生产栽培架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2.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欧美各国生产经营者常称之为普通栽培蘑菇或纽扣蘑菇。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可鲜销、罐藏、盐渍。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中国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季节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分布极广泛,中国普遍栽培。不过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通过对蘑菇房的环境控制可以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地生产。
3.双孢菇的生长对于培养料中的碳氮比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培养料中加入氮肥等提高培养料中的含氮量,耗价高,并且不易控制浓度。
4.而双孢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生产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现有技术中的双孢菇种植大棚控温过程较为缓慢,并且控制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5.为解决上述双孢菇生产对培养料中碳氮比要求高,并且生产环境温度湿度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孢菇生产栽培架及生产方法。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双孢菇生产栽培架包括支撑立柱、种植盘、防护罩和控制部分,所述的种植盘设有若干个,所述的种植盘与支撑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柱和所述的种植盘设置于所述的防护罩内部,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
8.作为优化,所述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器为单片机。
9.作为优化,所述的防护罩包括顶部防护罩、底部防护罩和活动罩,所述的支撑立柱顶部与所述的顶部防护罩的顶部内侧固连,所述的支撑立柱底端与所述的底部防护罩的底部内侧固连,所述的活动罩设置于顶部防护罩和底部防护罩之间,所述的活动罩与底部防护罩活动连接。
10.作为优化,所述的支撑立柱为矩形柱,所述的矩形柱的四个侧面均设有一个驱动槽和两个辅助槽,所述的驱动槽和两个辅助槽竖直平行设置,所述的驱动槽设置于两个辅助槽之间。
11.作为优化,所述的种植盘包括托盘、驱动组件、辅助滑块和连接杆,所述的托盘与支撑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组件、辅助滑块和连接杆均与所述的托盘固连,所述的辅助滑块设有两个,所述的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的两个辅助滑块之间,所述的连接杆设置于所
述的托盘上侧,所述的托盘底部设有限位孔,所述的限位孔和所述的连接杆对应设置。
12.作为优化,托盘为等腰梯形,四个所述的托盘与立柱在同一水平面上围成正方形,所述的托盘的较短的梯形侧面上设有连接块,所述的驱动组件与连接块固连,所述的驱动组件设置于驱动槽内,所述的两个辅助滑块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的辅助槽内。
13.作为优化,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电动推杆和固定齿条,所述的固定齿条竖直固定于所述的支撑立柱内侧,所述的固定齿条与所述的驱动槽平行设置,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的驱动齿轮和所述的固定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的电动推杆与所述的辅助滑块水平设置,所述的辅助滑块为硅胶材质、为橡胶材质。
14.作为优化,底部防护罩外侧设有滑动轨,所述的活动罩内侧设有凸块,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滑动轨配合连接,所述的活动罩外侧设有拉手。
15.作为优化,所述的底部防护罩侧面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的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的进气管上连接有调节气管,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的顶部防护罩上,所述的顶部防护罩的顶部设有气阀。
16.一种双孢菇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配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培养基,木屑60~75份、石膏1~2份、麦麸10~15份、大豆秸秆15~22份,蒸馏水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85~95%;
18.s2、高温灭菌:经过步骤s1混合均匀的配料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保持温度135~155℃、0.155~0.160mpa灭菌1~1.5h;
19.s3、接种:将经过灭菌的配料平铺于栽培架上,铺设厚度为2.2~4.1cm,将栽培架的温度控制在18~20℃,将双孢菇菌株接种接入配料中;
20.s4、萌发:将栽培架内的温度控制为24~26℃,湿度60~70%,保持13~20天;
21.s5、覆土:对步骤s3中播种的双孢菇菌株进行覆土,在土中拌入过磷酸钙,用水渗透,覆土含水量为18~23%,把土均匀地铺在料面上,厚度在1~1.5cm,保持空气湿度85~92%,将栽培架内温度控制为13~19℃;
22.s6、采收:经过步骤s1~s5培养的双孢菇成熟后即可进行采收。
23.本方案的整体有益效果是:一种双孢菇生产方法:具备以下有益之处:通过使用在培养料中加入大豆秸秆以提高培养料中的含氮量,能够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双孢菇的健康绿色成长;通过栽培架对双孢菇进行培育,能够对双孢菇的生长环境进行高效调节和控温,进一步促进双孢菇在各个阶段的生长。
24.一种双孢菇栽培架,具备以下有益之处:
25.(1)本技术中的栽培架体积较小,能够设置于原有的双孢菇种植大棚中,便于调控,并且调控效率高,节能环保;
26.(2)现有技术中的双孢菇栽培架需要搭设梯子才能对较高的双孢菇进行采摘等操作,本技术中的栽培架能够便捷的对栽培架上不同高度的托盘进行操作,无需使用梯子,并且能够同时容纳四人进行操作,且互不干扰,安全高效;
27.(3)能够大大提高种植大棚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双孢菇的生产效率;
28.(4)栽培架内部空间较小,便于生产过程中对双孢菇生产环境的调控,能够大大减少双孢菇生产环境中的温湿度偏差,促进双孢菇的均衡生长;
29.(5)通过在支撑立柱的四面设置托盘,并且托盘能够沿支撑立柱进行上下移动,便
于对不同高度的托盘进行种植,通过控制器对驱动组件进行驱动,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劳动。
附图说明
30.附图1为本发明栽培架的轴侧示意图。
31.附图2为本发明支撑立柱和种植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2.附图3为本发明支撑立柱和种植盘的轴侧示意图。
33.附图4为本发明支撑立柱和种植盘连接结构轴侧示意图。
34.附图5为本发明支撑立柱和种植盘连接结构底部轴侧示意图。
35.其中,1、支撑立柱,2、控制器,3、温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6、顶部防护罩,7、底部防护罩,8、活动罩,9、驱动槽,10、辅助槽,11、托盘,12、辅助滑块,13、连接杆,14、连接块,15、驱动电机,16、电动推杆,17、固定齿条,18、驱动齿轮,19、滑动轨,20、进气管,21、调节气管,22、电磁阀,23、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实施例1:
40.一种双孢菇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s1、配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培养基,木屑60份、石膏1份、麦麸10份、大豆秸秆15份,蒸馏水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85%;
42.s2、高温灭菌:经过步骤s1混合均匀的配料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保持温度135℃、0.155mpa灭菌1h;
43.s3、接种:将经过灭菌的配料平铺于栽培架上,铺设厚度为2.2cm,将栽培架的温度控制在18℃,将双孢菇菌株接种接入配料中;
44.s4、萌发:将栽培架内的温度控制为24℃,湿度60%,保持16天;
45.s5、覆土:对步骤s3中播种的双孢菇菌株进行覆土,在土中拌入过磷酸钙,用水渗透,覆土含水量为18%,把土均匀地铺在料面上,厚度在1cm,保持空气湿度85%,将栽培架内温度控制为13℃;
46.s6、采收:经过步骤s1~s5培养的双孢菇成熟后即可进行采收。
47.实施例2:
48.一种双孢菇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s1、配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培养基,木屑75份、石膏2份、麦麸15份、大豆秸秆22份,蒸馏水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95%;
50.s2、高温灭菌:经过步骤s1混合均匀的配料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保持温度155℃、0.160mpa灭菌1.5h;
51.s3、接种:将经过灭菌的配料平铺于栽培架上,铺设厚度为4.1cm,将栽培架的温度控制在20℃,将双孢菇菌株接种接入配料中;
52.s4、萌发:将栽培架内的温度控制为26℃,湿度70%,保持20天;
53.s5、覆土:对步骤s3中播种的双孢菇菌株进行覆土,在土中拌入过磷酸钙,用水渗透,覆土含水量为23%,把土均匀地铺在料面上,厚度在1.5cm,保持空气湿度92%,将栽培架内温度控制为19℃;
54.s6、采收:经过步骤s1~s5培养的双孢菇成熟后即可进行采收。
55.实施例3:
56.一种双孢菇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7.s1、配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培养基,木屑70份、石膏1.5份、麦麸13份、大豆秸秆18份,蒸馏水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90%;
58.s2、高温灭菌:经过步骤s1混合均匀的配料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保持温度145℃、0.160mpa灭菌1.2h;
59.s3、接种:将经过灭菌的配料平铺于栽培架上,铺设厚度为3.2cm,将栽培架的温度控制在19℃,将双孢菇菌株接种接入配料中;
60.s4、萌发:将栽培架内的温度控制为15℃,湿度65%,保持17天;
61.s5、覆土:对步骤s3中播种的双孢菇菌株进行覆土,在土中拌入过磷酸钙,用水渗透,覆土含水量为20%,把土均匀地铺在料面上,厚度在1.3cm,保持空气湿度90%,将栽培架内温度控制为15℃;
62.s6、采收:经过步骤s1~s5培养的双孢菇成熟后即可进行采收。
63.如图1所示,步骤s3~s5中所述的栽培架包括支撑立柱1、种植盘、防护罩和控制部分,所述的种植盘设有若干个,所述的种植盘与支撑立柱1活动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柱1和所述的种植盘设置于所述的防护罩内部,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2和传感器。
64.如图1所示,所述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5,所述的控制器2为单片机。
65.如图1所示,所述的防护罩包括顶部防护罩6、底部防护罩7和活动罩8,所述的支撑立柱1顶部与所述的顶部防护罩6的顶部内侧固连,所述的支撑立柱1底端与所述的底部防护罩7的底部内侧固连,所述的活动罩8设置于顶部防护罩6和底部防护罩7之间,所述的活动罩8与底部防护罩7活动连接。
66.如图3所示,所述的支撑立柱1为矩形柱,所述的矩形柱的四个侧面均设有一个驱动槽9和两个辅助槽10,所述的驱动槽9和两个辅助槽10竖直平行设置,所述的驱动槽9设置于两个辅助槽10之间。
67.如图4、5所示,所述的种植盘包括托盘11、驱动组件、辅助滑块12和连接杆13,所述的托盘11与支撑立柱1活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组件、辅助滑块12和连接杆13均与所述的托盘11固连,所述的辅助滑块12设有两个,所述的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的两个辅助滑块12之间,所述的连接杆13设置于所述的托盘11上侧,所述的托盘11底部设有限位孔,所述的限位孔和所述的连接杆13对应设置。
68.如图2所示,托盘11为等腰梯形,四个所述的托盘11与立柱在同一水平面上围成正方形,所述的托盘11的较短的梯形侧面上设有连接块14,所述的驱动组件与连接块14固连,所述的驱动组件设置于驱动槽9内,所述的两个辅助滑块12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的辅助槽10内。
69.如图1、4所示,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5、电动推杆16和固定齿条17,所述的固定齿条17竖直固定于所述的支撑立柱1内侧,所述的固定齿条17与所述的驱动槽9平行设置,所述的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驱动齿轮18,所述的驱动齿轮18和所述的固定齿条17啮合连接,所述的电动推杆16与所述的辅助滑块12水平设置,所述的辅助滑块12为硅胶材质、为橡胶材质。。
70.底部防护罩7外侧设有滑动轨19,所述的活动罩8内侧设有凸块,所述的凸块与所述的滑动轨19配合连接,所述的活动罩8外侧设有拉手。
71.如图1所示,所述的底部防护罩7侧面连接有进气管20,所述的进气管20上设有电磁阀22,所述的进气管20上连接有调节气管21,所述的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5均设置于所述的顶部防护罩6上,所述的顶部防护罩6的顶部设有气阀23。
72.本技术的栽培架在具体使用时,将活动罩8沿滑动轨19向下拉,使顶部固定罩与底部固定罩断开连接,顶部固定罩与底部固定罩之间为操作空间;
73.在种植过程中,通过控制器2控制所有的托盘11向下运动至底部固定罩内,驱动电机15带动驱动齿轮18转动,驱动齿轮18与固定齿条17啮合,托盘11沿支撑立柱1向下;
74.当全部托盘11降落完成后,从最顶部的托盘11开始进行种植操作,当某一个托盘11种植完成后,由控制器2控制该托盘11上升至支撑立柱1的顶部,继续对下层的托盘11进行种植,种植完成后将托盘11上升,使连接杆13与限位孔配合连接,停止上升,电动推杆16向辅助滑块12推出,使辅助滑块12与辅助槽10呈固连状态,依次在托盘11上进行种植,种植完成后将全部托盘11上升至顶部防护罩6内;
75.将活动罩8向上升起,通过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5对栽培架内部的环境进行监测,当栽培架内部环境产生变化时,由进气管20向栽培架内部通入潮湿或干燥的空气,同时可通过调节气管21加入双孢菇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或氧气;
76.当双孢菇进行采收时,先从位于最底部的托盘11开始进行采收,依次向上。
77.本技术中的传感器以及控制器2型号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78.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具体个案,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一种双孢菇生产方法及栽培架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发
明的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