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4577发布日期:2021-06-08 14:2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园林灌溉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


背景技术:

2.园林灌溉是利用人工的方法或机械的方法以不同的灌水形式,补充园林绿地的土壤水分,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园林灌溉系统要注重配合植物的需水要求,考虑节水、节能,方便实用,同时要给园林景观增光添彩,给园林水景增色,增加具有动感的景观效果。
3.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现有技术方案:申请公布号:cn 112119873 a,申请日:2020.08.25 ,申请公布日:2020.12.25。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灌溉系统,包括设在园林地面的滴灌系统和喷灌系统;滴灌系统包括蓄水池、与蓄水池连接的管道、与蓄水池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的添加池以及设在第一管道尾部的滴灌头;喷管系统包括净水池与净水池连接的第二管道、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的增加泵以及设在第二管道尾部的升降喷头。该申请具有蓄水池为滴灌系统供水,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园林的植物的情况,在添加池内部添加相应的营养物质,在为园林灌溉同时,为园林植物施肥,补充营养物质,降低了工作人员施肥的工作强度;净水池内部盛满净水,在增压泵的压力下升降喷头上下升降,将管道内部的净水喷出,冲刷掉空气中的浮尘,从而提高园林内部的空气质量的效果。
4.但是该设备通过第一升降管和第二升降管之间的相对滑动实现喷雾头的升降,第一升降管与第二升降管长期摩擦后会造成一定的磨损,导致连接位置漏水,且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容易进入第一升降管与第二升降管的连接处,导致连接处的摩擦力增大,长期使用后便无法进行伸缩,使用寿命较短,且喷雾头的上下移动是通过摇杆、摆动杆等结构实现的,其驱动升降的行程较小,喷雾头上下移动的幅度较小,喷雾的均匀性差。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浇灌系统升降管的使用寿命较短和喷雾的均匀性差的问题。
7.二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包括第一输水管和浇灌机构,所述第一输水管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有浇灌机构,所述浇灌机构包括升降驱动装置、下输水管、伸缩水管、上输水管和弹性支撑装置,所述下输水管的底端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输水管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上输水管升降,所述下输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水管,所述伸缩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输水管,所述上输水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喷雾头,所述上输水管与所述下输水管通过弹性支撑装置弹性连接。
8.具体使用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可驱动上输水管上下移动,使得喷雾头能够在多层平面上进行喷雾,上输水管和下输水管通过伸缩水管进行连接,伸缩水管可进行伸缩,相对于嵌套连接的升降管,上输水管和下输水管内的水无法渗出,通过弹性支撑装置能够对上输水管进行支撑和导向,防止上输水管上下移动时偏移。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t形管、第一固定架、转轴、叶轮、主动绕绳块、弹性固定元件、从动绕绳块、连接绳和第二固定架,所述t形管的水平部分设置在下方,所述t形管的竖直部分设置在上方,所述t形管水平部分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所述t形管水平部分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输水管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所述t形管竖直部分的顶端设置为开口状,且所述t形管竖直部分的顶端与所述下输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安装于所述t形管水平部分内腔靠近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架靠近t形管水平部分封闭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叶轮,所述转轴远离第一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绕绳块,所述t形管水平部分远离第一固定架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性固定元件,所述弹性固定元件的伸缩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从动绕绳块,所述主动绕绳块和所述从动绕绳块均设置为圆台形,所述主动绕绳块与所述从动绕绳块为相对设置,且所述主动绕绳块的尖端与所述从动绕绳块的尖端相接触,所述主动绕绳块的外壁靠近从动绕绳块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上输水管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所述连接绳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
10.具体使用时,当第一输水管向t形管内输水时,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t形管内的叶轮旋转,从而通过转轴带动主动绕绳块旋转,主动绕绳块的尖端与从动绕绳块的尖端相接触,使得主动绕绳块旋转时带动从动绕绳块旋转,随着主动绕绳块和从动绕绳块的旋转,连接绳逐渐缠绕到主动绕绳块与从动绕绳块之间的间隙处,连接绳缠绕的同时通过第二固定架拉动上输水管向下移动,随着连接绳的缠绕,在弹性支撑装置的弹力作用下,连接绳的拉力逐渐变大,使得连接绳对从动绕绳块的水平方向压力逐渐增大,当该压力超过弹性固定元件对从动绕绳块的压力时,从动绕绳块朝向弹性固定元件移动,使得主动绕绳块与从动绕绳块分离,此时连接绳沿着主动绕绳块和从动绕绳块表面的斜坡滑下,在弹性支撑装置的弹力作用下,上输水管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第二固定架将连接绳拉直,连接绳拉直后,在弹性固定元件的作用下,从动绕绳块与主动绕绳块压合在一起,连接绳继续被缠绕到主动绕绳块与从动绕绳块之间的间隙处,如此往复,实现上输水管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喷雾头上下喷雾。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固定元件包括固定筒、伸缩柱和挤压弹簧,所述固定筒固定安装于所述t形管水平部分远离第一固定架的内壁上,所述固定筒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靠近第一固定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与所述固定筒滑动连接,且所述伸缩柱靠近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从动绕绳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12.具体使用时,在挤压弹簧的压力作用下,伸缩柱的一端压在从动绕绳块上,使得从动绕绳块被压在主动绕绳块上,而伸缩柱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从动绕绳块转动连接,使得主动绕绳块旋转时能够带动从动绕绳块一同旋转,从而实现将连接绳缠绕在主动绕绳块与从动绕绳块之间的间隙处。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动绕绳块的外壁靠近从动绕绳块的一侧开设有
线槽,所述连接绳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槽内。
14.具体使用时,通过在主动绕绳块上开设线槽,将连接绳的底端固定在线槽内,可以减小连接绳缠绕在一起的几率。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支撑装置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分别位于所述下输水管的两侧,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撑筒、支撑柱和支撑弹簧,所述固定板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上输水管的外壁上,另一个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下输水管的外壁上,且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位于另一个所述固定板的正上方,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筒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与位于上方的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16.具体使用时,通过弹性支撑装置能够对上输水管进行支撑和导向,支撑弹簧除了对支撑柱进行支撑外,还能在连接绳没有通过第二固定架对上输水管施加拉力时,上输水管能够在支撑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第二输水管和净水池,所述第一输水管和浇灌机构均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浇灌机构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输水管与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的进水端延伸至所述净水池内腔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水泵。
18.具体使用时,第二输水管通过水泵能够将净水池内的水输送至第一输水管内,第一输水管将水输送至浇灌机构内进行浇灌,通过设置多组第一输水管和浇灌机构,实现在园林内设置多个喷雾区域。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主排水管、回收池、副排水管和雨水回收机构,所述主排水管的排水端延伸至回收池的内腔中,所述副排水管和雨水回收机构均设置有多组,所述副排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排水管的外壁上,且所述副排水管的内腔与所述主排水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副排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雨水回收机构。
20.具体使用时,园区内地面积水时,水通过雨水回收机构进入副排水管内,再通过副排水管进入主排水管内,主排水管再将水排入回收池内进行回收,当回收池内的污垢沉淀后,可将回收池内的水抽至净水池内进行回收利用。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雨水回收机构包括回收环和过滤环,所述回收环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回收环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回收环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过滤环,所述回收环套设在所述下输水管上,所述回收环的顶壁与地面平齐,所述回收环的底端与所述副排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回收环的内腔与所述副排水管的内腔相连通。
22.具体使用时,园林内的地面上积水时,水通过过滤环进入回收环内,再排入副排水管内,通过过滤环可对进入回收环的水进行过滤,防止水中的树枝等大尺寸杂质进入回收环内造成堵塞,通过将过滤环套设在下输水管上可以将喷雾头喷出的多余的水进行回收,防止喷雾头下方产生积水。
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雨水回收机构还包括鹅卵石和分隔盘,所述分隔盘固定安装于回收环与副排水管的连接处,所述分隔盘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回收环的内腔填充有鹅卵石。
24.具体使用时,通过在回收环内填充鹅卵石可以进一步的对进入副排水管内的水进
行过滤,防止杂质堵塞副排水管,且能够对污水进行净化。
25.工作原理:第二输水管通过水泵将净水池内的水输送至第一输水管内,第一输水管将水输送至t形管内,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t形管内的叶轮旋转,从而通过转轴带动主动绕绳块旋转,主动绕绳块旋转时带动从动绕绳块旋转,随着主动绕绳块和从动绕绳块的旋转,连接绳逐渐缠绕到主动绕绳块与从动绕绳块之间的间隙处,连接绳缠绕的同时通过第二固定架拉动上输水管向下移动,随着连接绳的缠绕,在弹性支撑装置的弹力作用下,连接绳的拉力逐渐变大,使得连接绳对从动绕绳块的水平方向压力逐渐增大,当该压力超过弹性固定元件对从动绕绳块的压力时,从动绕绳块朝向弹性固定元件移动,使得主动绕绳块与从动绕绳块分离,此时连接绳沿着主动绕绳块和从动绕绳块表面的斜坡滑下,在弹性支撑装置中支撑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输水管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第二固定架将连接绳拉直,连接绳拉直后,在弹性固定元件的作用下,从动绕绳块与主动绕绳块压合在一起,连接绳继续被缠绕到主动绕绳块与从动绕绳块之间的间隙处,如此往复,实现上输水管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喷雾头上下喷雾。
26.三 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本发明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可驱动上输水管上下移动,使得喷雾头能够在多层平面上进行喷雾,对园林内植物的浇灌效果更好,上输水管和下输水管通过伸缩水管进行连接,伸缩水管可进行伸缩,通过伸缩水管压缩和伸长的方式实现上输水管的上下移动,上输水管和下输水管内的水无法渗出,长期使用后仍能保持较好的状态,使用寿命更长;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本发明通过连接绳拉动上输水管的方式带动喷雾头上下移动,连接绳的长度较长,喷雾头移动的行程更长,喷雾的范围更大,能够均匀地将水喷在植物的各个位置,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且升降驱动装置是通过水流的动力进行驱动的,不需要铺设电路,便于安装和使用;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组第一输水管和浇灌机构,实现在园林内设置多个喷雾区域,提高整个园区内的湿度,有利于园区内植物的生长,通过雨水回收机构可对雨水进行回收,园区内地面积水时,水通过雨水回收机构进入副排水管内,再通过副排水管进入主排水管内,主排水管再将水排入回收池内进行回收,当回收池内的污垢沉淀后,可将回收池内的水抽至净水池内进行回收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浇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升降驱动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升降驱动装置去除t形管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主动绕绳块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浇灌机构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图8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雨水回收机构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第二输水管;2、第一输水管;3、浇灌机构;31、升降驱动装置;311、t形管;312、第一固定架;313、转轴;314、叶轮;315、主动绕绳块;3151、线槽;316、弹性固定元件;3161、固定筒;3162、伸缩柱;3163、挤压弹簧;317、从动绕绳块;318、连接绳;319、第二固定架;32、下输水管;33、伸缩水管;34、上输水管;35、弹性支撑装置;351、固定板;352、支撑筒;353、支撑柱;354、支撑弹簧;36、喷雾头;4、净水池;5、水泵;6、主排水管;7、回收池;8、副排水管;9、雨水回收机构;91、回收环;92、过滤环;93、鹅卵石;94、分隔盘。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
31.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
32.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市政园林规划用排水浇灌系统,包括第一输水管2和浇灌机构3,所述第一输水管2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有浇灌机构3,所述浇灌机构3包括升降驱动装置31、下输水管32、伸缩水管33、上输水管34和弹性支撑装置35,所述下输水管32的底端通过升降驱动装置31与所述第一输水管2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1用于驱动所述上输水管34升降,所述下输水管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水管33,所述伸缩水管3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输水管34,所述上输水管3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喷雾头36,所述上输水管34与所述下输水管32通过弹性支撑装置35弹性连接。
33.具体使用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31可驱动上输水管34上下移动,使得喷雾头36能够在多层平面上进行喷雾,对园林内植物的浇灌效果更好,上输水管34和下输水管32通过伸缩水管33进行连接,伸缩水管33可进行伸缩,相对于嵌套连接的升降管,上输水管34和下输水管32内的水无法渗出,长期使用后仍能保持较好的状态,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弹性支撑装置35能够对上输水管34进行支撑和导向,防止上输水管34上下移动时偏移。
3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1包括t形管311、第一固定架312、转轴313、叶轮314、主动绕绳块315、弹性固定元件316、从动绕绳块317、连接绳318和第二固定架319,所述t形管311的水平部分设置在下方,所述t形管311的竖直部分设置在上方,所述t形管311水平部分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所述t形管311水平部分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输水管2的排水端固定连接,所述t形管311竖直部分的顶端设置为开口状,且所述t形管311竖直部分的顶端与所述下输水管3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12固定安装于所述t形管311水平部分内腔靠近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架312靠近t形管311水平部分封闭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313,所述转轴313上固定安装有叶轮314,所述转轴313远离第一固定架3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绕绳块315,所述t形管311水平部分远离第一固定架312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性固定元件316,所述弹性固定元件316的伸缩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从动绕绳块317,所述主动绕绳块315和所述从动绕绳块317均设置为圆台形,所述主动绕绳块315与所述从动绕绳块317为相对设置,且所述主动绕绳块315的尖端与所述从动绕绳
块317的尖端相接触,所述主动绕绳块315的外壁靠近从动绕绳块317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绳318,所述上输水管34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319,所述连接绳318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319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
35.具体使用时,当第一输水管2向t形管311内输水时,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t形管311内的叶轮314旋转,从而通过转轴313带动主动绕绳块315旋转,主动绕绳块315的尖端与从动绕绳块317的尖端相接触,使得主动绕绳块315旋转时带动从动绕绳块317旋转,随着主动绕绳块315和从动绕绳块317的旋转,连接绳318逐渐缠绕到主动绕绳块315与从动绕绳块317之间的间隙处,连接绳318缠绕的同时通过第二固定架319拉动上输水管34向下移动,随着连接绳318的缠绕,在弹性支撑装置35的弹力作用下,连接绳318的拉力逐渐变大,使得连接绳318对从动绕绳块317的水平方向压力逐渐增大,当该压力超过弹性固定元件316对从动绕绳块317的压力时,从动绕绳块317朝向弹性固定元件316移动,使得主动绕绳块315与从动绕绳块317分离,此时连接绳318沿着主动绕绳块315和从动绕绳块317表面的斜坡滑下,在弹性支撑装置35的弹力作用下,上输水管34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第二固定架319将连接绳318拉直,连接绳318拉直后,在弹性固定元件316的作用下,从动绕绳块317与主动绕绳块315压合在一起,连接绳318继续被缠绕到主动绕绳块315与从动绕绳块317之间的间隙处,如此往复,实现上输水管34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喷雾头36上下喷雾,通过连接绳318拉动的方式带动喷雾头36上下移动,喷雾头36移动的行程更长,喷雾的范围更大,能够均匀地将水喷在植物的各个位置,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且升降驱动装置31是通过水流的动力进行驱动的,不需要铺设电路,便于安装和使用。
3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固定元件316包括固定筒3161、伸缩柱3162和挤压弹簧3163,所述固定筒3161固定安装于所述t形管311水平部分远离第一固定架312的内壁上,所述固定筒316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挤压弹簧3163,所述挤压弹簧3163靠近第一固定架3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柱3162,所述伸缩柱3162与所述固定筒3161滑动连接,且所述伸缩柱3162靠近第一固定架312的一端与所述从动绕绳块317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37.具体使用时,在挤压弹簧3163的压力作用下,伸缩柱3162的一端压在从动绕绳块317上,使得从动绕绳块317被压在主动绕绳块315上,而伸缩柱3162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从动绕绳块317转动连接,使得主动绕绳块315旋转时能够带动从动绕绳块317一同旋转,从而实现将连接绳318缠绕在主动绕绳块315与从动绕绳块317之间的间隙处,通过主动绕绳块315与从动绕绳块317的可分离设计,使得连接绳318缠绕完成后可以被放出,实现连接绳318的往复缠绕。
3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动绕绳块315的外壁靠近从动绕绳块317的一侧开设有线槽3151,所述连接绳318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槽3151内。
39.具体使用时,研究时我们发现,将连接绳318的一端固定在主动绕绳块315的表面时,由于连接位置有一个固定凸起,导致连接绳318容易挂在该固定凸起上,导致连接绳318无法完全拉直,从而导致喷雾头36上下移动的行程减小,因此在主动绕绳块315上开设了线槽3151,将连接绳318的底端固定在线槽3151内,避免了连接绳318挂在固定凸起上,从而减小连接绳318缠绕在一起的几率。
4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支撑装置35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弹性支撑装置35分别位于所述下输水管32的两侧,所述弹性支撑装置35包括固定板351、支撑筒
352、支撑柱353和支撑弹簧354,所述固定板351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351固定安装于所述上输水管34的外壁上,另一个所述固定板351固定安装于所述下输水管32的外壁上,且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351位于另一个所述固定板351的正上方,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板35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筒352,所述支撑筒35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354,所述支撑弹簧35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353,所述支撑柱353与所述支撑筒352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353的顶端与位于上方的所述固定板351的底端固定连接。
41.具体使用时,通过弹性支撑装置35能够对上输水管34进行支撑和导向,使得上输水管34上下移动时不会偏移,支撑弹簧354除了对支撑柱353进行支撑外,还能在连接绳318没有通过第二固定架319对上输水管34施加拉力时,上输水管34能够在支撑弹簧354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
4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第二输水管1和净水池4,所述第一输水管2和浇灌机构3均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一输水管2远离浇灌机构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输水管1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输水管1与所述第一输水管2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1的进水端延伸至所述净水池4内腔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输水管1上设置有水泵5。
43.具体使用时,第二输水管1通过水泵5能够将净水池4内的水输送至第一输水管2内,第一输水管2将水输送至浇灌机构3内进行浇灌,通过设置多组第一输水管2和浇灌机构3,实现在园林内设置多个喷雾区域,提高整个园区内的湿度,有利于园区内植物的生长。
4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主排水管6、回收池7、副排水管8和雨水回收机构9,所述主排水管6的排水端延伸至回收池7的内腔中,所述副排水管8和雨水回收机构9均设置有多组,所述副排水管8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排水管6的外壁上,且所述副排水管8的内腔与所述主排水管6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副排水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雨水回收机构9。
45.具体使用时,通过雨水回收机构9可对雨水进行回收,园区内地面积水时,水通过雨水回收机构9进入副排水管8内,再通过副排水管8进入主排水管6内,主排水管6再将水排入回收池7内进行回收,当回收池7内的污垢沉淀后,可将回收池7内的水抽至净水池4内进行回收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4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雨水回收机构9包括回收环91和过滤环92,所述回收环91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回收环91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回收环91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过滤环92,所述回收环91套设在所述下输水管32上,所述回收环91的顶壁与地面平齐,所述回收环91的底端与所述副排水管8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回收环91的内腔与所述副排水管8的内腔相连通。
47.具体使用时,园林内的地面上积水时,水通过过滤环92进入回收环91内,再排入副排水管8内,通过过滤环92可对进入回收环91的水进行过滤,防止水中的树枝等大尺寸杂质进入回收环91内造成堵塞,通过将过滤环92套设在下输水管32上可以将喷雾头36喷出的多余的水进行回收,防止喷雾头36下方产生积水。
4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雨水回收机构9还包括鹅卵石93和分隔盘94,所述分隔盘94固定安装于回收环91与副排水管8的连接处,所述分隔盘94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回收环91的内腔填充有鹅卵石93。
49.具体使用时,通过在回收环91内填充鹅卵石93可以进一步的对进入副排水管8内
的水进行过滤,防止杂质堵塞副排水管8,且能够对污水进行净化,当回收环91内杂质较多时,可打开过滤环92,将鹅卵石93取出进行清理,通过隔盘可以防止鹅卵石93进入副排水管8内。
50.工作原理:第二输水管1通过水泵5将净水池4内的水输送至第一输水管2内,第一输水管2将水输送至t形管311内,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t形管311内的叶轮314旋转,从而通过转轴313带动主动绕绳块315旋转,主动绕绳块315的尖端与从动绕绳块317的尖端相接触,使得主动绕绳块315旋转时带动从动绕绳块317旋转,随着主动绕绳块315和从动绕绳块317的旋转,连接绳318逐渐缠绕到主动绕绳块315与从动绕绳块317之间的间隙处,连接绳318缠绕的同时通过第二固定架319拉动上输水管34向下移动,随着连接绳318的缠绕,在弹性支撑装置35的弹力作用下,连接绳318的拉力逐渐变大,使得连接绳318对从动绕绳块317的水平方向压力逐渐增大,当该压力超过弹性固定元件316对从动绕绳块317的压力时,从动绕绳块317朝向弹性固定元件316移动,使得主动绕绳块315与从动绕绳块317分离,此时连接绳318沿着主动绕绳块315和从动绕绳块317表面的斜坡滑下,在弹性支撑装置35中支撑弹簧354的弹力作用下,上输水管34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第二固定架319将连接绳318拉直,连接绳318拉直后,在弹性固定元件316的作用下,从动绕绳块317与主动绕绳块315压合在一起,连接绳318继续被缠绕到主动绕绳块315与从动绕绳块317之间的间隙处,如此往复,实现上输水管34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喷雾头36上下喷雾。
5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