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筛选及组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75811发布日期:2021-08-06 18:2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基因筛选技术领域,具体为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筛选及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据了解,我国科学家借助于在基因组学领域的优势,积极参与重大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在项目选题和方向上起到了主导作用。例如,家鸡基因组多态性研究中,在中国科学家的主持下提出了用我国特有鸡种,又具有传统医学价值的乌鸡(又名乌骨鸡、竹丝鸡)作为研究对象之一。作为基因组研究对象的红原鸡有38对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鸡基因组的深度框架图涵盖鸡基因组的10.5亿个核苷酸。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鸡基因组计划中获得的成果表明,国际科技合作是促进大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它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基础研究投入、最大限度的调动重点发展学科形成的局部优势、大力促进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采用的为成本巨大的遗传标记和基因芯片等现代技术研究鸡基因表达的规律,无法实现较为简单快捷的对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进行筛选,且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两种技术协同筛选,从而实现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筛选,为此我们提出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筛选及组合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筛选及组合方法,具备保证可以节省因遗传标记和基因芯片等现代技术研究鸡基因所需的费用,采用科学交配育种与特征筛选的方式实现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的筛选等优点,解决了目前采用的为成本巨大的遗传标记和基因芯片等现代技术研究鸡基因表达的规律,无法实现较为简单快捷的对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进行筛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保证可以节省因遗传标记和基因芯片等现代技术研究鸡基因所需的费用,采用科学交配育种与特征筛选的方式实现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的筛选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筛选及组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雏鸡选择:选留健壮、脐部收缩良好的个体;

s2、利用基础群培育纯系或合成新品系,采用的培育方法为:将鸡单独养在配种笼或配种间内,将一只母鸡放入,待交配后,即行取出母鸡,再换另只母鸡,且为了保证优良受精率,每周每只母鸡至少放入交配一次;

s3、在5周龄对鸡进行第一次选种,严格淘汰腿和骨架等有缺陷、羽毛覆盖不良的鸡只;

s4、育成期分小栏饲养,每栏控制在500只以内,密度为3-3.5只/平方米;

s5、进入产蛋舍前再次严格选种,任何腿和骨架有缺陷的、弓腰驼背的、断喙不良的坚决剔除,混群前后要注意公母鸡性成熟发育的一致性;

s6、25周时鸡料量大约135克,产蛋期每周应增加一克,通过持续的增料来保持鸡良好的周增重。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第一次选种,着重考虑体重,选种前不必限饲,严格淘汰腿和骨架等有缺陷、羽毛覆盖不良的鸡只。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育雏育成期要特别注意垫料的管理,始终保持垫料的蓬松、适宜的湿度,严禁结块,潮湿、发霉。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在育成期需要饲喂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以增加饲料量来满足鸡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从育成舍转到产蛋舍时,最好先提前24小时让鸡适应新的环境。

优选的,所述根据鸡群的数量和体况定期淘汰鸡:对于胫、脚、胸肌、肛门颜色、体重、羽毛等不良的鸡应及时淘汰。

优选的,所述所述在产蛋期过度饲喂,会导致鸡超重、沉积过多的脂肪,结果会造成对母鸡的伤害,对鸡的关节和脚垫有更大的应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筛选及组合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筛选及组合方法,利用基础群培育纯系或合成新品系,采用的培育方法为:将鸡单独养在配种笼或配种间内,将一只母鸡放入,待交配后,即行取出母鸡,再换另只母鸡,且为了保证优良受精率,每周每只母鸡至少放入交配一次,在5周龄对鸡进行第一次选种,严格淘汰腿和骨架等有缺陷、羽毛覆盖不良的鸡只,在进入产蛋舍前再次严格选种,任何腿和骨架有缺陷的、弓腰驼背的、断喙不良的坚决剔除,混群前后要注意公母鸡性成熟发育的一致性,保证可以节省因遗传标记和基因芯片等现代技术研究鸡基因所需的费用,采用科学交配育种与特征筛选的方式实现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的筛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容,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上述内容,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筛选及组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雏鸡选择:选留健壮、脐部收缩良好的个体;

s2、利用基础群培育纯系或合成新品系,采用的培育方法为:将鸡单独养在配种笼或配种间内,将一只母鸡放入,待交配后,即行取出母鸡,再换另只母鸡,且为了保证优良受精率,每周每只母鸡至少放入交配一次;

s3、在5周龄对鸡进行第一次选种,严格淘汰腿和骨架等有缺陷、羽毛覆盖不良的鸡只;s4、育成期分小栏饲养,每栏控制在500只以内,密度为3-3.5只/平方米;

s5、进入产蛋舍前再次严格选种,任何腿和骨架有缺陷的、弓腰驼背的、断喙不良的坚决剔除,混群前后要注意公母鸡性成熟发育的一致性;

s6、25周时鸡料量大约135克,产蛋期每周应增加一克,通过持续的增料来保持鸡良好的周增重。

本发明保证可以节省因遗传标记和基因芯片等现代技术研究鸡基因所需的费用,采用科学交配育种与特征筛选的方式实现优质高抗快繁鸡基因的筛选。

将鸡单独养在配种笼或配种间内,将一只母鸡放入,待交配后,即行取出母鸡,再换另只母鸡,且为了保证优良受精率,每周每只母鸡至少放入交配一次;这种配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特别优秀的鸡,与配母鸡数较小间和大群配和大大提高,但要靠人工挖制,需花较多人力。

在5周龄对鸡进行第一次选种,严格淘汰腿和骨架等有缺陷、羽毛覆盖不良的鸡只;第一次选种,着重考虑体重,选种前不必限饲,严格淘汰腿和骨架等有缺陷、羽毛覆盖不良的鸡只。选种后要有适宜的饲养面积、饲喂面积、均匀的饲料分布。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在10周龄进行分栏,但此时骨架已发育85%,没有大的改进余地。

育雏育成期要特别注意垫料的管理,始终保持垫料的蓬松、适宜的湿度,严禁结块,潮湿、发霉。前10周是鸡精原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尽量满足鸡对体重的增长需求,并尽可能减少应激。10周后,睾丸开始发育。15周后睾丸迅速发育,尤其加光前的2-3周,必须确保鸡有良好的周增重。在育成期需要饲喂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以增加饲料量来满足鸡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进入产蛋舍前再次严格选种,任何腿和骨架有缺陷的、弓腰驼背的、断喙不良的坚决剔除,混群前后要注意公母鸡性成熟发育的一致性;从育成舍转到产蛋舍时,最好先提前24小时让鸡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做有助于鸡更容易地找到水位和料位,确保良好的周增重。

25周时鸡料量大约135克,产蛋期每周应增加一克,通过持续的增料来保持鸡良好的周增重;混群前后如果周增重不理想将严重影响早期和后期的受精率。

另外要通过经常性地定期抽测公鸡的体重来正确评估饲喂程序的正确性,确保公鸡有良好的周增重。

根据鸡群的数量和体况定期淘汰鸡:对于胫、脚、胸肌、肛门颜色、体重、羽毛等不良的鸡应及时淘汰。但切记,在淘汰鸡的同时要及时调整好料位,确保鸡的采食面积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