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

文档序号:26175154发布日期:2021-08-06 18:2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鹿茸草是一种民间常用的草药,来源于玄参科植物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savatierifranchetexmaximowicz,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感冒,烦热,咳嗽,吐血,赤痢,便血,月经不调,风湿骨痛,牙痛,乳痈等,被炎宁糖浆、炎宁颗粒等中成药制剂作为原料使用,也被大量的专利配方采用。然而,鹿茸草药材至今依赖野生资源,尚未实现规模化人工栽培。近年,野生沙氏鹿茸草资源短缺问题已非常突出,迫切需要实现鹿茸草的野生变家种。鹿茸草人工栽培技术的科学文献报道非常少,已有公开的专利主要涉及到鹿茸草育苗的一些技术。中国专利文献cn111386981a采用盆栽方式与单子叶植物共栽获得了完整生活期植株,但仍未见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栀子和毛叶杜鹃作为寄主的鹿茸草寄生栽培技术,已实践证实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该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包括栽培寄主植物步骤和在寄主植物的根部移栽寄生材料步骤,其中,寄主植物包括栀子和毛叶杜鹃中的一种或两种,寄生材料包括鹿茸草种子、鹿茸草实生苗、鹿茸草扦插苗、鹿茸草枝条中的一种或多种,栀子包括栀子苗扦穗。进一步地,栽培寄主植物步骤中相邻两个寄主植物之间的距离为6-10厘米。进一步地,在寄主植物的根部移栽寄生材料步骤具体为:在离寄主植物主茎3-5厘米、相邻两株鹿茸草之间相距5-10厘米的位置将鹿茸草寄生材料移入。进一步地,鹿茸草寄生材料为鹿茸草的2月龄实生苗。进一步地,栽培寄主植物和鹿茸草寄生材料的栽培土壤透气性好,ph值为5-6.5。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田间管理步骤:视墒情浇水,有草随即拔除。进一步地,寄主植物的株高为30-50厘米。进一步地,栽培寄主植物前在栽培土壤中拌入有机肥,该有机肥为发酵羊粪。本发明提供的寄生栽培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双子叶小灌木栀子和毛叶杜鹃作为鹿茸草寄主栽培,相比不采用寄生栽培有利于提高鹿茸草成活率,并快速生长至可收获,能够实现鹿茸草在播种16-24个月达到可采收药用。附图说明图1是鹿茸草寄生栽培12个月的植株;图2是采用鹿茸草规模化寄生栽培从播种到第19个月的植株。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濒危药材繁育工程实验室,于2018年5月开始进行寄主栽培;寄主全部采用株高30-50厘米种苗进行盆栽,共栽培45盆,寄主植物采用双子叶植物毛叶杜鹃,栽培土壤透气良好,ph值为5-6.5,提前拌入有机肥拌匀,本发明所有实施例和对照例中的有机肥均为发酵羊粪,购自河北德沃多肥料有限公司,有机肥与土壤的质量比为1:5;于当年9月进行寄生操作,鹿茸草寄生材料采用2月龄鹿茸草实生苗,2月龄鹿茸草实生苗由采集浙江丽水野生鹿茸草种子进行育苗获得,在离寄主植物主茎3-5厘米,相邻两株鹿茸草之间相距5-10厘米的位置拨开土表层,将鹿茸草苗移入,至采收前全程视墒情浇水,有草随即拔除,在生长至5-6个月时,鹿茸草保持持续生长,成活率74%,寄生操作第6个月开始有零星开花,2019年11月达到野生状态下成年植株大小,每株寄主旁有苗率达92%,茎枝数达到单株15-32条,半数茎枝长度达到15-20厘米,达到了商品鹿茸草规格,实施例1的方法收获的鹿茸草如图1所示,再经过采收加工即可得到鹿茸草,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寄生材料为实生苗的成活率计算方法如下:成活的鹿茸草苗数量/栽种的鹿茸草实生苗总数*100%。实施例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本草生态温室,于2018年9月进行栽培,寄主植物采用栀子,寄主植物的株高为30-50厘米,采用鹿茸草种子直播寄生栽培,鹿茸草种子采自浙江丽水野生植株,盆栽45盆,栽培土壤为透气良好,ph值为5.5,栽培寄主植物前在栽培土壤中拌入有机肥,寄生操作是在离寄主植物主茎3-5厘米,相邻两株鹿茸草之间相距5-10厘米的位置点播鹿茸草种子,每穴10粒,至采收前全程视墒情浇水,有草随即拔除,寄生操作第8个月开始有花,第18个月达到野生状态下成年植株大小,成活率为23%,每株寄主旁有苗率达95%,茎枝数达到单株12-24条,半数茎枝长度达到15-23厘米,达到了商品鹿茸草规格,再经过采收加工即可得到鹿茸草,本实施例的成活率的计算方法为:成活的鹿茸草苗数量/播种的种子数*100%,由于播种方法为种子直播,因此发芽率略低,导致成活率大幅降低,遂种子的播种密度为每穴10粒,以保证每株寄主旁的有苗率达95%。实施例3江西省宜春市康隆药业鹿茸草种植基地,于2019年9月进行鹿茸草大规模集约化种子育苗,10月进行大规模寄主栽培,栽培面积3亩,栽培土壤透气良好,ph值6.1,于2020年2月进行寄生操作,寄主植物采用栀子,寄主植物的株高为30-50厘米,栽培寄主植物前在栽培土壤中拌入有机肥,寄生操作是在离寄主植物主茎3-5厘米,相邻两株鹿茸草之间相距5-10厘米的位置拨开土表层,将鹿茸草苗移入,2020年9月追施史丹利三安复合肥,复合肥含n、p2o5、k2o比例为19:19:19,每亩用量50公斤,视墒情浇水,有草随即拔除,实施例3的方法收获的鹿茸草如图2所示,寄生操作第8个月开始有少数花,2021年3月进入盛花期,鹿茸草达到野生状态下成年植株大小,田间统计成活率为63%,每株寄主旁有苗率达98%,茎枝数达到单株23-70条,半数茎枝长度达到15-25厘米,达到了商品鹿茸草规格,并且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实施例4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本草生态温室,于2018年11月进行栽培,生态温室的培养条件如下:冬季昼温18-25℃,夜间13-18℃,夏季不超过30℃,湿度55-65%,玻璃顶,夏季进行季节性遮荫,鹿茸草寄生材料为2月龄的鹿茸草扦插苗,寄主采用栀子,寄主植物的株高为30-50厘米,栽培土壤透气良好,ph值5.8,栽培寄主植物前在栽培土壤中拌入有机肥,寄生操作是在离寄主植物主茎3-5厘米的位置直接插入鹿茸草插穗,2019年11月统计,使用栀子作为寄生栽培的鹿茸草成活率达到68%,每株寄主旁有苗率为100%,寄生栽培的鹿茸草茎枝数达到每株3-12条,半数茎枝长度达到8-15厘米。实施例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本草生态温室,于2018年11月进行栽培,寄生材料为2月龄的鹿茸草扦插苗,寄主采用毛叶杜鹃,寄主植物的株高为30-50厘米,栽培土壤透气良好,ph值5.8,栽培寄主植物前在栽培土壤中拌入有机肥,盆栽45盆,寄生操作是在离寄主植物主茎3-5厘米的位置直接插入鹿茸草插穗,2019年11月统计,使用毛叶杜鹃作为寄生栽培的鹿茸草成活率达到62%,每株寄主旁有苗率为100%,寄生栽培的鹿茸草茎枝数达到每株3-12条,半数茎枝长度达到8-15厘米,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寄生材料为扦插苗的成活率计算方法如下:成活的鹿茸草苗数量/栽种的鹿茸草扦插苗总数*100%。对照例1本对照例提供了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未栽培寄主植物(毛叶杜鹃),鹿茸草移植后第5-6个月后逐渐停止生长,高度小于10厘米,并逐渐出现死苗,2019年11月统计成活率仅3%。对照例2本对照例提供了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4的区别之处在于,未栽培寄主植物(栀子),该方法栽培的鹿茸草的成活率仅8%。对照例3本对照例提供了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栽培土壤透气良好,ph值为7,有机肥在寄主和寄生材料移栽后施入。对照例4本对照例提供了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寄生材料采用鹿茸草的1月龄实生苗。对照例5本对照例提供了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寄主植物的株高为80-100厘米。对照例6本对照例提供了一种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寄主植物的株高小于30厘米。对照例7-13对照例7-13提供的鹿茸草寄生栽培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寄主植物分别为:红花檵木、小叶女贞、油茶、小叶黄杨、茶、麦冬和小麦。试验例1各组方法种植的鹿茸草的成活率和平均枝条数试验按照实施例1-5和对照例1-13的方法种植鹿茸草,测定各组鹿茸草移植后第12个月的成活率、平均枝条数,测定结果见表1。表1.各组方法栽培的鹿茸草的成活率和平均枝条数.组别成活率(%)平均枝条数(条)实施例17422.2实施例22315.7实施例36325.8实施例4685.2实施例5624.5对照例132.3对照例283.2对照例3425.7对照例4122.7对照例5526.2对照例64410.3对照例7596.2对照例8707.9对照例9256.6对照例104212.9对照例11223.6对照例12155.7对照例134313.5由表1可知,采用双子叶小灌木栀子和毛叶杜鹃作为寄主,2月龄实生苗或扦插苗生产鹿茸草时成活率和平均枝条数均较好,采用鹿茸草种子时虽然成活率较低,但由于寄主旁幼苗率95%,枝条生长也较好,实施例4-5使用的寄生材料为鹿茸草扦插苗,其平均枝条数少,但成活率较高,操作条件中土壤ph值为7,鹿茸草苗岭1个月,寄主高度80-100厘米或低于30厘米时,成活率和枝条情况均不如实施例好,对照例1未栽培寄主植物(毛叶杜鹃),鹿茸草移植后第5-6个月后逐渐停止生长,高度小于10厘米,并逐渐出现死苗,2019年11月统计成活率仅3%,对照例2与实施例4的区别是未栽培寄主植物,该方法栽培的鹿茸草的成活率仅8%,对照例3的土壤ph值为7,并且是在寄主和寄生材料移栽后施入有机肥,其成活率和平均枝条数均显著下降,对照例4的寄生材料采用鹿茸草的1月龄实生苗,成活率仅为12%,平均枝条数仅为2.7,对照例5的寄主植物的株高为80-100厘米,对照例6的寄主植物的株高小于30厘米,其成活率和平均枝条数均大幅降低,对照例7、9-13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寄主,其成活率均显著下降,对照例8采用小叶女贞时成活率虽也较好,但平均枝条数更少。综上,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